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一生念佛,為何臨終未必往生

大安法師  2017/06/1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一生念佛,為何臨終未必往生

問。見有一生念佛。臨終未必往生。何也。答。良由一生念佛。未是一心念佛故。悠悠之徒。一生念佛。所謂雖不懈怠。亦不精進。未能一心。故不得生。若果真實用心。而未純一。雖今世不生。亦植生因。必於來世成就三昧而得生彼。

這是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裡的一段話。這也要了解他問這個問題是什麼樣的意圖。是由於蓮池大師在前面談了很多稱名念佛的功德,以及只要稱名念佛,阿彌陀佛就臨終時來接引。

那對於這段話,就有人就提出了一個質疑:「你說了那麼多念佛的功德,但我見到有的人一生都在念佛,臨終他未必能確定往生啊」。這裡就得要辨識一個關鍵問題。

一生他在念佛號,確實有些臨終沒有往生的。那他一生念佛是不是具足信願在念佛呢?所以這裡「良由一生念佛,未是一心念佛故」,如果是具足深信切願去念佛,就一定可以往生。他可能就是生死心不切,念念佛號。確實有很多人,你問問他念佛的目的,「哎呀,我念佛就是想身體好一點,臨命終時不要生那麼多病,或者下輩子轉個男身吧,做女人太難受了」等等這些。他是這樣的一個心態,你說他一輩子念佛,他能往生嗎?他不具足信願。

鈔文進一步對這個「悠悠之徒,一生念佛」作了解釋,這個「悠悠之徒」,「悠悠」就是無所謂,叫我念佛,好啊,也不錯,不念佛也沒有關係,好像是可有可無,這就是「悠悠」。他不是說念佛就是我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情,我今生不念佛就要下地獄,用什麼來換我這個念佛我都不換,他把整個生命都投注到念佛裡面,那就是精進念佛,就不是悠悠之徒了。現在這悠悠之徒太多了,悠悠之徒不具足深信切願,他確實很難感通彌陀願力,感通不了他確實就不能往生。這不能說他口裡念念佛,心裡根本就是另外一回事就能往生的,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往生你說容易是萬修萬人去,但前提一定是深信切願。你說難,也很難往生,因為你是人法界的一個業力凡夫,怎麼能到佛法界的實報莊嚴土去呢?那也是很難很難的一件事情。

所以這個,你悠悠之徒不具足,悠悠之徒就說明他的信願是有問題的,雖然他也念念佛,但是他不精進,他懈怠放逸不精進,實際上還是信願出了問題。信願出了問題,所以「未能一心」,還是談信願問題,所以他就不得往生。如果他真實用心,這裡談「雖今世不生,亦植生因」,就是說今世不能往生,也能夠植未來往生的因。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蓮池大師為什麼一生崇尚念佛,又勤勤懇懇勸人看教

看蓮池大師的一個說法。他說予就是蓮池大師自稱,他說...

念佛受病,實是無量劫業力所現

原文: 書中言念佛急進、中氣虛極,此汝不善用心所致。...

穿透力極強的光明悲願

因地的佛與佛之間,因地願力不同所表現的有的光能夠照...

初發心菩薩應先求生淨土

初發心的菩薩,大菩提心雖然發起來了,但是他還是業力...

持戒對念佛往生的意義

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清淨有戒者,乃獲聞正法。 曾...

《淨土決疑論》白話譯

(圓濤法師白話譯) 【原文】 藥無貴賤,愈病者良。法無...

如何為親人善巧助念

問: 若人瀕死或已命終,當地沒有助念團或居士,如果...

以生死大事為急

省庵祖師曾經寫一封信給茅靜遠居士,師對茅靜遠居士這...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捨自心污穢的娑婆,取自性清淨的極樂

知道這個真心和妄心,我們就了解,原來我們的緣影心之...

初學者如何辨別邪師

問: 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作為佛法初學者當...

對治懶惰放逸,精勤固道心

懶惰放逸是人與生俱來的煩惱。誰都想偷懶,冬天早上賴...

四十八大願——(第13願)佛壽命無有限量

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

我們的仇敵是貪瞋癡三毒

煩惱為因,身語意這些諸行為緣,惡業就為果,障道受苦...

慧律法師《金剛經》

(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諸位法師、諸位...

西蘭花和胡蘿蔔比豬肝更護眼

很多人為了明目而經常攝入豬肝,還有不少幼兒園規定每...

數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問: 在家打坐時用數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

婆羅門女栴沙謗佛因緣

佛住止在阿耨大泉時,有五百位六神通具足的大羅漢比丘...

隨順佛的教敕、隨順佛的心,隨順佛的願

深信就是一心唯信佛語。就是雖然在我們凡夫層面對這個...

六祖禪法之三句口訣

簡略地介紹六祖禪法,有三句口訣,這三句口訣,就是在...

拔除心中憂愁之刺

古印度時,那羅陀尊者在波羅梨國長者的竹林中修行。當...

兩個和尚

有二個和尚住在隔壁;所謂隔壁是:隔壁那座山,他們分...

金子與屎橛

有一塊金子,被人做成了屎橛的形狀。 人見了問它:你...

你們是最快樂的人

至於宇宙,則是每一個宗教都會談到的。釋迦牟尼佛在經...

把童年丟了,把青春掉了

一個年輕人在網上迴首往事,發出一句頗帶禪機的話,我...

【佛教詞典】惡

【惡】 p1157 瑜伽十一卷十二頁云:何等為惡?謂由於彼...

【佛教詞典】託子

即茶台、茶托。又稱託子、橐子。為放置杯、碗之檯子。...

【視頻】如何在夢中見佛(善導大師)

如何在夢中見佛(善導大師)

【視頻】大悲咒(女聲輕唱)

大悲咒(女聲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