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知恩感恩報恩的人生觀

惟覺法師  2017/11/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知恩感恩報恩的人生觀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就是要我們「知恩」、「感恩」、「報恩」。知什麼恩?知父母、師長、社會、國家及三寶的恩德,並且進一步感恩、報恩。先想一想哪些人對我們有恩?想即是思,依著佛法思惟,把事情想通了,就能心開意解,心中感到清淨、寧靜;如果道理想不通,生活便容易落入煩惱當中。

知恩,「上報四重恩」,思惟感受所有人對自己都有恩德,就是大慈悲心的表現;不論親疏、上下、同事、同學、師長、父母,乃至於世間上所有的人,都在幫助自己,都在為自己服務。事實的確如此!一個人從出生到學業成就的階段,都是仰賴父母生育、養育與照顧;求學階段,師長給予我們指導與教誨,使我們學得謀生的技能與知識;創業階段,社會與國家,給了我們安定的生活和工作機會,如果沒有這些,我們的生活就會產生困難,事業也不能成就;在人生的歷程,三寶能指引我們使人生邁向光明,開啟我們的智慧,轉化一切煩惱業障,讓我們能超越生死大海,出離輪迴之苦,到達極樂的彼岸。這些人、事、物對我們都有直接與間接的幫助,如是思惟我們確實應該感恩、報恩!

知道自己與父母、師長、國家、眾生是一體的、是共同依存的,這個就叫做「知」,知了以後,便能心存感謝、心存感恩,更進一步還要積極地採取實際的行動──報恩,如何報恩?成就自己的學業、事業;成就自己的福報、功德、願行及定力;有了這種報恩的心,在生活中落實、努力,每個人的學業、事業及道業,就能增進,永不退轉。

知足是積極快樂的泉源

能知恩、感恩、報恩,人生就能知足常樂。功利社會講求的是效率與競爭,「知足常樂」聽起來似乎有點消極,其實不然,「知足常樂」非但不消極,反而是活潑、積極的,用現代的形容詞即為「敬業樂群」。

人之所以有煩惱,原因就在「不知足」。例如當找到了一份工作以後,心裡所想的是這份工作種種的缺點,計較工作時間太長、老闆不知體恤、抱怨同事不和、厭煩工作性質,覺得自己不應被埋沒……,所謂「這山望過那一山高」,當心裡都是這些負面的想法時,煩惱就產生了;反之,若能用知恩、感恩、報恩的心來思惟:「這份工作確實是得來不易,它是社會上種種的因緣與助力,才讓自己得到這個工作機會。」自然就會珍惜、尊重這份工作,而且對社會與人群會存著一種 「感恩的心」,用這種心態對待工作與工作夥伴,隨時都會感到愉快與滿足。

好事給他人,壞事自己承擔

常存知恩、感恩的心,就能時時做到「好事給他人,壞事自己承擔」。「好事給他人」,例如一家公司如果沒有員工及消費者,就不能成就「董事長」這個職務;一個國家若沒有人民及文武百官,就不能成就「總統」這個職務;個人的成就,其實是大眾所成就的,所以成就的果實應該歸功於大眾,與大眾共同分享。 「壞事給自己」,當碰到挫折或失敗時,應該仔細的自我檢討,找出失敗的原因並加以改進,而不是責怪或歸過予大眾。明白這些道理,心就會安定下來,對社會與人生的看法,就能積極而光明。

用感恩開創光明人生

在這個充滿物慾的社會裡,人們的煩惱與苦悶在加深,倫理與道德也開始在淪喪,社會的亂象層出不窮,人們已經不知道要將心安住在那裡?如果我們懂得知恩、感恩、報恩的道理,而且能把它運用到日常生活裡,不但可以減少很多煩惱,而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更和諧,社會也會更祥和、更有希望。

普願法界眾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惟覺法師文章列表

現代人很多是壽終醫院,不是壽終正寢

人道中有許多是不正常的死亡,那就屬於橫死。人的生命...

失去了就是凶,得到了就是吉嗎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什麼叫凶?什麼叫吉?失去了就...

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人生

【觀性元真: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

聖嚴法師:如何面對消沉的人生觀

問: 許多上班族因每日上班下班,不斷重複,一生好像...

一息不來,即屬後世

一息不來,即屬後世。此時縱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亦無...

品古人六戒,修寵辱不驚

1、大樂易失察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處,有個成語叫得...

艱難的回歸路

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小時候日子過得比較艱難,這個經...

哪些錢財是不可以賺的

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哪些行為又屬於取財的非道呢...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推薦】修淨土宗的人至少要明白三個道理

1、第一個,你要能夠了解彌陀 阿彌陀佛的功德有哪些?...

弘一大師《人生之最後》

第一章 緒言 古詩云: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

不求生淨土,會產生兩種過失

假設我們今天不考慮求生淨土,菩薩會產生兩種過失: 第...

為何出家人每半個月要布薩誦戒

昨夜說的黑月白月誦兩重戒法,這是世尊金口所宣。 【注...

【推薦】佛教是不孝順父母的嗎

佛教是不孝順父母的嗎?的確,我國有些人士喜歡如此地...

一位醫生在長期行醫中看到這樣的無常觀

掐指算來,我從九六年考上醫學院至今已經十餘年了,從...

覺得唯識學很沉重,可以看看《楞嚴經》

我個人學《法華經》有一段因緣,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讀...

看似贏了,但卻輸了

一對年輕的夫婦正在所租的小套房裡為著添購新傢具的事...

既知死後無情義,早把生前恩愛勾

你在娑婆世界所受的痛苦,毫無意義,對你的增上一點都...

了幻法師:夫妻是冤家嗎

問: 夫妻是冤家嗎? 了幻法師答: 民間信仰所謂的夫...

達摩大師四行觀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戒定慧的修行次第

戒,能降服粗重的煩惱。比如很多人有抽煙的習慣,想戒...

事業的成功與否跟因果有關聯性嗎

問: 我是一名本科應屆畢業生,最近一年來,看到身邊很...

高僧所具備的三種品質

這是一個崇尚炒作的浮躁時代。為了名和利的最大化,大...

弘法利生需要剿滅個人的私慾

摧滅嫉心,不忌勝故。專樂求法,心無厭足。常欲廣說,...

因為不知道,所以勇敢

一個下雪的晚上。農村有戶人家,半夜裡有人敲門。主人...

【佛教詞典】捨懺諸部不同

子題:同心淨人、五敷具、蠶[帛*系]斬壞、五敷、無盡財...

【佛教詞典】藏他衣物戒犯緣

亦名:藏衣戒犯緣、藏他衣缽戒犯緣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

【視頻】慧律法師《一切法皆是無常》

慧律法師《一切法皆是無常》

【視頻】南無阿彌陀佛(莊嚴版)

南無阿彌陀佛(莊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