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心經》對人的啟示

2014/05/30  大字體  護眼色

《心經》對人的啟示

《心經》的全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該經是佛教經論中文字最為簡短精煉,而內容又極為豐富的一部經典。自古以來,此經一直在佛教界廣泛流傳,每個朝代的很多信徒都能流利地背誦。歷朝歷代都有不同的高僧翻譯和註解了這部經典。據不完全統計,《心經》共有七種譯本,對本經的註疏至少有百家之多。該經也是漢傳佛教寺院每天晚課必誦的經典。全經雖然只有短短的二百六十二個字,卻涵蓋了六百卷《大般若經》的內容精華。

《心經》所揭示的緣起性空之理,是大乘一切經教建立的理論基石。如實準確地把握此經的思想內涵,對於學習經教,指導修行,都具有重要意義。《心經》不僅對人的修行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還對人的為人處世有多方面的啟示。《心經》對人的啟示主要有以下兩點:一、使人看破世事;二、勸人心無罣礙。現分別簡析如下。

一、使人看破世事

《心經》主要是講般若空性的經典。在經中說,觀世音菩薩以般若之智,觀察到色、受、想、行、識等五蘊皆是一種假有,最後都歸於空無。此經所說的「空」,是性空,是本來空,是與一切萬有相和合的,不是相對的,不是沒有的,是有而空的。所謂宇宙間一切形形色色,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下至一切用物,植物、動物和我的身體,都是有相的;我們的思想、道理、人事、人情、喜怒哀樂,都是無相的;這一切有相無相的東西在因地上總是空的。

因為一切事物都是由眾緣和合而成;因為是因緣生,所以無有實體,求其究竟相,畢竟不可得。所以一切一切,無自性,無實體,因緣生,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觀世音菩薩在修般若空觀之時,觀照到五蘊都是空幻不實的。所以,在後面經文中佛陀告訴舍利弗,既然五蘊皆空,那麼色也就是空的,受、想、行、識也 都是虛幻不實的。在此基礎上,佛陀進一步對舍利弗說,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虛幻不實的,最終都將變為虛無。也就是說,現存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生,無自性,無實體,不可得,本性是空。經文所講的一切法,如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法、六度萬行的智得等,都是無相,都是性空的。

《心經》啟示我們要看破一切身外之物,無論是親眷、財色,名利,地位等各種身外之物,最後都是虛幻不實的,我們不能執著於假有,而舍不得,放不下。只有你能看破這一點後,才能夠去掉參透世事的苦空無常,從而放下對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的執著。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以這種心態來對待世事,那麼我們就能以平和的心態來為人處世,塵世之間也會少很多紛爭,則人世間也會成為一片淨土。

二、勸人心無罣礙

菩薩能夠以般若之智而修六度,達到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目的。菩薩正是由於依靠般若之智,能夠做到心無罣礙。因為菩薩心中沒有罣礙,也就沒有恐怖,並且遠離各種顛倒夢想,從而達到不生不滅的究竟涅。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都是依此般若之智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因為菩薩修觀照般若,心常清淨,遠離雜念妄想,就超越了世俗名利的困擾,因而能做到心無罣礙,自然不會有恐怖和顛倒夢想。覺者看破了世間的是非、得失、榮辱,無牽無掛,自然不會有任何恐怖。就像死亡這樣大的事,在世人看來是最為可怕的,而禪者卻也一樣自在灑脫。

三、做到心無罣礙方法

究竟如何做到心無罣礙,我認為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著手。首先,善於把握當下。時光流逝很快,世事變化多端。我們正在做的或者已經做過的事,轉瞬之間就成為過去。過去的事我們無法去把握,將來的事還沒有到來,我們也無法預測。我們唯一能夠把握的就是現在。孔子曾說:「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意思是說,已經成為事實的事就不要勸說了,已經做過的事就不要再勸誡了,對已經過去的過失或過錯不要去責備了。如果我們能夠不為過去的事而後悔,也不為未來的事而憂心,只是將心思關注於現在,那麼我們就會少很多牽掛。一個人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現在,就不可能創造光輝燦爛的未來,所以,對任何人來說,現在才是最重要的,沒有了現在就沒有過去和未來。其次,正確面對得失。在人生之路上,每個人都會有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教訓。有很多人一旦在某方面取得成功,他就會得意忘形,盛氣凌人。因此,一個人在春風得意之時,應當保持平淡的心志,這樣才不會罣礙太多。

一個人若是心中沒有閑事罣礙了,你就會每天過得閑適自在,這樣你會感到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沒有了世事的牽掛,你是一個完全自由的人,你就可以去過一種閑雲野鶴般灑脫自然的生活。正如詩云: 「幸為福田衣下僧,乾坤贏得一閑人。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普陀山的和尚說普陀山的事——二龜聽法

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的故事呢,我們又挪步到這塊...

普陀山的不可思議

說到普陀山的境界真是不可思議! 山上有前寺後寺,前寺...

為何名為觀世音

觀世音菩薩過去修什麼法門,現在得名為觀世音呢?具有...

念觀音菩薩聖號為何便能離欲

問:《普門品》中云: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

不傷蟲蟻、使蟲蟻遠離的妙法

接手書,備悉。汝所附問之事,實為貴地沐佛法之漸。 以...

修學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法門

諸位都知道觀音菩薩的手中執有淨瓶與楊枝,淨瓶與楊枝...

普陀山南海觀音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我們一早上來到了普陀山最負...

高聲呼喊觀音菩薩,兩度逃過轟炸

我家三代人都信奉觀音大士,稱念名號而免災難的事情不...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修行是要分別,還是不分別

在修行的時候,我們要問一個問題: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別...

及時為心靈沐浴和洗滌

若心污濁,則行為就污穢,行為污穢,就不能避免其痛苦...

哪還有什麼比了生死的事大呢

我們禪七打到這個時候,應該功夫有個受用,能提得起。...

【推薦】觀音菩薩在哪裡呢

在各大寺禮拜佛菩薩的時候,經常聽到有人說:普陀山的...

菩提心跟空正見是菩薩的根本

菩薩道在心中要產生三種力量──誓願力、觀照力跟行動...

關閉六根能得到更精緻的快樂

為什麼思惟苦諦,觀受是苦?用苦來調伏感受的刺激。你...

慧律法師《從心開始》

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請放掌。 祖國大...

明月夫人度夫出家

槃提國王名叫優達,在迦葉佛的時候,他便出家修道,現...

對於一切聖人賢人、我們不要隨便批評

佛所說的法,你信這法,卻去謗那法,這都是滅法。如果...

憨山大師:八識規矩通說

唐三藏法師 玄奘 集 明憨山沙門 德清 述 八識規矩者,...

在承受中鍛煉和改變自己

生命中總有著太多太多的羈絆,無法抗拒,唯有學會承受...

你福報大,智慧不大,有什麼用

希望我們的道友你讀哪部經的時候,哪部經都告訴你修行...

佛教徒是不甘於受命運撥弄的人

何謂佛教徒呢?佛教徒的真義應是:不甘於受命運撥弄的...

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苦難輪迴不堪 心靈深處探求解脫

在人生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念心」,也就是觀念要...

淨土法門要常作得生想

作得生想是很好的念想,我一定能往生,我決定能往生。...

【佛教詞典】段肉喩

【段肉喩】 p0856   瑜伽八十四卷一頁云:又彼諸欲、...

【佛教詞典】餘語惱他

亦名:餘語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四分雲,餘語者,雲...

【視頻】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視頻】上海靜安寺-霓虹燈下的古寺

上海靜安寺-霓虹燈下的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