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七個皇帝的國師--澄觀法師

宣化上人  2018/03/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七個皇帝的國師--澄觀法師

澄觀法師(清涼國師),諱澄觀,字大休,唐朝越州會稽夏侯氏人。這位法師身高九尺,有九尺那麼高,眼睛呢,有重瞳,重瞳就是兩個眼仁──眼睛的這個仁,眼珠子。白天看著他不怎麼樣,和普通人是一樣;但是晚間看見他這個眼睛就有一種光明射出來。他雙手過膝,兩隻手超過這膝蓋,很長的。你們注意一下,凡是兩手長過膝蓋的人,都主於大貴的,這是一種奇特的相。

那麼他有四十顆牙,我們普通的人都是有三十二、三十四顆,或者三十六,或者三十八顆牙齒。佛有四十顆牙齒,那麼這位澄觀法師也是有四十個牙齒。他讀書讀得非常快,七行俱下,他這麼一看哪,你看一行的時間,他就可以看七行,這位法師聰明到絕頂。

為什麼說他是華嚴菩薩呢?他著作一部《華嚴疏鈔》,專講《華嚴經》。等到他圓寂之後,在中國和印度的交界處,有一位阿羅漢,見到有兩個很年輕的菩薩,在虛空裡頭走。

這位阿羅漢有神通,他就用神通令這兩位青衣的童子,也就是這兩位年輕的菩薩,不能走了,問他們:「你們是誰?到中國做什麼去啊?」這兩位說: 「我們是北印度文殊堂神,到中國五台山去請華嚴菩薩的牙齒,回到我們的國土去供養。」這位阿羅漢一聽,說:「哦,是這樣,那你們可以去了。」

兩位青衣童子走了之後,這位羅漢以後也到五台山去,就對著一般人說他見到怎麼樣的一個境界。這時人們就把清涼國師的棺木打開來,一看,果然他兩顆牙齒沒有了。這兩顆牙齒就是被兩位年輕菩薩請去供養了。所以在佛教裡,一般人都知道這位澄觀法師,是華嚴菩薩的化身。

清涼國師這一位大菩薩,真是不可思議,他的境界不可思議。他生歷九個皇帝,做七個皇帝的國師。為什麼他能這樣呢?因為他修行是認真修行,絲毫也不馬虎的,不是像一般人,口說修行,身不修行,口是心非──口裡說得很對,心裡完全都不是。他在出家受具足戒之後,以「十事自勵」,以十種事情來勉勵自己。

這十種的事情,是很要緊的,我們每一個出家人都應該知道這十種事。現在我念給你們聽一聽:

第一、體不捐沙門之表;

第二、心不違如來之制;

第三、坐不背法界之經;

第四、性不染情礙之境;

第五、足不履尼寺之塵;

第六、身不觸居士之榻;

第七、目不視非儀之彩;

第八、舌不味過午之餚;

第九、手不釋圓明之珠;

第十、宿不離衣缽之側。

這十種,我再來給你們略略地解釋一下:

第一、體不捐沙門之表:他的身體無時無刻都穿著袍、搭著衣,很鄭重其事地,像個比丘的樣子;表,就是樣子。

第二、心不違如來之制:他的心對於佛所說的規矩,一定遵守的,絕不違背;遵守佛所說這一切的戒律。

第三、坐不背法界之經:《華嚴經》就叫「法界之經」。背,是不違背。凡是有《華嚴經》的地方,他一定對著《華嚴經》來坐,不背著《華嚴經》來坐,不用這個脊背對著經典來坐。你們各位聽聽,人家這種的願力,不要說對佛,就是對經,他也不會背後對著經來坐。

第四、性不染情礙之境:情,是愛情的情;礙,是障礙的礙,不是情情愛愛的愛。對於情,有障礙的這種境界,他不染。不染,就是不著住到這上面。

第五、足不履尼寺之塵:這個願看起來不太公道,比丘尼很不高興的,但是他還是照常地發願。說什麼呢?他說他的腳不踩到尼寺院門口的土上;他不僅不走到尼寺裡面,就是連門口的塵土他都不踩。

尼,就是比丘尼,單單住有比丘尼的廟,就是尼姑庵。他就連門口的塵土,都不踩的。這個意思怎麼樣?就是他不到比丘尼的廟上去。所以他一生都沒有到過比丘尼的寺廟去,因此很多比丘尼也不去親近他:「他不來算了,我們也不去。」

你們想一想,這要是你們西方人就會說:「哎呀,這簡直神經病嘛,這又有什麼意思呢?走到比丘尼的廟上,又有什麼不好呢?我一天跑一百趟,都覺得沒什麼問題的。這位清涼國師他太清涼了,涼得太厲害了,一點都沒有熱情」,對不對啊?因為他太過清涼了,一點情感也沒有,沒有什麼情感,所以能發這個清涼的願。

第六、身不觸居士之榻:不要說到在家人的地方去住,他連在家居士睡的床,他都不觸。觸,就是不touch, no touch,不接觸。你想一想你夠不夠這個資格啊?你怎麼樣啊?哈!

第七、目不視非儀之彩:非儀,就是不合乎威儀的,不合乎禮儀的這種因緣,他都不看。好像那作戲的,或者跳舞的,或者唱歌的,或者好像是怪物、妖怪,在街上那地方蹦蹦跳跳的,這些他都不看的。

第八、舌不味過午之餚:過了午,口裡不要說吃東西,就連嘗一嘗它有什麼味道,他都不嘗的。他不會說:「這個東西什麼滋味?我試一點點」,他都不試的,更不要說吃。你看看人家高僧所行所做,都是什麼樣子。想出家,那麼容易的?放不下,你就不要出家!

餚,就是吃的菜飯;餚饌,就是包括水果等一切吃的東西,什麼都包括在內。他不要說菜飯,甚至於連一個水果都不吃的。所以修行持戒律是要很嚴厲的。有人說: 「師父許可我們晚間吃個蘋果,或者橘子,或者是什麼水果之類的,這許可的啊!」

不錯,就因為你做不到,所以勉勉強強開這麼一個方便法,說可以的。到時候,你若真想要修行,出家了,就連水果都不可以吃的,甚至連牛奶等漿類都不喝的。你們要是餓的話,也可以喝點漿類,不要偷著吃東西,聽見沒有?要依教奉行,不要聽了不注意。

第九、手不釋圓明之珠:他手裡總拿著念珠,不斷地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麼念佛。

第十、宿不離衣缽之側:他睡覺總要把衣缽放在旁邊,保護他這個衣缽。

所以這位清涼國師,他天天以這十種的事來勉勵自己,沒有師父教他的。沒有哪個師父說:「你要持午啊!你不要背著經坐。」沒有的!都是他自己立出來的條件,不是師父教的,所以他才能「生歷九朝,為七帝師」,他歷經九個皇帝,而有七個皇帝都拜他做師父。

這九個皇帝都是誰呢?是唐朝的,(一)唐玄宗、(二)唐肅宗、(三)唐代宗、(四)唐德宗、(五)唐順宗、(六)唐憲宗、(七)唐穆宗、(八)唐敬宗、(九)唐文宗。由代宗以後,都是拜這位清涼國師做國師的。

唐貞元十四年四月,逢帝誕日,當時他住錫在五台山「大華嚴寺」,德宗皇帝詔請入殿,開示《華嚴》宗旨。皇帝一聽龍心大悅,讚歎說:「講得真是妙啊!」於是賜紫衲方袍,禮為「教授和尚」;言其他是皇帝的教授和尚,常常給皇帝講經說法。

為什麼他叫「清涼國師」呢?貞元十五年四月,又逢帝誕日,皇帝再詔請教授和尚入內殿,闡揚《華嚴》大經。他給皇帝說法,皇帝聽了之後,說:「您真是令我得到清涼!現在真是好!真是得到自在清涼了。」所以就賜「清涼」為國師之號,說:「以後就稱澄觀法師叫‘清涼國師’,不稱他的名字。」後人也就稱「五台山」 為「清涼山」。

你們看看,他一個人經過九個皇帝,七個皇帝都拜他做師父,如果他沒有道德,怎麼會有這樣的感應?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白光長老生前教誨:錢太多了對出家人不好

核心提示:2016年10月26日(農曆九月二十六日)13時5分...

慈舟大師的念佛功夫

慈舟上人的禪定功夫,不是坐禪坐出來的,乃是念佛念出...

受菩薩戒的居士,能為兒女求婚姻嗎

問: 弟子是受了菩薩戒的在家居士,想為兒女求婚姻,這...

明海法師京華托缽記:一個人挎著瘦瘦的香袋,從住處走到大街上

(在北京街道托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是明海法師幾年...

淨宗九祖-蕅益大師

1.生平 蕅益大師(公元15991655年),名智旭,號西有,別...

兩世為僧的南嶽慧思大師

慧思大師(公元515-577年),俗姓李,後魏南豫州汝陽郡...

和尚與法師有什麼異同

和尚在古印度稱師長為Upadhyaya,音譯為鄔波陀耶或鄔波...

白衣上座,比丘下座,乃法滅之相

那麼現在也有二寶,現在很多地方提倡二寶,不承認僧寶...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捨...

【大藏經】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婆提城祇樹給...

祭拜的食物誰能享用?

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

釋放壓力的沙漏哲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位在收發室工作的軍人叫米諾。...

【佛學漫畫】一屁過江來

蘇東坡的官邸與金山寺僅一江之隔,而佛印禪師在這金山...

道秀法師嗔心墮為蟒蛇

在《高僧傳》上說:南北朝有一個道秀法師。這個道秀法...

分粥的啟示

自從佛陀創教後,僧團逐漸形成獨特的組織和制度,傳入...

堂上二老是活佛

明朝的時候,有個安徽人叫楊黼(fǔ),是一個非常虔誠...

魚販與老和尚的故事

在某個寺廟裡有一位年老的和尚,出家已經很久了。但是...

這樣修行二十一天,地藏菩薩現無邊身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滿於...

感受跟想像是生死的兩個病根

到正宗分的時候,佛陀就問阿難尊者一個問題。 他說,我...

立即採取行動才是最佳選擇

中學生說,將來我畢業,離開家去讀大學,那時就好玩了...

念佛攝心的方法

原文: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

中陰身的定義與壽命

中陰身的定義 自亡者斷氣,第八意識脫離軀殼,至轉世投...

心力不可思議,所以佛力才不可思議

當你的心調整好的時候,你才有資格談一心皈命極樂世界...

高賢已隨佛西去,佳話留以勵後學

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中的手摩我頭,衣覆我體這句話...

念佛四年,站著往生

諦閑老法師當時在金山當知客。有一天,從家鄉來了一位...

念佛必須要明理,千萬不可忽視

教理不明,修行就不得力,說個不好聽的話,就是盲修瞎...

【佛教詞典】退凡下乘

位於靈鷲山山麓之佛塔。乃頻毗娑羅王所建。據大唐西域...

【佛教詞典】香篆

(雜名)以香造篆文點之以火而測時者。後唯為聞香燒於...

【視頻】一聲佛號一聲心(古箏純音樂)

一聲佛號一聲心(古箏純音樂)

【視頻】淨界法師《一公尺長的筷子》

淨界法師《一公尺長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