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只要一念覺悟,佛就來了

一誠長老  2018/04/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只要一念覺悟,佛就來了

大家平時都知道「如來佛祖」這個稱呼,佛祖就是「如來」。那麼「如來」是什麼意思?《金剛經》上面說:「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無來也無去,如《心經》所說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佛法就是這個道理。佛永遠在這裡,在每一個人面前,我們看不見它,是因為被外在的欲求迷得太深,只要一念悟了,佛就來了,立現眼前,所以稱「如來」。

佛經是從古印度的梵文翻譯過來的,這個翻譯的方式裡邊,包含了古代高僧大德對佛法的領悟。古德寫的一首禪詩,說的也是「如來」的道理:「佛在心中莫浪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只向靈山塔下修。」求佛不必向遠處求,因為靈山就在你的心頭。每個人自身都有一個靈山塔,你只向靈山塔下修就行了。

大珠慧海禪師曾向馬祖求佛法。馬祖卻說:「我這裡一點東西也沒有,還有什麼佛法可求?自家的寶貝都不顧惜,跑出來亂求什麼!」大珠問:「什麼是我自家的寶貝?」馬祖說:「你現在問我的東西,就是你的寶貝。本來一切都有,什麼也不欠缺,還向外尋求什麼?」大珠慧海由此頓悟。

在開示信眾時也說:「此法從來未曾失,不須向外更求禪。」為的就是讓大家領會這其中的道理,佛離我們並不遙遠,他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若去心外求法,便是多繞了冤枉路。

宋代成都府有個姓范的女子,一心向佛,聽聞圓悟克勤禪師在成都昭覺寺,就去向他請益佛法。圓悟禪師教她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個什麼」。女子就回去專心參究,可是看來看去不明白,於是哭著求師父教她個方便法門。圓悟禪師便教她只看「是個什麼」。女子回去後,在日常起居,舉手投足間,一心一意地去看 「是個什麼」,如此日以繼夜,終於有所領悟:「原來這麼近啊。」所以佛法喜洋洋地,沒有離開我們,我們背道而馳,日走日遠,若能返照回光,不離立地即是。

在每一個當下,起心動念間,都問一問「是個什麼」,那就已經觸著了佛法,無須再向外去求。說了半天,是為了告訴大家,佛法的道理其實就是人生的道理。我們看人的這一生當中,有太多的問題需要從內在去解決,可是人的毛病就是常常向外去追求,埋頭於感情、工作、事業,忙碌於交際、鑽營,奔波於生計和名利,真正需要注重的內心狀態卻不去在意。

假若內心不夠安定,缺乏力量,那你在向外追求的時候,怎樣才能在外界千變萬化的遭際面前保持淡定,找準方向?首先你內在的坐標都不穩,那麼遇到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可能也會讓你生出諸般煩惱。

很多人以為煩惱是外界的挫敗和傷害造成的,事實上呢,煩惱是由心而生的,是你的心裡有計較,放不下,外界的挫敗和傷害才會影響到你。有的人心裡一煩惱,就放縱自己玩樂,通過忙碌或者一些不負責任的方式來逃避煩惱,這樣做,當然就沒辦法真正解決問題,一旦回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煩惱又會卷土重來。

內心的毛病,依靠外面的力量來治療,這沒有用。我知道許多人喜歡找人算卦,去廟裡拜神佛,或者花錢請人作法,靠著這樣一種外在的儀式來安住內心,這麼做並沒有錯,但是,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多花點心思在源頭處,時時回到內心,直面、審視、對治內心的病變。

自己的情緒、生活、工作、家庭、人際上出了問題時,一定不要向遠處尋找緣由和解決之道,要先管自己,再管他人;先反省己身,再追問錯誤;先改變自己,再改變環境。外在的干預只是一時,沒有人能抱著神佛過日子,人生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事。

你有善處一切因緣的智慧,有安定自我的力量,有面對所有境遇的內在能量,這都是你自己的事,別人不能夠給你這些,你也沒辦法用這些智慧和能量去解決別人的問題,對不對?所以大家都要去追求自我、內在的完善,把自己做好了,人生就有了正向的力量,外在的境遇自然就能夠平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虛雲老和尚《上海玉佛寺禪七開示》

初七第一日開示(2月22日) 這裡的大和尚(葦舫法師)...

安心,就這麼簡單

當年,慧可請求達摩為之安心。達摩要慧可取心來,以便...

任在一切處辦道十年,不如叢林辦道一日

參禪人,要知以禪為道,辦道即參禪是也。此一大法,塵...

尋找禪心

南天寺無德禪師舉行小參時(禪師依學僧的需要,而不定時...

在生活中轉煩惱為菩提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沒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飯、人來客...

略論觀心工夫

假如將佛教三藏十二部經典的內容加以高度濃縮,把附加...

有禪心的人,不計人間毀譽

月船禪師是一位善於繪畫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畫前,必...

明明知道是妄想,為何不收拾乾淨

參禪的目的就為著開智慧,求解脫。要專心致志來參念佛...

【大藏經】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要以法相見,不能以情相牽

聞具足,就是聽聞正法。就是以你們那種好樂心親近善知...

經常生起淫慾的煩惱,會有什麼過失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常...

女眾出家好還是在家好

問: 女眾出家修行好還是在家修行好?出家對家庭有什...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無常變化的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諸行無常。這是無常概念的建立。 一...

高僧大德的養生之道

這裡,我只談身體的基本調和之道,並且,是總結三位高...

貪婪的代價

一位古董商有一次在一處僻靜的窮山村裡,發現了一個老...

【推薦】如果常做某一類的事,就會變成某一類的人

岡波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論》說: 如果一個人前生喜歡...

看護病人會犯煞犯沖嗎

問: 朋友與親戚有病苦,當我欲前往探望病人之際,相...

打坐能治膽結石嗎

問: 我現在誦經與打坐同修,自打坐後我的膽結石病不...

一顆有主的心

元朝的時候,連年的戰火,局勢動盪不安,老百姓有家歸...

印光大師的十念計數法

印光大師的十念計數法是把慈雲尊者的十聲念佛,就是呼...

雙德雙福遇佛成道緣

在舍衛國的某個村莊中,住著一戶貧窮人家,女主人懷胎...

腦海總是浮現很多的惡念,應減輕往昔的業障

問: 為什麼腦海里總是浮現很多的惡念,有時候對佛也...

聶雲台居士《保富法》

內容簡介 《保富法》作者聶雲台先生,是清代名臣曾國藩...

如何修自性空觀

問: 請問如何修自性空觀? 妙境長老答: 首先要知道什...

真修行人要過的名辱關

人非完人,孰能無過?那個人前不說人?哪個背後無人說...

【佛教詞典】二種論

【二種論】 p0023   瑜伽八十八卷二十六頁云:復次有...

【佛教詞典】褰帷

(故事)馬鳴菩薩降伏鬼辯婆羅門之故事。西域記八曰:...

【視頻】放生得善報案例七則

放生得善報案例七則

【視頻】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佛光山)

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佛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