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果佛性本俱,過去現在未來也本俱嗎

宏海法師  2017/07/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問:如果佛性本俱,是過去本俱,是現在本俱,還是未來本俱?還是本來如是,只因一迷一想之間就墮落邊離,而失佛性呢?懇望師答,謝謝。此困擾長久,慚愧。

宏海法師答:關於佛性是簡潔明瞭的。正用我們通俗的話說就是我們每個人成佛的可能性。他在曠劫久世輪迴之中,和已經成功到達成佛的佛的性,不管在染在淨,是完全一樣的。甚至連說未成(佛),已成(佛),一樣不一樣,這樣表達都是多餘的,就是這樣的。

凡夫"逆性而修",佛性妄想和合,枉受輪迴,虛生浪死,見相不見性,性則始終存在,如如不動。

那麼性,雖然性是一樣的性,但是相就不同了,從凡夫的層面來講的話,我們凡夫一念無明煩惱生起,就把這個清淨無染的佛性跟妄想一和合,那麼隨著妄想的因緣輪迴六道、三界、大千世界,種種情境就出現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我們凡夫是"逆性而修"的,所以必然就枉受輪迴,虛生浪死。把這個性埋沒在妄想中了,所以我們凡夫一般只能看到相,見不到性,雖然沒有見到性,可是這個性它是始終存在,如如不動的。

諸佛菩薩"順性而修",斷除妄想,則明心見性。

諸佛菩薩,特別是佛修圓滿了,由於他是"順性而修"的,他斷除妄想又把這個性給顯現出來了,所以才起到這個清靜無染的作用,就是我們說的明心見性!由於凡夫和佛的相上所修的一個是順性,一個是逆性,所以就有了種種的差別。一個在輪迴,一個在解脫,一個在生死,一個在涅槃。但是不論生死和涅槃,(佛)性本質上是一致的,所以叫生死即涅槃,有這樣的說法,從理上這個我們要明確無誤的理解。

過去、現在、未來心皆不可得。

但是呢,在這個問題的第二問中,問的就有問題,因為這位同修說的就很好了,既然時間是無始無終的,只是凡夫妄想的層面,那麼又說佛性本具,這就等於多此一舉一樣。因為你既然已經知道佛性本具,時間又是妄想分別,就不必再說過去、現在、未來本具了,《金剛經》裡面說的,"過去、現在、未來心皆不可得"。所以其實第二問的時候已經表達的非常精準了,已經到了最高的妙高山頭了,等到再問過去、現在、未來如何如何,就已經退到第二山頭了,所以說佛性我們現在只能見到相,真正要見到性,我們還要好好修,好好悟。

正如佛法裡面講到的說,"青山無古今",就說此如如不動的性,但是"白雲有去來",就是講到紛紛擾擾的相。相雖然在,但是性從來都是不動的,一切不可說。如果你想在這以上有更深的悟境,更好的辯才的話,請這位同修去認真的學習一下《楞嚴經》或者《圓覺經》都可以,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年輕人壓力大,有時煩惱,該如何化解

問: 師父您好,請問年輕人壓力大,有時煩惱,如何化...

一念十念可往生,為何還要三萬五萬

問: 一念、十念可決定往生,為何要一日三萬、五萬? ...

如何看待某人是菩薩再來

問: 請問法師,接觸佛法以來經常聽到這個人是法身大...

念佛人如何才能坦然面對死亡

問: 人要想往生,首先得要不怕死,請開示如何才能坦然...

自性是佛,為什麼還要拜佛

問: 自性是佛,為什麼還要拜佛? 大安法師答: 這裡...

什麼是十齋日?要注意些什麼呢

問: 什麼是十齋日?在十齋日要注意什麼? 大安法師答...

破了八關齋戒該怎麼辦

問: 持八關齋戒,但是到下午因特殊因緣破戒了,又沒有...

專注這句佛號,不管念頭怎麼樣

問: 弟子時常靜坐念佛很攝心,但是在念佛堂、唱佛號時...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大藏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出家人可以贍養和照顧父母嗎

經常有人會問,出家人可不可以贍養在家的父母?尤其是...

「十纏十使」是我們修行中的大障礙

《怡山發願文》全文字數不多,卻字字珠璣,把我們的三...

【推薦】人生沒有結果,它只是業力的釋放

我們人生的相狀有很多種,但是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沒...

南懷瑾老師:念佛法門

現在,貢獻大家念佛的法門,也就是習慣所稱的淨土法門...

行善的回報實在是太豐厚了

在福建省的莆田有一戶林家,祖先有一位老婆婆喜歡行善...

障礙大乘的32種因緣與速得成就菩提的32種因緣

爾時,寶女白佛言:世尊,何障礙故,不令眾生疾得大乘...

冤親是不定

年輕人談戀愛,朋友一介紹,哎呀,墜入情網了。就算是...

阿難化瓜

一日,佛陀帶了迦葉尊者與阿難尊者兩位侍者一同行腳,...

地藏菩薩能滅眾生一切重罪

【能滅眾生一切重罪。除諸障礙。現得安隱。】 地藏菩薩...

聖嚴法師《互信的建立》

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建立在誠懇的基礎上,有誠意才能得...

神通的本質和類別

持咒誦經,以之植福慧,消罪業,則可矣。若妄意欲求神...

能夠遠離財色,就超脫了世間種種苦果

經文:若有斷者,名菩薩行,名真持戒,名為賢士,名佛...

心生還是病生時

凡病有無形、有形兩種。無形之病,貪、嗔、癡、愛,及...

心念是吉凶禍福的根源

為什麼會有吉凶禍福的現象呢?原來只要我們一動念,我...

歷代高僧大德的惜福節儉

惜福節儉是歷代高僧大德都具有的優良品格,也是我們增...

禮佛有七種

這個禮拜在慈老法師引證勒那三藏裡頭說,禮拜有七種。...

【佛教詞典】味金剛

梵名 Rasa-vajra。又作金剛味菩薩。相當於密教金剛界曼...

【佛教詞典】三界火宅

(譬喻)以火宅譬三界。...

【視頻】淨界法師《出家後還俗》

淨界法師《出家後還俗》

【視頻】《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男聲讀誦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男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