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禪師們面對死亡時,是如何的呢

宗立法師  2017/05/07  大字體  護眼色

禪師們面對死亡時,是如何的呢

佛經中說,人死之時,四大分離,如生龜脫殼,痛苦不已。一般人面對死亡時,大多是各種不淡定。那禪師們面對死亡時,又是如何的呢?

我們知道禪宗的祖師們傳法時都有付法偈,表示傳法與囑託。

到了唐代,各種詩偈各種流行,簡直是張口就來,連街邊的婆子都是出口成詩的。到了宋代,禪林之中有個不成文的習俗,那就是禪師圓寂之前,都會留下偈子,一是表示囑託,二是對自己一生修證的總結。

開始時是好事,禪師們留偈為後學指點了修學的路子。後來就變成了一種風氣,弄得禪師們如果臨終之前沒有留下偈子,都不好意思圓寂了。因為徒弟們會相當沒有面子,在禪林裡抬不起頭來。

我們要講的三個故事中,前面兩個故事就發生在這種背景下。

故事之一:

主人公:宋代靈岩山的大本禪師

大本禪師八十歲時,在靈岩山中即將圓寂。

臨去之前,門下弟子對他說:「師尊,您的門生弟子滿天下,臨去之時,怎能不遺下偈子供大眾留念呢?」

大本禪師看著弟子們許久,然後嘆了口氣後說:「癡兒!我平時尚且懶得作偈語,今天又何必特地而寫呢?平時我也是要坐便坐,要臥便臥,又何必臨去之前還要做作,特地坐著而去呢?」

他頓了一頓,然後說:「也罷,取紙筆來!」

弟子們以為他想要留下偈子,於是趕緊取來紙筆。

禪師拿過筆來,筆走龍蛇,留下了五個字。

弟子們圍上前一看,只見白紙上留著五個字:「後事付守榮。」這是說,禪師離開之後,以後領眾的責任就交給守榮禪師了。

大家看完後,知道禪師主意已定,不再留下偈子,不由得失望不已。

禪師見弟子們如此,嘆了口氣,拋下筆,右脅而臥,就像睡著了一般。

過了許久,弟子們見禪師沒有聲息,上前輕輕搖了搖禪師,發現他已經圓寂了。

故事之二:

主人公:宋代大慧宗杲禪師

宗杲禪師圓寂之前,對大眾說:「我的後事就依照叢林的規矩辦就好,不必太過鋪張。沙彌們不得披麻帶孝痛哭失聲,那樣做和世間之人又有何區別?」

又對自己的嗣法弟子們說:「今年夏天到秋天,我一直不思飲食,雖然表面上沒有什麼痛苦,但是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

也許我的世緣將盡了。

你們既然已經繼承了我的衣缽,就應該堅持度生的大願力,廣化眾生以報佛恩。這就是我對你們的期望了。

我就要離開了,臨別之前就以這幾句話相贈,請務必謹記。」

弟子依照叢林規矩上前請禪師留下偈子。

宗杲禪師看了他們很久,厲聲喝道:「沒有留下偈子就死不得了嗎?」(不要以為禪師是因為不諳文墨才不留偈的,他的著作也曾收入在大藏經中。)

弟子們苦苦哀求。

宗杲禪師嘆了一口氣,不得已在紙上留下了這麼一首偈語:

生也只恁麼,

死也只恁麼。

有偈與無偈,

是甚麼熱大?

大意是:

生也只是那麼回事,

死也是那麼回事。

臨行前有沒有留下偈子,

哪又如何呢?

因為一生的寫照,都印在大地上了。

禪師寫完之後,投筆於地,吉祥而逝。

禪師死後復生 其中到底有何玄機?

故事之三:

主人公:洞山良价禪師

洞山禪師臨圓寂之前示疾,學僧前來探望他。

禪師問學僧道:「人一輩子都和這個色身打交道,當離開這個色殼子的時候,在什麼地方與我相見呢?」

學僧無語應對。

洞山禪師嘆了口氣,做了一首偈頌:

學者恆沙無一悟,

過在尋他舌頭路。

欲得忘形泯蹤跡,

努力慇勤空裡步。

大意是:

學禪者多如恆河沙,卻沒有一人能夠覺悟,

那是因為他們沉溺在古人的言語窠臼之中,

禪是活潑潑的,並不是死板板的。

想要了解禪的真正意趣,除去知見上面的障礙,

還是要努力慇勤,覺悟空性才是根本啊。

禪師說完偈子之後,讓人為他剃髮,隨後沐浴更衣,撞鐘告知全山,辭別大眾,然後端然坐化。

當時全山大眾慟哭不已,久久不止。

禪師突然睜開眼睛說道:「出家之人,心不附著於物,才是真修行。生時勞苦,死時惋惜,悲痛又有何益呢?你們在我座下多年,為何還是看不透啊!」(死而復生,死生自在。畫外音:嚇死本寶寶了。)

於是讓主事僧人辦愚癡齋,以了世緣。

大家知道這次禪師是真的要離開了,心中不舍,於是磨磨蹭蹭地,這堂齋拖了七天的時間才辦好。

齋飯準備好了,禪師也隨大眾一起過堂。

齋後,禪師看了看大眾弟子悲痛的臉,良久沒有說話。

最後,他對大家說:「僧家沒有大事,臨去之前,不必喧嘩慟哭。」

說完,回到丈室之內,端坐而逝。

這次,他是真的離開了。

結語:

禪師們圓寂之前,大多不以俗事為念,而繫心佛法傳承之事,為門下弟子的法身慧命,也是操碎了心。

前面兩位禪師不願泥俗,但是為了門下弟子,也只好隨順留下了文字。

洞山禪師更是為了對治門下弟子的執念,死而復生,再留七日,真可謂悲心切切。

但無論如何,禪師們的功夫都已經打成一片,死生自在。

生與死在他們面前,不是難以逾越的鴻溝,而是一念之間來去自在的通途。

而我們呢?是否已經準備好足夠的資糧來應對無常的考驗了呢?

願與大家共勉!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成就臨終往生,要注意哪三大要事

今列三要,以為成就臨終人往生之據。語雖鄙俚,意本佛...

德山棒、臨濟喝、雲門餅、趙州茶

靈山會上,佛陀拈花,迦葉微笑。禪法一脈傳至達摩祖師...

慈舟大師的念佛功夫

慈舟上人的禪定功夫,不是坐禪坐出來的,乃是念佛念出...

往生西方,如出糞坑監牢,何可怕死

我們在世間,猶如蛆在糞坑裡,囚在監牢裡,苦得了不得...

天堂淨土

挑水雲水僧,是一位有名的禪師,曾在好幾個叢林禪院住...

禪淨能同時修嗎

問: 禪淨能同時修嗎? 大安法師答: 對這個問題,我...

供齋與供物,不及剎那念修無常殊勝

一、比喻: 譬如,稍知正法的絕症患者,若知來日無幾,...

禪修中的五種念頭

《禪宗永嘉集》奢摩他頌第四中記載: 復次初修心人。入...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觸物起照 斷截惑根

過去,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曾經教導比丘:...

為富不仁待人刻薄者的悲慘果報

筆者有一位家住南部的教授朋友(姑隱其名)有一次告訴...

彌勒菩薩與一具腐爛的狗尸

無著菩薩前往雞足山,他想面見彌勒菩薩後可以請求學佛...

諸功迴向,感鶴西來

唐代法祥法師,同州人(今山西大荔縣),少年出家,出...

淨界法師:精進的釋迦牟尼佛

我們看釋迦牟尼佛因地的時候,釋迦牟尼佛的特色,在六...

福業與波羅密有什麼差別

問: 請問尊者,什麼是福業?什麼是波羅密?它們兩者...

聖嚴法師《鬧鬼的故事與超度亡靈》

真有亡靈嗎?當然。 超度有用嗎?是的。 有時候我們會...

恭敬供養能得五種功德福報

古印度時,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有一天,世...

看看您的六根是如何被欺騙

眼 我們的眼睛太累了,每天警覺地注視著這個世界,有...

少許奉養父母就能得到大福報

《雜寶藏經》裡有一個故事,在久遠世以前,古印度波羅...

九大素食功效超乎你想像

不論東西方都有藥補不如食補的觀念,飲食能影響健康,...

《阿彌陀經》所被根機之信願

四所被階品,分二:初料簡,二總收。初料簡。已知此經...

善導大師答往生念佛文

知歸子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來,便屬後世,...

「十念皆生我國願」該如何理解

阿彌陀佛所發的第十八願就是十念皆生我國願。有時候會...

研究生與研究死

有一次給成都理工大學的學生講課,我問同學們:研究生...

順逆在於一念間

絕大部分人感覺自己很不順,尤其是工作比較緊張的人。...

【佛教詞典】郁伽支羅村

郁伽支羅,梵名 Ulkacelā,巴利名 Ukkacelā, Ukkave...

【佛教詞典】境行果

即境、行、果三者之併稱。境,指觀照、信或理解之對像...

【視頻】福慧淨土(道元法師與福慧寺)

福慧淨土(道元法師與福慧寺)

【視頻】佛教卡通-地藏菩薩見聞利益品

佛教卡通-地藏菩薩見聞利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