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西方路遙如何能至

大安法師  2017/12/2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西方路遙如何能至

問: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凡夫劣弱,云何可到。

答:為對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說耳。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但使眾生淨土業成者,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動念即是生淨土時。為此,觀經云,彌陀佛國,去此不遠。又業力不可思議。一念即得生彼,不須愁遠。又如人夢,身雖在床,而心意識,遍至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不異也。生淨土亦爾,動念即至,不須疑也。

智者大師《淨土十疑論

這個問題的提出,是站在我們凡夫劣弱的心性角度來談。

在《阿彌陀經》裡面談到,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娑婆世界,往西邊過十萬億佛剎這麼一個距離概念。十萬億佛剎,我們是很難想像有多少光年的距離了。一個佛剎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一佛所主宰的一個佛剎。比如我們娑婆世界就是釋迦牟尼佛所領的一個佛剎。三千大千世界是什麼地理概念呢?我們想先從最小的一個單元來說,首先是一四天下。一四天下就包含著四大部洲、這個須彌山,上面有日月,這個所領的一個一四天下。那麼,一千個一四天下就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這樣的小千世界就是一個中千世界,中千世界再次乘一千,就是一個大千世界。由於它是三次立方所乘,就叫三千大千世界,有百億個日月,百億個須彌山,這樣的一個空間距離。就是一個佛剎有多少的像地球這樣的這個剎土都算不清了,那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十個三千大千世界、百個三千大千世界,到億為單位的三千大千世界,億又有十萬億個這樣的三千大千世界。這樣的一個空間的距離,確實是我們想像不到的,非常之遙遠。

這麼一個遙遠的剎土,我們業力凡夫心性非常劣弱,就是陋劣、怯弱,怎麼能夠到這麼遠的極樂淨土去呢?云何可到?就是我們靠什麼力量可以去得了呢?再加上西方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我們是具有著煩惱的業識的心,從這種業識心所感應來說,我們是沒有可能生到實報莊嚴土的。

首先,要解答一個十萬億佛剎的距離的概念,這是對凡夫肉眼二乘生死心量說耳,有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的概念。

要把這個問題說清楚,就得要了解我們的心,有真心有妄心之分。再具體來分有三種:

第一,就唯真如本覺妙明真心,就是談到的自性清淨心,從本以來,湛然常住,寂照不二。這就是《楞嚴經》講的「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雖然在輪迴裡面,我們這樣的真如菩提涅槃的體性,沒有缺失一點,不增不減,成佛也沒有增加一點。這種佛性亙古亙今伴隨著我們,在我們六根門頭放光動地。但我們常常不了解,百姓日用而不知,遺失了這個本明妙覺。這是唯真。

還有一種心是真妄和合。真妄和合就是第八識,一念無明妄動,染淨真妄和合——第八識。

還有一種,唯妄,就是我們前七識,用攀緣心、生滅心、染污心,把攀緣心作為自性。所以很多外道、小乘修行,就是用這個妄心修行了。那終究不能得解脫之正果,這叫認賊為子,煮沙想成飯,是不可得的。

所以,《楞嚴經》為什麼首先要七處征心,十番顯見?指示學人要認清我們的妙明本覺之心,用這樣的心來修佛道,才能得無漏的不生滅之果。

我們了解真心和妄心的差異之後,這個十萬億佛剎的距離概念是依據我們的生滅心,這個妄心——心意識來建立的概念。然而我們的真心卻是大方廣,量周沙界。這個真心裡面,就包含著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不在真心之外,但是在妄心之外。所以這個概念要搞清楚了。

搞清楚之後,智者大師講的這個概念是很重要了,但使眾生淨業成者,就是一個念佛的眾生,這個修淨土的這個淨業成就,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

這裡我們要看到淨土淨業成就分兩個層面:

第一,他用功夫,根機最利,用功得力,能得念佛三昧。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他當下的心性就是妙明本覺之心。

他在臨終,「在定之心」就是在禪定狀態的心,就不是妄心了。不是妄心,這個心它是超越了時空的,沒有時空的概念,所以十萬億佛剎之遙遠的這個虛妄的空間概念,在這個得念佛三昧的臨終人的定心當中是超越的,於是他動念就是往生極樂之時。如果他有一個空間的概念,就很難去說他彈指間、須臾間、屈伸臂間、一念間就能往生,因為距離太遙遠了。我們這個世間最大的速度是光速,光速是一秒鐘三十萬公里。就以光速的速度,要到十萬億佛剎之遙遠的地方去,也還要給它給出一個相當的時間的維度啊。這個是在妄心的層面,你說到那麼遠的地方去是很難的。現在講的是臨終在定之心,得念佛三昧的心,這是一種。

另外一種,就是沒有得念佛三昧的眾生,帶業往生的眾生,他臨終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阿彌陀佛臨終現前佛光注照,使這個妄心伏住。

因為妄心的本體就是真心,阿彌陀佛的光是他的心光,阿彌陀佛的光明是超越了時空的,是清淨的。所以在阿彌陀佛的佛光當中,把那個念佛行人的心光也透顯出來。於是,在母光和子光的這種情況下,也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十萬億佛剎的虛妄空間概念也消失,也一念之間就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所以,《觀經》釋迦牟尼佛告訴韋提希夫人,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極樂淨土去此不遠,就是談這麼一個道理。

去此不遠,因為在我們的妙明真心當中,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在我們真心裡面。這裡,所謂的遠實際上是不遠,就在當下。得念佛三昧的人,能親證娑婆穢土當下就是極樂淨土。不離跬步,寶池湧四色金蓮;不出戶庭,七重行樹排列;處處彌陀說法,時時蓮蕊化生,就是指當下的境界。

再就看眾生的業力不可思議,一念就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不需要去懷疑說:由於極樂世界很遠,就去不了。就從世間的心意識來看,都有不可思議的特點。

比如,我們人都有做夢的體驗,當我們身體還在床上的時候,然而你做夢能到很遠的地方去。這個夢心就是心意識,能夠遍至他方一切世界。你夢中的那種情形,只要你沒有醒過來,你會感覺很真實,跟你睜開眼睛的日常生活沒有兩樣。從夢境的那種真實性來看,實際上全體虛妄,夢心顯現的夢境,全夢即心,全心即夢。於是睜開眼睛,我們認為昨天晚上做的那個夢是假的。但是我們睜開眼睛看到的一切,有自己、有他人、有山河大地、有桌椅板凳這些,實際上我們仍然是在夢中。無非是昨晚上夢比較小一點,現在夢比較大一點,小覺覺小夢,大覺覺大夢,我們總的都是在無明大夢當中。所以,金剛般若經典處處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如幻、如化、如影,這是真實的現狀。

那麼我們做夢,心意識都能夠到很遠的地方去,更何況淨土法門,我們能念的心,得阿彌陀佛的佛光的注照、十方諸佛的護念,一動念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是不需要去懷疑的。

你不要老是琢磨,那麼遠我怎麼能去得了啊,就是以光速的速度去也去不了啊!不是這樣的,你不要站在自力的角度。阿彌陀佛佛光接引,距離概念再遠,都不是有問題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淨土一法,勝異方便,速疾解脫

釋尊一代時教,應機隨緣宣說權實漸頓種種法門,眾生隨...

信屬般若慧,疑為諸罪根

眾生疑惑從何而來? 首先我們的疑惑是從二元對待的思維...

只轉心,而不精進做功課有用嗎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

家有逆子,往生還有希望嗎

問: 師父慈悲開示,弟子求生的心極切,厭離心也很強...

念佛法門是可以驗證的

我們體會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不可思議,吾人的心性功德...

修淨土是否著重在孝道

問: 我是一名修淨土的佛子,可是弟子覺得修淨土著重...

為什麼到淨土,不是去享受快樂的

諸位想想看,你為什麼到淨土去,不是去享受快樂的。你...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此二句,名莊嚴性功德成就。...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修人天善與往生淨土有何關係

問: 修人天的善,對於我們培養往生淨土的福德資糧,...

大安法師:臨終昏沉,有人助念能否往生

問: 總想去東林寺閉關,一直也沒有去成。幾年來經常...

晝夜經行念佛需要注意什麼

乾陀訶提菩薩是《佛說阿彌陀經》中的四尊菩薩之一,乾...

環境惡化的根源

第四個問題談一下淨土文化與生態平衡。為什麼我們要談...

悟開法師念佛問答

問:《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釋迦牟尼佛為何要教我們念阿彌陀佛呢

有人問: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不說念釋迦牟尼佛,...

平等、無求、無貪

在佛教講平等,看一切眾生平等,一切眾生也都是佛,一...

過去世不知道造了什麼業,應該如何懺悔

我們今生造的業我們知道,我們可以向佛菩薩發露,對不...

從財富投資到生命投資

由於學過經濟管理,所以我也成了多年的股民小散。作為...

四十八大願——(第3願)各得真金色身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意謂:...

將挑剔轉為善用

在一個小小的同學聚會上,有個漂亮女孩在喋喋不休地訴...

文珠法師《學佛必修的課程:四清淨明誨》

我們學佛,無論目的是想獨善其身,作個自了漢;抑或是...

宏海法師:淨土十疑論

(第一講) 各位同修,請大家隨著我合掌。 南無本師釋...

沒有上鎖的門

鄉下小村莊的偏僻小屋裡住著一對母女,母親深怕遭竊總...

調整心態養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我們現在做為一個生死業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趕快調...

舐犢之情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發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個極...

【佛教詞典】大眾中正師子吼

【大眾中正師子吼】 p0245 瑜伽四十九卷十七頁云:自顯...

【佛教詞典】十善巧

(名數)緣覺之所觀也:一、蘊善巧,為五蘊。二、處善...

【視頻】道證法師《我們是習慣的奴隸》

道證法師《我們是習慣的奴隸》

【視頻】淨律寺開山方丈照因老和尚圓寂佛事(含荼毗樹喪)

淨律寺開山方丈照因老和尚圓寂佛事(含荼毗樹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