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發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

大安法師  2018/04/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問:如何發三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

大安法師答:這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先決前提,圓發三心即得往生。首先是「至誠心」,就是真誠的心。我們厭離娑婆,欣求極樂,要從真誠心裡面發願出來的,不能口裡說願往生,心裡還是擺脫不了世間五欲六塵、恩恩怨怨的牽掛糾纏。「至誠心」實際上就是佛心的表達。我們中國儒家文化非常強調這個「誠」囉——誠明:「誠者明亦,明者誠亦」,「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是天道,人的使命是追求這個「誠」。有「誠」就有「明」,誠為體,明為用。「誠明」就是至善。

那麼佛教的修行,也要建立在至誠心的基礎之上,不能用虛假的心,不能用機心。但現在對這一點我們末法的眾生都是很難的,我們已經習慣了機心囉: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察顏觀色,揣摩心機。已經是被這個社會熏成了一個種子,這個種子自然地它就會這樣起現行——相互熏。所以我們在什麼環境被什麼所熏,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人。現在是這樣的一個虛假的時代,所以我們想發出真誠心都很困難。但是你要修行,一定要真誠心。

第二是「深心」,深心是深信之心、深切的信心,是從我們的內心深處產生的信心,這個「信」是要有根的。那麼善導大師對這個「深信之心」詮釋了兩個內涵。

第一個,深信什麼?深信自身是罪惡生死凡夫,我當下的業報身、念頭是罪惡的,果報是生死輪迴的,是這樣的一個身體。無量劫以來常沒常輪轉,在六道裡面 「沒」——沒到三惡道裡面,伸出頭來在人、天道都是很短暫的,更多的是沉沒下去。靠自己力量想解決輪迴問題不可得,沒有出離之緣囉。出離三界六道輪迴的緣沒有,那這個「緣」要等待什麼?這就是第二個深信——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深信大願能救度我這個罪惡生死凡夫。

對彌陀大願拯救的這種威力、這種智慧沒有一點懷疑,沒有一點憂慮。不會憂慮他能不能救我呀?他有不有慈悲心救我呀?他有不有力量救我呀?如果我臨終的時候被車撞了,他有不有能力救我呀?你這些不要去憂慮,你只要解決圓發三心問題,阿彌陀佛決定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救你。這樣相信了阿彌陀佛一定能救我,我們一下就得到安心,得到安樂了,這就是「深心」。

「迴向發願心」,就是把我們持戒念佛、奉行淨業三福,包括種種慈善、好人好事——這些世間的善、出世間的修行,都一股腦地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要去求人天福報。那麼這種迴向包括往相迴向和還相迴向。「往相」就是我把所有的功德作為前往西方極樂世界的資糧;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還要發願回來,救度有緣的眾生,這叫「還相」——還回來。所以這個「往相」的自利和「還相」的利他是辯證統一的,自利利他成就大悲心。所以要把這個「三心」落實在我們的行為當中,用這個「三心」的心理背景來懇切地念「南無阿彌陀佛」,就能跟彌陀的名號——大願之海,感應道交。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佛學漫畫】地底的生命

地底的生命...

怎樣念佛才能都攝六根

問: 怎樣念佛才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

「捨身心求往生」與「求加持痊癒」矛盾嗎

問: 印祖說過,當人重病時,舍下身心求往生,若壽未盡...

佛舍利是結石嗎

問: 最近有幾位高僧大德相繼圓寂,網上有很多關於佛捨...

臨終正念需要有引導力

引導力。就是憶念淨土,欣求極樂。 從小乘的角度,他只...

每天念佛多少與行願有無

問: 淨土行人每天念佛念多少聲?法師曾開示說至少每...

超越輪迴導歸淨土的路

是以欲透塵勞,須知要徑。將施妙藥,先候病源。若細意...

是不是念佛念到清淨心就叫見佛了呢

問: 什麼叫見佛?是見阿彌陀佛的色身還是見自性佛?自...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拍攝葷腥菜譜會涉及到間接殺生嗎

問: 法師您好!弟子修行淨土法門並且吃長素。一個朋...

「十念業成」,不必執著到底幾念

問曰:心若他緣,攝之令還,可知念之多少。但知多少,...

喝藥酒和雞蛋牛奶是不是破戒

問: 居士修行如果有時一身痛,吃一點藥酒是不是破戒?...

受戒後犯戒,罪業是否比不受戒來得大

問: 是先受菩薩戒後再慢慢持,還是等持好了再受?如...

妄想加上業力,才會產生輪迴的力量

行。行是造作義。即依過去之無明煩惱,發動身語意三業...

慈悲是佛道的根本

古人說,慈不掌兵。孫子也說,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

轉凡成聖並不遙遠,只在一念之間

一聲大磬響,妄想頓時亡,思惟真心與妄想,又是怎麼樣...

人生短暫須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徑

我年青的時候接觸過一些老和尚,一說到修行他們常常會...

趙朴初《寬心謠》

趙朴初先生92歲時寫了一首《寬心謠》,讀來發人深省:...

念佛妄念紛飛,這種狀態是不是難以往生

問: 頂禮法師,印光大師在與陳錫周書一文中提到,以散...

以金剛慧斷煩惱

今天接著講《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四祖道信大師說:...

圓瑛法師為什麼能從禪堂裡穿門而出

佛法是不二法門。怎麼叫不二呀?《心經》大家都會背誦...

佛教的特色與教育

(一)佛教的特色 普通的理解,佛教是一種宗教,有其...

極樂世界為什麼不在東邊

有人問,阿彌陀佛的國土為什麼在西邊?這樣的問題回答...

舍利乃戒定慧所成

梵語舍利,亦云設利羅。(此名現絕不用)此雲身骨。此...

必須要在墮落三惡道前就趕快跳脫三界

在三界的修習叫做分秒必爭,你必須想辦法在墮落三惡道...

【佛教詞典】寰中

(780~862)唐代僧。河東蒲阪(山西蒲州)人,俗姓盧...

【佛教詞典】寶雲經

梵名 Ratna-megha-sūtra。凡七卷。梁代曼陀羅仙譯。收...

【視頻】早課(福鼎平興寺)

早課(福鼎平興寺)

【視頻】惠空法師《建立正確知見》

惠空法師《建立正確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