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吾」和「身」完全不一樣

大安法師  2018/03/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吾」和「身」完全不一樣

「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陰騭文)

這個「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樣的。要認知到這個吾是可以轉生為身體的,但是這個身體不可能跟這個吾等量齊觀的,它不是一回事的。這個吾就是神識啊,吾就是主人;這個身體啊,就是客,有時候叫客塵煩惱,是堅固妄想的產物。那麼這個客——這個身是不真實的,是虛幻的,是苦惱的;我們的真正生命的價值是在主人這個地方,是在吾。這個吾就是主人,是無量劫以來長期存在的,是不生不滅的;這個客——這個身體,是可以改形的——改變形狀的,轉變它的相貌的。一下子來,一下走了,改形易道哇,這個是生命的真相啊!

我們即便行了五善——仁、義、禮、智、信,你下輩子轉一個人身,改變面貌,你在世父母子女相見都不認識呀;如果改變成一個牛的身體、馬的身體,那更不認識呀。他會改變他的形象,用什麼來改變?就是這個吾。你這個身體造作的惡業在這個「吾」——神識裡面的業力,決定我們改什麼形,易什麼相。

那麼這個吾和身的關係進一步用比喻的方法來說,就好像我們要到一個遠方去,你用什麼樣的工具呢?或者是乘船去,或者是坐轎子去,或者是騎馬去,或者是開著車去。你的這個旅行的工具可以改變,但無論是你乘船、坐轎、躍馬、驅車,你這個人他不會改變,是你自己。所以這個船、車、轎、馬就是身體,乘這個船、車、轎、馬的這個就是吾。

再比如一個演員他要做戲,他在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或者扮演皇帝穿上龍袍在那裡,或者扮演大臣、官吏,或者扮演乞丐,他在舞台上的角色有種種改變;但是作為自己的本人,他不會改變。你不能去高度認同這個角色:你在台上做皇帝,你在家裡你還端著皇帝的樣子嗎?你回家了你就是個丈夫,你就是一個父親了。他的角色又在改變哪。所以這個帝王、官吏、乞兒就是你的「身」,扮演這個帝王、官吏、乞丐的就是「吾」。

所以從我們的身體來看,我們能夠看見東西、能夠聽到東西的是身體的這種見、聞、覺、知的功能;但是之所以能夠讓我們有能力見聞覺知的是吾。大家都要注意了!比如我們現在能夠見聞覺知,這是靈明不昧的吾。如果我們這口氣不來死了,死了是什麼?就是我們的神識離開了。離開了,你的眼睛還能看嗎?你的耳朵還能聽嗎?

所以在這裡一定要把它看清楚:吾和身絕對是不一樣的。只有我們的身體有生有滅有死亡:所以我們的眼睛也有從小比較明亮,到了老了就昏花;這個耳朵青年階段比較靈敏,到了老年就閉塞了。但是這個吾是沒有生死的,這一點你看這個《楞嚴經》有波斯匿王曾經跟佛陀的一個討論。他也就感覺到人有不有輪迴的問題。佛用恆河水跟他來比喻說:「你最早看到恆河水是什麼時候?」他說:「三歲的時候看到恆河水。」「那你說,你三歲看到河水,你三歲的時候是嬰兒,到了六十歲皮膚都皺了,頭髮白了,牙齒搖動了,你三歲時候到六十歲身體變化有皺紋,但是你「見」恆河水有沒有皺紋啊?」他說沒有皺紋:「三歲‘看’到恆河水跟他六十歲 ‘看’恆河水都一樣。」

好,那佛就指示:「能夠受你變化的、會有皺紋的,是會生滅的;但是沒有皺紋不會變化的,怎麼會受你的這種斷滅呢?」就是不變的東西它就永遠存在,變的東西它會壞滅。從中來指示波斯匿王:你的「見性」是永恆的,是存在的;你的身體遲早要滅掉的要死亡的。

《安士全書》在這裡也是談這個問題:你的能夠看的那個眼睛會昏迷的,但是之所以能見的那個「見性」、那個「聞性」它是不昏不塞的;不昏不塞的不順從變易,你的能變易的身體順從斷滅,就會終結。所以就知道有智慧的人從其大體,儒家也講:大人從其大體,小人從其小體。這什麼意思呢?大體就是有智慧的人—— 大人哪,他能夠尊重生命當中最本質的東西,就是這個「吾」,就是自性,在這裡面展開他對生命的尊重,展開他行為的這種規範。

如果把這種「吾」這種自性作為一個主人翁,那這個身體就是為我所用的一種工具。如果小人呢?就是沒有智慧的人「從其小體」,從其小體就是把這個身體看得是至高無上的;當他把身體看得真實的,那對那個「吾」,對這個自性,往往他就認為不存在,邊緣化了,迷失了。他這就是身見,就是我執。這樣就一切的人都被這個身體所用,為這個身體做奴才去了:身體要享樂,你一輩子給我賺錢;身體要慾望,你一輩子去滿足我的慾望。就這一生為他人做嫁衣裳,這就是「從其小體」。為了這個身見的滿足,我們的主人翁昏睡了,為他做奴才了,去造作諸多的惡業了,這就是可憐憫者。

那麼這些,可能我們聽過去還是覺得很生疏,由於我們從來沒有接觸到這些道理,但這可是千真萬確的。我們人的生命——這種色、受、想、行、識,這種身體的虛幻相,以及我們心也是攀緣之相,當下有不生不滅的自性,我們生命去趨向這個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本覺妙明真心,這就是大人;如果被這個身見所執著,把這個不真實的東西認為真實的,虛假的認為是不得了的主人翁,我們就完全成了小人。小人到哪去?小人的行為一定是沒有道德的。因為他不能體認到這個心性本體的東西。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決欲年內往生,此見不可執著

接手書,所言決欲年內往生,此見不可執著。執則成病,...

學會放手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在我們的一生中,如果你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需要有...

真正的主人翁被遺忘了

形,就是我們的業報的身體。如果我們執著這個身體為真...

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疏文】 承上殊因妙果,正由念佛至於一心,則念極而空...

身患苦,心不患苦

佛住在婆只國設首婆羅山的鹿野深林時,有位一百二十歲...

付出之後才能有回報

有一位智者曾經對我說:凡事如果能放下自我,站在別人...

凡夫的一念心被兩種障礙所纏繞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纏,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願如來...

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大概禪在當下,大體上是要回答這樣的兩個問題。 一個是...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大藏經】【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修行人要把握當下這一念

我們當下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這一念...

捨不得愛情就等於捨不得三界六道

問: 怎麼判斷自己是真信?還僅僅是覺得自己信了?我...

念佛的心態與音聲

音聲乃心性的外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即為妙音,從...

淨土五經格局的由來

《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佛說無量壽經》在...

【推薦】一念相應一念生,寶池蓮華已標名

淨土宗祖師大德常常開示一句話: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

為什麼要求生西方而不求生東方

問: 請問法師,東方淨土和西方淨土有何差別?為什麼一...

黃庭堅戒淫發願文

我從昔來,因癡有愛,飲酒食肉,增長愛渴,入邪見林,...

透視輪迴生命的狀況

以蘊為觀察對像 所謂認識生命的狀況,說到底就是認識蘊...

內心是最好的龍穴

佛教對於世間萬象,都有深入的觀察,了知天有天理,地...

消災和延生的原理是什麼

消災延生的原理,在於懺悔及發願。應該接受的果報,必...

百喻經·認人為兄喻

經文: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復多錢財。舉世...

附佛外道與神通

我們一般最難分辨的是附佛法外道。就是依附在佛法裡,...

提倡以護生和素食代替放生

近兩年來,新加坡居士林在佛菩薩聖誕日到來之前總會在...

現代人在戒律方面常犯的一些邪見

末法時期持戒的障緣極多,知見是最主要的問題,以下重...

盲人的一門心思

那是去年秋天,在家鄉同一位朋友散步。他是我小時候那...

淨土法門與諸宗之圓通

學習淨土法門的義趣 二十多年來,學教、學戒,講學、做...

【佛教詞典】敗壞菩薩

(術語)菩薩之敗壞佛種者。智度論二十九曰:菩薩有二...

【佛教詞典】羯磨阿闍梨

(術語)Karmaācārya,授戒三師之一。授戒時讀羯磨文...

【視頻】《十善業道經》聆志居士念誦

《十善業道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淨界法師《因小失大》

淨界法師《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