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曇鸞大師與淨土法門

悟峰法師  2018/04/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曇鸞大師與淨土法門

曇鸞大師(公元476~542年)是北魏時期著名的佛教高僧,有《略論安樂淨土義》《往生論註》等著作傳世。大師對龍樹菩薩的「難行道」和「易行道」的判教思想作了深入闡述,對淨土法門的弘傳貢獻巨大。

曇鸞大師與淨土宗的因緣

曇鸞大師與淨土宗的因緣,是從他追求長生不死之術開始的。曇鸞大師,雁門人,家在五台山附近,故從小對佛教耳濡目染,十四歲時剃度為沙彌。出家後,曇鸞大師接觸了大乘佛法,研修中觀「四論」(《中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和《百論》)。後來,又因為偶然的機緣,接觸到了《大集經》。曇鸞大師非常喜歡這部經典,便立下誓願要為之作注。然而,註解過半的時候,卻因為積勞成疾病倒了,得了氣疾,不得不下山尋醫。

有一天,曇鸞大師路過汾州,來到秦陵故墟處登高望遠。這時,他看見在遙遠的白雲深處,天門洞開,內心不由大吃一驚,由此氣疾即刻就好了。

這段經歷讓曇鸞大師深切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常與短促。他想,如果想要恆常研究佛經,就應該先學習長生之術。當時,江南有一位名叫陶弘景的道士,精通神仙方術,佛道雙修,在南北朝名盛一時。曇鸞大師便下定決心南下拜學。

當時,因南北方分裂與對峙,南朝與北朝間的往來十分不便。曇鸞大師來到南朝的梁都建康,受官府勘問通過後,再去面見梁武帝蕭衍。面見之前,梁武帝故意命人設置了一條像迷宮一樣的「千迷道」,曇鸞大師穿過「千迷道」的時候,來去無阻,令梁武帝十分驚訝,由此意識到,曇鸞大師實乃真正修道的高僧。

曇鸞大師辭別梁武帝,來到茅山拜訪陶弘景。兩人一見如故,陶弘景傾其所學,熱心傳授,待曇鸞大師臨別時,還贈送了十卷《仙經》給他。

曇鸞大師攜帶《仙經》返回北魏,想找一個清淨的地方修習仙法。他來到洛陽,廣結名僧,遍訪名寺。恰巧,當時來自天竺的高僧菩提留支正在白馬寺宣講佛法。於是,曇鸞大師慕名前去,向菩提留支請教。《淨土聖賢錄》記載:「鸞問曰:‘佛法中頗有長生不死法,勝此《仙經》者乎?’留支曰:‘此方何處有長生不死法?縱得長年,少時不死,卒歸輪轉,曷足貴乎!夫長生不死,吾佛道也。’乃以《十六觀經》授之,曰:‘學此,則三界無復生,六道無復往,盈虛消息,禍福成敗,無得而至。其為壽也,河沙劫量,莫能比也,此吾金仙氏之長生也。’鸞大喜,遂焚《仙經》,而專修淨觀。自行化他,流佈彌廣。撰《禮淨土十二偈》,續龍樹偈,又撰《安樂集》兩卷,傳於世。」

通過上文可知,菩提留支顯然並不認可道教的長生之術。他認為,縱然長生術能延長世人的壽命,卻不能幫助人們從生死中解脫,還是在三界中痛苦地輪迴。而《十六觀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是佛陀向韋提希夫人宣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如果依此而修行,修行者的心神處於「極樂」的狀態,命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復生死流轉,這才是真正的長生(無量壽)!

菩提留支的開示讓曇鸞大師深受啟發,他開始重新審視人生,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長生。最後,曇鸞大師選擇了淨土法門,從此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晚年的時候,曇鸞大師移住汾州玄中寺,教眾念佛。當時,前來皈依的信眾非常多,大家聚集在石壁山中,念佛聲響徹林谷。當年曇鸞大師曾率眾念佛的山谷,人們至今還親切地稱之為「鸞公岩」。大師留下《禮淨土十二偈》《安樂集》兩卷傳於後世。臨終蒙龍樹菩薩告知往生時間,曇鸞大師集眾教誡:「勞生役役,其止無日,地獄諸苦,不可不懼。九品淨業,不可不修。」往生之日,大師令弟子高唱佛號,西向瞑目稽顙而往生。寺內大眾皆見幡華幢蓋自西方而來,天樂盈空,瑞應昭著。

曇鸞大師論「難行道」和「易行道」

曇鸞大師所處的時代,正是佛教義學興起的時代,佛教內部各類觀點層出不窮。曇鸞大師專修淨土法門以後,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最重要的是繼承發揚了龍樹菩薩「難行道」和「易行道」的判教思想。

「難行道」和「易行道」的思想,最早是由印度的龍樹菩薩提出的,主要闡述的是修行者如何能迅速證得阿鞞跋致位。「阿鞞跋致」是菩薩修行的一個階位,翻譯過來是「不退轉」,即保持修行的信念和階位,不至退墮回去。《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云:「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一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二行不退,恆度生,不墮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凡夫眾生很難達到不退轉的境地,今天剛下定決心要戒除一些惡習,到了明天又死灰復燃。菩薩如果能修到「阿鞞跋致」,可以稱為不退轉菩薩。

修行要達到不退轉位很難,《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心鏡》卷第四記載了舍利弗發大心修行又退轉的公案:「舍利弗出假,行六度,外道乞眼珠,取珠與之。外道棄地。身子瞋心起,退落五道凡夫。」大安法師在《淨土宗教程》引此公案云:「舍利弗因地曾發大乘心,因天帝釋化作婆羅門,向其乞眼,舍利弗剜眼珠與之,婆羅門將眼珠棄地踐踏,舍利弗心生懊惱,由是退失大乘心,在小乘教法中進進退退六十小劫。」

這則公案形象地說明了修行要達到「阿鞞跋致」,不再退轉,實屬不易。龍樹菩薩在《十住毗婆沙論》中說: 「若人發願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未得阿惟越致,於其中間,應不惜身命,晝夜精進,如救頭燃。」如果有人發願想要證悟無上正等正覺,但還沒有達到阿惟越致(阿鞞跋致)的階位,就必須不惜身命地晝夜精進修行,就好比頭髮著了火,必須迅速盡力撲滅!

龍樹菩薩又說,得阿鞞跋致這麼難,就沒有簡單一點的方法了嗎?方法是有的!慈悲的佛陀為了救度眾生,廣開方便法門。龍樹菩薩在《十住毗婆沙論》中說道:「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若人欲疾至不退轉地者,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這裡,龍樹菩薩從佛教的修行方法和功效上,將佛教的一切法門分為兩類,即難行道和易行道。

難行道,唯仗自力,通過修習戒定慧等,依次破除見思惑、無明惑、塵沙惑,歷經多劫,最終證悟成佛。這就好像是在陸地行走一樣,歷經千辛萬苦,最終到達覺悟的目的地。

易行道,行者仰仗他力,借助自心信願的力量與阿彌陀佛的大誓願力感應道交,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可以迅速達到不退轉位。信念堅定不移,修行的成果不退轉,最終必定成佛。這就好比在水上乘船一樣,順流而下,很快達到彼岸,省心省力!

曇鸞大師繼承了龍樹菩薩「淨土念佛法門是易行道」的判教思想,在《往生論註》中對難行道和易行道進行了闡述:

「謹案:龍樹菩薩《十住毗婆沙》云:‘菩薩求阿毗跋致,有二種道:一者難行道,二者易行道。’難行道者,謂於五濁之世,於無佛時,求阿毗跋致為難。此難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義意:一者外道相善,亂菩薩法;二者聲聞自利,障大慈悲;三者無賴惡人,破他勝德;四者顛倒善果,能壞梵行;五者唯是自力,無他力持,如斯等事,觸目皆是,譬如陸路,步行則苦。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則樂。」

大意為:謹依龍樹菩薩《十住毗婆沙論》所說可知,菩薩欲求阿毗跋致(不退轉位),有兩種途徑:第一種是難行道,第二種是易行道。所謂難行道,就是在五濁惡世無佛出世的時代,唯靠自力修行得不退轉位,實在困難。難行道之所以難行,主要有五個原因:一是外道的干擾,亂菩薩法;二是聲聞乘的修行者只圖自己解脫,阻障了大乘佛法的慈悲精神;三是社會上有很多惡人,破壞道人的功德;四是顛倒善果,破壞梵行;五是唯靠自力,沒有他力的護持。而易行道卻不然,以信佛的因緣,發下大願求生淨土,借助阿彌陀佛願力的加持,一定能往生到淨土。依靠佛力的加持,修行者當下就能進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聚,即是阿鞞跋致不退轉的境地,信念堅固不動,修證不斷增長,就好像在水路乘船一樣,輕鬆安樂。

曇鸞大師通過深入分析難行道與易行道的差別,說明淨土念佛法門之所以被稱為「易行道」,是因為念佛行人的成就是通過自心的信願之力,感通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從而能快速圓滿佛果,是因為阿彌陀佛因地從慈悲心流出的四十八大願,在成就西方極樂世界的同時,也成就了眾生往生西方以及快速成就佛果的保障。其根本目的是要勸勉淨業行人在深刻理解「淨土法門是易行道」思想的基礎上,應生起深切的欣求極樂的願心,一心念佛,念念相續,與阿彌陀佛的悲心切願相感應,臨終蒙阿彌陀佛慈悲接引,順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圓成佛果。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平時深信切願,睡夢中也能往生

問: 許多居士平時都很精進,但到臨命終時,家人如果不...

優波笈多尊者度生的因緣

釋迦牟尼佛在將要入涅槃時,化導並降伏了阿波羅囉龍王...

妙蓮老和尚《閻王老子三封信》

我們為什麼要信佛?為什麼要修行?就是為了了脫生死,...

無禪有淨土往生的人太多了

在這個世間上,這些無禪有淨土往生的人那是太多了。大...

是否每天應多念佛號來調伏煩惱

問: 師父慈悲,在蕅益大師念佛開示那個裡面,他好像...

淨土法門修行關鍵--發願

舍利佛,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佛說阿彌陀...

本煥老和尚簡介

本煥禪師生平 本煥禪師(公元一九零七年 ),俗姓張,...

憶佛是把家人、工作都當作是佛

大勢至菩薩說:十方諸佛憐念我們眾生,就像母親在想念...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楞嚴經共10卷)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如何消除業障與消業的徵兆

一切法由心想生。罪由心起,必將由心懺悔。只有心地清...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你的妄想的根被你拔...

三界無安,以苦為樂

【原文】 廁蟲之在廁也,自犬羊視之不勝其苦,而廁蟲不...

工作特別忙,沒有時間念佛怎麼辦

按:印祖在《文鈔》裡講信願行中的持名正行,主要是從...

寬容,是為自己創造機會

春秋時期,楚王請了很多臣子們來喝酒吃飯,席間歌舞妙...

楞嚴咒為何有如此強大的感應力

楞嚴咒感應力非常強大,我們讀誦學之能除一切苦。 一:...

天人果報的缺點和優點

天人的身心果報,我們從經典上跟祖師的傳記,得到兩個...

這句佛號跟我們到底是什麼關係

請看經文: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

夢參老和尚在93歲壽誕上的法會開示

2007年7月15日〈農曆6月初二〉,適逢夢參老和尚壽誕,...

五位高僧慈憫眾生的行為

日常生活中如何修習慈愛眾生呢?以下這些高僧大德慈憫...

「慳惜財法戒」這個戒很重要

菩薩的律儀戒跟聲聞戒也有所不同,我們說明一下。這個...

佈施供養,廣結善緣

佛教非常重視結緣,不但結緣還要結善緣要廣結善緣。但...

【佛學漫畫】安於平凡的好人不平凡

安於平凡的好人不平凡...

念佛法門的宗旨是信願行

念佛法門的宗旨是信願行三法。信是什麼呢?信,從事相...

悲心無盡 行願彌堅——一誠長老珍貴舍利擷影

【真如寺訊】丁酉十一月十三日(2017年12月30日),上...

財富的秘密

【一】 收到一短信說:財富很重要啊!此為答覆。 財富...

【佛教詞典】得勝

(1327~1387)日本臨濟宗法燈派僧。號拔隊。相模(神...

【佛教詞典】大精進菩薩

(菩薩)位於金剛界曼荼羅外廓之南方。賢劫十六尊之一...

【視頻】靜坐念佛、晚課、大迴向(2012精進佛三)

靜坐念佛、晚課、大迴向(2012精進佛三)

【視頻】阿彌陀佛(東林寺助念佛號)

阿彌陀佛(東林寺助念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