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唯識五重觀

懺雲法師  2014/05/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唯識五重觀

再介紹唯識的觀法:唯識五重觀。怕初聽同學不了解,我淺淺的說。

第一、遣虛存實觀

「虛」就是遍計執、執著。怎麼虛呢?好比林某人殺張明鳳、又是胡某人殺黃春雄,要殺的時候瞪眼,非把他殺了不可,殺了再分尸,過一天後悔了,再過兩天要自首、又不敢自首,東躲西藏,最後警察抓到了,嚎啕大哭,悔之晚矣!這不是虛妄嗎?哪有真實我!其他小事也是,好比不犯手淫的時候想犯手淫,犯了手淫又後悔了。這不都是虛妄的執著嗎?知道魚肉炸的、冰淇淋吃到肚子裡要起物理化學作用,要拉肚子,明明知道不好,遇到了非要吃不可,拉肚子就後悔了,蹲在馬桶上,咬牙切齒、肚子絞勁的疼:哎唷!再不敢吃了!決心再不敢亂吃。要吃的時候決定吃,肚子疼的時候、決定再不吃了,這不是虛妄的執著嗎?

如此,虛妄的執著遣出去,存實事實理。實事,穿衣吃飯生活起居都是有的,這都是事相,這裡頭我不執著,當下就是真實理。禪宗祖師說:終日吃飯沒吃一粒米;終年穿衣,沒穿一絲縷。那個意思沒有執著,六根對六塵不觸、觸了絲毫不執著,那就是一點也沒有。終日吃飯、終年穿衣是事;終日吃飯,沒吃一粒米,終年穿衣,沒穿一絲縷,就是沒有執著了,當下就是理。人生的實事、實理,兄友弟恭、孝悌忠信盡量保存,這都是事;理,我應當做,沒有我能做、我做得好、我做得高、我比他怎麼…,都沒有這些,同時我還做,離開遍計執。唯飾五重觀第一重、遣虛存實觀,事是依他起性,理是圓成實性;遣的虛是遍計執性。

第二、捨濫留純觀

我二十幾歲信佛了,俗家大哥二哥兩人有五六個孩子,我要勸人信佛,我就用這種辦法,我從街上買點芒果、香蕉、巧克力糖…,回來我叫門,他們在裡頭跑出來:「叔叔回來了!叔叔回來了!」給我開門了,看到我拿了糖果種種好多一包,都要動手搶。我說:不可以!還沒敬佛祖,要有禮數!我拿到佛前一供,說:「拜三拜就給分!」有條件的。他們五個人站在那兒,北方天冷,紮個小辮子、鑽天錐,都不動了。將軍了、這事情不好辦了,我就把糖果放在墊子上,放了五份。我說:誰拜下拿起來就是他的。這下計策太好了,放在眼前你拜吧!為五斗米就折腰了;為糖果就屈膝了,拜下去了。

「五體投地,腳翻過來,臀部落在腳上,兩肱開開,手翻過來,頭面接足皈命禮。眼睛睜開,不睜開上火,睜開去火…」,這都是那時候練習的。要起來的時候,這幾個都起來了,那個起不來了,我想大半是痛哭流涕的懺悔呀!這小孩最有道心了。我說:怎麼不起來?起來吧!人都起來了。一看哪!趴在地下,口水一直流,地下都是,拜墊也是,嘴邊還流口水,起不來了。正拜的時候,就想糖果:薄荷的、有辣味,酸楂的、有酸味,香蕉糖果有香味,巧克力還有西洋味,太多太多味了,一想、流口水。就是圓滿日吃餃子,過齋堂正念供的時候慢慢念,念的時候也流口水。就是境界濫心。「濫」是境界,糖果放在那兒就是境界;「純」是心,心本來是純的,境界給攪擾的。

吃糖果如此、小姐在那路過也是如此。他拿著手帕送給她,她特意裝模作樣引誘,這個境界在打坐拜佛的時候,它就氾濫我們心,叫心不能純、不能淨了。所以,捨濫留純,在打坐修止觀、修唯識觀的時候,念佛也是一樣,都是相同的理,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把所有塵緣的境界捨去,留清純的心,就好念佛了。

第三、攝末歸本觀

「末」是見相二分,就是心和境。不但境不要,連由境起的心也不要,先捨境、後捨心,再捨捨、再遣捨。如《圓覺經》先離境、次離心、再遣離,最後遣遣。不但境──相分不要、見分也不要;歸本──歸到自證分,還就是真如自性上,不生不滅。枝節都有生生滅滅的,本是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也叫真如。不是虛妄的,就是真;不是散亂的、生滅的,就是如,如如不動的。攝末歸本,這是第三重唯識觀。

第四、隱劣顯勝觀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這個中是殊勝的。發而皆中節就是事都中節──合乎節骨眼兒,合乎仁義禮智、合乎禮貌、合乎人情;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就是勝。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事是和。喜怒哀樂、離合悲歡種種心理的作用,都不要,劣、不好。用功的人,我觀察慈舟大師和倓虛大師,笑、不像我們笑得停不住了,像小孩子一起笑,撓一撓更笑,沒有那樣;也不能哭得難過要上吊,有哪個老法師上吊?也沒有那麼哭的。沒有那些喜怒哀樂。

這些喜怒哀樂都是劣;保持喜怒哀樂之未發的中,那才是殊勝。八風吹不動,那才殊勝。修行要隱劣、要顯勝──就是明明德的意思,勝就是明德;劣就是憎愛恩怨貪瞋,再是《百法明門論》中所有的心所。連講的真如,《起信論》說還是言說之極,因言遣言,最後遣到不可再遣了,真正的真如顯現,說的真如還是劣,真正的真如才是勝。這個劣是標月的指頭,說的真如、講佛法,不是最好的嘛?比罵人、比無謂的好得多,而這還是劣,真正的月那才是勝。所以真正打坐不想那些道理,不要扯葛藤,真正好好老老實實的念佛,當下就是大圓鏡智、大圓滿月。隱劣顯勝,勝也可以說是真如自性、圓成實性,名字不一樣,實際心的自性是相同的。

第五、遣相證性觀

最後,遣相證性:遣唯識的相,證唯識的性。達摩祖師面壁就是遣相,所有的一切相都遣除。譬如真正用功,不但世俗的相遣了,連佛法的相也遣。我就是盡心盡分,佛法要是該斷絕的時候,我就賣了命也不行,連佛法也是眾生相、法門的相;證真實性,人人都證真實性也就可以了。唯識相是生生滅滅的;唯識性是不生不滅的。達摩祖師就是以面壁的相,示現遣相證性觀那個意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你不發願的話,修行就會進進退退

問: 請問一下:師父提到第七意識對過去沒有興趣,對未...

覺得環境不好,為何不把你的心換一換呢

九種無為法:九無為說,窮生死蘊,就是深入地研究第八...

如何對治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就是我們的第六意識在斷惡修善的時候,我們有...

不了解生命,生命對我們就是一種懲罰

什麼叫做異熟識?什麼叫【果相】?善、惡、業、果,善...

放棄自我主導權,真如才會顯現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創造很多很多的業力,當然我們...

神經系統是受心理的影響

思量能變就是第七意識,老是以第八意識的見分為自我,...

第六意識是眾禍之門,但也是眾妙之門

我們如果沒有深入的研究唯識,對我們內心的狀態很容易...

淨界法師:唯識學概要

蕅益大師把佛法的修學的目的以四個字來做一個總結,就...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大藏經】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把苦逆作為往生淨土的墊腳石

命運多舛的念佛人,更要在念佛上多下些功夫。我們的拂...

面有菜色者五穀雜糧幫你補

常宜清輕甜淡之物,大小麥面粳米等為佳。唐孫思邈《千...

業力帶著你去旅行

佛法裡面講,我們的生命由於自己有身口意的造作,就會...

副經中的正經

《莫到老來方修道》,我們講到淨土的部類門。此前講過...

業力的成就要有五種的相貌

在《瑜伽師地論》上說,業力的成就要有五種的相貌。十...

9種防癌的良好習慣

每個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都可能患上癌症。 與其罹患...

錢伊庵居士的深憾事與護法心

印祖曾經高度讚歎徹悟大師法語:紅螺示眾法語,皆可以...

48個真相告訴你為何要吃素

動物的痛苦 1、無數的動物由於大量的飼養而被虐待。 ...

慧律法師《禪》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諸位法師、諸位在家菩薩,...

為什麼要修般若波羅蜜

在修波羅蜜之前,我們要知道為什麼要修般若波羅蜜。 《...

禪斌法師:酒肉穿腸過,魔在心中坐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社會上有些人啊,往往會拿這...

想健康吃素的人應把握四個原則

台灣的有些患者認為吃素對健康有幫助,但也有人認為吃...

持大悲咒是不是更加消業障更滅罪呢

問: 阿彌陀佛!弟子的功課是早課《地藏經》或地藏菩薩...

心不動搖無所住執,才能成大道

從前釋迦佛在世時,有個女子坐在釋迦佛邊上入定了。文...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好,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在道場裡面來行走之際呢,一...

毘舍闍鬼喻

從前,有兩個毘舍闍鬼共同擁有一個竹簍、一根木杖和一...

【佛教詞典】不兩舌

(術語)十善之一。兩舌者,向兩邊說是非而使相鬥諍也...

【佛教詞典】二法

(一)指十對之二法攝盡一切諸法。此十對為:真俗、教行...

【視頻】慧律法師《為何要敬佛、敬法、敬僧》

慧律法師《為何要敬佛、敬法、敬僧》

【視頻】慧律法師《為何說學佛太慢了》

慧律法師《為何說學佛太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