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念佛之人當孝敬雙親,不可偏執速死求往生

2017/06/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念佛之人當孝敬雙親,不可偏執速死求往生

佛教認為人生有八苦,分別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我的一位親戚,約四十多歲。在十多年前,本應結婚成家,忽然婚變,女孩離他而去。從此不談男女感情事,一心學佛,吃素聽經。最近聽說身體欠佳,故而對生活產生厭倦,迷戀淨土。時常求佛菩薩,早日接引,脫離娑婆,往生淨土。

脫離娑婆八苦,往生淨土,本是每個念佛人所祈求的生死大事。但是執意追求,為了病痛,毅然決定離開家庭或高堂老母,不思圖報或照顧家庭,逃避一切責任和義務,卻不是念佛人所應該持有的態度。反而隨緣才是念佛之人所應持有的心態。但是「隨緣「」常常被一些人理解為不需要有所作為或聽天由命,由此也成為逃避問題和困難的理由。

其實,隨緣並不是放棄追求,而是讓人以豁達的心態去面對生活。隨緣是一種智慧,可以讓人在狂熱的環境中,依然擁有恬靜的心態,冷靜的頭腦。

隨緣是一種修養,是飽經人世的滄桑,是閱盡人情的經驗,是歷練人生的頓悟。隨緣不是沒有原則、沒有立場,更不是隨便馬虎。若能隨順因緣而不違背真理,這才叫真正的「隨緣」。

印光大師說執著某日往生容易生病或招魔。學道之人不可偏執,偏執或致喪心病狂。如大師在《復念佛居士書》中開示:「所言決欲年內往生,此見不可執著,執則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當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報滿,亦只可任緣。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則固無礙,否則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結成莫解之團,則險不可言。盡報投誠,乃吾人所應遵之道。滅壽取證,實戒經所深呵之言。(《梵網經》後偈云:‘計我著相者,不能生是法。滅壽取證者,亦非下種處。’)但當盡敬盡誠求速生,不當刻期定欲即生。學道之人,心不可偏執,偏執或致喪心病狂,則不唯無益,而又害之矣!」

開示大意是:你說自己決定要在年內往生,這種想法不能執著,執著就會成為病根,或有可能導致著魔。念佛之人,應當時時存有即將往生極樂世界之心。如果自己壽命沒到盡頭,也只能隨緣活下去。倘若非要定下期限,要在某年某月往生,如果工夫純熟還沒什麼,否則就是這個追求定期往生之心就會成為魔根。如果這個妄念結成無法解開的結,那危險真不可言喻。業報盡就投向淨土,這是我們應遵循的原則。斷絕壽命而求證得某某境界,實際上《梵網經》就曾深深呵責此事。只應盡心恭敬、一片至誠懇求早日往生,不應定下日期非要某日往生。學道之人,心絕不能偏執,偏執容易導致喪心病狂,這樣不但沒有任何益處,反而有害!

從上述印光大師的文鈔中,我們很清楚地了解到:往生之日,不可強求。何況年輕人上有老邁父母,需要我們照顧和供養,所以更應振作,鞭策自己,努力工作,積極地面對生活,以至誠之心孝敬父母,解決他們的生活所需,滿足他們的人生意願,以至解決他們的慧命歸宿處,使他們能安度晚年,這才是一個佛弟子應盡的本分。除非家中還有其他子女,可以奉侍父母,否則一心欲離苦海,置父母於不顧,反而會招來不孝之譏,令世俗大眾誹謗佛法。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我們每個做子女的義務。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句話就是告誡我們:孝敬父母要真心相待。犬馬為我們勞作,我們尚能飼養它們,但是我們不會尊敬它們。所以我們不能像對待犬馬那樣對待父母。「孝」不只是體現在給父母吃飽喝足,我們還要尊重他們的思想,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知道他們的精神需求及物質需求。真正做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牢記父母的年齡,一方面,會因高堂的健在而高興;另一方面,又會為他們的入暮之年而憂懼。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不管父母怎麼對待我們,我們都要好好地孝敬他們到永遠,因為他們是我們生命的源泉,生命的開始。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云:「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哺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無有怨心於父母,此子猶不足報父母恩。」

生兒方知父母愛,養兒方知父母恩。當初的父母就是現在的你和我。趁父母還健在的光陰,讓我們盡一份力所能及的孝心,別等父母不在的時候,才恍然大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一種最深沉的悲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念佛就是無與倫比極為深妙的禪

禪這個詞含義很廣泛,有世間的禪,有出世間的禪,有祖...

生命意義在於盡本分,發揮良能

人人都要感恩,珍惜時間與空間,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

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

原文: 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且勿謂緣想一佛,...

出聲念佛,每易發火,得默念否

達本問:出聲念佛,每易發火,得默念否? 菩薩曰:汝一...

《佛說盂蘭盆經》教您怎樣報母恩

今天我們這個法會是什麼法會?報恩法會。報誰的恩?報...

下品三生分別要住胎多久才見佛

問: 九品往生中,下品分別要住胎多久才見佛? 大安法...

【推薦】正確的臨終關懷,應該要提前做

凡修淨業者,當成全人之正念,及預為眷屬,示其利害。...

念佛竅訣僅一個字

宋朝的草庵禪師是一位禪宗的大德,同時也是弘揚淨土的...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上生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

學佛必讀的經典

人們往往用浩如煙海或汗牛充棟等詞彙來形容佛經數量之...

隨順世緣少煩惱

前幾天寫了日記《隨順世緣除煩惱》,講了放下我執,精...

為什麼想要修行的時候業障就來了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 這...

念佛超度先亡,俱生西方

念佛法門,如如意寶珠,能隨人意,雨一切寶。但能懇切...

在家居士的感情生活如何處理

《維摩詰所說經》的〈佛道品〉中,記載普現色身菩薩與...

靜慮能得三種功德

靜慮三品者,一,安住靜慮;二,引發靜慮;三,成所作...

佛是大醫王,醫病亦能醫業

世間人之病,多多都是自己造者。即如令嚴之病,乃不知...

如何才能稱得上對淨土法門的真信

既知如上所說義理,必須依此諦信。自己見得及者如是信...

玉米怎麼吃最營養

1、玉米熟吃比生吃更佳。烹調盡管使玉米損失了部分維...

走出憂鬱與痛苦的四個步驟

據說,過去有一位高僧在學法的時候曾經向他的師父請教...

人生彈指有何歡

前段時間,和幾個好友相約旅行。在途中,大家喝茶聊天...

聽經只能聽一位法師的嗎

問: 您三年連續到秦皇島講法,我都親臨來聽,可是心中...

熏習這顆念佛的種子

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實際上就是個大染缸。如果我們...

土豆的營養價值與烹調竅門

土豆,學名馬鈴薯,別名洋山芋、洋蕃薯、山藥蛋。它和...

【推薦】把握當下

有一天,一位外道婆羅門來到舍衛國的只園精舍拜見佛陀...

【佛教詞典】欲界諸天化生差別

【欲界諸天化生差別】 p0988 瑜伽五卷六頁云:又一切欲...

【佛教詞典】引接

(術語)或作引攝。佛以大願業力攝取之手,引導攝取眾...

【視頻】淨界法師《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淨界法師《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視頻】《妙法蓮華經》平興寺僧眾唱誦

《妙法蓮華經》平興寺僧眾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