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自在隨緣安住於任何境界

2018/05/09  大字體  護眼色

自在隨緣安住於任何境界

佛陀在拔耆國時,與諸大阿羅漢,如舍利弗、大目犍連、大迦葉、離越、阿難等五百位高德比丘一同在師子園中。有一天,大目犍連、大迦葉、阿那律相約一起到舍利弗居所。此時,阿難遙見三位大比丘正要出發,便對離越說:「三位大聲聞都要去拜訪舍利弗,你、我二人也應該一同前去聽聞舍利弗演說微妙之法。」

離越隨即應允,於是離越、阿難尊者隨即動身前往舍利弗居所。舍利弗尊者見多位比丘來訪,說道:「善來,諸賢!請就坐。」此時,舍利弗尊者對阿難尊者說:「我想請問賢者:在牛師子園極為快樂,有著自然天香流佈四週;賢者,應當如何令自己身心愉悅安住於此園?」

阿難尊者回答:「若有比丘多聞不忘,能總持諸法義理,修行梵行,具足諸法亦無漏失;又能對出家、在家四眾演說妙法,不失次第;行止庠序得宜,心無雜念。如是比丘在此園中,必能安住,身心愉悅。」

此時,舍利弗尊者問離越尊者:「阿難方才已說出他的觀點,你的看法如何?比丘應當如何令自己安住於牛師子園中,常保身心快樂?」離越尊者回答:「比丘樂在閑靜之處,坐禪思惟,如理思惟,成就智慧。比丘若能與此正觀相應,在牛師子園中當能安住,身心快樂。」

舍利弗尊者又問阿那律尊者:「請你說說安住於牛師子園令身心悅樂的看法。」阿那律尊者回答:「若是比丘能以天眼徹視一切眾生,觀察種種眾生,是死是生,投生善道、惡道,健全、殘缺,乃至美丑都能盡知;或有眾生身、口、意造作惡業,誹謗賢聖,身壞命終,墮地獄中;或有行善,讚歎賢聖,觀察世間一切瞭若指掌,毫無疑難。如是比丘在此牛師子園當能安住,身心快樂。」

此時,舍利弗尊者問迦葉尊者:「諸賢們皆已分享能令身心快樂之義,也請尊者說說你的觀點。」迦葉尊者回答:「若有比丘遠離聚落、憒鬧,修阿練若頭陀行,也教化他人行阿練若,並且讚歎閑靜空寂功德;身穿補納衣,常樂知足,居住閑靜之處,同時教導他人如此知足修行,不僅自己成就五分法身:具足戒德、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知見成就,又教導他人如是修行,讚歎阿練若頭陀行,令行者能輾轉勸化,更教他人修持此法,訓勉教導無有疲厭。如是比丘在牛師子園中當快樂無比。」

接著,舍利弗尊者向大目犍連尊者說:「也請你分享在牛師子園中,法喜充滿的修行妙法。」目犍連尊者回答:「若比丘有大神變,能自在地運用神足,變化無數而無疑難,能變一身成無數身,或從無數身還複合為一身,能穿石壁,隨心出入,於水上行走,猶如舟駛河面,又如鳥飛空中不留痕跡;或能舉手摩觸日月,同時能變化己身至梵天之上,神通之力週遍無礙,如日月之光,無所不照。如是比丘適宜居住在牛師子園中。」

此時,目犍連尊者向舍利弗尊者問道:「我們已表達各自的觀點,也想聽聞您的見解,在牛師子園極為快樂,如是莊嚴美妙的園林,什麼樣的比丘適宜居住於此修行?」舍利弗尊者回答:「若有比丘能降伏其心,時時作心的主人,假若比丘欲入三昧,當下便可獲得三昧,隨意自在立刻成辦,如同長者家有好衣,裝於箱篋之中,長者即可隨意取出所需好衣;比丘也是如此,能夠隨己之意,入於三昧。能夠如是降伏其心,自在作主的比丘,適宜居住在此園中。」舍利弗尊者語畢,向諸賢們說道:「我們已依己意,各自論述其中之義。此時我們應該一同前去世尊居所,向世尊請法,究竟什麼樣的比丘能夠身心愉悅,安樂居住於牛師子園中修行?假若世尊有所言說,我們應當依教奉行。」諸比丘們異口同聲答道:「理應如是」。

於是,諸大聲聞比丘一同前往如來居所,頂禮世尊後坐在一旁,稟白此行因緣。此時,世尊告訴比丘們:「善哉!如阿難所說;阿難聞法能持,總攝諸法,具足修行梵行,無有邪見,為出家在家四眾說法,次第分明,言語不謬,威儀行止庠序得宜。」

「離越比丘說的也對!樂居閑靜,不處人世,常念坐禪,無有諍訟,與止觀相應,閑居寂靜。阿那律比丘說得很好,能以天眼觀三千世界,猶如有眼之人,觀掌中寶珠般容易,而阿那律比丘也是如此,能以天眼觀三千大千世界,無有疑難。而迦葉比丘所言,正如其修阿練若頭陀行,又能讚歎閑居寂靜、乞食、著補納衣、安樂知足、身處岩穴等等功德,不僅己身淨戒成就,三昧、智慧、解脫、解脫見慧成就,也能教人人如是修持阿練若頭陀行,成就五分法身。」

「善哉!目犍連比丘有大威力,神足第一,心得自在,可隨己意,成辦諸行。或是變化一身為萬億身,或還合成一身;無有障礙穿石通壁,出沒自在,也能如水行舟,沒有觸礙,或如鳥飛空中,不留足跡,神通變化,隨意自在,猶如日月無所不照,也能變化己身至梵天。善哉!也如舍利弗所說能降伏自心,處處作主;若欲入三昧時,隨即成辦,猶如長者隨意拿取上妙好衣,無有疑難。舍利弗比丘也是如此,降伏己心,隨心所欲,得入三昧,皆悉在前。

「善哉!諸位比丘,你們已各自闡述見解,現在應當聽聞佛說,何等比丘能身心安穩樂居牛師子園中?若有比丘依村落而住,於飯食時,搭衣持缽,入村乞食,乞食之後,歸還居所,洗手淨面後,在樹下端身正意,結跏趺坐,心繫正念。比丘應作此念:‘我將不任意起座,當滅盡一切煩惱,成就無漏智慧。’此時,比丘即盡有漏,成就無漏解脫之智。如是比丘適宜居住於牛師子園中。諸位比丘們,應當持之以恆精進用功,無有懈怠,如此所在之處,都將為大眾所尊崇與奉事。比丘們!當如此學習。」

諸比丘們聽了世尊開示,個個歡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九·六重品第三十七之一(三)》

省思:

《金剛經》云:「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道在日用當中,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作主,這念心就有定;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貪不瞋、不取不舍,這念心就有覺、有觀。明白這個道理,生活即是佛法,從早到晚,這個心都有定力、有智慧,自能隨緣安住於任何境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出家人的缽都有哪些講究呢

缽為比丘六物之一,又稱缽多羅、缽和蘭等,為如法之食...

師父您出家時家人反對嗎

問: 師父您出家的時候家人反對嗎? 慧律法師答: 反...

重僧寶之名義,防世人之譏嫌

嘗聞:驪龍頷下有珠焉,雨一切財物,凡有求者,悉皆如...

三位僧人的神奇事蹟,原來佛菩薩就在我們身邊

沒有慧眼,可不要亂說話。讀了下面的文章就會知道,奇...

蓮池大師:僧訓日紀

法師省己之訓 《法炬陀羅尼法師品》云:夫法師者,常應...

大安法師談出家

有一念出家的心,很了不起啊,對發心出家的人表示讚歎...

禪是清涼自在的享受

禪是清涼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對立的圓滿,是脫離生...

念佛消業障出家獲新生

我家族從祖輩開始,男眾有一種共業,壽命都短。我沒有...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大藏經】【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一念虔誠 因小果大

有一回,佛陀來到全是婆羅門種的一個國城。城主聽說佛...

從公子哥到吃苦的小和尚丨佛慧法師的出家經歷

從初次接觸佛法,到一步步走上出家的路,從高高在上的...

別被自己的優點打倒

雷恩是二戰時納粹德國赫赫有名的潛艇專家。此人參與了...

梵天勸請佛陀說法的因緣

三千多年前的印度摩竭陀國,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善勝...

沒有了肉體,下地獄為何還會痛苦

問: 人死了,肉體沒有了,下地獄怎麼還會有痛苦呢?...

培養臨終的第二念

淨土宗要培養臨終的正念是什麼意思?臨終第二念的正念...

恣意追逐功名利祿五欲,則苦患無窮

佛陀時代,有一次波斯匿王在靜坐中思惟:世間上很少有...

唱著無涯歌,走向極樂國——新羅元曉大師

元曉大師,新羅人,西元617年生,20歲時剃度於黃龍寺,...

從醫學角度談臨終三要

在醫院重症監護室(ICU)中,接觸最多的莫過於生死別離...

大姑奶奶的往事

在很多老人的記憶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場大饑荒,都...

一句佛號圓融四法界

一句彌陀,圓融法界。覿體全真,交羅無礙。徹悟大師 一...

出家人沒有悠閑的資格

古人多以務農為業,生活的主體是耕種,所以日出而作,...

把厭離心徹底地提出來

原來我在佛學院講淨土課的時候,比較年輕的學生說,哎...

衍慈法師佛學問答

問:若知自己業障重,應如何是好 ? 答:若知自己業障...

色受想行識裡面的「想」和「識」有什麼不同

問: 請問法師,色、受、想、行、識裡面的想和識有什麼...

至誠拜佛對往生的意義

東方諸佛國,其數如恆沙,彼土菩薩眾,往覲無量覺。 南...

【佛教詞典】二行廢立

淨土門於往生之行業中,比較念佛、諸善二行之勝劣,以...

【佛教詞典】十苦

(名數)菩薩藏經云:人有十苦逼迫,一生苦,二老苦,...

【視頻】悟道大和尚念佛

悟道大和尚念佛

【視頻】佛說吉祥經(傳願法師演唱)

佛說吉祥經(傳願法師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