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關閉惡趣門踏上菩提路

真明法師  2017/12/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關閉惡趣門踏上菩提路

從接觸佛法到現在已經有20多年了。也因為觀察到眾生有種種苦、種種無奈而選擇出家、潛心修行,希望能夠幫助受苦的眾生。經典中也處處描述三惡道苦,但的確沒太認真深入思維過。這次剛好利用放假時間靜修,每天四座修法前觀修無常及三惡趣苦,才真正體會修學次第的重要性及觀察修、安住修的重要性,我對惡趣苦有了更深的體會。下面談一下我個人的修學心得。

一、感同身受,心生厭離

前面是對無常的思維,再到對惡趣苦的思維,觀修讓我修行的心更堅固,對三寶依止的心更切,真的感到就如臨命終時遇到唯一的救命稻草一樣。

每當思維至此,內心深處如萬箭穿心般痛楚,不僅僅是內心深處的恐懼,更是思維到,每一位輪迴中的父母,那些曾經有恩於我或者為我所害的眾生,都在惡道中掙扎,都在聲嘶力竭地呼救。我的心好像被撕裂一般,好痛好痛。好像那就是我的責任義務沒有盡到,內心的愧疚,有愧三寶,有愧師長,有愧眾生……

而此時此刻,我呼喚佛陀,全心皈依三寶,慚愧、懺悔,淨除罪障,永離惡趣。心中呼喚十方上師,呼喚三寶,「南無咕嚕唄、南無布達耶、南無達瑪耶、南無僧伽耶……」才忍得住那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痛楚。心漸漸平靜,真的感受到,佛的慈光加持,眾生也慢慢從痛苦當中解脫出來,安詳、自在、快樂!

也因為每天四座觀修,每次心都如此煎熬。一直以來,我比較偏向於菩提心的觀修,其實很多時候,每當對境,心仍然很脆弱,甚至有時很無力,或是妄念較多,很難止息下來。而思維無常、惡趣苦,雜亂的心一下子就沉澱下來。因為一息不來,便是來世。來世在哪?我無法做主。對於座下修,做事過程中,正念和心的警覺、覺知也得到了提高。

二、三惡趣中,無論哪一道離我都只在呼吸間

對照地獄之因,反省自己。因為愚癡無知,對於教導的師長、善知識,不能恭敬和依教奉行,反生慢心、嗔心;對待父母,沒有感恩心;對待發菩提心的行者,沒有隨喜心,反生嗔心、忌妒心……

再思維畜生道的勞役宰割等種種痛苦,觀其惡因,我何常不是如此愚癡,造作種種惡業……

再思維餓鬼道眾生的長劫飢渴難耐等苦,觀其惡因,慳貪吝嗇,我又何常不是貪得無厭呢……

想想自己的言行。今生得遇佛法,都造如是種種惡業。更何況,無量劫來,在生命的無盡輪迴中,哪一生不造惡業如須彌……

就像《心匙》中說的:「深陷在強烈的哀痛之中,那將發生在我身上……時候到了,那連一根刺都忍受不了的身軀,將被剁成碎片,骨肉被撕開……那將發生在我身上……」「一旦墮入到餓鬼的慘境,飢渴交迫,必須挨餓好多年,那時,我該怎麼辦?……」

三、佛法,是唯一的救命草

《心匙》又說道:「死神閻羅王,或者你每一天盡力地修行心要,實現永恆之夢——自他的福祉,哪一個會先到呢?結合身語意三門,傾全力修行吧!」 對於無常惡趣苦的歷歷在目,內心堅定信念,除佛法外,無人能幫助我,能拯救我,唯有佛法。試問自己,是否用盡全力來修行?沒有,很多時間在懶惰、放逸中度過,沉淪於貪瞋癡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深深反省,深深懺悔,一定要改變,必須要改變自己的凡夫習氣,為了自己,更為了茫茫苦海中的眾生,用盡全副身心、不再保留,捨棄今生,不再貪戀自身,才能真正關閉惡趣門,瀟灑自在地踏上菩提路。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離

我們要想出苦,不是空間處所的改變,苦在心上,得在心...

【推薦】追求外在的物質,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當初我學佛的一個因緣就是,覺得這個人沒意思,特別是...

暇滿人身最難得

生活在有機會聽聞佛法的地方,這樣的人身是無價的珍寶...

攝諸根得離苦

過去,佛陀曾在波羅奈國的鹿野苑弘法。一日,佛陀於入...

自己撓癢自己笑

有來訪者問弘一大師:何時是你最高興的時候? 回答:...

六道的每一道中又各含有六道

【原文】 六道之中,復有六道。 且以人言之:有人而天...

沒有了肉體,下地獄為何還會痛苦

問: 人死了,肉體沒有了,下地獄怎麼還會有痛苦呢?...

殺盜淫三惡果在人道裡的體現

首先殺業,你有殺業的話,直接就是多病、短命,這是殺...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迴向給其他人的冤親債主,是否會替他背業障

問: 請問法師,念經後迴向給其他人的冤親債主,是否替...

五蘊活動越熾盛,你的業力就越重

眾生追求五欲,他是用什麼方式來追求?他就是用五蘊,...

念佛具足定學之實事

念佛何以能具定學?《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因為我們的愚癡,過去已經付出了慘痛代價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 世界到頭終有壞,人...

在工作中「默默努力」未必很好

有些佛教徒問我說,把佛法用在工作場合中,是不是就要...

沒有福報,如何才能發財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和尚去挑水,卻發現水缸怎麼都...

自己吃素,家人的煮飯問題怎麼解決

問: 自己不吃肉,家人吃肉,煮飯的問題怎麼解決? 大...

發心大的人,福德就厚重

《感應鈔》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江西有個姓舒的教書先生...

印光大師與弘一大師的師徒緣

印光大師和弘一大師是當代淨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師,是...

祭拜的食物誰能享用?

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

【推薦】一晝夜念佛是什麼標準

問: 漢、吳兩譯原譯本下輩往生只要曾發心念佛一晝夜...

靜波法師:慾望少一點,快樂就多一點

前語 釋靜波:現為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佛...

為什麼十方世界難與極樂世界相媲美

問: 為什麼說十方世界的莊嚴都無法與極樂世界的莊嚴...

暫念彌陀聖號,便勝百年布施功德

為什麼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呢?因為在這娑婆世界修行,...

【推薦】莫耍小聰明

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東坡(1037-1101)在第四個兒子出生時...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體功德

得波羅蜜者,諸菩薩眾,有恆沙劫中,修六度萬行,未能...

【佛教詞典】藏

【藏】 p1421 瑜伽八十四卷十六頁雲;藏者:謂於內所攝...

【佛教詞典】賢瓶

指能生善福、如意滿足所願之瓶。賢,善之義。以瓶中能...

【視頻】佛門禮儀系列之過堂篇

佛門禮儀系列之過堂篇

【視頻】名相介紹

名相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