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慈悲是佛道的根本

本性法師  2018/01/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慈悲是佛道的根本

古人說,慈不掌兵。孫子也說,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而我認為,慈能掌兵。因為,慈悲無敵。

慈悲是什麼?即仁愛,即博愛,《大智度論》說: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也就是:大慈天下樂,大悲天下苦。

慈悲,總是與包容、寬恕等聯繫在一起。為此,從慈悲出發,我們做人做事,總應如古人所言:勢不可用盡,福不可享盡,規矩不可行盡,好話不可說盡,以及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使盡。也就是,正如俗話所說,為人做事要留點餘地,留條後路。

佛教分慈悲為三種:第一種,小慈悲,叫眾生緣慈,有分別心存在,如對父母師長等慈悲,對他人就不怎麼樣。第二種,中慈悲,叫法緣慈,進入無我狀態,不分人我,但未達完全無分別境界。第三種,大慈悲,叫無緣慈,我們平時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這種絕對無條件的慈悲。

《大涅槃經》說:為諸眾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欲予眾生,無量利樂,是名大慈。《維摩詰經》說:菩薩作是觀已,自念我當為大眾說如斯法,是即真實慈也,行寂滅慈,無所生故;行不熱慈,無煩惱故;行等之慈,等三世故;行無諍慈,無所起故;行不二慈,內外不合故;行不壞慈,畢竟盡故;行堅固慈,心無毀故;行清淨慈,諸法性淨故;行無邊慈,如虛空故;行阿羅漢慈,破結賊故;行菩薩慈,安眾生故;行如來慈,得如相故;行佛之慈,覺眾生故;行自然慈,無因得故;行菩提慈,等一味故;行無等慈,斷諸愛故;行大悲慈,導以大乘故;行無厭慈,觀空無我故;行法施慈,無遺惜故;行持戒慈,化毀禁故;行忍辱慈,護彼我故;行精進慈,荷負眾生故;行禪定慈,不受味故;行智慧慈,無不知時故;行方便慈,一切示現故;行無隱慈,直心清淨故;行深心慈,無雜行故;行無誑慈,不虛假故;行安樂慈,令得佛樂故。菩薩之慈,為若斯也。此所說的,就是大慈悲也。

慈悲是佛道的根本,《大智度論》是這麼說的。佛教兩大核心即慈悲與智慧,也就是悲智雙運。可以說,有了慈悲,此娑婆世界,就如「千年暗室,一燈即明」。為此,我提倡推崇慈悲主義。在本人總結的佛教十大核心理念,即慈悲、智慧、忍讓、包容、自省、懺悔、中道、圓融、和合與共生中,慈悲就被我排在首位。

那麼,如何修得慈悲?我認為,第一,要修佛性觀,即人人有佛性,人人將成佛,慈悲予人,就是慈悲予佛,人佛非異,人佛一體。第二,要修輪迴觀,因緣生法,眾生輪迴,無始以來,人人互為父母兄弟姐妹,慈悲予眾生,即是慈悲予親屬。第三,要修平等觀,眾生受輪迴,皆有生老病死,也都將成佛,不論男女老少,不論貧窮富貴,不論種族宗教,不論處於東西南北,不論屬於古今中外。總之,究其本質,眾生平等,無有分別。我心同人心,我意同人意。我之不欲,勿施於人。吾之樂也,他之樂也。修好佛性觀、輪迴觀、平等觀,我們人與人之間便會有同理心與同情心,就會有悲憫心與慈悲心。

慈悲,往往能夠使人起死回生。

有個感人故事:主題詞——絞刑台,母親,兒子,死亡,慈悲。故事發生於伊朗,一個叫巴拉勒的男孩,17歲時,鬥毆中致死另一名男孩。殺人償命。 24歲時被拉上絞刑台。他脖子被套上繩索,腳踏凳上,死亡男孩母親及千百人於刑場見證。當劊子手要踢開凳子的一剎那,死亡男孩母親一下衝上絞刑台,制止了劊子手的行動,她將巴拉勒摔一巴掌後,含淚為他解除脖子上的繩索。在絞刑台下的巴拉勒母親及見證者們一下子驚呆了,震驚了。巴拉勒母親一下子爬到死亡男孩母親的跟前,撲通跪下,兩位母親相擁痛哭失聲。死亡男孩母親說:已經有一位母親失去兒子,日夜悲痛,將心比心,我不能讓另一位母親也失去兒子,悲痛日夜。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本性法師文章列表

修慈悲的機遇

行者在始覺的修習路上,在生起了真正大慈悲心之後,所...

心寬不傷人,念純不傷己

心寬不傷人,念純不傷己。 寬容的人,不會輕易傷害別...

佛陀的眼睛為什麼往下垂

追求幸福是人類的共性,但人們對於福的認識和態度,卻...

大慈大悲大喜大捨

大家觀自在,今天是農曆九月十九日,一般民間也稱這天...

【推薦】教化獵人的白象

有一天,佛陀對須菩提說了一個他過去生轉世為六牙白象...

陪他做一隻蘑菇

有一個精神病人,有一天突然覺得自己是一隻蘑菇,於是...

皮草行業的真面目:穿皮草的人通常不會去想

穿皮草的人通常不會去想,動物是因為他們所穿的大衣、...

佛用什麼態度來對待眾生呢

針對我們這些背性、遭苦的眾生,佛是用什麼態度來對待...

【大藏經】【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羅狀元醒世詩

一 富貴從來未許求 幾人騎鶴上揚州 與其十事九如夢 不...

消除脂肪的十種食物

1.紫菜: 除了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B1及B2,最重要的就...

白衣居士可以說法嗎

一、僧人和白衣的本分 (白衣,指俗人、在家人、居士。...

想過好日子,千萬別邪淫

邪淫的常見果報很多人都明白,此文揭示邪淫的隱形果報...

修法中常見的幾種錯誤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先談談在修法中常見的幾種錯誤: 一、...

獲得真正的圓滿成功

成功是人生中常時縈懷,不經意就自然浮現的字眼與期盼...

紫金缽

從前有一位高僧,名叫金碧峰,他有很深的禪定功夫。...

鴦掘摩的身心考驗

作惡多端且殺生無數的鴦掘摩,在皈依佛門、加入比丘群...

吃肉的人是勇敢的人

我雖然對佛教充滿了恭敬,但是,開始吃素的時候,卻不...

心態不同,結果也不同

遇到不順利時,你通常怎麼想?或者說,你覺得哪一種思...

真心的笑容

有一個家財萬貫的富翁快死了,死神來接他走,他問死神...

帝釋天王名字的因緣

過去,佛陀曾在毘舍離國彌猴池側的重閣講堂弘法。一天...

略論佛教的時空觀

人類對宇宙時空的思考與探索從未止步,眾說紛紜,可謂...

念佛要有韻調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執持就是把東西給抓住,這個地方...

禪坐時需克服兩種情緒,防止兩個偏差

打七到第九天,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話,應該有些消息。在...

有教養的人的十大特徵

一、守時: 無論是開會、赴約,有教養的人從不遲到。...

【佛教詞典】比丘受請許請之相

亦名:受請許請之相 子題:儼頭 行事鈔·訃請設則篇:...

【佛教詞典】那連提黎耶舍

(人名)Narendra-ya?as,比丘名。譯言尊稱。續高僧傳...

【視頻】末法修行亂相:貪法.貪多.貪大.貪廣(大安法師)

末法修行亂相:貪法.貪多.貪大.貪廣(大安法師)

【視頻】慧律法師《一相三昧與一行三昧》

慧律法師《一相三昧與一行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