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什麼時候可以面露金剛怒目之相

2014/07/2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問:師父曾於說法時開示:‘必要的時候可以面露金剛怒目之相。’什麼是金剛怒目相的真諦呢?修行學佛的人,在面對他人過失時,如果表現憤怒是否就是金剛怒目相?

中台禪寺答:儒家云:‘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修行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氣與執著,有優點也有缺點,有特別在意的地方,也有豁達容易放下的地方,這是因為每個人過去環境、種種薰修、觀念,都不盡相同。

一般人不是聖人,身口意三業無法圓滿是正常的,所以更需要修行——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心行。六祖大師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修行就是要去除、改掉自己的執著、煩惱,如果常看別人的缺點,往往會增加我們的煩惱,所以,儒家要我們看別人的優點,且多學習,而別人的缺點,正可作為一面鏡子,用來觀照自己的行為,若我們有此情形,就改正過來,這樣無論別人行為的善惡,都是我們修道的增上緣,這才是修行人面對人事的正確態度。

所謂人與人的相處,貴在一個‘和’字,‘待人以和’且要廣結善緣,更重要的是,以佛法來自我反省,加以實踐,而不要受此境風影響。如此一來能具足他人優點,且不受他人缺點影響,對個人修持真正能有所增益。

《楞嚴經》云:‘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即透過聽經聞法,了解了佛法的道理,建立了正知見。然而理上雖然明白了,但無始劫來的習氣、煩惱卻非馬上可以去除,需靠慢慢的薰修,才能斷除。

例如聽經聞法,知道‘火燒功德林’的道理,知道起嗔心不好;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一旦遇到逆境,有時還是作不了主,嗔心大起。所以,由此可知,要將‘理’落實在‘事’,並非馬上就能達到,還需要經過一番努力,但是修行最後的目的就是要達到事理一如。因此在修行的過程中,就要依著佛法的道理,在日用中不斷地覺察、覺照自己的每個言行舉止,乃至每個起心動念,如此日久功深,慢慢就能去除自己的習氣、煩惱,達到事理一如。

無始來的習氣、煩惱每個人都有,只是厚薄不同;再者,每個人過去的善根也有深淺之別。所以,今生雖同聞佛法,但斷除習氣、煩惱的快慢亦有不同。但畢竟人人都有本具的佛性,只要在菩提道上發長遠心、精進心,最後每個人都能斷盡煩惱,圓成佛道。

‘金剛怒目相’乃菩薩慈悲為了遏止惡人的惡行,使其勿再造惡業,以免將來受苦果所示現的相貌。所以,雖現的是怒目相,但其內心卻滿懷慈悲,希望眾生最終能改惡行善。由於眾生的根機不同,故菩薩應機示現,有時慈眉善目,有時金剛怒目,這些都是菩薩度眾的方便,最終目的是希望眾生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離一切苦,畢竟大樂。不過‘金剛怒目相’是對非常頑劣、難調的眾生所採取的,並不適合對一般人,而且,現‘金剛怒目相’的菩薩,本身需要一定程度功夫,能做到自己決不起嗔恨心,心內平靜像無波清澈的大海一般,又能善觀因緣。

明白了以上這些道理,相信能解答您的疑惑,在這條修行的菩提道上,找到自己用功的方向,同時也能以更開闊的胸襟及方法面對眾生、廣度有情。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銷售行業不免要打妄語,怎麼受五戒

問: 我是銷售醫療器械的,利潤大,有時不免要打妄語...

大安法師:斷氣之後助念還有用嗎

問: 有人說,往生只是在人斷氣前,若斷氣後頂多生人...

應該用什麼態度來佈施

我們再看正修。應該用什麼態度佈施才能夠構成波羅蜜。...

既然心即是佛,為何還要學佛

問: 何為心即是佛?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學佛? 濟群法...

地藏菩薩最初是怎麼發心的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

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體了嗎

問: 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體了嗎?該怎麼辦?明知這樣做...

【推薦】做彌陀的使者

大家在勸進行者,做阿彌陀佛使者,幫助眾生往生這一點...

給祖先和親人燒紙錢,能利益到他們嗎

問: 給祖先和過世的親人燒紙錢,能利益到他嗎? 智慧...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心能與佛合,則娑婆轉為極樂

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業由心造,業隨心轉。心不能轉業...

祭拜祖先很重要嗎

問: 民間一直都盛行祭拜父母先祖,這很重要嗎? 方海...

湯夫人的七筆勾

(一)紡績綢繆,作罷晨昏用意周,夫若成名後,富貴同...

四季都喝什麼茶

茶,是一種健身益體、老少皆宜的優良天然保健飲料。祖...

隨遇而安,時時快樂

有位心理學家說,年薪兩百萬的人與年薪一百萬的人的最...

咬定青山不放鬆

今天和大家談一談清代畫家鄭板橋的《竹石》。詩中寫道...

苦盡甘來成正果

母親陳玉英(10262014),法名覺玉,臨洮縣八里鋪鎮下...

依這個標準來看,你還是屬於顛倒眾生

我們在修學佛法的過程當中,其實你修學什麼樣的法門對...

《阿彌陀經》跟《圓覺經》的會通之處

如經三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是《圓覺》義。《佛說...

【推薦】在繁忙中就實現最大的自在

我們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在一種強大力量的推動下,在...

承遠大師生平及淨土思想

一、承遠大師的生平 承遠大師(公元七一二年八〇二年)...

建立名號來度眾生

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菩薩的時候,用五大劫的思惟建構...

吃肉無異於間接殺生與慢性自殺

小時侯,我於沿海鄉鎮長大,伙食中,雖少肉,卻多魚。...

道證法師:把世間的雜音變佛聲

我們無法要求環境都順我們的心,但是要練習把一切都當...

積極人生莫後悔

佛教經常讓我們講身心無憂,身無憂,心無憂。那我們就...

《觀無量壽佛經》大意

淨土三經的高下 一提到聲震東方佛土的淨土宗,我們馬...

【佛教詞典】那爛陀寺(Nalanda)

古印度著名佛教寺院。意譯為施無厭。遺址在今印度比哈...

【佛教詞典】境唯識

(術語)約於所觀境界之唯識。五種唯識之一。法苑義林...

【視頻】妙境法師《厭棄老病死身,希求圓滿報身》

妙境法師《厭棄老病死身,希求圓滿報身》

【視頻】妙境老和尚道影

妙境老和尚道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