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菩薩的無明與眾生的無明有何不同

2014/07/28  大字體  護眼色

問:菩薩為何有無明?菩薩的無明與眾生的無明有何不同?能否‘覺無情’,如果不能,怎麼會‘有情’及‘無情’同圓種智?

中台禪寺答:《楞嚴經》云:‘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不能得成無上菩提……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一切眾生以攀緣心為自性,故雖本具‘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卻‘遺此本明,終日行而不自覺’,此即所謂的‘無明’。在無明的障蔽之下,一切眾生處於‘不覺’的境界,枉入六趣,流轉生死,不得休息。

佛是圓滿體現人人本具的‘菩提涅槃元清淨體’,達到‘圓覺’的境界,故其無明障蔽已徹底淨盡,一絲不存。而菩薩則是傚法佛的修行指導,正走在‘破除無明,返迷歸覺’的道途之中,以‘始覺’照‘本覺’--即以開始覺醒的智慧心光,一分分喚醒、覺悟本具的自性心光。所以菩薩是處於佛經所說‘無明分分斷,法身份分現’的境界。

由此即知,一切眾生所具的無始無明、無始菩提涅槃皆無二致,佛、菩薩、眾生的不同,全看各自體現了多少本具的菩提涅槃妙覺明心,破除了多少無始無明,也就是破除了多少用攀緣心為自性的執著而定。這就是佛、菩薩、眾生的不同之處。

菩薩,乃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意譯為‘覺有情’,亦即‘覺悟的有情眾生’,亦為‘覺悟有情眾生的大道心眾生’。此因菩薩是傚法佛陀自覺覺他的菩薩道,從利他當中完成自利,直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所謂‘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從文字表面的意義來看,‘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同’應該是沒有差別才對,其實卻是有很大差別的。怎麼說呢?‘情’是我們這念心、這念覺性;‘無情’是一切依報世界。有情眾生最後成佛了,一切都要歸因本具的種智。種智就是佛通達一切種種法的智慧,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三智圓明。我們的覺性、佛性是空性,萬法與宇宙一切現象也是空性,空性是相同的,運用佛性去契悟、去觀照宇宙萬物的空性,契悟、觀照之後才知道一切法都是空性,如果沒有佛性、靈知靈覺的這念心,就沒有辦法體達一切萬法都是空性的真理。

《華嚴經》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菩薩就是明白了‘有情眾生’的‘正報’:身之美丑、強弱、智愚……;‘依報’:所處國土、環境、氣候、風俗之美惡……皆是由心所造、自心所生。外在無情土木樹石、山川大地,無一不是有情眾生情識妄動所感得的果報。這些森羅萬象看似真實,卻猶如反映自心的鏡像,歷歷明明,卻皆是鏡花水月,如夢如幻而已。而在迷的有情眾生,卻是惑於所見的內外境界,執著相對二元的世間,愛憎取舍、徒生分別,而昧去本覺。

當菩薩完全破除了以假為真、以識心為真性的無明障蔽,本覺圓滿體現,則‘圓成種智’,即成就佛的清淨圓滿,達到菩提涅槃、無內無外的絕對不二境界。這就是佛經所云‘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的真正意義。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修行為何要降伏憎愛二心

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

業障深重要念什麼佛

問: 業障深的人應該念什麼佛? 寬見法師答: 不管念...

【推薦】不在煩惱攝受範圍的執著是貪嗎

問: 我們做事情,如果所執著的事情,不在煩惱的攝受...

大安法師:念佛是為了什麼

問: 念佛是為了什麼? 大安法師答: 當我們知道阿彌...

向觀音菩薩求子是如何應的

問: 懇請師父解惑,我理解:此心作觀音菩薩,此心是觀...

誠敬二字在念佛中佔有什麼樣的位置

問: 誠與敬在念佛法門中佔有什麼樣的位置? 大安法師...

打妄語才能去學佛,這樣是不是不能受五戒

問: 因為家里人反對,所以總是要打妄語才能去學佛,這...

傳喜法師:念佛是否就不用持戒?

信眾: 師父好!有很多人說,只要肯念佛,只要相信阿...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非份之財不能要

佛法不離世間法,就生產事業而言,佛法講正業與淨業。...

治病的根本方法是要息滅貪瞋癡

你看報紙上面說,全世界大概有死亡人數里面佔到15%都是...

為了我們的健康請盡量素食

1976年,美國成立由參議員喬治麥高文主持的營養與人類...

修淨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後像外道一樣

淨土念佛法門它的特色,是一個他力門、果地教,也就是...

打妄想就會把過去的業給牽動起來

當業力跟妄想結合的時候,人生無解,真的無解!其實人...

「怨恨惱怒煩」是疾病來源

清末明初的一個老先生認為,一個人如果你在心性裡面若...

平安就是輪迴對你最大的賞賜

森林當中有一隻獅子,野獸之王嘛;它去吃了一隻鹿、飽...

貪利養的提婆達多

佛陀在王舍城弘化時,阿闍世王非常恭敬提婆達多,除了...

滿山的石頭抵不上一顆鑽石

佛教的因緣觀,所謂諸法因緣生,那麼這個觀念如果是套...

每一聲佛號都應含有願往生的信息

淨土法門怎麼修持?大家一定要知道它的核心:重在信願...

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昔日,佛在毗耶離城庵羅樹園說法,長者子寶積與五百長...

寬恕行忍的龍

大海中住著兩條龍,一個生性剛直,一個生性慈忍。一日...

飲酒的三十六種過失

佛言人於世間。喜飲酒醉。得三十六失。何等三十六失:...

這些名言都是有後半句的

1、父母在,不遠遊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遠遊,游必...

印光大師在家往生弟子——丁大定居士

丁大定居士,紹興上虞人。寓杭州湖墅。家貧而寡,生二...

色慾招病,斷欲是藥

明朝鄺子元,得了心臟病,神經衰弱之症,精神時常恍惚...

【佛教詞典】遮盧鄔波遮盧

(人名)Cāru Upacāru,遮盧與鄔波遮盧二人之名。此...

【佛教詞典】四種災患

【四種災患】 p0430 瑜伽四十八卷十七頁云:是諸菩薩,...

【視頻】大安法師2020年新春開示(音頻)

大安法師2020年新春開示(音頻)

【視頻】《佛門禮儀教學》文殊講堂製作

《佛門禮儀教學》文殊講堂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