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彌陀佛能加持臨終者不貪戀娑婆嗎

大安法師  2017/11/24  大字體  護眼色

問:請問大安法師!如果心裡還留戀世間的財產事業,妻子兒女,美食或他自己很貪愛的東西但同時也很想往生極樂世界。這樣的人能往生麼?還是臨終時阿彌陀佛能加持他令他不要貪戀順利往生,請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答:我們這個欲界的眾生對世間的這種五欲六塵、財產子女這些飲食男女的貪戀是避免不了的。就是證到初果的聖人他都有貪戀,更何況凡夫。

那麼淨土法門就是能夠帶業往生的,雖然我們心裡還留戀世間這些東西,但是確實我們內心有信願持名的念頭。那這裡願就是有一種厭離心,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如果你這個願發出來之後,也就不會像原來那樣對世間的妻兒子女,事業有那麼重的一種貪戀執著。

一個佛教徒要知道這些世間的五欲、子女、事業確實是夢幻泡影的事情。雖然我們在這裡擔當一個角色你去做,逢場作戲的去做,盡自己的一份角色去做,做完之後心裡絕對不要去留痕跡,一切都要把他看空。然後對西方極樂世界那樣的一種清淨、莊嚴、妙麗的境界我們要生由衷的欣慕之心。

我們只要智慧地看看現在這個五濁惡世的這個情態,這個地方還有什麼值得留戀的,真的是火宅的烈焰呀沸騰吶,一代不如一代呀,善法很難提的起來呀,惡法非常的有市場啊!你是在這個苦海當中,我們沉淪掙扎了若干劫咯,今生僥倖得到人生又聞到淨土法門,你再不從這個苦海當中掙拔出來更待何時啊?如果今生不能解決往生問題將何以堪吶?

你要常常用這種站在佛法的角度來思維我要建立什麼樣的心態,我要具有什麼樣的行為方式,我要重建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這樣我們不至於對這個世間有過多的留念。如果確實你對世間東西的留念貪著超過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樣的一個願心的話,那往生是有障礙的啊。說明你的願還沒有真正生起來,你的願生不起來你跟阿彌陀佛的大悲願海就感應不上,那你還真的就往生不了。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建立信願行?深心相信西方極樂世界是我的故鄉,這個世間是苦海、是火宅、是茅坑,你得要有這個刻骨銘心的感受,這種苦難感,這種強烈的厭離心,這種對西方極樂世界那種歡喜踴躍的這種欣慕之心。

你這種心態要昇華出來,昇華不出來我們整個的內心就是這種輪迴生滅的這樣的心,這種心是很難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的。那臨命終時來接引也是我們至誠求往生的心感通了彌陀願力,阿彌陀佛才拿蓮花現前接引的。

如果你臨命終時還是哎呀又是想到妻兒子女,又是想到你的存摺多少,你這個很難感應道交的。所以平時要在這個訓練的智慧的這種培植方面一定要下夠功夫,淨土法門你念佛是很容易念,但是建立信願確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這是我們一個凡夫眾生巨大的挑戰,能不能建立信願就看我們有不有智慧,智慧的直接表達就是你要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持戒的人能圓融一些嗎

問: 關於葷腥的問題,這一階段都在困擾我。我婆婆也是...

如何用佛法來治病

問: 凡事皆有因果,那麼佛教徒生病後看醫用藥是否徒...

曇鸞大師的念佛說

曇鸞(476-542),是南北朝時代北魏的一位佛教高僧,號...

業難盡情難空,求生極樂得解脫

在《文昌帝君陰騭文》中,文昌帝君自述,由於他遇佛得...

為什麼一定要念佛呢

佛法的最要問題,就是了生死。若論了生死這樁大事,很...

今人聞佛不肯執持者,約有四障

【疏】今人聞佛不肯執持者,約有四障。四障破除,方能...

往生是活著去還是死後去

問: 請問,當人往生去極樂世界時,是活著去或死後去...

情執是苦惱的原因

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 人類所...

讓我們輪轉不休受痛苦的就是五欲

無量劫以來我們在五欲六塵打滾,你說對五欲六塵能夠通...

三福怎樣操作才有把握往生

問: 《觀經》中佛告韋提希,欲往生彼國(西方極樂)者...

淨宗文化理念有利世界和平

和平是人類幸福生存的前提,然自有人類以來,地球人卻...

相信了彌陀的功德,才能把名號執持住

相信了阿彌陀佛的名號的功德,他才會去執持啊!執就是...

【推薦】留一隻眼睛看自己

忙碌並沒有錯,因為忙碌而迷失了自己,那就有點不對頭...

游名山不願西方

【原文】 游五台者曰文殊在,游峨嵋者曰普賢在,游普陀...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臟發病的原因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臟發病的原因共有四種:第一、心態不...

金光明沙、咒輪、往生被超度亡人的方法

金光明沙 金光明沙系根據密部,持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

信心就像如意寶稀有難得

談這個信心的功能作用,我們也常常會引用《華嚴經?賢...

盲人的一門心思

那是去年秋天,在家鄉同一位朋友散步。他是我小時候那...

接納不幸才是人生幸福的首要保障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生活中,時常會發生各...

高慢心的過失

高慢心的活動,一般來說,它不太可能出現在初學者,因...

念佛之人,當存即得往生之心

原文: 念佛之人,當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報滿,亦只...

三種因果業障的報應規律

《涅槃經》講:業有三報,一現報,現作善惡之報,現受...

【佛教詞典】火遍處

【火遍處】 p0373 集異門論十九卷十二頁云:問:火遍處...

【佛教詞典】賴耶行相

【賴耶行相】 阿賴耶識能緣的作用,稱之為其行相。能緣...

【視頻】愛與討債

愛與討債

【視頻】妙華法師《善生經》對圓滿人生的啟示

妙華法師《善生經》對圓滿人生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