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佛後必須知道的八項因果定律

2018/04/08  大字體  護眼色

學佛後必須知道的八項因果定律

1.改脾氣是關鍵

學佛後,首先要改掉生氣的脾氣,因為它一起來,就火燒功德林,前功盡棄!

我們面對不順心的一切境界,首先要深信因果,別人怎樣傷害我,說明我前生就怎樣傷害過人家,認帳認命。如果不相信因果,就等於以前借人家的錢,現在賴帳不想還。

有的人不信因果,以為沒看見就等於沒有,那是你自己的見解。迎面而來的,都是你命運中有的,躲是躲不掉的,只有隨緣才能了業。

2.如果怨天尤人就是在造業

與一個什麼樣的人過一輩子,是你前生業因感召的,對你好的,是你前生也對他好過;對你不好的,一定是你前生也對他不好過,這沒啥可分別的,都是報恩、報怨、還債、討債這四種緣,兒女也包括在內。

有人大半輩子都過去了,還在後悔,我怎麼找了這麼個老伴兒,怎麼這麼倒霉讓我攤上了。這就是妄想。

不如老實隨緣,深信因果,發菩提心,一心念佛,給眾生迴向,慢慢地就能夠改變現實,改變命運!

3.怕什麼來什麼

有的人怕下地獄,你仔細想想,不造地獄的因下什麼地獄?只要從此不再怨恨別人,不再嫉妒別人,不再多愁善感,不再害人,不再自私自利,怎麼會下地獄呢?

死亡只是換一件衣服而已,貪心吝嗇厲害的,換成鬼道的衣服;好生氣的,換成地獄的衣服到地獄受罪去了;滿腦子邪見、天天不知為啥活著,吃完睡、睡完吃的,換成畜牲道的衣服,過畜牲生活去了。

能夠孝敬父母,持五戒、修十善業做到中品的,又換成人的衣服,繼續做人;修十善業修得好的,又修四無量心的有一定的定慧功夫,能夠投胎到天上,享受的福報多一些。

但還是輪迴,等到他的福報享受到頭了,又該輪迴了。所以趁我們現在得到人身,就得趕緊積累成佛的因,得成佛的果。

4.知足常樂就是安心法

知足常樂。對於錢,掙多掙少都是命中有的,多掙多花,少掙少花,絕不攀比、不攀緣。人家掙錢多我不眼熱,掙錢少的我也不瞧不起人家,這樣心裡多自在。

誰的福報大我都不嫉妒,我們是了脫生死的,求究竟解脫的,不是比福報的,就是有大的福報,也分享給眾生,決不自己享用。

5.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生氣的因得病的果,經常生氣的人,身體就會得病;借錢的因還錢的果,罵人的因挨打的果,善因善果,惡因惡果。我們學佛必須要深信因果,從種因上下功夫。

處處積恭敬別人的因,得受尊敬的果;積健康的因,得健康的果,積財佈施的因,得發財的果;積法佈施的因,得聰明智慧的果;積孝敬老人的因,得長壽的果;積成佛的因得成佛的果;想得到什麼果,就積什麼因。

6.業力好比業務往來的意思

我們是帶著業力來到人世間的,前生對人家好的,今生人家對你也好;前生傷害人家的,今生他對你也不會太好。所造的因有善有惡,生活就不會十全十美,受報也是有順有逆的,不可能在一生中什麼都是那麼順利。

不管什麼樣的緣分,什麼樣的果報,我們只能隨緣,是隨緣享受也好,還是隨緣承受也好,也只有這樣才能了舊業。業沒了完之前,自己說了不算!

業力是無形無相的東西,不是寫在誰的臉上,而是以一股無形的力量,在牽著人們做事。

7.兒孫自有兒孫福

許多年齡大的人學佛後,還是放不下兒女的事,甚至放不下孫子。對孫子這也惦記那也惦記,印祖說過:「到臨終把兒孫都當成不認識的人一樣」。你不在平常訓練,到時候根本放不下。

這不是不慈悲,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有他們的命運,他們只有自己覺悟了,才能改變現實。如果到臨終最後那一念還在牽掛他們,那你牽掛誰,來生就跟誰在一起生活了業!

8.學佛不能太著急

著急就是分別心的表現,不能深信因果。有的人做事著急,爭著快點做完,好去拜佛誦經;還有的人,今天念佛明天就想好病,這個月念佛,下個月就想得到好處;這些想法都是違背因果的妄想。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少劫以來,我們造了那麼多的業障,身體不好的,一下子就想病好,命運不好的,一下子就想轉變,可能嗎?任何事情的成功,都必須遵循一個規律,就是功到自然成。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教育小孩要講三世因果

教育小孩要講三世因果,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三世...

開葷餐館冤氣重,賺的錢得不償失

老實說做葷食餐館的人,他賺的錢得不償失的。我有好多...

學佛不能學成孤家寡人

現在有一部分在家居士,總想自己弄出點什麼名堂,試圖...

學佛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我們大家都在學佛,究竟學佛為什麼?不少人對這問題認...

誦經時讀錯讀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問: 在誦經時,讀錯讀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大安法師答...

佛陀時代在家學佛女眾的模範人物

佛陀在世的時代,女子學佛而成為解脫聖者的,為數不少...

網絡學佛必須痛戒的弊病

在現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網絡是宣傳佛法的一個特殊...

一名退休婦產科醫生的懺悔

以下所述,是發生在我母親身上的真實故事。 因為母親退...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治病的根本方法是要息滅貪瞋癡

你看報紙上面說,全世界大概有死亡人數里面佔到15%都是...

勿使「菩薩」的真意義埋沒

一般人都指定庵堂廟宇的偶像為菩薩,從事燒香、禮拜、...

佛,是有靈的

豐子愷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佛無靈》,曾載在1938...

每天堅持做功課

日課是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克服習氣、增強定力的好方...

怎麼做好人生的收尾

問: 阿彌陀佛!我想請教一下,怎麼做好人生的收尾? ...

平安就是輪迴對你最大的賞賜

森林當中有一隻獅子,野獸之王嘛;它去吃了一隻鹿、飽...

何謂專修?何謂雜修?

問: 在修學佛法過程中,有專修與雜修,何謂專修?何...

不貪於利養 唯樂佛菩提

不貪於利養 唯樂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專精無異念 《華嚴...

出離四流便得四樂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的時候,對比丘們開...

佛教婦女的故事

一、觀音菩薩 救苦救難 聖像金容 家家供奉: 大乘妙...

各宗要略——三論宗

史略 宗是宗旨,一人所主張的學說,一部經論的理論系統...

誰有資格「酒肉穿腸過」

逢年過節,大酌小宴,無不腥腥相惜,滿盤葷腥。略涉佛...

七種不退轉之法

古印度時,佛陀與五百位大比丘,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弘...

打坐的姿勢與方法

最理想的坐姿為七支坐法。所謂七支是指對身體要求的七...

千念萬念為的就是臨終的正念

淨土宗它最強調的,就是臨終的正念,千念萬念為的就是...

吃素十大好處

國際素食日(或國際素食節),是一個自1986年開始來源...

【佛教詞典】徑石滴乳集

凡五卷。清代僧山鐸真在編,石源機雲續編,康熙二十一...

【佛教詞典】小千世界等

【小千世界等】 p0235 俱舍論十一卷十五頁云:論曰:千...

【視頻】沙畫中的佛學:須菩提尊者

沙畫中的佛學:須菩提尊者

【視頻】往生咒(演甫居士)

往生咒(演甫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