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我們現前的一念,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呢

濟群法師  2017/05/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我們現前的一念,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呢

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我皆入。

我於一念見三世,所有一切人師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

這裡有兩個頌,主要是強調在修行中,念頭到底有多重要?‘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我們現前的一念,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呢?我們一念的力量能夠深入到未來,所有一切的時劫。換句話說,所有一切的時劫,都在我的一念之中。不但未來的時劫在我的一念之中,哪怕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所有的一切時劫,也都在我的一念中。所謂‘十世古今始終不離當下’。我們平常的人,不太注意自己的念頭,可是在修行中,念頭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人們的念頭,能不能深入過去?不是不可以,我們也能想到過去很多的往事。但是嚴格的講,不能說是深入過去。你能想起幾十年前的事,但前幾百年的往事,你能想起來嗎?想不起來,但是佛陀能深入過去無窮無盡的往事,這就是宿命通啊!因為過去也沒有離開這一念。但凡夫做不到,有時你要想的事情想不起來;不想的事情,偏偏出現在腦海里邊。有沒有?有的。老年人最容易犯這種毛病,是不是?當天發生的事記不起來,可是過去發生的事能夠想得起來。所以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間都沒有離開我們這一念。

‘我於一念見三世,所的一切人師子’希望我在一個念中,能見到三世所有的諸佛。靠什麼去見這麼多的佛陀呢?就是靠現前的一念。你說佛跟眾生的區別在哪裡呢?就在這一念啊!修行靠這一念修!成佛也靠這一念成!所以學佛修行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就在於修正自己的念頭啊!

六祖慧能在《壇經》裡邊講得好:‘前念迷即是眾生,後念悟即是佛’。佛與眾生的區別:就在一念之間。迷者是凡夫,悟者就是佛。什麼叫迷?什麼叫悟呢?有的人末必清楚,是不是?所謂的迷,就是無明、愚癡、沒有智慧,不明白事理。確切地說,是不明白宇宙和人生的真相。悟,是覺悟。確切的說,是智慧的成就。禪宗講開悟,教下說見道,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都是悟的不同表現。

悟是什麼?悟在修道過程中,無意識思維方式和認識事物的方法。在身心與道合諧的條件下,人體的先天意識得到突發性昇華,出現認識事物上的飛躍!簡言之,悟就是外界事物撞擊心靈深處理性認識上的火花,表現出來的一種直覺狀態。它是心靈的一種感受,悟到的東西,有的能用語言文字表達,但有的是超越語言和文字。

開悟,並非佛法中特有,更不是禪宗中才有,行行都有開悟的。比如牛頓,他是個偉大的科學家,他究心於物理和數學。一天他在花園裡邊散步,偶然看到蘋果落地,忽然想到蘋果為何不往上跑?而是往下落?由此,悟到地球對物體有‘吸引力’,從而發明瞭地心對萬物有吸引力的定律。又如南唐有一位詩僧,中秋賦詩道:‘團團一片月,漸漸照庭除。今夜一輪滿’,到此下句不得停下來了。直到第二年中秋賞月,觸景生情,忽然得到下句:‘清光何處無’?高興得手舞足蹈,不能自己,半夜起來拿起鐘亂撞,驚動寺院和全城,這也是悟的表現。

還有唐代著名的詩人,白居易也是一位虔誠禮佛,擅長用詩闡述佛理的‘香山居士’。他流傳下來的詩很多,下面與大家共同欣賞《僧院花》的禪心意境。

欲悟色空為佛事,故栽芳樹在僧家。

細看便是華嚴偈,方便風開智慧花。

詩中所說的華嚴偈,是指佛教的經偈,不是單指《華嚴經》所寫的偈句;這裡是泛指使人開悟的經偈。‘方便’是指使人開悟而進入佛境的方法和途徑。整首詩的禪心意境是說,僧人要想領悟色空之理,在寺院栽種花樹。如果從花樹外表的角度去賞花,人們眼前所見的花姿嬌艷動人;若用智慧的眼光去觀照花樹,就能領悟樹色空的真理。詩人通過栽花、賞花、花開花落的自然現象,悟到宇宙人生的真實。詩人通過對花的觀察,向我們說明花姿為色相,因緣而生,因緣而滅;花開花謝,不也正好說明‘緣起性空’之理嗎?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白居易這位偉大的詩人,賞花悟空,對‘性空’之理感悟很深。柏林禪寺提倡的生活禪,也是讓大家在生活中去體悟佛法,去參禪證悟佛理。

學佛開悟非常重要。佛教是無神論,大家必須把這一點認識清楚。學佛完全靠自己開發智慧來解脫自己。因此,開悟在佛教裡卻是最重要的問題。只有開悟才能明白宇宙人生是怎麼一回事。如果不開悟,沒有什麼力量能代替你解脫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壇經》中的頓與漸

在《壇經》中,頓與漸的問題,是貫穿全書的一個主要問...

心很散亂,念聖號是最好的方法

地藏菩薩能令我們的善根不壞。如果我們現在已經種下種...

人生沒有一個真實的外境可得

唯識學的建立,它告訴我們:其實整個人生的過程,沒有...

對待惡念該如何是好

問: 人都會有念頭,當心中生起不好的念頭,雖然不至...

為什麼我們做事會覺得越做越苦

一位產婦生了孩子,但孩子剛生下來還在醫院的育嬰房時...

為什麼古代禪師一句話就能令人開悟

問: 修行要長期熏修,可是為什麼古代禪師往往只是一句...

宗門下言心意識,就是心知起念、分別一切

根、塵、識俱遣,心、意、識全忘;十方坐斷,不通聖、...

憨山大師徹悟心性的故事

徹悟心性 一五七五年,憨山大師三十歲。這年新春正月同...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印光法師 人生世間,禍福吉...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正見對於修行非常重要

學佛是為了追求解脫。那麼,怎樣才能解脫?解脫與正見...

弘法佈教可從六方面構建

對於在家信眾的教育,首先應建立相關教育制度。關於此...

什麼是盂蘭盆會?它和孝道有什麼關係

問: 什麼是盂蘭盆會?它和孝道有什麼關係? 濟群法師...

濟群法師:心中無形的警察

基本的道德信條其實很簡單,如佛教的五戒、八戒,是具...

裝死的野狐狸

佛經裡面有一個比喻,很貼切野狐狸的比喻。說有一隻野...

安土地真言和普供養真言有哪些作用

問: 我們在念誦經典之前一般要念誦一些真言,如淨口...

跟人打交道,如何判斷對方是否值得交往

怎麼看一個人的命呢?第一個,看他有沒有孝心;第二個...

邪淫亂靜,損德障菩提

現在我們來說邪淫戒,邪淫指非正式夫妻間的男女關係,...

信佛都還要還債,不要退善心

我們修道建立信心之後,學佛有種種困擾,使你喪失信心...

度化眾生,要有緣才行

佛陀時代的城東老母是釋迦牟尼佛之鄰居,佛祖雖是無緣...

【推薦】佛佑中陰往生——德文法師的往生紀實

東林寺丈室衣缽德文法師,於2024年1月22日23時12分,在...

消失在照片上的小女孩

我讀大學的第二年,開始半工半讀,白天到學校上課,晚...

你對阿彌陀佛的信心是「借」來的嗎

蕅益大師他在念佛的時候講三資糧信、願、行。 他說我們...

波斯匿王喪母記

佛陀過去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度眾時,一日,波斯...

聖嚴法師:只顧耕耘

絕不能用企圖心、希求心、期待心修行。諸位懷抱著不同...

只有工夫,不存工夫知見,是名真心

參禪人,由散亂心,參到有心,只有參禪心,無妄想心。...

【佛教詞典】結願

(一)即立下誓願。灌頂經卷十二(大二一·五三六上):...

【佛教詞典】勝導者

【勝導者】 p1101 瑜伽八十三卷一頁云:惡作、憂悔、皆...

【視頻】大安法師《解答夏令營營員提問》

大安法師《解答夏令營營員提問》

【視頻】妙境法師《如智者見水中月》

妙境法師《如智者見水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