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唯識五重觀

懺雲法師  2014/05/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唯識五重觀

再介紹唯識的觀法:唯識五重觀。怕初聽同學不了解,我淺淺的說。

第一、遣虛存實觀

「虛」就是遍計執、執著。怎麼虛呢?好比林某人殺張明鳳、又是胡某人殺黃春雄,要殺的時候瞪眼,非把他殺了不可,殺了再分尸,過一天後悔了,再過兩天要自首、又不敢自首,東躲西藏,最後警察抓到了,嚎啕大哭,悔之晚矣!這不是虛妄嗎?哪有真實我!其他小事也是,好比不犯手淫的時候想犯手淫,犯了手淫又後悔了。這不都是虛妄的執著嗎?知道魚肉炸的、冰淇淋吃到肚子裡要起物理化學作用,要拉肚子,明明知道不好,遇到了非要吃不可,拉肚子就後悔了,蹲在馬桶上,咬牙切齒、肚子絞勁的疼:哎唷!再不敢吃了!決心再不敢亂吃。要吃的時候決定吃,肚子疼的時候、決定再不吃了,這不是虛妄的執著嗎?

如此,虛妄的執著遣出去,存實事實理。實事,穿衣吃飯生活起居都是有的,這都是事相,這裡頭我不執著,當下就是真實理。禪宗祖師說:終日吃飯沒吃一粒米;終年穿衣,沒穿一絲縷。那個意思沒有執著,六根對六塵不觸、觸了絲毫不執著,那就是一點也沒有。終日吃飯、終年穿衣是事;終日吃飯,沒吃一粒米,終年穿衣,沒穿一絲縷,就是沒有執著了,當下就是理。人生的實事、實理,兄友弟恭、孝悌忠信盡量保存,這都是事;理,我應當做,沒有我能做、我做得好、我做得高、我比他怎麼…,都沒有這些,同時我還做,離開遍計執。唯飾五重觀第一重、遣虛存實觀,事是依他起性,理是圓成實性;遣的虛是遍計執性。

第二、捨濫留純觀

我二十幾歲信佛了,俗家大哥二哥兩人有五六個孩子,我要勸人信佛,我就用這種辦法,我從街上買點芒果、香蕉、巧克力糖…,回來我叫門,他們在裡頭跑出來:「叔叔回來了!叔叔回來了!」給我開門了,看到我拿了糖果種種好多一包,都要動手搶。我說:不可以!還沒敬佛祖,要有禮數!我拿到佛前一供,說:「拜三拜就給分!」有條件的。他們五個人站在那兒,北方天冷,紮個小辮子、鑽天錐,都不動了。將軍了、這事情不好辦了,我就把糖果放在墊子上,放了五份。我說:誰拜下拿起來就是他的。這下計策太好了,放在眼前你拜吧!為五斗米就折腰了;為糖果就屈膝了,拜下去了。

「五體投地,腳翻過來,臀部落在腳上,兩肱開開,手翻過來,頭面接足皈命禮。眼睛睜開,不睜開上火,睜開去火…」,這都是那時候練習的。要起來的時候,這幾個都起來了,那個起不來了,我想大半是痛哭流涕的懺悔呀!這小孩最有道心了。我說:怎麼不起來?起來吧!人都起來了。一看哪!趴在地下,口水一直流,地下都是,拜墊也是,嘴邊還流口水,起不來了。正拜的時候,就想糖果:薄荷的、有辣味,酸楂的、有酸味,香蕉糖果有香味,巧克力還有西洋味,太多太多味了,一想、流口水。就是圓滿日吃餃子,過齋堂正念供的時候慢慢念,念的時候也流口水。就是境界濫心。「濫」是境界,糖果放在那兒就是境界;「純」是心,心本來是純的,境界給攪擾的。

吃糖果如此、小姐在那路過也是如此。他拿著手帕送給她,她特意裝模作樣引誘,這個境界在打坐拜佛的時候,它就氾濫我們心,叫心不能純、不能淨了。所以,捨濫留純,在打坐修止觀、修唯識觀的時候,念佛也是一樣,都是相同的理,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把所有塵緣的境界捨去,留清純的心,就好念佛了。

第三、攝末歸本觀

「末」是見相二分,就是心和境。不但境不要,連由境起的心也不要,先捨境、後捨心,再捨捨、再遣捨。如《圓覺經》先離境、次離心、再遣離,最後遣遣。不但境──相分不要、見分也不要;歸本──歸到自證分,還就是真如自性上,不生不滅。枝節都有生生滅滅的,本是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也叫真如。不是虛妄的,就是真;不是散亂的、生滅的,就是如,如如不動的。攝末歸本,這是第三重唯識觀。

第四、隱劣顯勝觀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這個中是殊勝的。發而皆中節就是事都中節──合乎節骨眼兒,合乎仁義禮智、合乎禮貌、合乎人情;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就是勝。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事是和。喜怒哀樂、離合悲歡種種心理的作用,都不要,劣、不好。用功的人,我觀察慈舟大師和倓虛大師,笑、不像我們笑得停不住了,像小孩子一起笑,撓一撓更笑,沒有那樣;也不能哭得難過要上吊,有哪個老法師上吊?也沒有那麼哭的。沒有那些喜怒哀樂。

這些喜怒哀樂都是劣;保持喜怒哀樂之未發的中,那才是殊勝。八風吹不動,那才殊勝。修行要隱劣、要顯勝──就是明明德的意思,勝就是明德;劣就是憎愛恩怨貪瞋,再是《百法明門論》中所有的心所。連講的真如,《起信論》說還是言說之極,因言遣言,最後遣到不可再遣了,真正的真如顯現,說的真如還是劣,真正的真如才是勝。這個劣是標月的指頭,說的真如、講佛法,不是最好的嘛?比罵人、比無謂的好得多,而這還是劣,真正的月那才是勝。所以真正打坐不想那些道理,不要扯葛藤,真正好好老老實實的念佛,當下就是大圓鏡智、大圓滿月。隱劣顯勝,勝也可以說是真如自性、圓成實性,名字不一樣,實際心的自性是相同的。

第五、遣相證性觀

最後,遣相證性:遣唯識的相,證唯識的性。達摩祖師面壁就是遣相,所有的一切相都遣除。譬如真正用功,不但世俗的相遣了,連佛法的相也遣。我就是盡心盡分,佛法要是該斷絕的時候,我就賣了命也不行,連佛法也是眾生相、法門的相;證真實性,人人都證真實性也就可以了。唯識相是生生滅滅的;唯識性是不生不滅的。達摩祖師就是以面壁的相,示現遣相證性觀那個意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無心的阿賴耶識「猶隔一重關」

修學佛法跟修學世間法這當中的差別,蕅益大師有一段的...

覺體相者,有四種大義

復次,覺體相者,有四種大義,與虛空等,猶如淨鏡。 本...

淨界法師:唯識學對於妄想的兩種分類

第六意識在受用外境時,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

「遍計執」是怎麼安立的呢

這個「遍計執」是怎麼安立的呢?「遍計執」它也是有一...

【推薦】第八識,受熏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

第八識,受熏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 好,我們看下...

在生命相續中,阿賴耶識是非常重要的

又將沒時,造善造惡,或下或上,所依漸冷。若不信有阿...

末那識的第六個特徵

末那識有六個特徵:第一,它總是追求愉悅;第二,它嘗...

【推薦】遭受任何痛苦,都是自己業力的顯現

佛陀在經典上說: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有情眾生的依止...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在家菩薩戒本

在家菩薩戒本(六重二十八輕讀誦儀軌) 香讚 爐香乍熱...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花林窟,與大比丘眾千...

三界的果報都是不安穩的

橋陳那比丘先講出一個譬喻說:世尊!這就好像是一個從...

12種幫助排出濕氣的食物

出現這些狀況,小心濕氣上身: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

一切障不離心,了心的一法

根機利一點的人,用功起來,不算一回事,不假修證,當...

好好參一參腿疼的是誰

常懷敬畏心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總不出行住坐臥。禪堂...

國土有哪三種

我們要知道,極樂國土不是業力所感,我們再三強調──...

什麼是真如

那我們談談什麼是真如呢? 它的體性,經典上給它兩句話...

心無自體,它是緣生緣滅

佛告阿難,汝今說言,由法生故,種種心生,隨所合處,...

去極樂世界有什麼好處

世人念佛,求生西方,如果成功往生,即成為極樂眾生,...

聖嚴法師《現在最重要》

有人把禪修形容作跟自己約會。開始的時候,是有這麼一...

念佛如何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定力

問: 如何念佛才能培養出內心真正的定力? 慧律法師答...

如何祈求阿彌陀佛解決世間的困難

問: 弟子常常念阿彌陀佛名號,祈求解決疾病、考試不...

佛教移民學

一、移民佛國回老家 佛陀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三界...

佛經中揭秘九種常見病的病因

中國人好吃,會吃,數千年來,也凝練了很多關於吃的智...

淨業三福,莊嚴人間國土,標指極樂淨土

我們透過這三福來看,佛法是非常圓融的,它能夠把世間...

沒有「願」來作導引,念佛也是往生不了

眾生在三界六道的因果法則當中輪迴,是業力所感,是不...

真實的唐三藏--玄奘大師

曾經統治古代印度的戒日王向全印度發出敕命,命印度知...

【佛教詞典】觀勒

七世紀之百濟僧。生卒年不詳。推古天皇十年(602)至日...

【佛教詞典】阿閦如來之印

(印相)右手舒五指指地,左手以五指執衣角,是曰破魔...

【視頻】惠空法師《禪宗祖庭朝聖之泉州承天禪寺》

惠空法師《禪宗祖庭朝聖之泉州承天禪寺》

【視頻】淨界法師《如何在生活中分別與不分別》

淨界法師《如何在生活中分別與不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