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修何善行能令眾生歡喜供養衣服

2017/11/12  大字體  護眼色

修何善行能令眾生歡喜供養衣服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世尊帶著侍者阿難入城乞食。世尊身上所穿的袈裟,有少許磨損,尚未修補,欲藉此因緣讓眾生培福修慧,度化應度的眾生。佛與阿難乞食結束後,就要返回精舍。有一位婆羅門,一路跟隨來到佛所,向佛恭敬地頭面頂禮,當他看見佛的容顏殊特莊嚴,心生景仰,但見佛身上的袈裟有少許破損,便希望發心布施供養,於是他回到家,割截家中僅有的少許上好白氈,供養佛陀,並向佛稟白:「懇請如來,接受我這塊白氈的供養,用來縫補您袈裟上破損的地方。」佛隨即收下白氈,婆羅門見到佛接受供養,非常歡喜踴躍無量。佛即為他授記:「你於未來二大阿僧祇百劫之中,當得作佛,神通自在,相好莊嚴,具足如來十號的果德。」佛授記後,婆羅門便歡喜離去。

舍衛國的豪賢、長者、居士們,聽到這個消息,都這麼想:「為何世尊接受婆羅門少少的布施,卻給予如此大的祝願?」然後,他們各自都為如來破損的袈裟,供養上好的布料,或作種種的衣供養佛陀。

阿難請教佛陀:「不知世尊過去修何等善行,能令一切眾生歡喜布施供養衣服?希望佛慈悲為我們宣說,令我們了解其中的因緣。」世尊說:「你們要用心善聽,我將為你們宣說過去的因緣。」阿難回答:「是的,我們必當善聽。」

佛告訴阿難:「在過去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時,正值毗缽屍佛出現於世,他的常隨弟子有九萬人之多。那時,有位國王名叫槃頭,他的一位大臣,發心請毗缽屍佛及眾僧接受他三個月的供養,佛即許可。大臣既獲得佛的應允,隨即回到家中,辦理一切所要供養的物品。

然而,槃頭王也想要供養毗缽屍佛及眾僧,於是來到佛所,稟告佛陀:‘我想要三個月供養如來及比丘僧眾。’佛就告訴槃頭王:‘可是,我先前已接受大臣之請求,諸佛菩薩之法:既答應居士之請求,不應中途違背。’

槃頭王回到王宮,告訴那位大臣:‘現在佛住在我國,我想作供養;但是,佛說你已祈請;如今你可否把供佛的機會先讓給我,等我供養完畢後,你再供養佛。’大臣回答槃頭王:‘假使大王能保證我身命平安,又能保證如來常住於此世間,並保證令國家長治久安、無災難禍患;國王,如果你能保證做到這些事,我願意打消原先的打算,讓國王先供佛齋僧。’槃頭王暗自思忖:‘我無法保證辦得到這些事。’於是,他對大臣說:‘那麼,改成你先供養佛一天,接著再換我供養一天。’大臣答應了這個辦法,與國王兩人輪流互設齋會,供佛齋僧,滿足了各自的心願。那位大臣並為毗缽屍如來辦置三衣,供養豐足,還供養九萬多位比丘們每人一件七衣。

阿難當知!當時,以上好衣服供養毗缽屍佛及僧眾的大臣,正是我的前身;正因為我生生世世修福、培福無有厭足的因緣,如今自己得這些福報,今悉自得,終不唐捐。」

當時,阿難與諸與會大眾等,聽聞佛陀的開示,歡喜勤修善法、培諸福德之業,人人歡喜踴躍,發願頂戴奉行。

典故摘自:《賢愚經·卷第十三·梵志施佛納衣得受記品第五十五》

省思:

布施是六波羅蜜行門之首,能讓行者放下貪愛執著,趣向佛道。故事中佛陀以己身為例,由於過去以清淨、無求之心廣植福田、廣修布施,而能得大功德、大福報,所謂種善因、得善果,因緣果報之理真實不虛。然而「世間無常,國土危脆」,體察無常之理,時時精進,勤策身口意三業修六度萬行,培福修慧,未來一定能隨心滿願,圓成佛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一次施捨的福德

在舍衛國裡有個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卻一點也...

竿影見佛法

從前,印度有座寺院,裡面住了四位神通廣大的道人。城...

真誠供養,受福無量

佛陀在世時,有一大富六口之家,奴婢、金銀珍寶不可稱...

不要再「傻傻」地求了

很多人剛開始接觸佛教的時候,都是帶著一種有求的心態...

面上無嗔供養具,口裡無嗔吐妙香

無著文喜禪師是唐代著名禪師,他七歲出家,參訪善知識...

法布施增長智慧

阿難尊者他又怎樣得到那個好的記憶?佛經上面說了一個...

布施一杓飯汁,果報不可思議

芥子般的種子,能長出庇蔭眾人的大樹。布施得福,因果...

有多大智慧,就得多大的解脫

供僧如供佛,你能至誠懇切恭敬,以清淨心供養三寶,完...

為止口業,止語三年

原文: 德美,姓王,清河臨清人。年十六出家,十九剃染...

一碗餛飩

那天,她跟媽媽又吵架了,一氣之下,她轉身向外跑去。...

【推薦】娑婆世界有多苦,腫瘤醫生親歷患病眾生相

出家前在醫院工作的時候,常常有病人會問我:醫師你幾...

用恆河水洗澡

羅閱祗國有母子二人,相依為命。兒子長大後問母親:我...

從點狀的佛號提升到片狀的佛號

我們怎麼把一個點狀的佛號提升到一種片狀的佛號,讓你...

聖嚴法師《因果法》

接著我們來講因果,因果是從因緣而來的。從前與後的關...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來

大家念佛的時候要觀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這四種...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普賢菩薩強調,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就是用法來作...

人生應該做到的十件事

一:孝敬供養父母師長。 一切善法都建立在孝道上,對...

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這幾天我沒有進堂講話,請各位原諒,我不是躲懶偷安,...

魚王悲心救饑民

久遠之前,有一群貧窮困苦的人,一心向佛,也發心布施...

選擇不同,命運就跟著不同

眼見逃荒的人越來越多,王老六背起自己的全部財產一袋...

迴向的訣竅

很多的同修,平時做迴向,除了按照大德門製定的迴向文...

修學佛法不要永遠停留在「知道」

這個地方為什麼講勤修加行呢?古德註解上說,一個菩薩...

【佛教詞典】四大部經

禪林以華嚴、涅槃、寶積、般若四經為四大部經。...

【佛教詞典】著心

謂執著於事理之心。摩訶止觀卷十(大四六·一三七上)...

【視頻】妙境法師《流年不利該怎麼辦》

妙境法師《流年不利該怎麼辦》

【視頻】夢參老和尚《華嚴經_世主妙嚴品》

夢參老和尚《華嚴經_世主妙嚴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