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其他法師文章(第16頁)  【隨機推薦】

現代人造業有四種特點

現代人造業有以下幾種顯著的特點,和以往時代迥然不同。 ...

念佛是二力法門

龍樹菩薩乃是現生證得歡喜地(初地)之菩薩,其出世本懷,...

【推薦】如果常做某一類的事,就會變成某一類的人

岡波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論》說: 如果一個人前生喜歡殺...

【推薦】訴苦與抱怨反而會徒增苦惱

我說過,我不是看破紅塵來出家的,也不是因為憤世嫉俗。但...

多欲為苦--警惕慾望的禍患

多欲為苦,意思是說:眾生從無始劫以來,對慾望貪求無厭,...

【推薦】何妨大肚包容

鎮江定慧寺的彌勒殿有這樣一副對聯: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近...

【推薦】維則法師的淨土思想

維則禪師(約1280-1350年),字天如,俗姓譚,永...

「無我」的定義及其意義

無我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佛教判斷真理的標準,也是佛...

若於轉處不留情

在《壇經機緣品第七》中,僧智通,壽州安豐人,初看《楞伽...

【推薦】財富有枯竭的一天,只有自性寶藏才是取之不竭

一、物質財富是無常的 論財富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

施恩、受恩與報恩

在《佛本生故事》中有一則《樵夫與熊》的故事:有一個樵夫...

【推薦】淨土法門有何殊勝之處

淨業行人都知道,在淨土經典中,釋迦世尊及十方諸佛都勸人...

我們應當向佛菩薩學習什麼精神

到寺院之後,我們拜佛、拜菩薩。我們應當向佛菩薩學習什麼...

生死隨緣

禪宗裡有則機鋒逼人的公案: 洞山因僧問:寒暑到來時,如...

八懈怠與八精進法

在《長阿含經》卷九中,佛陀遊歷鴦伽國,與千二百五十弟子...

世界500強高管對女兒的忠告

兒女們不久你們就要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了。這是一個漫長歲...

為什麼業障重的人口味比較重

人很多時候,會受到業障牽引,而做出錯誤的判斷。比如說,...

凡夫應常繫心觀二十事

佛陀要我們這樣的凡夫常當繫心觀身,觀二十事,它們是: ...

學會放手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在我們的一生中,如果你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需要有種執...

【推薦】五戒的制戒因緣

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條,需要全體佛教信徒都必須遵守。與佛...

善待我們的父母

世人疼愛自己的孩子似乎是天經地義的,無論是孩子吃的、穿...

有勇氣死,何不更好地生存

《雜譬喻經》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從前,有個老母親唯一的兒...

布施、智慧與解脫

一、施捨與菩薩道 布施、智慧與解脫布施通常分為財施、法...

持誦《金剛經》的功德與靈驗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論述佛教般若思想...

今世的生死只是一段短短的旅程

生死問題是人類的一個永恆的命題,人類從產生以來就一直追...

以今生之苦海,渡涅般之舟

苦難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成就一個時代。知苦識苦,欲擺...

高僧掠影--懺雲法師

懺雲法師(19152009)在台灣佛教界享有盛譽。法師...

願不切,行不深

先說願不切 蕅益大師說:欲決定得生極樂世界,莫若以信為...

無相、無住、無念

無相、無住、無念是般若法門的三大要領。在性空、無所得理...

五種錯誤的聞法方式

持文不持義: 如果僅僅為了詞句的美妙動聽而受持,卻不觀...

略說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為主,菩提者:即是利益眾生之心,故信佛法...

男孩養志氣,女孩養氣質

中國人養孩子,都知道窮養兒,富養女,認為教育男孩要嚴格...

能堪忍者來世怨敵少

修忍的利益,如《菩薩地》所說: 菩薩首先觀察安忍有種種...

人有四種未來

龍樹菩薩說,人有四種未來:從光明到光明;從光明到黑暗;...

【推薦】你下輩子的房子買在哪裡

我在觀音寺認識一個師兄,曾經和我一起住過,40多歲時,...

業的三種報應模式

經說業有三報:一曰現報,二曰生報,三曰後報。 現報者,...

【推薦】六道之中,情難長久

娑婆世界的我們,幾乎每一個人都沉淪在是世情的羅網中。祖...

小資型學佛和商人型學佛

似乎短短幾年間,伴著新的傳播技術和人們對心靈層面的更多...

【推薦】嘴上不積德,最終是害了自己

口德,就是說話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傷人。 在鄭博士諮詢...

摩利支菩薩的功德利益

摩利支菩薩,梵語Marici,也作摩裡支菩薩、摩利支天...

【推薦】追求神通的種種弊端

出家人專心用功修行,一定多少有成就,有些也必定有些神通...

十種成就佛法,十種退失佛法

佛言: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成就佛法。 何等為十?...

學法第一步要樹立正知正見

一、學法,第一步要樹立正知正見 聞慧,聞到了之後要去消...

【推薦】佛教智慧與幸福人生

為什麼生活中很多人總是有怨氣,有委屈,滿腹牢騷? 快節...

觀音菩薩會附體顯靈嗎

問: 有朋友說某人家中觀音菩薩很顯靈,說是和那家有...

【推薦】謙卑是修行人一生的功課

人生的每一種境界,都是修行,修什麼呢。修謙卑。記得以前...

知苦才能離苦

無論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諦為根本, 如佛經裡面講,...

【推薦】你的生命不因別人的喜歡而存在

世界之所以精彩,是因為這個世間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誦經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誦經。好比一個道場,必須天天要有早晚...

中國十大名寺佛教文化

一、靈隱寺 去過杭州的人都知道,杭州有座靈隱寺,是古今...

十種金剛心

盧舍那佛言:千佛諦聽,汝先言金剛種子,有十心。 第一、...

福是什麼?錢多就是福嗎

福是什麼?俗世以為錢多是福,其實亂世錢太多常常成禍...

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

我們都是父母生而養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這...

當代素食觀念與餐飲業經營

如果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中國談論素食,許多中國人可...

人生最欠缺的是慈悲和智慧

我們現在生活所擁有的各種物質,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無論是...

【推薦】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三國時期,劉備臨命終之時,給兒子留下的遺囑中,有這麼一...

免費吃素悄然流行 徐州首家免費餐廳開張

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可是7月23日,徐州卻開了...

「生處轉熟,熟處轉生」怎樣理解

問: 修行就是要生處轉熟、熟處轉生,這句話要怎樣去...

「初心」與「直心」有什麼不同

問: 請問初心與直心,有什麼不同?或者兩者本質相同...

舍利子是怎麼來的

問: 為什麼有舍利子? 中台禪寺答: 舍利為梵語,...

如何解脫妄想的侵犯

問: 為何念經時妄想會侵犯念經的意識?如何解脫妄想...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問: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

如何做到遠離六塵而行布施

問: 想請問在金剛經講錄中有關不住色布施,不住聲、...

為何在佛的世界裡沒有女眾

問: 為何在佛的世界裡沒有女眾?就是說沒有男女相....

心念與疾病有何關聯

問: 佛法中提到病由業生,業由心生,心念與疾病的關...

什麼時候可以面露金剛怒目之相

問: 師父曾於說法時開示:必要的時候可以面露金剛怒...

「自淨其意」是什麼含義

問: 能否開示自淨其意的意義。 中台禪寺答: 自淨...

菩薩的無明與眾生的無明有何不同

問: 菩薩為何有無明?菩薩的無明與眾生的無明有何不...

何謂「成、住、壞、空」

問: 請開示成、住、壞、空的定義? 中台禪寺答: ...

何謂「卑劣慢」

問: 關於慢心,末學不甚明瞭。什麼是卑劣慢?與其他...

如何擇法擇師

問: 如何擇法擇師? 智慧法師答: 《瑜伽師地論》...

粉碎你心中的恐懼

恐懼,是理智與快樂的殺手。 粉碎恐懼,乃至恐怖,這是學...

心要如何真正放下

問: 煩惱心雖在當下放下,過一會兒又上心頭。請問心...

如何看待「無奸不成商」

問: 對於無奸不成商這句話,法師有什麼看法與見解呢...

救世大悲觀世音

在中國民間有句俗話: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 阿彌陀佛...

至誠改過,行善改命

古德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這是勉...

大豆--避免饑荒的重要武器

大豆,又被稱為珍珠黃、瑪瑙豆;早在三千年前,已被中國農...

人生的禍福來自於因果

人在一生中往往有各種不同的遭遇,是禍是福、是苦或是樂;...

聖一老和尚八關齋戒開示

光陰迅速,人命無常,萬物皆變異,佛教認為萬物都是無常,...

三伏天要吃什麼

三伏天可謂是夏季最為炎熱的時候,那在三伏天吃什麼才更健...

【推薦】怎樣把福報留住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福報的化現。福報可以化現成...

禪宗歷代祖師傳法偈

釋迦牟尼涅槃說無常偈: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

歇即是菩提

用功很簡單,高旻寺是一個禪宗道場,禪宗道場是講用功的。...

【推薦】太能算計的人,實際都是很不幸的人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說過,凡是太聰明、太能算計的人,實際上...

省庵大師的生平事蹟

一、省庵大師的生平事蹟 省庵大師(1686-1734)...

念佛人把求生淨土當作第一大事

修淨土的人要能敵得過生死。生死好比是敵人,淨土行人好比...

如何對淨土法門生起信心

念佛法門是難信之法,生真信極難。釋尊說,我這次來娑婆成...

《大悲咒》的相貌

在漢地,流傳最廣的長咒是《大悲咒》。我第一次知道有《大...

梅光羲居士《心經》淺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觀...

一切境界,唯業所感,唯心所現

一切境界,唯業所感,唯心所現。這是佛教的根本認知,...

受持五戒,奉行十善

就五戒來說,數字雖小,份量很重。在家出家,如能守持五戒...

學戒律要有三種心

弘一大師說,學戒律要有三種心:第一、厭離有為。第二、悲...

持戒就是每天在改運

佛教持戒的目標,並不是求死後升天,或是求來世的享受,佛...

【推薦】看破我們迷戀的色相

總說色相 色相萬千,如夢幻泡影,總叫人神魂顛倒,癡迷不...

嫌棄是損福報最快的方式

如果你去仔細觀察,很會嫌棄和抱怨的,都沒有多少福報。嫌...

從累到病只需5步

如果你屬於疲勞大軍中的一員,經常感到疲乏無力、頭昏...

福業相當,方為夫婦

很多女人總想,工作好事業好,不如嫁得好,所以總想投機取...

佛陀時代在家學佛女眾的模範人物

佛陀在世的時代,女子學佛而成為解脫聖者的,為數不少。 ...

追求神通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學佛修道之人追求神通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稍微弄不好就會...

夏季吃肉不如吃豆

毛豆是膳食纖維之王。 毛豆既富含植物蛋白,鉀、鎂元素和...

四種方法正確處理人際關係

為了凝聚人心、攝受眾生、開發智慧,佛陀提出了四種方法,...

應本著怎樣的心念來為人處世

近年來,由於社會講求道德的聲音低落、價值觀念偏差,導致...

學佛人既要修福也要修慧

佛陀住世時,經常開示弟子修行要福慧雙修,才可有成就。如...

靜心的修習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靜心地面對世界,面對自己,心就會無...

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問: 佛法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惟覺長老答: 生死...

教你如何甄別真假出家人

導讀:依據《宗教事務條例》,凡正式出家的僧尼都應持有由...

怎樣知道哪筆錢是自己的福報所感

一信徒問師:師父,我學佛也在做生意,請問師父,怎麼知道...

如何看待「叢林以無事為興盛」

記者: 您如何看待百丈懷海禪師所譔的《叢林要則》中...

妙湛老和尚慈心法語

1、勿忘世上苦人多。 2、不弘法不到俗家去。 3、為人...

趙朴初《寬心謠》

趙朴初先生92歲時寫了一首《寬心謠》,讀來發人深省: ...

惟賢長老《實修問答集》

1.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與佛在涅槃境界上是否有程度上...

缺少的不是知識能力,而是胸襟和境界

雨果曾說過:世界上最寬廣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寬廣的是天空...

別殺我孩子 900萬母親血淚控訴

每年有九百萬母親被迫承受最痛苦的失去。她們的孩子生下不...

六種敗夫的女人

女人要學做聰明的女人,懂得男人的進退,也懂得給自己儲備...

【推薦】人的福報,來自仁厚包容付出

人的福報,來自仁厚包容付出。慈航法師是民國時人,他後來...

死緣的三類

按《瑜伽師地論》,死緣可以分為三類,就是壽盡死、福盡死...

營養密度最高的10種蔬菜

營養密度是近年來備受營養學家推崇的概念,它是指單位熱量...

讓願力強過業力

神通力雖不敵業力,可是業力不敵願力,往生極樂的念佛...

大多數人其實並不在意你

有一句諺語說得好:20歲時的人,會顧慮旁人對自己的看法...

集體念佛的十六條規約

夫生死海深,非念佛莫能濟度;菩提路遠,非淨土孰可依...

古代禪師們奇特的圓寂方式

如果對生命有了正確的認識,對佛法有了真實的了解,能勘破...

如何用佛法解讀企業管理

企業,毋庸置疑首先應是一個盈利單位,所以大家都說企業家...

中山大學80名學生體驗出家生活

80中大學生出家清修 中大宗教的多元認識與實踐公選課組...

改變心念,這樣命運才能改變

很多人經常在問一個問題,如何能富貴,回答一定是布施。這...

咒語神奇的威力

佛法的力量妙不可言,咒語的效果難以度計,六字大明咒的神...

眾生皆有佛性 不宜殺生慶賀

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只因無明妄動,是為大咎。從真起妄...

如果利益不到眾生,也要盡可能不傷害他們

昨晚,我住進深圳一家海邊的酒店,享受著怡人的風景,心情...

智者思而後言,愚者先言而後思

最有智慧的人,是最懂得聆聽的人。器量狹小的人,就像那些...

心地是相貌的根本

五代、北宋之間,有個著名的道教學者陳希夷,就是傳說中的...

我們曾經發誓永不原諒的那些人和事

小時候,有一年過年,王小三說他有一個新玩具,叫粑粑雷,...

為什麼和尚也需要和時代同步

問: 和尚到底是什麼身份?為什麼和尚也需要和時代同...

久坐對健康的傷害與吸煙相當

人人都知道吸煙傷身,猶如健康殺手,但可能很多人還沒意識...

婚姻就是一場騙局

一見鐘情的戀愛更容易失敗 選擇結婚對像的時候,人們計較...

必須知道的中國13尊大佛

1.東方:靈山大佛 江蘇的靈山大佛,釋迦牟尼立像,青...

如何將佛法融入於生活

將佛法融於生活可以從小的事情開始做起。 譬如:早上起床...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讓你面對現實

經常聽到有人說:佛法就是逃避現實。還有人說,學佛法,就...

以正面的心去回應痛苦

現在很多人會需要面對很多的痛苦。而大多數人在面對痛苦時...

戲劇大師蕭伯納談素食護生

我們是牲畜的活墳場,為了口腹之慾而將它們斬殺。饕餮之前...

僧人的生活——聞鐘而起,聞鼓而眠

世人多羨慕僧人,就連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說:若得為僧,出入...

人應該存福報,勝過存錢

人應該儲存的是福報,有福報,走到哪裡都有的吃,做什麼行...

【推薦】十種惡行會讓你來世變丑

《佛說業報差別經》: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懷嫌恨。三者誑...

尊重他人的秘密,務必要守口如瓶

生活中,我們不僅要保存自己的秘密,也要尊重他人的秘密。...

今生忍耐,報盡即生西方

那些在修行路上曾有過的障礙,其實沒什麼大不了,我發現其...

貪淫好色的十二個比喻

本文從經典中選取了十二個形象的比喻,目的在於揭露美色的...

寶髻如來護生咒利益眾生法

南無寶髻(j 音寄)如來 護生咒:唵om 縛wa 悉x...

末法時代8個很重要的法門

消業第一 金剛薩埵法門 金剛薩埵佛尊因地時曾發如是大願...

格言聯璧

學問類 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天地間第一人品。...

《心經》對人的啟示

《心經》的全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該經是佛教經論中...

你心裡的按鈕在哪裡

某位老師說過一個故事:他是一個光頭,這在當地是很特別的...

初學坐禪調五事

經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師《小止觀》一書中來講...

為靈魂沐浴

俗世喧囂,紅塵擾攘,我們在其中摸爬滾打,難免會讓靈魂蒙...

蕅益大師病中念佛的感悟

蕅益祖師五十六歲,這一年臥病靈峰,整個夏天,大病發作兩...

訂定念佛功課,信願才算堅定

問曰,念佛之門,多承開導,群疑盡釋,正信現前矣。但上文...

現代人的報應,為什麼來得快來得猛

因果報應,是宇宙間永遠不會改變的永恆真理。不管人們用多...

當今社會人們的嗔心毒火

人類自稱為萬物之靈,仗著自身的心智優勢,成了這個星球的...

業的四種對治力

如果我們造下定、不定業,是否只能被動地感受果報呢?當然...

觀察此世界生命無常的狀況

一、總說 死期無定之因相有三種,第一、南瞻部洲人類壽量...

貪慾對內心世界的影響

在物質文明的典範現代化大都市中,環境污染嚴重,空氣中彌...

破戒的過患

持戒的功德不可思議,但是破戒的過患也很可怕,因此我們要...

滿願第一的地藏王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見聞瞻禮一念間,利益人天無量事。...

晨朝十念法只可以早上念嗎

問: 晨朝十念法只可以早上念嗎?或者早晚都可以念?...

持誦往生咒的功德利益

往生神咒,全稱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簡稱往生咒...

想要貴人相助,先學做別人的貴人

現在,大家都想要得到貴人相助。但是我們應該學會做別人的...

修白骨觀的三個階段

白骨觀即觀想人的身體成為白骨的修法。貪慾熾盛的眾生...

喝茶的八戒

喝茶需講究八戒!喝茶能強身健體,對人體是很有好處的,而...

教育孩子切勿傷害微毫物命

又是一季天藍草綠時,孩子頑皮的天性又將導致數不清的昆蟲...

如何勸臨終親人發願往生

一、直接問你心裡有哪些放不下? 直接問病重的親人你心裡...

觀壽命無常是成就淨業的根本

有師兄問我:如果總想著未來的死亡,是不是與活在當下相違...

業障是怎麼來的

根據經典及祖師所說,業障的聚集有以下幾種原因: 1、由...

霧霾的源頭就是「無明」

眼下北京一直處於雲山霧罩之中。前所未有的嚴重霧霾籠罩了...

不能拿因果來衡量別人

以前我學佛後,內心很剛強,常拿因果來評價別人。說這個人...

憨山大師開悟前後的三次夢

大師在開悟前後的一段時間裡,曾做過與修行悟道極有關係的...

古來大德的念佛法

釋懷感的暗室厲聲念佛 釋懷感初習法相宗,後遇善導大師,...

參禪瑣語

1、二六時中不間斷的看取本來面目。看到心路絕,妄情消,...

九則佛門中常見的警策格言

佛教在中國傳播發展過程中,歷代祖師根據叢林清規和各個叢...

深信因果是學佛的根本

我們要知道,一個國家裡面有這樣多的人,難免有良莠不齊。...

心不過是一堆念頭罷了

人一生中所面臨的俗事,就像永無止境的海浪,一波接著一波...

人際交往的六不合七不交

一、六不合: 1、不與私慾太重的人合作,因為他們看不見...

佛教如何看待神秘通靈

神秘現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會發生,只不過...

虛雲老和尚《皮袋歌》

皮袋歌。歌皮袋。空劫之前難名狀。威音過後成罣礙。三百六...

懷孕期間適合讀什麼經

一、懷孕期間適合讀什麼經 按照經典的記載,懷孕期間適合...

正念是佛法的核心

習慣上,正念是八種修行之道的第七種。當正念存在的時候,...

偷人之物,折已之福

凡有主物,不可偷取,偷小喪品,偷大招禍, 偷人之物,折...

想過好日子,千萬別邪淫

邪淫的常見果報很多人都明白,此文揭示邪淫的隱形果報,大...

念佛成就了一尊肉身菩薩

這是發生在浙江省岱山縣衢山鎮法華禪院的一件真實奇事。法...

認識佛教所說的魔

魔這個字中文本來沒有,梵文是邛I(Mara),譯成魔羅...

唯識五重觀

再介紹唯識的觀法:唯識五重觀。怕初聽同學不了解,我淺淺...

有一家銀行每天往你賬戶存入¥86400

想像有一家銀行每天早上都在你的帳戶裡存入¥86,400...

身心五條繩,越執越緊縛

財色名食睡,身心五條繩,越貪越難解,越執越緊縛。 一念...

隨時都給父母好臉色

有位老太太去兒子房間找報紙,正碰上兒子回來。兒子剛談崩...

往生的護照--淨土三資糧

學生們出國留學時要申請留學生護照;商人們出國考察時要申...

如何對治妄想和外界干擾

妄想起時,只一個不理,便不會妄上生妄。譬如小人撒賴,若...

為何很少有人夢見前生事

夜夢中多現生事,罕夢前生,何也?蓋夢以想成,想多現生,...

路邊的「阿彌陀佛」

在台灣參學其間,我發現一個現象,在台灣的道邊路旁,不時...

依四法修習,令獲勝益

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已千餘年矣,其教理高深,法門無量,大...

工作的謀生不要違背慈悲

為了修習正命,你必須找到一個謀生的方法,而這個方法不會...

把修行同生活打成一片

當我們談到修行佛法的時候,通常都會聽到人們說:我只有早...

善良不可以堅硬

善良,簡單來講,即純真溫厚,沒有惡意,和善,心地好。中...

如何克制內心的浮躁

問: 如何克制內心的浮躁? 明證法師答: 修定,內...

出家修行應如何選擇道場

出家(梵語pravrajya),音譯作波吠儼耶。即出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