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密雙修這樣是否如法

大安法師  2017/11/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問:末法時期淨土法門是非常殊勝的法門,但有些居士改學密,開始持咒,說是淨密雙修,這樣修行是否如法?我們與他們交往時應怎樣溝通?

大安法師答:當他在修行淨土法門的時候,他還要嘗試學點其他的,這說明什麼?這說明他對這句名號的信心還不夠。如果他了解淨土法門,了解往生的原理,了解阿彌陀佛無量劫給我們成就的六字萬德洪名的話,他就不會去搞其它的去了。

念佛當下,你能念的心就是佛,你就安住在這個無上正等正覺上,安住在彌陀的大悲願海上,一定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一往生就得阿鞞跋致。所以說這句一句佛號,成佛都有餘,你還去搞其它的幹嘛?

那麼如果你又修其它的法門,其它法門它有些宗旨不同啊,比如修禪宗,它指向開悟,淨土宗它是要指嚮往生的,你這個兩個觀念就開始衝突,到底我指嚮往生還是指向開悟呢?如果修點密,當然密宗情況怎麼樣,我也不是太深入,但如果有些修密的指向即身成佛呢?指向得點神通呢?指向要生生世世在這個世間修菩薩道成佛呢?那又跟淨土法門的目標又有距離了,那不是打閑岔嗎?

所以這個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修念佛三昧,修念佛法門,就是一門深入,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假方便就是不需要借助其它的方法,你就光念佛,你的如來藏性就能打開。要聽阿彌陀佛的話,聽大勢至菩薩的話,聽中國淨土宗祖師的這樣的過來人的話,一門深入,老實念佛。不需要去搞些其它的東西。

你可以向他介紹《印光法師文鈔》,介紹淨土宗的著作,包括《淨土聖賢錄》這麼多往生都是憑著佛號往生的。要他對這個佛號要產生堅定信心就好。不要心分數路,這山望到那山高,腳踏幾條船,最後結果可能都不大好。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印光大師綜述念佛人的種種誤區

一、修淨土者應當修學的經典: 《印光大師文鈔》中摘...

宣化上人關於大悲咒的問答

問:念觀音菩薩,大悲咒和《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可以往...

【佛學漫畫】是什麼讓輕視念佛的律宗祖師改修淨業

大師又講到自己發懺悔心、改往修來的想法。他思維:以...

古大德持誦《阿彌陀經》的感應

天樂迎空 在宋代有一位唐世良居士,他以誦《阿彌陀經》...

略述淨土法門之殊勝

諸佛如來以慈悲利物為本懷。故示現人間,說無量法門,...

心隨諸佛往生去,無去來中事宛然

省庵大師,是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這位祖師在世的時間...

你念佛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問: 請教法師,《了凡四訓》消業障,福報現前,做得...

只要往生極樂,所有的願都能實現

天親菩薩在作《往生論》的時候,談到一切十方的眾生,...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能夠信願念佛是人中芬陀利華

對西方淨土依正莊嚴,阿彌陀佛的光明、願力、德行,要...

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體

我們講慈悲,有三種慈:眾生緣慈、法緣慈和無緣慈。 眾...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菩薩一生補處願

最後看第二十二願 菩薩一生補處願:設我得佛,他方佛土...

大安法師:念阿彌陀佛一切魔不得其便

【護持多障行人不遭墮落者:末世修行,多諸障難,一虧...

修行是為了找到自己

修行是什麼,是不是一定要脫離生活跑到廟裡拜佛念經呢...

在修行的路上,要學會自我激勵

外面的天氣很冷,有很多人在寒風中為生計奮鬥我們到高...

【推薦】念佛能否往生,但問自心,不必他求

一心可現十法界 一切境界都是從心所現。一心可現十法界...

學佛後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問: 學佛以後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成剛法師答: 我...

佈施越多福報越多

從佛法的因果關係來講,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

戒邪淫三字經

天地間 自古來 淫為罪 萬惡首 古聖賢 最先戒 一...

心強業重,得果報時那個勢力就不同

講一個例子給大家參考。佛在世時,另外一個護法叫作波...

以至誠念佛為正事,別存見佛見境界之心

所說的甚深利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應當在往生西方...

學佛要先解決衣食住行問題嗎

問: 學佛主要就是要解決後生大事.但我很多朋友都說在...

常吃山藥的益處多

自古以來,山藥一直被視為物美價廉的補品。雖然貌不驚...

李連傑與聖嚴法師座談記實

當揚名國際的影星,遇上宗教界知名法師,他們會碰撞出...

【推薦】為何一念《地藏經》心裡就恐怖害怕

像我們有些個人跟我說不能念《地藏經》,一念《地藏經...

【佛教詞典】伊羅婆那龍象王

(鬼類)伊羅婆那者梵名。又作伊羅婆拏,堙羅那,煙羅...

【佛教詞典】五識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因是六識中之前五識,...

【視頻】慧律法師《修行人要具足四種柔軟》

慧律法師《修行人要具足四種柔軟》

【視頻】慧律法師《大專佛學十四講表》

慧律法師《大專佛學十四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