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頓超三界樂悠悠

明海法師  2017/05/17  大字體  護眼色

頓超三界樂悠悠

寒山頂上月輪孤,照見晴空一物無,

可貴天然無價寶,埋在五陰溺身漚。

因眾生不識本心,所以,世尊以無盡悲心示種種法門,欲令眾生盡此一生即可圓轉五濁,成就菩提道果。而在諸多法門之中,淨土持名一法則如一枝芬陀利橫處五濁,不僅契理契機、三根普被,且因其詞約義賅、諦理精微而為諸佛所嘆、九界同遵。

一、序引無量

在《無量壽經》序分中有這樣一段話:「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淨土法門對於地獄道的眾生,一直到等覺菩薩都同樣攝受,所以叫「無盡大悲」。可是,因三界中的眾生都各具無盡的煩惱和無盡的痛苦,求離無期、求出無門,此更是佛陀所當矜哀的對像,於是,便有了一個無問自說引眾導歸的「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的究竟寶所。從理上說,大悲是無盡的,矜哀的是九界。可是,因為三界眾生的痛苦太熾,特別是現值此世的眾生,因為欲利所迷,現代網絡更是無窮無盡無限制的複製種種惑業,使眾生不知不覺中令輪迴變本加厲的更續,永無止息,所以,佛陀悲愍,將矜哀的重心放在三界。

二、釋迦勸信

於是,為渡三界苦頑眾生令其一期成就,也就有了無問自說的《阿彌陀經》。此經中分四次敘說「彼佛國土」所「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此後,又悲愍的示勸 「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因為現世眾生慧根淺薄,或因業種子所障本具之善根福德,而不能即刻信受無疑,於是,經中佛復更舉六方諸佛之所護念和勸信,來證成佛言真實不虛。諸佛均說:「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此處的重重疊勸,只是為了令眾生速入極樂寶所。此是釋迦牟尼佛勸信勸願之處,也是十方諸佛出廣長舌讚是實言,可令眾生一期快速成就之無上妙法。

然,總有眾生不信不解,存疑存慮,且總是執世間多變之物為永恆。如認為世間法律是信譽的保障,父母是子女的依賴,名利是生活的所極,快樂是幸福的表相。然而,殊不知,種種我們所認知的依賴實際上皆是不可信,不可愛,不光澤,不永恆的。唯有此一句佛名最勝方便、快捷,可以攝盡九界眾生。九界即含括了二乘聲聞菩薩等聖者,諸聖尚攝,何況是如我等這般生死凡夫呢?可是,仍有眾生因根機不同而有疑慮,佛於經末便直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佛知信此實則為難,有此嘆語。卻正是這樣的無智悲苦眾生,讓佛不能棄舍,於是,一願一願的攝盡,一願一願的引導,令九界眾生皆在阿彌陀佛的無盡願海之中。

三、彌陀悲願

多染的世界和多幻的生活,讓我們不知生死該所歸何處所向何門,終日摸索推求,令心不得安寧。殊不知,尋尋覓覓修煉中,唯有此淨土法門可以以一句佛名,令我們此生心有所指,畢生心有所歸,令生死當生成辦,永不退轉。持此念佛法門不需要光燦的文憑,不需要會各種華表的語言,更不需要寫諸多的論文憑參影吊,並非它的無級,而是此法如此的簡便易行,當下信願持名,即可直入佛界,令修德圓滿,性德展現,這也正是唯一佛乘的真實之利。正如經中所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四、祖師證成

蕅益大師言:「一句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師在《彌陀要解》中也清楚的示顯淨土所具的諸不思議,深顯淨土一法圓收圓超一切法門的殊勝微妙。令眾生「難信能信,易行當行」:

一、不俟斷惑,橫超三界。因為是仗佛力故可以帶業往生,橫超三界故當信佛力之真實不虛及無上功德。

二、圓淨四土,圓證三身。西方極樂橫具四土,一得往生,便可無諸惡苦,成滿一切諸樂。

三、信願持名,不假餘行。此法只需持得一佛名,不須諸多方便觀法等,易行易得,穩當無虞。

四、十念一念,皆得往生。至誠十念,乃至一念,信願堅固,即可往生。

五、十方諸佛,同時護念。持此‘南無阿彌陀佛’一句佛名,即蒙十方諸佛之所護念,無憂無慮。

略說有此,若廣說其無上功德,則晝夜不能窮盡,且此生即可成就,何樂不為,何苦棄信呢?於是,蕅益大師復叮囑:「淨土迢迢不涉程,閻浮禮誦已功成」。以顯此妙法所妙之處。

五、一期成辦

此《彌陀要解》的詳學釋解,不僅可令欲一生成辦生死事業的行人更通詳此至圓至頓的成佛法門,且在一步步的實踐過程中,對於法門殊特懸妙之疑惑,也在慢慢釋解而至日益誠摯。讓行人找到了一條捷徑,可以唱首小調(念佛),以快樂無憂的姿態(是心作佛),安穩的乘搭在佛願大船(他力成就)中快速成佛(是心即佛)。

水清澄澄瑩,徹底自然見,心中無一事,萬境不能轉。

心既不妄起,永劫無改變,若能如是知,是知無背面。

《華嚴經》上說「方便即是究竟」。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了種種法門之後,最後要導歸極樂,一切方便的最後是以極樂為究竟徹底的方便。是故行人只需念得一句佛號,即可當下成就,歸於圓乘,不勞尋覓。正所謂:

靈台之上示光壽,一句彌陀作翰舟。

乘此即可心寂寂,獨居天地自悠悠。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明海法師文章列表

蘇東坡的前世後身

生命是輪迴的,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夠知道自己的前世,這...

正確認識一句佛號念到底的意義

如果你的煩惱輕薄,如果你的善根深厚,如果你的願力堅...

慧律法師《1999年佛七圓滿開示》

精進念佛,求生淨土 今天是西元一九九九年元月二十三...

一句彌陀賅盡三藏教義

關於佛法的修證,由於眾生同俱和佛一樣的無陋智性,本...

蕅益大師的六信

如果說善導二種深信簡潔明快、直溯根源的話,那麼蕅益...

專持名號,以稱名易故,相續即生

引淨土宗的二祖善導大師說: 「末法眾生,神識飛揚,心...

禪宗叢林的修行律儀

禪宗叢林中有各種不同的修行儀軌,這些律儀不僅是禪門...

淨土一法難信就在我們不能了解阿彌陀佛的心

這個淨土一法難信就在我們不能了解阿彌陀佛的心。不能...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沒有一番靜氣,人生就過得很忐忑

靜,是一種至味。至味才雋永、綿長。 就跟我們吃素一樣...

如本法師:皈依三寶有什麼禁忌嗎?

皈依三寶,僅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沒有任何之忌諱,皈...

金錢是天使也是魔鬼

金錢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取之有道時,落入你口袋裡的...

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修養,是指一個人的品質,道德、氣質,對生命的領悟等...

尋回原本清淨的自心自性

我們都知道,修行其實就是修心,因此修行最大的快樂,...

曾國藩的日課四條

原文: 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心既知有...

平凡決非淺陋

生活中,許多平凡的東西往往最重要。水和空氣是平凡的...

不小心受傷,是否也屬於因果報應

問: 世間的一切都離不開因果的定律,假如說一個人不...

獵人與老和尚

戒就是規矩,要預防非份的念頭,不該有的觀念不要產生...

佛教道場二十種法會法事

法事是寺院道場重要行事之一。在所舉辦的法事當中,有...

佛教不能保證任何人不病不死

我這兩天接到一個電話,就是說:我家有人住在寺廟裡,...

真正用功的人,有功夫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了

再說調心。這個心就是當下這一念,我們在堂中用功辦道...

最輕鬆的方式還是誠實

魯宗道是北宋大臣,在他住處旁有個著名的仁和酒店,店...

聖嚴法師:慈悲沒有敵人

可憐人、同情人、原諒人、愛護人、關懷人等,都可以算...

三種層次的念佛人

我們可以這樣講,從一種願力來取代業力的角度,我們可...

往生的根本靠的是什麼

下面有一段蕅益大師非常獨到的見地,就是站在我們凡夫...

【佛教詞典】僧祐(45~518)

Sengyou   南朝齊、梁時僧人,佛教文獻學家。俗姓俞...

【佛教詞典】離譏嫌名願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之第十六願。即願淨土無譏嫌惡名,...

【視頻】大安法師《2016農曆五月初一在線答疑》MP3

大安法師《2016農曆五月初一在線答疑》MP3

【視頻】妙境法師《李廣射虎唯識解》

妙境法師《李廣射虎唯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