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全部文章(第40頁)
【隨機推薦】
初學佛者應先從什麼書開始學習
問: 初學佛者看什麼書?請教尊敬的法師,初學佛者應...
修行人要善用你的第六意識
【瞭然自知,獲本妙心,常住不滅。】 這個時候,徹底瞭然...
我們怎樣遠離凡夫的妄想
在整個《楞嚴經》當中就是稱性起修、全修在性,依一念心性...
不小心受傷,是否也屬於因果報應
問: 世間的一切都離不開因果的定律,假如說一個人不...
是什麼力量讓輪迴相續的
業力是第六意識造作,果報是第八識釋放。本來是獨立的事件...
宿業現前,怕之豈能消滅
宿業現前,怕之豈能消滅?惟其不怕,故正念存而舉措得當,...
苦難的源頭
魚籃 捕魚的人在河中設置只能進、不能出的竹籃,旁邊放一...
行菩薩道必有護法神擁護
行至村中,忽遇一男子,手執文明棍,一見我面,碰統兩棍,...
名字會對人有很大影響嗎
名字,是陪伴人一生的稱號。作為一個人的標誌,每個人都希...
相貌丑陋自有前因後果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長得很好看,相好光明...
居士如何如律如法護持三寶
問: 請教法師,居士如何如律如法護持三寶? 宏海法...
如果佛性本俱,過去現在未來也本俱嗎
問: 如果佛性本俱,是過去本俱,是現在本俱,還是未...
什麼是世俗諦與勝義諦
問: 什麼是世俗諦、勝義諦? 宏海法師答: 世俗諦...
虔誠祈禱觀音菩薩,韋馱菩薩夢中指點脫險路線
一九四一年,日本軍隊侵佔香港之夕,有一位鄭子嘉居士,全...
何等相是誹謗正法
問曰,何等相是誹謗正法。答曰,若言無佛無佛法,無菩薩無...
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
《論語》中有君子使物,不為物使,這句話說的是我們不要被...
我們要用正確的方式看待福報
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人生,應該怎樣對待人生。 一個人如果能...
點亮心靈之光
我們看到世界上形形色色、日月星辰、樹木花草、山河大地,...
【薦】
不在煩惱攝受範圍的執著是貪嗎
問: 我們做事情,如果所執著的事情,不在煩惱的攝受...
《普門品》和《金剛經》不能一起誦嗎
問: 現在每天早晨我誦《金剛經》,《普門品》,《大...
持名念佛每天至少要念多少聲佛
問: 淨土主要是持名憶佛拜仟,但我們平常要上班的時...
只有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
凱魯亞克的《在路上》中有一句:在路上,我們永遠年輕,永...
了解並管理這顆心
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樂的源泉。 我想大家應該有這樣...
如何確定亡者的往生去處
問: 現在社會上流傳用摸溫度來判斷亡者的往生去處,...
這樣的「陷阱」反而成為我們的「加持力」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說自己身邊總是小人很多,常常被人陷害...
叢林中出坡的意義
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開啟中國禪宗僧團制度的恢弘氣象,...
人生因選擇而精彩
有人說,人生就是由一個又一個選擇組成。的確,我們每時每...
以平常之心品味人生四季
不論是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還是蘇東坡的迴首...
積極護生,如法放生
一、古代放生與現代放生之亂象 據經典記載,救護生命是佛...
業力的成就要有五種的相貌
在《瑜伽師地論》上說,業力的成就要有五種的相貌。十業道...
阿賴耶識有漏種子的分類
影響種性的這些種子,種類是什麼?什麼東西會影響我們的種...
世人食肉,咸謂理所應然?
【文】世人食肉,咸謂理所應然,乃恣意殺生,廣積冤業,相...
念佛之人當孝敬雙親,不可偏執速死求往生
佛教認為人生有八苦,分別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
做義工是否影響修行呢
有些人厭離世俗的生活,到寺院中掛單做義工,希望能夠發心...
早起的人,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
1. 首先自然是精神會變好 睜開眼的那一刻,清醒的一天...
心總是被煩惱圍繞怎麼辦
問: 每天茶飯不思就是不開心,總是被煩惱圍繞怎麼辦...
最近常做惡夢,是否提醒厄運要來了
問: 我最近總夢到爸爸死了,難道是上天在提醒我厄運...
殃福追人猶影隨形
有一段時間,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遊行弘化。當時有一...
皈依三寶獲福無量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園時,一日對比丘們開示:皈依具足三...
清淨光明真富貴
在波羅奈城有一位長者之子耶舍,非常聰明且富貴勝人,頭戴...
不論在哪裡,心變了一切都變
出世的心就是出離世界的心,入世的心就是來到世界的心。我...
做供養要具備這三個條件
做供養要具足三個要點:第一,福田清淨;第二,意樂清淨;...
先往生淨土,再求阿鞞跋致
我們注意到,這十三代祖師有很多都是不可思議、從本垂跡的...
有人障礙我們念佛,還應該順從嗎
問: 請問法師,如果有人障礙我們念佛,還應該順從嗎...
平時做好事的功德需要迴向嗎
問: 每星期所做的大大小小好事,比如說環保、捐款、...
如何從內心尋找幸福
一、如何面對逆境 生活中,一旦遭遇逆境,如身體不健康,...
「嗡啊吽」這三個字的功德非常大
嗡啊吽這三個字的功德非常大。如果總說,可以代表諸佛清淨...
發心的人是上等命,隨緣的人是中等命
發心是人的信心、決心;隨緣就是可有可無,可以做可以不做...
佛經中為我們開示了吃素的三個理由
作為一名佛教徒,吃素最正確的動機應該是大乘菩提心。也就...
念經前一定要吃素嗎
念經前能不能吃素,這個問題可以先問問自己。吃素,是偶爾...
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
在《維摩詰經》中,佛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若菩薩欲得淨...
學佛人要如何發起道心
每天講可能也有人不喜歡聽,從下個七開始就隔一天講一次。...
時間無常,無論多麼奢華美麗將成過去
法眼文益禪師(五代): 擁毳對芳叢,由來迥不同, 發從...
伽藍菩薩的前世今生
佛教的伽藍菩薩是寺廟叢林的護法菩薩,來源於印度。依《七...
舍下一分,得一分自在
人生是苦。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認可的,因此我們有著許多...
剃度出家是世上最高貴、最難得的選擇
普天之下的叢林寺院,擁有著堆積如山的飲食,只要手托缽盂...
心不知心,如何萬慮休
在不念阿彌陀佛名號之前,我們每天都在打妄想,都在念五欲...
一生念佛,為何臨終未必往生
問。見有一生念佛。臨終未必往生。何也。答。良由一生念佛...
當修無常想,斷盡一切貪愛執著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次對諸比丘開示:...
善用時間十訣
(一)事先要有安排 每天應做的事,應有事先的計劃,否則...
漫談兩性關係
印光大師嘉言 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間聖人,烹凡煉聖之大冶...
無所事事絕對不是自在
常常聽到人們說被工作和日常的瑣事困住,沒有過上自己想要...
念念著相執情,故念念起煩惱
俗夫之人,看事看物,係含意識意色情感。而菩薩之偉大,無...
有人只是小聰明,有人則擁有大智慧
能夠在內心深處明是非、辨真偽,而不張揚、不虛妄,便是一...
色慾招病,斷欲是藥
明朝鄺子元,得了心臟病,神經衰弱之症,精神時常恍惚欲倒...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是何含義
問: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是不是說,你有什麼...
人生的境界,有四個觀點
現在這個社會,壽終正寢也辦不到了;當然,最好是無疾而終...
吃五辛的五種過失
還有「此法為菩薩說,此法為聲聞說」這部經是給誰誰誰講的...
高僧斬斷最後貪念逃過一劫
學佛,就是學得我們的心定,要發大心,立大願,這必定要有...
常常看人不順眼,就像生活在垃圾場
我們要訓練自己,就是要訓練我們的這顆心。從行上,我們以...
了脫生死超凡入聖才是真命好
那天,和信法師獨對坐談說道,信法師談到世間一切福澤須要...
世間苦事無量,佛法能使人離苦得樂
要說佛法能使人離苦得樂,先來說明苦,迫惱身心,使人們不...
沒有成就之前,一定要廣修供養
在修行沒有成就前,一定要廣修供養。在唐朝,有位叫悟達國...
長夏須養脾胃,如何調理有秘方
中國人以農立國,講究吃飯。其實一個人身體真正需要做燃料...
吉凶禍福不是定論,隨時可以轉變的
遠離一切妄執吉凶,常見斷見,我我所見,如是有情來生其國...
怎麼樣才算老實念佛
問: 末法濁世的眾生,能聞到淨土法門,已經是稀有難...
很恐懼死亡,該怎麼辦
問: 妹妹身體不好,總恐懼死亡怎麼辦?為什麼她放不...
何謂臨終正念分明
正念是意根。無貪無惑故分明。省庵大師《西方發願文注》 ...
這樣你修一年,就超過人家修十年的功德
學佛人要自利利他,要發心度人。你度一個人學佛,承此功德...
善護口言,切莫落在綺語之中
常常說到口業四種過:惡口罵人、妄語欺騙、兩舌離間、綺言...
第八識轉變的兩個關鍵點
我們再看看無漏的情況。 不動地前才捨藏,金剛道後異熟空...
色身會影響你的內心,內心也會影響色身
在大乘經典中,佛陀對吃肉呵責這麼嚴重的很少,像《楞嚴經...
凡做不到的事,決不肯說
汝書說得很熱鬧好聽,急宜自抑。凡做不到的事,決不肯說。...
縱能名滿天下,還能以此了生死否
光無狀,自光緒七年離家,至今已五十年,依然故我。業障未...
怎樣才能留住你的護法神
依《阿含經》表示,每個人一出生時,就有鬼神隨侍左右,但...
佛有無量德,四字名號足以該之
舉名者,佛有無量德,今但四字名號,足以該之。以彌陀即是...
前來助念的人越多越好嗎
問: 弟子所在的小城鎮念佛人極少,很難組建助念團,...
改過遷善禍變福,感佛慈悲唯至誠
無錫袁氏小學校長袁寶鋆,字麗庭,他母親信佛,創辦錫...
定時定量定課堅持不斷
從現象上來講,從緣起上來講,就是因為我們以前沒有修...
擔水的啟示
大家住在靈岩山寺,都是來向老和尚學。那你們就要知道...
享受五欲的快樂,求生信願就不真切
佛一代時教所說的大乘經典,特別是般若系經典都是要讓...
人人都可以役使鬼神
有人問:你們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嗎?答:不但出家人能役...
三千年前的佛會知道現在的電腦嗎
有個信眾來問我,他說:佛難道一切都知道嗎?三千年前...
三途一報百千劫,復生人天了無期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當求所...
邪師騙子都是利用我們貪婪的慾望
問: 法師吉祥,我最近遇到一位活佛,他能知道每個人...
賣本命佛只是冰山一角,更多騙術知多少
近些日子,很多群裡出了一些怪事:常有一些莫名其妙的...
阿那邠祁長者投生天道緣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阿那邠祁長...
職場的特效藥
有錢當念無錢日,得意休輕失意人。為道了無寒暑變,利...
奉行惜福節儉的生活
古往今來有很多道德君子,給我們做了惜福的好榜樣。特...
心田中的野草與菩提種子
在沒有修學的那些年,我為金錢忙碌,為名聲忙碌,為了...
只需放下,便是修行
正月初五,漫天飛雪颯颯而至,忽來的暖意,雪亦成了今春的...
一言一行皆成因種:呻號比丘的口業果報
有一個大富長者,家財萬貫,金銀財寶取用不盡,尤其妻子貞...
世間人講公平,事實上並不究竟圓滿
中國傳統思想講到,做人處事要謙讓。謙,就是把自己的姿態...
秤錘祖師散財施妻
雲南有一位秤錘祖師,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東門外。父母...
佛教說的貪瞋癡到底是什麼
問: 通俗說下佛教說的貪瞋癡到底是啥? 界詮法師答...
禪門公案:誰是知音
宋州(今湖北襄樊)廣德周禪師,承繼青原行思法系,是廣德...
念佛的十種心
「念佛之人,雖觀如來相好,而不生愛著之心;於無念中,常...
人的兩大貴相和兩大富相
咸豐八年(1858年)三月的一天,曾國藩在日記中記下這...
明朝鄭興兒:不貪人財積德改命的故事
明朝初年,京城有個叫鄭興兒的人,他在一個姓王的部郎家中...
藥師經四譯十二大願文對照表
1.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卷第十二 東晉 天竺三藏...
以和氣迎人,以靜氣養身
以和氣迎人,則乖沴滅;以正氣接物,則妖氣消;以浩氣臨事...
發了不好的心就會感召不好的人
你的一切表現都和你的思想、語言、行為有很大的關係。你今...
【薦】
老去,其實很殘酷
有因緣去福利院看望了那裡的老人。 大家都要老,但是,心...
怎樣才能夠修行不退轉呢
怎樣才能夠得不退法,心無障礙呢?怎樣才能夠修行不退轉呢...
命運並非不可改變,關鍵是用對方法
我們天天在此禪修、靜坐,目的就是為了要改變自己。修行能...
今生的際遇,是前世修來的
佈施的道理,古往今來很多賢人哲士,都會用種種不同的方式...
往生淨土是不是要念到清淨心才能往生
問: 請問法師,往生淨土是不是要念佛念到清淨心才能...
【薦】
阿彌陀佛十二光如來名號的意義
十二光如來,首先看無量光。這個佛證到了心性的無盡的心體...
正解「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怎麼理解?在《阿彌陀經》裡面會談一心不亂,一心...
有楞嚴咒就擁有一切
楞嚴經云:十方所有的佛就是持著楞嚴咒而成佛,可以看出要...
用此念佛法何愁不成功
念佛須念念在心,我們的念心,對阿彌陀佛的思念要好似形影...
怎樣才能看淡得失,輕鬆瀟灑的生活呢
人活在世上,追求快樂的生活是每個人的心願。但是,擁有的...
培養積極樂觀的情緒,別讓壞情緒毀了你
我們常說認識感情動物,人有七情六慾,歡喜、憤怒、痛苦、...
寶地誰人有福得而居之
唐代相州(今河北邯鄲)人源乾曜,在唐玄宗開元年間曾兩度...
一室太和真富貴,滿門春色大榮華
春風送暖,微風輕吹,喚醒了熟睡的大地,出現了一片迷人的...
學佛人常犯的三個毛病
第一個就是佛呆子,在生活中間不知道運用佛陀的智慧,不知...
《黃帝內經》裡的三句話,把疾病的起源都講透了
第一句是百病皆生於氣。 怒則氣上,容易腦溢血,眼睛充血...
九華山大興和尚往生記
大興和尚,字了維,俗名朱毛和,又名朱萬全。 1894年...
當代居士教育的探索
一、引言:當代居士修學的困擾 近年來,隨著物質條件的極...
淨極光通達,就能開大智慧
參禪即是靜慮,淨到極點,什麼思慮也沒有了,所謂淨極光通...
要照顧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界
我們這個色身會生老病死,終有一天要丟棄,是沒有用的東西...
為何至心念佛能消多劫生死之罪
諸經典中都說念佛有無量的功德。為什麼會有無量的功德呢?...
病人將終之時,是為其開示還是念佛
問: 如何正確理解《臨終三大要》中提到的病人將終之...
生死長遠,厭患捨離
佛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日,一位比丘...
愚人與智者之區別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為比丘們開示愚人與...
古人的禍福觀:過分求福反得禍
光緒皇帝的親生父親醇親王曾寫過一副對聯,禍福觀念非常透...
分析導致我們失敗的原因
所有的事,無論是佛法還是世間方面的,失敗原因: 首先、...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成無有自由之奴僕; 不成夫妻無...
「理悟」是眼目,「事修」則是兩條腿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只有眼睛沒有腿。這樣的人,雖然...
父母不在身邊,應如何盡孝
問: 剩男剩女的今天,很多父母用孝道綁架婚戀,導致...
分心散亂的對策
其實除去五蓋,在生活中還有一種最常見也最常被忽略的問題...
追查來世的因果,不如謹慎當下的行為
有兄弟三人喜好打坐參禪,為了求更高的悟境,相約出外行腳...
寺院不是星級酒店,而你更不是金鑽VIP
上午與某居士喝茶時閑聊,他告訴我,師父,前兩天我在街上...
您可知江上船隻多少
脫名韁利鎖,乘法船遨遊。 破我執自在,為蒼生奔走。 清...
為什麼佛菩薩都不穿鞋
佛不著履,有三因緣: 一者,使行者少欲。 二者,現足下...
對世間有多少興趣,就會有多少執著和罣礙
正見輪迴是苦,我們才能生起解脫的意願,才能對世間的一切...
我們現前的一念,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呢
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
熏習這顆念佛的種子
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實際上就是個大染缸。如果我們沒有...
得了不治之症該存什麼樣的心態
問: 如果得了不治之症,念佛功夫還不能伏住煩惱習氣...
菩薩戒的核心精神
《梵網經菩薩戒》談到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菩薩戒的核心精...
你的人生很多時候是浪費在閑扯淡上
有時候,我們可能心血來潮想要修行,不僅僅是閱讀而已,然...
惡緣太多,發願捨壽求往生行嗎
問: 頂禮大安恩師,弟子依止您修學淨土己七八年了。...
如何理解地藏王菩薩的「碎地獄」
問: 《地藏經》云:臨墮趣中。或至門首。是諸眾生。...
預知時至的人能帶我一起往生嗎
問: 法師講經當中,提到有個老和尚念了幾十年佛,將...
一生的罪業和臨終時幾句佛號,誰輕誰重
問: 《安士全書》中有一個故事,說唐代的張善和一生...
動物實驗所造的惡業與果報有哪一些
問: 法師您好!我是醫學專業的學生,讀研會涉及動物...
頓超三界樂悠悠
寒山頂上月輪孤,照見晴空一物無, 可貴天然無價寶,埋在...
隔世之果和隔世之因往往使人無法理解
佛學千經萬論,莫非論心、行、業、果。人的一切動作無不由...
弘一大師法語擇要
目中有人助緣多,心中有德福報多, 耳中清靜和諧多,心中...
蕅益大師的淨土思想及行持
現代人欲了生脫死、解脫成佛,則必須依於佛言祖語作為起修...
若能成就此七法,魔王便無法乘虛侵擾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之時,一日,對比丘眾開示:...
佛以慈心降毒龍入缽
佛初成道於鹿野苑度五比丘,又度化了耶舍等五十位年輕比丘...
為什麼人越到晚年越要收心安住
我們平常當然理觀不礙事修,理事圓融,你該拜懺還拜懺,該...
心念改變命運就會改變
佛是從哪裡產生的?佛是由我們心成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幸福不是活給別人看的
惡業 佛陀說:惡業未成熟,惡者以為樂。惡業成熟時,...
學佛轉不了業力是什麼原因
勉強找時間來學一學,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業緣是不...
讀了很多經,還不知道怎麼修行
大家都讀誦大乘經典,或者是懺悔,或者是禮拜,或者是供養...
你能瞞得了人,但瞞不了佛菩薩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
如來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法不孤起,起必有由。世間諸事,尚有因像,況無上佛法,豈...
淨業行人如何勘驗自己是否深信切願
在臨命終時由兩種力量決定,一個是業力,一個是心力,業力...
現生發願持名,臨終定生淨土
問,今發願但可雲當生,何名今生。答,此亦二義。一約一期...
阿彌陀佛護持行人不遭魔障
對這一點我們會非常地感慨,因為身處五濁惡世,我們眾生煩...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達到了至誠心
問: 至誠心是何標準?我怎麼知道自己是否達到了至誠...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含義
《金剛經》說,一切法都是佛法。很多人感到疑惑,那麼基督...
不生病長壽的要訣是什麼
想要知道世界上為什麼有刀兵、水、火、瘟疫流行,這個戰爭...
不隨逐慾望就是修行
有些人他往往錯誤地認為,只要我們的所作所為跟佛法有關,...
學佛不要刻意去求感應
學佛不要刻意去求感應。只要能夠運用佛法轉變凡夫的生滅心...
輪迴中有哪六種苦
說到解脫,首先要有解脫的意向,也就是出離心。怎樣才能生...
面對逆境如何做到處之泰然
面對同樣的境界時,不同人會有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區別就...
「五福臨門」的因是什麼
有一句話這樣說:各有因緣莫羨人。一個人得到福報,都是他...
榮華富貴不是爭來的,是積德來的
中國古代傳說每年過小年的這一天,灶神要上天,而除夕這天...
出去走一走,才知道自己有沒有定力
假設一下,當我們身處深山之中,遠離世間的誘惑,這個時候...
福德淺薄之人供養財產,不會遇到真正的福田
當我們供養僧眾的時候,哪怕所準備的財物極其微薄,也應選...
廣欽老和尚對出家弟子之開示--放下俗情,提起願力
如果情執未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但如至誠懇切,...
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罪業越是會現形
傍晚,某某法師與一些信徒,近十人上承天寺請示老和尚,在...
佛法是心法
釋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發現了人生規...
如何做到家庭和事業的平衡
問: 要想成為自己人生的大贏家,該怎麼做?現在的生...
想往生的人,是否需要戒掉手機和電腦
《維摩詰經》當中說:心淨則國土淨。往生淨土需要以清淨的...
維摩詰之美:十八條在家居士的榜樣
維摩詰居士是大乘佛法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薩,維摩詰,意譯...
愛惜常住物,如護眼中珠
修福不修慧,象身披纓絡;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 從前,...
米拉日巴尊者最後的囑託:不要做表面的功德
米拉日巴在圓寂前跟弟子說:又有某些只有少量福德的學佛人...
禪師們面對死亡時,是如何的呢
佛經中說,人死之時,四大分離,如生龜脫殼,痛苦不已。一...
文殊菩薩的感應故事
我們都知道文殊菩薩智慧不可量,《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說...
持《金剛經》脖子被砍三刀竟無傷痕
有一天,唐朝的高僧一行禪師遇到了三刀和尚,告訴他說:我...
佛陀度化五百梵志
(上) 古印度時,世尊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住在王舍城...
雞頭梵志得度本緣
昔時,世尊離開舍衛國,與五百比丘僧游化人間,到羅閱城迦...
少一分需要,就能少一分在乎和影響
我們現在有了那麼多便利的生活用品,可以從洗衣做飯的勞作...
開玩笑的話說多了,以後你講話沒有力量
按照蕅益大師說法,兩舌、綺語、妄言、惡口,得果報的力量...
若是真修人,不見世間過
若是真修人,不見世間過。學佛的人,不要去好奇這個那...
無量劫來造了那麼多罪業,為何還能往生淨土
我們是有罪,所以才來輪迴,這是事實。但是有罪,有些人進...
上一頁
第40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第48頁
第49頁
第50頁
第51頁
第52頁
第53頁
第54頁
第55頁
第56頁
第57頁
第58頁
第59頁
第60頁
第61頁
第62頁
第63頁
第64頁
第65頁
第66頁
第67頁
第68頁
第69頁
第70頁
第71頁
第72頁
第73頁
第74頁
第75頁
第76頁
第77頁
第78頁
第79頁
第80頁
第81頁
第82頁
第83頁
第84頁
第85頁
第86頁
第87頁
第88頁
第89頁
第90頁
第91頁
第92頁
第93頁
第94頁
第95頁
第96頁
第97頁
第98頁
第99頁
第100頁
第101頁
第102頁
第103頁
第104頁
第105頁
第106頁
第107頁
第108頁
第109頁
第110頁
下一頁
斷除執著
宏海法師
道證法師
功德
看破放下
斷除煩惱
念佛法門
助念
憨山大師
信願
學佛感應
孝順父母
妙法蓮華經
觀音菩薩
定力
界詮法師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文庫首頁
返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