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王陽明心學的四大智慧

2017/11/09  大字體  護眼色

王陽明心學的四大智慧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創立了偉大的「心學」體系,是中國歷史上位居第一陣列的大哲。他的思想一出世,便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縱觀王陽明的一生,歷經坎坷,遭遇的磨難是常人所難以想像的。他的成長經歷,也為我們指出了人類心靈的無限可能性,甚至包括身體健康和改變命運。

修好自己這顆心,可以百病不侵

在虔州時,陳九川病倒了。王陽明說:「關於病這個東西,格也很困難,你感覺如何?」陳九川說:「功夫的確很難。」王陽明說:「經常保持快樂、樂觀的心情,即為功夫。」

可能大家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過很多這樣的例子——兩個得相同疾病的人,一個人性格開朗,另一個人性格憂鬱。那個性格開朗,能用樂觀的心態看待疾病的人,肯定比另外一個性格憂鬱、遇事悲觀的人好得快。

現代醫學已經證明,對於一件相同的事情,如果人的心情不同,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即使碰到很困難的事情,只要心態積極,凡事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充滿樂觀的意念,大腦處於這種和諧的狀態,就會分泌出對身體有益的激素。相反,如果心情憂鬱悲觀,整天哀聲嘆氣,處於一種苦悶怨怒的狀態,大腦受到這種惡性刺激,就會分泌出對身體有害的物質。

所以如果能修養自己的心,不論什麼事都保持一種樂觀開朗的心態,就能促使身心處於陰陽平衡,從而保持健康的體魄和年輕的精神。

王陽明在龍場謫居期間,寫下了一篇千年傳誦的《瘞旅文》,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正德四年秋七月初三日,有一個從京師來的小官,帶著一個兒子和一個僕人,從龍場路過去上任,陰雨天黑,投宿於一苗民家。沒想到,第二天中午有人從那條路過來,說這個小官已死在路上。下午他的兒子又死了,第三天連僕人也死在山坡之下。

聽到此訊,王陽明悲傷之餘,命兩名童子去把三具尸體埋了,並感慨地說:我早知道你肯定會死,因為前兩天我隔著籬笆望見你愁容滿面,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如果你實在貪戀這五斗米的俸祿,就應該高高興興地去上任,為什麼要這麼不開心呢?要知道,在遙遠的路途中,餐風宿露,攀越崖壁,行走於高山野嶺之頂,經常是飢渴勞累,筋骨疲憊不堪,而又有瘴厲之氣時時侵擾著身體,如果這時又有憂鬱哀愁積於內心,內外夾攻,豈有不死之理?

而我離開故鄉來到這裡,已有兩年了,同樣也經歷了瘴毒之氣的侵害,但卻能安然無恙,就是因為我始終保持著豁達愉悅之心,沒有一天是像你這樣悲悲切切、憂鬱哀愁的。

正因為王陽明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一份愉悅、快樂的心情,被貶謫到龍場那個環境十分惡劣的地方時,跟隨他來的僕人都病倒了,唯獨他一個人無事,這正證明了擁有好心情的重要性。

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經歷,與王陽明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他被元軍俘虜後,經受了三年非人的關押生活,始終剛毅不屈,並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正氣歌》。

在《正氣歌》中,文天祥說:

我被關在陰暗潮濕的牢房裡,即使在陽光明媚的春天,裡面也像夜晚一樣黑暗。連牛馬也一起關在這裡,我吃的也是像給雞、鳥所吃的粗劣不堪的食物。一到下雨或有霜露的時節,牢房裡就四處漏水,地上被衝出道道溝溝坎坎。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寒來暑往,說也奇怪,我居然什麼病也沒有生。這其中哪有什麼技巧,只不過是我身懷浩然正氣,各種病邪怎能侵襲我的身心呢。可見,心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十分巨大,有時甚至關乎生死。所以要想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人生,關鍵就在於如何引導和掌握自己的心境。

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中,競爭空前激烈,人們的內心普遍受到各種壓力的侵擾,壓力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對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傷害。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我們及時對自己的身心狀態進行調整。

修好自己這顆心,可以扭轉命運

王陽明針對練習書法曾說:「古人隨時隨事只在心上學,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古人不論什麼事情,隨時都在心上學習,等到心精明透徹了,字自然也就寫得好了。這種方法他總結為八個字:凝思靜慮,擬形於心。

這為我們揭示了一個大秘密:你心中的所思所想而形成的心理圖像,會將與之相應的事物吸引過來。

縱觀王陽明的一生,雖然無數坎坷,歷經磨難,但令人驚奇的是,每當面臨危機的關鍵時刻,總有貴人出現,機遇也總在那看似無望的時候到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在有意無意中運用了這個方法。

因為無論在怎樣困難的環境裡,王陽明都能很快調整自己的心境,盡量保持在一種淡定、愉悅、快樂的狀態中。在這種狀態裡,呈現在他心中的心理圖像,必然是積極向上的,既有對人生的美好追求,也有對事業的熱切期待。精神如此專注在美好而光明的境界上,自然就能將美好而光明的東西吸引過來。

假如一個人過多地關注那些負面事物,就會把一些負面因素留在自己的心裡,甚至深深地刻印在潛意識中。這時,他心中對自己的期待,就會有意無意地停留在那些消極的層面上。

比如借了別人一筆錢,他往往會這樣想:「生活真艱難,我什麼時候才能掙到這筆錢好盡快還給人家呢?」心裡總有一種憂慮、焦急的想法,這樣腦海里浮現出的必然是生活艱難、錢很難掙到的心理圖像。他大部分的注意力和生命能量都集中在這些負面想法上,自然就把與之相應的東西吸引過來。

所以,我們要想在人生中獲得幸福,就得 「凝思靜慮,擬形於心」,讓自己的心靈安靜下來,在腦海中經常想像自己所希望的美好、幸福的事情,讓它形成一幅穩定、生動的心理圖像,發揮主導作用。將自己的精力集中在那些有價值的事情上,這樣才可能達到成功。

修好自己這顆心,需要高度自律

王陽明說:「日間工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藥。」白天做功夫覺得煩擾,就靜坐;如果懶得看書,就去看書;這是對症下藥。

他告訴我們,修心的要點,在於做到克己自制,有一種自律的精神。

要做到克己自律,關鍵在於每天去做一點自己心裡並不願意做、但對自己有益的事情,以此來磨礪、調控自己的心性。換句話說,就是要經常強迫自己進入狀態。這樣,你便不會為那些真正需要你完成的義務而感到痛苦。久而久之,這種自律行為就變成習慣,主宰著你的行為。

也許有人不贊同做事要強迫自己的說法和做法,而認為一個人應該以一種愉悅、歡快的心情去學習、讀書、做事,以為這樣才符合心理學及大腦思維的規律。因為據研究,人類的大腦只有在愉悅、快樂的狀態下才能最好地發揮作用。

但世間哪有那麼多心甘情願和心情愉悅的事?除非是好逸惡勞,娛樂享受。越有用的事情做起來越不舒服。所以要考慮人性的弱點,對此王陽明和曾國藩都主張:咬牙做去!

人是一種十分矛盾的動物,強大的惰性與巨大的潛力在體內共存,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人就會變得十分懶散,做事拖拖拉拉,得過且過,十足一個平庸之輩。而施加了一定的壓力和強迫之後,不斷朝向一個目標努力,人的潛力才會被激發出來,顯現出不同於常人的地方。

可以說,世上的許多事情都是被逼出來的,人必須強迫自己,才能將自身潛在的才華和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一切的偉人和成功的人,都是對自己夠狠的人。

人都有習氣,蒙蔽了自己的心,習氣和蒙蔽越重,強迫自己就越艱難。但別無他法,只有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和功夫,在一次次強迫的磨礪中,慢慢清除掉自己的壞習氣,才能恢復心的本來光明。這就是王陽明為我們指出的路。

所以,凡事多強迫自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修為和成功。

修好自己這顆心,需要減壓心靈

王陽明說:「讀書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於得失耳。」讀書作文,怎麼能牽累人呢?人其實是被自己的計較得失牽累了。

這句話道出了人之所以活得累的根本原因——精神的內耗。這內耗則來自內心對得失的計較。比如你做一件重要的事,會希望做的好、害怕做不好,會思慮做得好會怎樣、做不好會怎樣,這就是計較,內耗也就開始了。

焦慮也是如此產生的。在這種狀態下,必然會在那裡患得患失,雜念叢生,而不能進入全神貫注的高效狀態。表面上他很努力,其實根本無法做到真正的投入,效率很低,當然就不會有好的成績和效果。

怎麼應對?王陽明告訴我們,只要心靈提升到一定境界,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就不會給心造成牽累;即使有了牽累,也容易察覺並去掉。比如讀書的時候,知道有強記的心不對,就去掉它;知道有求快的心不對,就去掉它;知道有爭強鬥勝的心不對,就去掉它……如此一來,就是一個完全沒有自我計較、純為天理的心。

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更高一些的目標與追求,這樣心靈就能從眼前的事情中脫身出來,立於更深、站在更高去看待這件事情,也就不再有那麼多的計較了。這樣就能做許多事而不為其所累。

這是怎樣一種心靈境界呢?王陽明說:「聖人之心如明鏡,只是一個明,則隨感而應,無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聖人的心就像明鏡,清清明明,任何事物來了都可以照見,等它們去了也不留下任何痕跡。莊子也曾說過一樣的話:「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

心靈只有如此,才能在處理各種事務時悠遊自如,從容不迫,應變無窮。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我們尤其需要這種「心如明鏡」的狀態,才能生活得更輕鬆快樂一點。

今天的人都追求快,古人則說:欲速則不達。盡管我們想快,但心理急躁,就會失去冷靜、從容處理事情的能力,就會感到艱難和痛苦,就會以更糟的心情來對待生活,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其實我們的心靈本來有著驚人的能力和智慧,在沒有外物干擾、寧靜平和的狀態下,能以更高的效率、更正確的方式來應對所遇到的一切事情。

如何才能擁有這種狀態呢?答案就是一個字:閑。白岩松說:發呆,喝茶,看四季變化,都被認為是無用的事,都不做。那有用的事如何提升呢?大家有創意的時間嗎?一有空就掏出手機,時間立刻被填補,手機拿走了人們的無聊,也拿走了伴隨著無聊的偉大創意。我的很多想法都是在喝茶發呆時想出來的,相反忙碌的時候沒有想出來。

閑有兩種,一種是人閑心也閑,給自己一些時間,從繁忙中脫身出來;一種是人忙心不忙,這是需要靠人的閑去養,和在覺察克制中去修的。無論哪種,其實對我們做事都更有利。這也是莊子說的: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不要像一個美國社會學家所說的:中國人活得太累了,他們的人生只有兩個詞,成功和拚搏……我很奇怪,他們連快樂都感受不到,卻想追求幸福。

王陽明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如果你覺得諸事不順,疲憊不堪,身體也越來越差,卻成績甚微,也許你該將眼光投向自己的內心,去檢索心內的陋習,跨越自己的心坎。若能把心中之賊破掉,學業、家業、事業就會改觀,人生問題就能釜底抽薪地解決掉。

此心光明,人生才能光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上等人,有本事沒有脾氣

有些人是事業型的,有些人絕對不是事業型的,不要安排...

心態著決定我們的生活

位老人坐在路邊,走來一個年輕人,他問老人說:老頭,...

宣化上人:淨土宗--諸大菩薩讚歎的法門

你這個心哪,它忙得很,一天到晚要找工作,不會休息的...

心住在什麼地方,對你會有很大的影響

我要提醒大家:修行人,你的心住在什麼地方,對你會有...

【推薦】內心不平靜,問題出在哪裡

【我們始終不平靜,問題出在哪裡?】 從前我和其他比丘...

保持一顆「不動心」

一位朋友,研究生畢業時,先主動地選擇留校做學問。周...

金剛經的「應無所住」

(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所住」,就是「不...

人生的老苦與病苦

在這個世間,衰老是一個苦。我們的念頭,念念的遷移生...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

明朝奇書《菜根譚》誕生於明朝萬曆年間,此書將儒家的...

以善心對人,馬上有善報

我以善心來對你,雖然我無求於你,但當我以善良的心來...

願生淨土者,必須要發菩提心

剛才所講的引導力,這個是從聖道的角度來講的。我們再...

素食7日功

古人說:肉食者鄙,素食者智。於是現代人更有了吃素食...

願罪業悉消滅

我們一生都是為了身見,為了享樂為了這些東西,一生為...

【推薦】身體24小時的使用手冊

1:00 人體進入淺睡階段,易醒。此時頭腦較清楚,熬夜...

慧律法師《佛心慧語》

(一)自覺篇 ◆一個人,不能了解生命,生命對他來說...

內心的善法比外境的物質更重要

我們一個人做事,往往在一念之間,首先你要在你內心當...

必須下很大功夫來面對每一個起伏的心念

我們在學院裡面,乃至於在修道路程上,往往會迷失方向...

般若和願力要怎樣去實踐

問: 師父,在修行的過程中,般若和願力這兩個方法要...

【推薦】感恩「病」,讓我更懂慈悲

我從十三歲開始病,到現在五十多歲,病足四十多年,可...

「水觀」應該怎麼修呢

觀於身中水性無奪,初從涕唾,如是窮盡津液精血,大小...

敲木魚

年輕的父親嚴厲地責打孩子,驚動了正在屋裡念經的祖母...

極樂世界的蓮花為何有的茂盛有的枯萎

《阿彌陀經》講三種莊嚴:池水、宮殿、蓮華,它的重點...

慧律法師《包容異己》

人,生而不平等。 在歷史上,有很多人窮究一生的研究...

生意財源不順是何因

【復次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離不與取。即是施...

【佛教詞典】擁護

(術語)扶持守護也。金光明經一曰:常觀擁護此閻浮提...

【佛教詞典】蘊等十法各有三義

【蘊等十法各有三義】 p1454 辯中邊論中卷七頁云:此蘊...

【視頻】夢參老和尚《華嚴經_賢首品》

夢參老和尚《華嚴經_賢首品》

【視頻】慧律法師《只要痛念生死無常,沒有理由不修行》

慧律法師《只要痛念生死無常,沒有理由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