佛弟子文庫

阿彌陀佛今天就來接引,我們會作何反應

2018/01/14  大字體  護眼色

阿彌陀佛今天就來接引,我們會作何反應

一、一個設問

如果阿彌陀佛今天就現身來接我們往生極樂國土,我們將會作何反應?是心無旁騖、一無罣礙地隨阿彌陀佛乘蓮西歸,還是想要跟阿彌陀佛申請推遲一段時間,好安排種種未了事宜,又或者叶公好龍,完全手足無措,根本不想走了呢?

當這個問題第一次出現在我面前,我在幾秒鐘的欣喜過後,腦海中馬上閃現出很多很多問題:父母、親人會不會傷心,能否接受;工作如果停下來,需要跟很多人交接;還有自己的存款、房子車子怎麼處理等等,一瞬間連很多早已淡忘的事都清晰浮現了。這時才發現,還有一件心事沒有了,還有一個人想要再見一面,心中有種種眷戀陡然而生……不知道想了多久,這才一下子回過神來,不禁對自己會有這些想法非常失望。

作為一個多年修學淨業、發願求生淨土的行人來說,我知道自己這樣的反應顯然非常愚癡,才知道自己還是如此地留戀娑婆世界五欲六塵,才知道自己欣求極樂的心悠悠忽忽毫不迫切。但值得慶幸的是,通過這樣一個自問自答的過程,讓我及早認識到自己還有種種的分別執著沒有放下,這些都是以後往生的障礙。《念佛鏡序》中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我們要提前為往生做好準備才行,千萬不能被這些牽絆住我們西歸的腳步。

二、學習放下

我們的一生,就好像是蝜蝂這種昆蟲一樣,從生到老,一路上不斷地揀起那些我們以為珍貴的東西放在心上。親情、愛情、友情;財富、名聲、權勢,我們想要的總是很多,在追逐這些的同時,又產生了無窮無盡的恩怨、是非,出演著一幕幕人生的悲喜劇。而我們所撿起的每一樣東西,並不能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反而都將成為我們心靈的桎梏,染污著我們的真心。它們其實是世間所有痛苦的來源。

《佛說無量壽經》(曹魏康僧鎧譯本)云:「人在世間愛慾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善惡變化,殃福異處。宿豫嚴待,當獨趣入。遠到他所,莫能見者。善惡自然,追行所生。窈窈冥冥,別離久長。道路不同,會見無期。甚難甚難,復得相值。」這才是世間的真相,我們割舍不下的種種,在臨命終時終究還是無法留住。我們追求終生的成功和金錢買不到感情和健康,而感情和健康也會變質、會失去。得不到的偏偏最在乎,擁有的往往不珍惜。人生無常,快樂總是短暫的,而痛苦經久常存。眼前的安逸不是永遠,就算眼下事事如意,也逃避不了死亡。死亡後,我們還能保證得人身、聞佛法嗎?我們現在身處末法,濁惡充滿,一念一行,無不在造作惡業。造作惡因,必感惡果。

這一生我們能遇到淨土法門,是無比殊勝的因緣,是累劫的善根成熟,所以要珍惜,要在今生成就淨業。同時,我們必須要學習放下,看破世情唯虛妄,一句彌陀作大舟。將身心安住在阿彌陀佛的名號當中,將世間狹隘的情感轉換為智慧和慈悲,在聲聲佛號中恢復自性的清淨無染、建立自性的依正莊嚴。

三、真信切願

回過頭來重新思考,我之所以還有那麼多的放不下,舍不得,根源還在於對阿彌陀佛的信願不夠真切,包括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確實信,也確實願,但就是惰性大,不精進。其實這問題的根源就在信願上,沒能真正認識到娑婆世界的眾苦交煎,生不起迫切的出離之心。信願之心是我們往生的根本,說起來很簡單,但真能做到真信切願的人,少之又少。

為什麼會這樣呢?依現代最前沿的心理學,一個人的意識的能力,據保守估量,只佔他的潛意識(與佛教中的末那識及阿賴耶識相對應)的三萬分之一。如果我們只是在意識中相信阿彌陀佛,發起了了信願,其實這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通過不斷的自我暗示、觀想,把信願打進自己的潛意識,變成金剛種子,這樣,才能挖掘出那三萬倍的能力,助成我們的道業。

按《要解》中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這六信的標準,我們還差的很遠。蕅祖云:「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信深願切,必然促使我們勇猛精進。從哪裡堅固我們的信心願心?要多研讀《淨土五經一論》,多聽法師講經,多看祖師大德的註疏著作,真正去認識娑婆之苦,苦在哪裡,阿彌陀佛用五劫思惟建立起來的極樂世界又樂在何處。認清了我們這個世界充滿了短暫、無常、失去、痛苦的真相,還能不努力、不精進嗎,還會留戀一時一地的舒適嗎?

印祖云:「人生世間,具足八苦。縱生天上,難免五衰。唯西方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畏懼。人命無常,速如電光。大限到來,各不相顧。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於此猶不惺悟,力修淨業,則與木石無情,同一生長於天地之間矣。有血性漢子,豈肯生作走肉行尸,死與草木同腐。高推聖境,自處凡愚。遇大警策而不憤發,聞聖賢佛祖之道而不肯行。是天負人耶?抑人負天耶?」以此願與所有淨業同修共勉。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倓虛大師開示隨息念佛法

還有一種最方便的法子,就是呼吸念佛。 行人端身正坐,...

圓瑛法師:多念幾聲佛

大凡人之修行與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業分別。若身...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下生

【經文】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

念佛心是攀緣嗎

問:用攀緣心為自性,如煮沙成饌。今念佛心,是攀緣邪...

學淨土法門應以哪些經論著作為主

問: 學習念佛法門,應以哪些經論著作為主? 大安法師...

我是彌陀心內之眾生,彌陀是我心中之佛

念佛要有真實信心,第一要深信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念佛也具足止觀

【當念佛時,不可有別想,無有別想,即是止。當念佛時...

境緣無好丑,提起佛號正念

一日之計在於晨,叢林的早課是古佛青燈生活的特寫。 得...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金明法師:學佛的好處

人類的需要,除了物質食糧以外,還要精神食糧;在許多...

初學者應讀的幾部經

《地藏經》專門講因果,然後再講到百善孝為先,提倡這...

學佛人常犯的三個毛病

第一個就是佛呆子,在生活中間不知道運用佛陀的智慧,...

加拿大女主播晚期癌症放生獲愈

二十年前,加拿大一位有名的服裝顧問兼電視節目主持人...

觀音菩薩會附體顯靈嗎

問: 有朋友說某人家中觀音菩薩很顯靈,說是和那家有...

《淨土十疑論》白話譯文

第一疑 問:諸佛菩薩以大慈大悲為事業,如果想救度眾生...

年紀大了就不要研究教理嗎

有一種錯誤的說法:你年紀輕體力強,應該研究教理;如...

古人是如何精進勤學苦讀的

關於學習的重要性,我國古代學者有很多很好的意見。《...

初地菩薩到十地菩薩之間的境界

初地菩薩住於歡喜 初地菩薩有七個徵象:(一)能堪忍受,...

業海茫茫,誰為眾生擎起慈航

有人說,世上最美的微笑,是拈花一笑,那麼,世上最美...

誦持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大悲咒又稱千手千眼觀世音大悲心陀羅尼、千手千眼觀世...

至心信樂應如何理解

問: 至心信樂如何理解? 大安法師答: 我們講十八願...

我們忙的到底是什麼

看過一則中國禪宗公案故事。 有一位公差,押解著一名...

如何出愛慾海,斷生死流

問: 如何出愛慾海,斷生死流? 大安法師答: 我們要...

猴猴衣的故事

八十年代初,我和妙師父一起去陝西乾縣落髮,當時我穿...

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

解脫生死,念佛怎麼解脫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

【佛教詞典】持名

(術語)受持阿彌陀佛之名也。念佛之人謂之持名行者。...

【佛教詞典】送白衣喪可否

亦名:白衣喪不得送除二親、不得送白衣喪除二親 子題:...

【視頻】南無藥師琉璃光佛(女聲)

南無藥師琉璃光佛(女聲)

【視頻】大安法師《2016年臘月初一在線答疑》MP3

大安法師《2016年臘月初一在線答疑》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