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出家人看到異性還會動心嗎

德光法師  2017/12/23  大字體  護眼色

出家人看到異性還會動心嗎

很多居士來寺廟裡找師父傾訴,都是因為情愛的煩惱而來,在敘述完自己的煩惱後都會羨慕地感嘆一下:「還是法師們清淨」。但同時也會忍不住八卦一下:「師父,你們這麼年輕出家,難道看到漂亮的異性,不會心動嗎?」每每遇到這種情況,我都特別無語,因為無論做肯定回答還是否定回答,她們都會再追問一句「為什麼?」為了能夠一勞永逸,索性還是寫篇文章具體闡述一下吧。

作為凡夫僧,雖然已經出家,但是一日不證果,一日不能斷煩惱,當然也就不能離欲了。佛教將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人作為欲界眾生,一定是符合貪淫、貪食、貪睡這三個欲界眾生特點的,否則不會生到這娑婆世界來。欲界不僅僅包括我們肉眼所能見到的人和畜生,上自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等六欲天,下至無間地獄都屬於欲界。人相對於欲界其他眾生來講,還多了貪名、貪財兩條,所以人是財、色、名、食、睡五欲具足。

也許有人說了,我睡得很少,並不貪睡,或者有人覺得自己不太計較名利,其實這只是程度深淺的問題,本質上肯定是五欲皆貪。出家人雖然有欲,但是更知道欲的本質。

《圓覺經》云:「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

一切眾生,不管是胎生、卵生、濕生還是化生,無始劫來在六道中的輪迴轉世,都是因為愛和貪慾導致的。因愛而有淫慾,因淫慾而產生新的生命,這所謂的愛就是輪迴的根本。正所謂「三界輪迴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

世俗人所謂的愛,其實本質是一種貪,是一種狹隘的、自私的佔有欲的體現。表面上說愛對方,實際上是想霸佔、控制,並且妄想將這段美好的感受無限期延長。一旦一方變心,另外一方就很受傷,我對他那麼好,為什麼不愛我了?這顯然是將愛作為了一種投資,如果不能得到回報,就痛苦,就歇斯底里。將愛的範圍放大一些,父母對子女的關愛,朋友之間的友愛,人對無情(無情識的物)的喜愛無不符合上述的特點。很多人相愛的時候愛得死去活來,不愛的時候就恨得咬牙切齒。不能理智地對待這些無常幻象。

男女間最開始的愛往往是一種荷爾蒙的刺激,有研究表明,這種激情最多隻能維持十八個月,之後倆人就是革命般的友誼一樣的存在了。網上有個段子:「男女間到底有沒有純友誼?答案是肯定的,夫妻之間就是,結婚三年之後,彼此之間會一點邪念都沒有的。如果你想要一個異性當純朋友,那就想辦法嫁給他吧。」即便相互間完全沒有色慾了,但是還會有眷屬貪:「你是我的妻子/老公,不能被他人所佔有」。一旦一方出軌,還是會痛得死去活來,會鬧得天翻地覆。譬如,很多老年人因為跳廣場舞引發的家庭不和諧就屬於這種情況。

《佛說四十二章經》有云:「人從愛慾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愛慾於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人所有的憂慮、痛苦乃至恐怖都是從愛慾而生,如果能夠打破這種愛慾的束縛,那麼自然就不會再有憂慮和恐懼了。愛慾對於人來說,就好像手拿火炬逆風而走,是有「燒手」危險的。但是人們就是不能覺醒,總想刀頭舔蜜,總以為自己可以僥倖地吃到蜜而不會被刀割到舌頭。這是非常愚癡的想法。

回到開頭的問題,當師父們遇到年輕貌美的女居士會不會動心呢?如果說完全不會動心、動念那絕對是打妄語。證得初果的聖人尚且不能完全斷欲,對於凡夫僧來講,顯然更是如此。但是師父們長年累月受佛教經論的熏陶,深知愛慾的過患,因此心中自有防範和警惕。反過來,很多居士來寺院聽經聞法,遇到相貌莊嚴的師父,即便佛法講的差一點,也會願意多親近,這是本性使然。只要沒有過分的言語和舉動,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從佛法的真諦來看,作為生死之根的貪愛固然可怕,但是本性也是緣起性空的,自性本空,必不能真實受污染。

《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釋迦瞿波女自述前世為女居士妙德,因為愛戀行菩薩道的威德主太子(釋迦牟尼佛的前身),情願為了愛情忍受一切苦,舍棄富貴及五欲樂,只願與所愛的太子共同修行,最後此女因此種愛情,滿足各種所願,生多種功德。偈云:「雖以愛染心,供養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墮三惡趣。」

這種例子在佛經故事中還有很多。眾生的貪愛其實是可以被轉化和超越的,所謂「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鉤牽」,不管因為何種目的而來聽經聞法,親近法師,都開門歡迎。菩薩常以貪愛為度化眾生的方便,通過種種善巧方式引導貪愛熾盛的眾生,使得他們將有染污的愛轉化為無染污的愛,最終能夠修行解脫,這是最圓滿的結果了。

愛慾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關鍵看如何把握,用好了是方便,用不好就是煩惱。在家生活,一時不能完全斷除愛慾,那就盡量積極地面對。在生活中多付出,多奉獻,不要處處以自我為中心,而是設身處地的多為對方著想,不求回報,這就接近佛法中「法愛」的精神了。

如果能運用佛法的般若智慧,將貪愛轉化為菩提,倆人一起走向解脫,那這就是最美滿的愛情了。

最後總結一下:

出家人到底有沒有愛呢?有愛!但是這份愛不是私慾的小愛,而是慈愛一切眾生的大愛!

會不會動心呢?會動。但動的不是貪愛之心,而是廣大無邊的菩提之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推薦】這世上只有一個人會讓你痛苦

這世上只有一個人會讓你痛苦,就是你自己! 心生種種法...

寺院有哪些「職位」?「人事變動」分哪些程序

佛教寺院,尤其是大叢林,都有一套嚴格的規章制度。寺...

出家人有31件事可稱作不祥

一、佛前安坐受人禮拜,不祥。 二、佛前罵人,不祥。 ...

學佛應重視威儀的訓練

佛門教育十分重視思想教育與生活教育,因為唯有健全的...

佛滅後有五法能令正法久住

【原文】 《善見》云:佛語阿難:我滅度後,有五種法,...

【推薦】念念生滅,無以把捉,憂在哪裡?

因心情很糟糕,徒步去了正定的臨濟寺,十多公里的路程...

轉識成智的次第與方法

識是心識,智是智慧。凡夫的心識是有分別的,佛的智慧...

無著得道

過去,佛陀住在阿毗闍恆河邊。一天,有一位比丘來到精...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關於日本的本願法門

問: 有人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靠著阿彌陀佛的信心,...

對治禪修中的五蓋

學習坐禪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由一般性到特殊性。一般...

修行貴在無生,發願往生豈不違背無生之義

【原文】 客問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貴無生。慕...

圓因法師《防癌手冊》

防癌手冊序 我得到了癌症,該怎麼辦? 我週遭的親友很...

般若與人生佛教

般若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具大智慧,第二是有大悲心,第...

大安法師:放生如何才能如理如法

問: 放生的意義及其事項,怎樣做如理如法?戒殺和放...

波羅奈人身貧供養因緣

佛弘化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之時,那時,國中有一位大...

「多聞」比不上「反聞」

這一段是文殊菩薩教誨敕令阿難尊者這個當機眾,應該好...

三界眾生的命運哪個不悲慘呢

有人問:有情的相貌、壽命、受用等千差萬別,豈能無差...

觀機說法

有一次,目犍連尊者收了兩個弟子,他們都跟目犍連尊者...

佛陀五百世母親的貧窮果報

過去釋迦牟尼佛托缽游化,行經居荷羅國,與眾比丘在路...

人命在呼吸間

佛在世時,有一位頻沙王,是佛陀的大護法,他有位很好...

奶奶走了,家人念佛助她往生

奶奶走了,在這世間走完了她八十六年的人生旅程。 四月...

咬舌自盡的狗

有一次,帶家裡的狗看醫生,坐上一輛計程車。 由於狗...

凡事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

很久以前,有一位修行很深的高僧隱居在山林中。但是,...

純素最常見的誤區

我一直都是實事求是的人。談及純素,我也總是如實說來...

【佛教詞典】名德

有名氣和有德行的比丘的尊稱。...

【佛教詞典】離垢清淨

【離垢清淨】 p1425 世親釋五卷三頁云:離垢清淨者:卽...

【視頻】妙境法師《未得聖道而現神通,是欺騙眾生》

妙境法師《未得聖道而現神通,是欺騙眾生》

【視頻】護生卡通:鯨魚報恩

護生卡通:鯨魚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