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佛人要如何發起道心

淨慧法師  2017/06/20  大字體  護眼色

學佛人要如何發起道心

每天講可能也有人不喜歡聽,從下個七開始就隔一天講一次。天天講,聽的人不喜歡聽,講的人還是很累,效果不一定很好。

講生活禪的時候,有四句口訣,其中第二句叫「將修行落實於當下」。在用功的時候也經常講要照顧當下,當下最美妙,當下最實在,當下即永恆,當下即自在。你照顧好了,就是這四句話的境界;你照顧不好,搞錯了,也可能出偏。什麼叫照顧好?就是要安住當下,照顧當下,還要加一句安住正念,照顧當下就是要照顧正念。在開始用功夫的時候,一定是有分別,分別什麼是妄念,什麼是正念。以正念來代替妄念,時時刻刻安住正念、照顧當下,這樣就不會出偏差。如果我們在照顧當念、當下的時候,不是正念,而是有一個對像在那個地方,或者是一個具體的人,或者是一個具體的境界,這些人或者境界會引起我們的分別心,引起我們的執著心。

你如果在照顧當下的時候,起了執著心、分別心,那就會出問題,會形成一個思維的慣性,你進入了這個慣性裡面去了,或者說是進入到誤區裡面去了,你一下子出不來,就會跟著它跑了。問題小的時候,可能有三天五天你會跑出來;問題大的時候,你就會神經錯亂、走火入魔。所以照顧當下,一定要安住正念,安住正念以後,就要做到一切不分別,比如說你的正念是觀呼吸,那你除了呼吸以外,一切的境界現前,都不要去分別它、理睬它。你對一切採取不理睬的態度,你的分別心、執著心,就會慢慢地化解、消失,如果你的分別心不肯去化解它,你還以為得到了什麼好的消息,那就壞了。

我們在打坐的時候,經過差不多兩個七了,用功上了路的人會多少有一點境界,比如有不少人是念阿彌陀佛,你的心念到安靜了,妄想少了點,會有境界出現,你不用心去念,這個阿彌陀佛的聲音都會在你耳朵裡,自自然然有佛號的聲音。這正是要好好用功的時候,並不是究竟的境界,這還差得遠,這不過說你用功幾天了,稍微上了點路,念頭純熟了會有這種反應,這是一種幻聽,你不要理它可能對你的修行有幫助,你理它就會出問題。還有打坐坐了這幾天,有的人可能上火,一上火以後,腦子就會出現很多的幻相,比如眼睛一閉,前面是一片金光,金光裡可能有西方三聖,或者有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釋迦佛,會出現這種情況。這不是真消息,這是由於你內心總在構想這件事情,希望見到佛,加上你的身體虛火上來了,容易使你內心的這種想像出現在眼前。這只是幻相、幻覺,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如來是我們所證的聖者境界,出現了佛像的幻相,你不要去理它,我已說過叫「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斬是放下、不理它。好的境界與壞的境界都是我們的妄想分別,你一心安住正念、照顧當下,排除一切的幹擾、幻想、幻相、幻視、幻聽,這樣你的修行順利地進步才有保證,否則的話,不但修行不能成功,還會浪費此生。所以,在這一二個七的時候,這是很關鍵的,真正用功的這時候是很關鍵的,慢慢腿子不疼了,妄想雜念也少了,禪堂裡的生活也適應了,功夫可能會逐步地上路。這個時候,一定要記住照顧當下、安住正念,「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把一切的妄想執著都置之腦後,不要去理它。

對於一些還不會用功的人,希望在這個關鍵的時刻不要再繼續地空過,要知道人生有這三十五天時間來靜靜的修行,這個不可多得,不要浪費這個光陰,浪費太可惜了,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可見時間的寶貴,不論年輕人,還是年老的人,都要抓緊時間使自己的功夫逐步地上路。希望在這三十五天當中,多多少少得到一點受用,不要知難而退,要知難而進、知難而上。這樣才能夠把我們的修行用功提上一個新的台階,為我們今後長期的修道打下一個好的基礎。所以,奉勸各位要珍惜光陰,珍惜此生,珍惜我們每時每刻的寶貴時間,也珍惜我們當下這一念。這一念就是成佛的根本,這一念也是妄想的根本,就靠我們怎麼樣地來對待這一念。

當然,學佛的人要發道心,發道心是學佛的人的根本,也就是本分事。不發道心,學佛就得不到實際的利益,還與學佛的宗旨、目的背道而馳。道心就是求道的心、修道的心、悟道的心、證道的心,道以能通為義,通過一個道路能夠到達一個目的地。佛教的道按照教義上的意義就是三十七道品的道,在四諦裡有苦、集、滅、道,也就是說道是一條路。佛教修行的這條道叫做古仙人之道,這條道是三世諸佛已修、今修、當修,已悟、今悟、當悟,已證、今證、當證,因此,它是亙古不變、歷久彌新。

這個道有超越一切時空界限的穩定性,只要你想達到成佛的這個目的,那必由此道,別無它途,所以叫古仙人之道。自遠古以來、自無量劫以來,所有的有情要成佛、覺悟都必由此道,也就是四諦裡的道諦,三十七道品裡的八正道。我們修行人發道心、發修道的心、發求道的心,就是要去很好地理解八正道的意義,掌握八正道的內容,按照八正道的要求,在生活當中去落實。在我們禪堂裡打七的生活,嚴格地講同樣是在落實八正道,不過大家有時高談闊論、好高騖遠,我們修的是頓超法門,實際上頓超法門也離不開那些最普通的基礎,離開了最普通的基礎,頓超法門就沒有根底。

如何發起道心?學佛的人要常念無常,時間無常、國土無常、生命無常,一切都是在無常的變化當中。只有看到了無常的道理,真正看到歲月的遷流、年華的流逝,你才會真正珍惜每一個當下,珍惜每一個機緣,珍惜每一刻的寶貴時間,才會抓緊求道、修道,因為無常老病不與人期,一口氣不來轉眼即是來生。我們每天做晚課裡有普賢菩薩的警示偈「但念無常,慎勿放逸」,要時時刻刻誠念、意念無常。無常就是說世間的萬事萬物沒有哪一件東西會有一分鐘一秒鐘的穩定不變,任何東西都是分分秒秒在變化、漸變,最後由於時空因緣的積累才來一突變,突變是由漸變的積累,沒有漸變就不會突變。

實際上看一個事物的漸變與突變,不能單就事物的本身去觀察,還要從周圍的環境綜合地考慮,因為每一個因緣的成熟都不是短時間的突然出現,都是有眾多的因素長期地積累,這樣才在某一個時間遇到某些特殊的因緣突然爆發了某一件事,實際上大問題都是小問題的積累。無常本身也是因緣法,它是錯綜複雜的。我們千萬不要把我們的人生看得那麼長久,人生的種種因緣不要看得那樣的穩定,人生的種種際遇不要看得那樣容易,一切的東西得來都不易。但是,一切的東西要失去的時候,往往是在你不知不覺當中就突然失去了,所謂不知不覺是我們平常沒有去觀察,沒有真正了解無常的規律時常在作用於一切事物、一切的存在。我們要加倍地珍惜每一個因緣、人緣、法緣,每一分每一秒的當下,要特別地珍惜。

我今年七十歲,回想起來一直到前一念為止,總是覺得有許多許多的遺憾留下來。可能一個人或者任何人,不管他一輩子是怎麼樣飛黃騰達,有成就或者平平凡凡,到了老年的時候,當他回憶起自己所經歷的人生道路,留下的可能除了遺憾,還是遺憾,什麼東西都留不下,總感覺到這一生這一世過去所走過的路遺憾太多。遺憾自己沒有很好地抓住機遇,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對學佛的人來說就是沒有抓住一切機遇去求道、修道、悟道、證道,到了晚年迴首的時候,總是感覺到一輩子空過,白首無成。

所以,奉勸諸位年輕的道友一定要時時刻刻想到世事無常、人命無常,一切的因緣都是無常的,在這個無常的世事面前,我們要很好地抓住機遇。正由於是無常的,才有我們創造發展的無限可能性,如果一切都是固定不變的,我是一個沒有本領的人、沒有文化的人、沒有修行的人,你就變不了。正由於是無常的,沒有修行,你經過自己的努力會在修行上有成就;你的學問不夠,經過你的努力,你會變得有學問;你是一個平庸無用的人,經過努力,你一定會對佛教、對社會、對國家發揮作用。所以,無常不是一個消極的思想,而是一個非常積極的思想,只有真正認識到無常,才能真正做到與時俱進。(2002年12月31 日)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慧法師文章列表

學佛後為什麼更倒霉了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五 是人今世惡業成就,或因貪慾瞋恚...

豪貴學道難,英雄到老皆歸佛

所謂豪貴學道難:意思是,富貴的人,他不關注無常,不...

學佛之後得重報轉輕報

法會結束,回西安的路上真是精疲力盡,雖然不及師父操...

【推薦】靜波法師《如何學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學佛的三不退

禪宗這一法,是讓我們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要靠自...

【推薦】每個學佛人都要學會算這三筆帳

普通人的心態就是人對我好,我則生感激報恩之心;人對...

學佛是要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質量

現在有人以時尚佛教作為噱頭吸引眼球。其實,佛教的時...

北大研究生出家記——我一無所有,但非常快樂

在跟我結婚前,她提了三個條件: 第一、不需要我的任何...

【大藏經】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今天的人不是太傻,而是太聰明。

善意的微笑是禪,熱情的幫助是禪,無私的奉獻是禪,誠...

打坐時面對業病的幹擾,該怎麼辦呢

參禪確實是一個非常殊勝的法門,歷代有不少祖師大德,...

修習生活禪的基本方法

安住當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靈光獨耀。這一十六字...

《十牛圖頌》略說

要管理好我們的心,具體操作就要講到調心,我把心比喻...

聖嚴法師《日日是好日》

一、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你們看過這句話吧。日日...

佛教禁止占卜打卦,為何又有《占察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這部經不曉得大家有沒有聽過?我開...

彌陀名號聲聲喚醒夢中人

《觀經》告訴我們: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

在家居士的三種戒

戒、定、慧三無漏學是學佛的全部內涵,由戒生定,由定...

佛教不是宿命論,而是創造命運

釋曰:上句標下句釋,謂諸聖人,名正性定聚。造五無間...

修佈施就要這樣子來修

佛教不但在理論上博大精深,而且具體表現在實踐上,是...

「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極樂」的三種解釋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佛說阿...

出家與在家修行的區別和出家的條件

問: 出家修行與在家修行的區別在何處?若要出家,應...

為什麼很努力卻掙錢不多

佛法中講:財佈施得福報,有福報才有財富。我們要明白...

吉凶禍福的根源揭秘

一、吉凶禍福的根源心念 為什麼會有吉凶禍福的現象呢?...

憨山大師:念佛與參禪

學佛沒有其他伎倆,也沒有什麼訣竅,只是生處要熟,熟...

七事得梵天福報

培福、種福不僅是世俗人的希望,即使是修行人也必須時...

【佛教詞典】業處

梵語 karma-sthāna,巴利語 kamma-tthāna。又作行處...

【佛教詞典】苦域

(譬喻)苦世界也。娑婆滿苦痛故名。天台觀經疏曰:夫...

【視頻】《圓滿舍報 成就光明自在》本煥長老圓寂追思法會掠影

《圓滿舍報 成就光明自在》本煥長老圓寂追思法會掠影

【視頻】安土地真言(修持版)

安土地真言(修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