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初學坐禪調五事

明安法師  2014/05/3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初學坐禪調五事

經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師《小止觀》一書中來講的。在與很多親朋好友的聯繫中,自己也常常要他們學學打坐。但是,他們往往因緣不具足,不能來寺院,自己就沒有機會給他們講解如何坐禪。現在把自己的工具書搬出來,讓大家一起分享。

夫行者初學坐禪,欲修十方三世佛法者,應當先發大誓願,度脫一切眾生,願求無上佛道。其心堅固,猶如金剛。精進勇猛,不惜身命。若不成就一切佛法,終不退轉。然後坐中正念,思惟一切諸法真實之相。所謂善、不善、無記法,內外根塵妄識一切有漏煩惱法,三界有為生死因果法,皆因心有。故《十地經》云:「三界無別有,唯是一心作。若知心無性,則諸法不實。」心無染著,則一切生死業行止息。作是觀已,乃應如次起行修習也。

云何名調和?今借近譬,以況斯法。如世間陶師,欲造眾器,先須善巧調泥,令使不強、不懦,然後可就輪繩。亦如彈琴,前應調弦,令寬急得所,方可入弄,出諸妙曲。行者修心,亦復如是。善調五事,必使和適,則三昧易生。有所不調,多諸妨難,善根難發。

一、調食者:夫食之為法,本欲資身進道。食若過飽,則氣急身滿,百脈不通,令心閉塞,坐念不安。若食過少,則身羸心懸,意虛不固。此二皆非得定之道。若食穢濁之物,令人心識昏迷。若食不宜之物,則動宿病,使四大違反。此為修定之初,須深慎之也。故經云:「身安而道隆,飲食知節量。常樂在空閑,心定樂精進,是名諸佛教。」

二、調睡眠者:夫眠是無明惑覆,不可縱之。若其眠寐過多,非唯廢修聖法,亦復喪失功夫,而能令心暗昧,善根沉沒。當覺悟無常,調伏睡眠,令神氣清白,念心明淨。如是乃可棲心聖境,三昧現前。故經云:「初夜後夜,亦勿有廢。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

三、調身;四、調息;五、調心。

此三應合用,不得別說。但有初、中、後方法不同,是則入、住、出相有異也。夫初欲入禪調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調身之宜。若在定外,行住進止,動靜運為,悉須祥審。若作粗獷,則氣息隨粗。以氣粗故,則心散難錄,兼復坐時煩,心不恬怡。身雖在定處,亦須用意逆作方便。後入禪時,須善安身得所。

1、初至繩床,即須先安坐處。每令安穩,久久無妨。

2、次當正腳。若半跏坐,以左腳置右腳上,牽來近身;令左腳指與右齊,右腳指與左齊。若欲全跏,即正右腳置左腳上,次解寬衣帶周正,不令坐時脫落。

3、次當安手。以左手掌置右手上(這裡有問題,我們平時正好向反,是右手放在左手上),重累手相對,頓置左腳上,牽來近身,當心而安。

4、次當正身。先當挺動其身,並諸支節,作七八反,如似按摩法,勿令手足差異。如是已則端直,令脊骨勿曲勿聳。

5、次正頭頸,令鼻與臍相對,不偏不斜、不低不昂,平面正住。

6、次當口吐濁氣。吐氣之法,開口放氣,不可令粗急,以之綿綿,恣氣而出,想身份中百脈不通處,放息隨氣而出。閉口,鼻納清氣,如是至三,若身息調和,但一亦足。

7、次當閉口,唇齒才相拄著,舌向上腭。

8、次當閉眼,才令斷外光而已,當端身正坐,猶如奠石,無得身首四肢切爾搖動,是為初入禪定調身之法。舉要言之,不寬、不急,是身調相。

四、初入禪調息法者,息有四種相:一風、二喘、三氣、四息。前三為不調相,後一為調相。云何為風相?坐時則鼻中息出入覺有聲,是風也。

云何喘相?坐時息雖無聲,而出入結滯不通,是喘相也。

云何氣相?坐時息雖無聲,亦不結滯,而出入不細,是氣相也。

云何息相?不聲、不結、不粗,出入綿綿,若存若亡,資神安穩,情抱悅豫,此是息相也。

守風則散,守喘則結,守氣則勞,守息即定。坐時有風、喘、氣三相,是名不調。而用心者,復為心患,心亦難定。若欲調之,當依三法:

一者下著安心,二者寬放身體,三者想氣遍毛孔出入,通同無障。

若細其心,令息微微然。息調則眾患不生,其心易定。是名行者初入定時調息方法。舉要言之:不澀、不滑,是調息相也。

五、初入定時調心者,有三義:一入、二住、三出。

初意入有二義:一者調伏亂想不令越逸,二者當令沉浮寬急得所。

何等為沉相?若坐時心中昏暗,無所記錄,頭好低垂,是為沉相。爾時當繫念鼻端,令心住在緣中,無分散意,此可治沉。

何等為浮相?若坐時心好飄動,身亦不安,念外異緣,此是浮相。爾時當安心向下,係緣臍中,制諸亂念,心即定住,則心易安靜。

舉要言之,不沉、不浮,是心調相。

其定心亦有寬急之相:定心急病相者,由坐中攝心用念,因此入定,是故上向胸臆急痛。當寬放其心,想氣皆流下,患自差矣。若心寬病相者,覺心志散漫,身好逶迤,或口中涎流,或時暗晦。爾時應當斂身急念,令心住緣中,身體相持,以此為治。心有澀滑之相,推之可知。是為初入定調心方法。

夫入定本是從粗入細,是以身既為粗,息居其中,心最為細靜,調粗就細,令心安靜,此則入定初方便也,是名初入定時調二事也。

二、住坐中調三事者。行人當於一坐之時,隨時長短,十二時,或經一時,或至二三時,攝念用心。是中應須善識身、息、心三事調不調相。若坐時向雖調身竟,其身或寬、或急、或偏、或曲、或低、或昂,身不端直,覺已隨正,令其安穩,中無寬急,平直正住。復次一坐之中,身雖調和,而氣不調和,不調和相者,如上所說,或風、或喘、或復氣急,身中脹滿,當用前法,隨而治之。每令息道綿綿,如有如無。次一坐中,身息雖調,而心或浮、沉、寬、急不定,爾時若覺,當用前法調令中適。此三事的無前後,隨不調者而調適之,令一坐之中,身息及心三事調適,無相乖越,和融不二。此則能除宿患,妨障不生,定道可。

三、出時調三事者,行人若坐禪將竟,欲出定時,應前放心異緣,開口放氣,想從百脈隨意而散,然後微微動身。次動肩、膊及手、頭、頸,次動二足,悉令柔軟。次以手遍摩諸毛孔,次摩手令暖,以掩兩眼,然後開之。待身熱稍歇,方可隨意出入。若不爾者,坐或得住心,出既頓促,則細法未散,住在身中,令人頭痛,百骨節強,猶如風勞,於後坐中煩躁不安。是故心欲出定,每須在意。此為出家調身、息、心方法,以從細出粗故,是名善入、住、出,如偈說:

進止有次第,粗細不相違。譬如善調馬,欲住而欲去。

《法華經》云:「此大眾諸菩薩等,已於無量千萬億劫,為佛道故,勤行精進,善入、住、出無量百千萬億三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善能次第習諸善法。」(摘自智者大師《小止觀》一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守三關與破三關

在有限的人生旅程,如何才能生存的更鮮活、更富內涵、...

星雲大師:如何「看心觀靜」

《楞伽經》云:「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在不曉得不明白上求個究竟,就是疑情

道,本來沒有東、西、南、北,亦沒有你、我之分別,直...

什麼因緣才能夠做天王

我們前面講到欲界諸天,他們共同的修學是十善業,包括...

四祖道信禪師的念佛禪

道信禪師根據《觀無量壽經》的教誨闡述了心與佛的關係...

打坐的基本方法

打坐時首先要選擇僻靜的地方,遠離憒鬧和紛擾,在家可...

開悟和沒開悟的人有什麼不同

問: 虛雲老和尚的年譜裡面提到,老和尚在談到老參用功...

做到這二十五法,就能開發禪定和智慧

禪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禪褂上都有止觀兩個字,在我們修行...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古人教你怎樣識人不走眼

通則觀其所禮 一個人發達了,要看他是否還謙虛謹慎、彬...

誰在輪迴?如何輪迴

平靜的水面,是平的,這不等於水是平的。水可成峰,成...

一個人太順利,未必是好事情

一個菩薩的心,跟大家勸勉一句話:我們的心不能太脆弱...

如何最大限度的改變命運

問: 師父說,今生的命運只能做局部的改變,很難做整...

法顯大師歷時十五年的西行求法之旅

大願力行無膽怯 法顯。昔在長安慨律藏殘缺。 這是《佛...

善能獲五福,惡能感六極

我們常常講五福臨門:第一是長壽,第二是富貴,第三是...

修練我們的定力

佛界有一宗著名的禪宗公案,六祖惠能受具足戒之前曾在...

聖嚴法師:沒有一樣是靠得住的

有個女士以為結婚後人生從此有了依靠,結果先生卻遺棄...

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最近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了這樣一則新聞:伊朗一個...

願消三障諸煩惱

我們現在每一個念頭都與佛相同,所不同的是佛已經開悟...

以善心對人,馬上有善報

我以善心來對你,雖然我無求於你,但當我以善良的心來...

受八關齋戒法

念誦儀軌: 一、發願 歸命一切佛,惟願一切佛菩薩眾,...

【推薦】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

今天是打七的最後一天,我們打七的目的,是用參禪的方...

鑒真大師--為了佛法的事業,何惜生命

一、鑒真大師的一世佛緣 讚寧《宋高僧傳》曾記載(鑒真...

佛陀的三十二相從何而來

有很多人都聽說過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是說佛...

不看輕別人,也別看輕自己

我們時常拿自己和別人比較,看到別人強過自己,就會產...

【佛教詞典】苦遲通行

如世尊說。諸有苾芻。由五取蘊。陵辱傷毀。彼因如是五...

【佛教詞典】五類聲

又作五五聲、相隨聲、五句。悉曇體文(子音字)之前二...

【視頻】湖南嶽陽聖安寺

湖南嶽陽聖安寺

【視頻】東莞大嶺山觀音寺

東莞大嶺山觀音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