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僧人的生活——聞鐘而起,聞鼓而眠

2014/06/0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僧人的生活——聞鐘而起,聞鼓而眠

世人多羨慕僧人,就連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說:「若得為僧,出入於金門之下,行藏於寶殿之中。春聽鶯啼鳥語,妙樂天機;夏聞蟬噪高林,豈知炎熱;秋睹清風明月,星燦光耀;冬觀雪領山川,蒲團暖坐。板響雲堂赴供,鐘鳴上殿諷經,般般如意,種種現成。」事實並非完全如此。僧人的生活是很緊張而清苦的,也是有規律和節奏的。他們每日聞鐘而起,聞鼓而眠,箋響上殿,梆響過堂,月月如此,年年依舊。但是。僧人也和世人一樣,只要熱愛生活,一切都充滿生機和樂趣。

起床

清晨五點鐘,巡照僧敲響寺院第一次起床訊號棗照板。他邊走邊敲。圍繞寺內一週,然後停在大雄寶殿的左前方、右前方和後方各敲一陣,把訊號傳給禪堂的報鐘。報鐘響過三陣,又把訊號傳給鐘樓的大鐘。大鐘也是敲三陣,每陣三十六響,共鳴一百零八響,表示斷除人生一百零八種煩惱。鐘頭邊敲鐘,邊唱偶,表示僧人對國家和對眾生的良好祝願:

「洪鐘初叩,寶偈高吟,上徹天堂,下通地肘。上機當今國王,大統乾坤;下資罕土長官,高增祿位。三界四生之內,各免輪迴;九幽十類之中,悉離苦海,五風十雨,免遭饑謹之年;南畝東郊,俱獲倉箱之慶。干戈永息,甲馬休征;陣敗傷亡,俱生淨土。飛禽走獸,羅網不逢;浪子孤商,早還鄉井。無邊世界,永享康寧;遠近檀那,增延福壽。山門清淨,佛法常興;土地龍神,安僧,父母師長,六親眷屬,歷代先亡;同登彼岸。」

洪鐘三叩畢,鼓樓鼓聲起。一陣鼓結束,僧值師開始圍繞寺內巡簽。二陣鼓結束,僧值師巡簽完畢。三陣鼓聲起,僧值師進入大殿禮佛。鼓聲將訊號又傳給彈堂的報鐘,報鐘又傳給齋堂的雲板。雲板敲三陣,每陣七下,第三陣雲板又把訊號傳給大殿的引碧。

從不同方位發出的這七種訊號。前後相扣,快慢相續,音響各別,韻味各殊,真給人一種音樂享受。而這些悠揚激越之聲,都分別在呼喚著僧眾們起床、折被、刷牙、洗臉、搭衣、上殿……第三陣雲板結束,僧眾已齊集於大雄寶殿,朝時課誦開始了。

早殿

大雄寶殿香煙繚繞,燈燭輝煌,住持僧帶領寺院兩序大眾上殿課誦。僧眾們都按自己的位置排班站立,住持站在進門左邊,僧值站在進門右邊,首座、後堂站在佛像左邊,西堂、堂主站在佛像右邊,維那站在後堂旁邊。維那敲響大碧,率眾唱誦。站在他旁邊的當值悅眾及其他打犍椎的僧人,手持引磬、魚槌、鉸子、鐺子等,組成一支梵唱樂隊。

大殿中,僧眾分列兩邊,序職愈高者愈站前面。禪堂僧眾位於念佛堂僧眾的前面,最後一排則為雲水僧,雲水僧後為居士的行列。早殿開始,若沒有僧值的允許,任何人都不得離開大殿。早殿有兩堂功課:

第一堂功課的基本程序是:禮佛、念《大佛頂首楞嚴神咒》、繞佛、歸位。《大佛頂首楞嚴神咒》是梵語譯成的漢字,很長,共四百二十七句,二千六百二十字,是佛陀誦出以救其阿難受惑於魔女的。念此咒,將有效地保護自己不受的誘惑。

繞佛,是一面排班行走,一面念「南無阿彌陀佛」,其次序是:首座、西堂、後堂、堂主、都監、監院、維那、掌犍惟的悅眾、知客等主要執事、技戒臘長短排列的清眾、僧值,住持走在最後。

第二堂功課的基本程序是:禮佛、念《三扳皈依》、《大悲咒》、「十小咒」、《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韋馱讚》。「十小咒」,包括《如意寶輪王陀羅尼》、《消災吉祥神咒》、《功德寶山神咒》、《准提神咒》、《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陀羅尼》、《藥師灌頂真言》、《觀音靈感真言》、《七佛滅罪真言》、《往生淨土神咒》、《大吉祥天女咒》。目的是以念誦經咒的功德,迴向給的天龍八部等眾鬼神,祈願寺院中安靜無事。迴向也稱施向,如把所修功得施向眾生,稱為「眾生迴向」。

有的寺院,在佛教節日和佛菩薩聖誕日念兩堂功課,平時去掉一些內容,歸併為一堂功課。在每月十五日和三十日誦戒,不繞佛。早殿結束,各自回堂稍息,等待過堂。

過堂

過堂,就是進齋堂吃飯的意思。僧入早粥、午齋必須過堂,由於佛教有「過午不食」的古制,故有些僧人晚齋時是不過堂的。

當早粥難備就緒,齋廚的火磐先敲響,隨後齋堂前的梆也敲響。敲梆時,僧值巡簽,僧眾陸續進入齋堂。三陣梆後,又敲響齋堂前的雲板,僧眾基本到齊,僧值在堂內巡視一圈,歸位。三陣雲板結束,悅眾的引磬聲起,僧值帶領僧眾一齊念《供養咒》。早粥時念:「粥有十利,饒益行人,果報無邊,究竟常樂。」午齋時念:「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在齋堂裡,也和大殿裡一樣,每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正中是住持的座位,面向齋堂大門。東西序相對,都是一排排狹長的桌凳,序職越高,越靠近正中。東序第一排依次是都監、監院、維那、悅眾……侍者的座位,西序第一排依次是首座、西堂、後堂、堂主、知客等的座位。《供養咒》念畢,若今天是施主設齋,維那便念道:「佛制比丘,食誠五觀,善心雜話,信施難消,大眾聞磐聲,各正念。」然後由知客師念齋條:「某某設上堂齋一起,上供十方諸佛、諸大菩薩,供養本堂方丈大和尚及班首大眾,念佛請齋。」

念畢,開始早齋;食時,僧眾們不僅要肅靜,而且還要集中思想作「五觀」: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自付德行,全缺應供;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五觀的意思是,僧人用齋時應該思考:施主供應這碗齋飯來之不易,我今天認真修行沒有?應把這些飯菜看作是醫治飢渴的藥物,吃「藥」不能貪圖口福,只要能達到維持生命、完成修行的目的就行了。因此,齋堂又叫五觀堂。

把碗中的飯或菜吃完,需要添加時,僧眾則把飯碗或菜碗推向桌前,行堂僧就來添加;若只需要一半,則用筷子指示廣下。用齋必須嚴守規則,特別是肅靜的規則,任何人不得發出異常聲音。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僧人吃完齋後,僧值便從自己的座位上站起來合掌。引磐響,僧眾亦起身合掌。先念咒語「薩哆喃……」再念:「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也,若為樂布施,後必得安樂。」表示對布施設齋者的謝意。最後誦《結齋偈》:「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諸佛法。」沒有吃完齋的僧人,念畢後可繼續吃。

早齋和午齋過堂,在念《供養咒》結束後,還要向寒林餓鬼施食。施食一般由東序距齋堂大門最近的侍者,或敲梆和雲板的僧人擔任。他用飯勺盛著幾粒飯走出齋堂,向左側的寒林台位上撒去。早齋時默念:「法力不思議,慈悲無障礙,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唵,度利益莎訶!」午齋時默念:「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眾,羅剎鬼子母,甘露悉充滿。唵,穆帝莎訶!」

坐禪

坐禪又叫坐香,因為坐禪時需燃香,並以燃香來計算時間。早粥後的禪僧回到禪堂,脫去袈裟,換上便袍,即準備坐禪了。坐禪是行香與坐香交替進行。行香是坐香前後的肢體活動,行香時;禪僧們圍繞著禪堂中心的佛龕右行,形成幾道橢圓形的圈子。行香起初稍慢,維那叫一聲「快!」禪僧們急走如小跑,放行香又叫跑香。散香師在圈子外沿著周圍的椿凳行走,他直舉著一根五尺長的竹片,每行幾步即用竹片叩地,提醒僧眾注意,不要在跑香時思想散亂。他走到佛像前和維摩龕前竹片不叩地,表示對佛和方丈的敬意。

悅眾打鐘板三陣,禪僧們各依椿凳次序坐定。禪堂後壁正中的維摩龕是方丈的座位,與之相對的禪堂大門兩邊是首座、西堂、後堂、堂主的座位;座位東西側是禪堂維那、悅眾、當職、兼職、監香、香燈、司水、僧值等的座位。禪堂東序座位以都監為首,西序座位以參頭為首,均依序職和戒臘排定,兩尾與維摩龕相接。禪僧們都背禪堂內壁而坐,成為一個方框形。

坐禪時,禪僧們好像忘卻了自身而受命於鐘板。他們直端端地趺坐在椿凳上,兩目注視在鋪地磚的某個固定位置上,保持其脊柱的挺直,控制其呼吸。為了保持禪堂的肅靜,絕對禁止講話,若有犯規者以香板懲戒。東邊的由維那執行,西邊的由班首執行。用香板也有規定:不能用尖端打人,也不能打面部。

禪堂的監香師負有巡香的職責。巡香按一支香燃燒時間的長短,作三週或六週的巡行。巡完一支香即可歸座,將巡香的權力交給另一位監香師。坐香完畢,禪僧們放下腿,穿上鞋子,可以喝水潤喉或掩口而咳。然後,又隨著維那發出的訊號開始行香。接近中午時,一位悅眾便點燃一支香送進齋廚,這是在告訴廚房人員,當這支香燃完,即是用午齋的時候了。

午齋後的坐禪,與此相同。

晚殿

晚殿共有三堂功課:

第一堂功課的基本程序是禮佛、念《阿彌陀經》、繞佛、歸位,這是為了表達祈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願望。

第二堂功課的基本程序是禮拜八十八佛、念《禮佛大仟悔文》。八十八佛是五十三佛加三十五佛。五十三佛名見《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是婆婆世界的過去佛;三十五佛名出《決定毗尼經》,是現在十方世界的佛。這八十八佛都可以為眾生作仟悔主,因此,人們可以向他們申述自己改悔過惡的願望。《禮佛大懺悔文》也出於《決定毗尼經》。

懺悔,為常用的佛教名詞,仟是梵文懺摩之略,悔是仟摩的意譯,即對人發露自己的過錯,求得容忍寬恕之意。懺悔也可解釋為消除以往的宿業,不造未來的新想。法古時規定,念《大懺悔文》須行一百零八禮,現代則多跪誦而不禮拜了。

第三堂功課的基本程序是念《蒙山施食文儀》,並在每日中午的齋食取出少許飯粒施給餓鬼,在諷誦和懺悔之後惠及幽冥。施食多由大殿的殿主執行,方法與午齋施食相同,寒林餓鬼受食之位在大殿門外右邊。念《蒙出施食文儀》時間較長,要佔整個晚殿的一半時間,故稱為「半堂食」。

晚殿的三堂功課,蒙山施食是必須舉行的,其它內容可稍作調整。有的寺院實行的是「單日彌陀雙日佛」,即每逢陰曆的單日念《阿彌陀經》和念佛的名號,雙日拜八十八佛和念《禮佛大仟悔文》。還有的寺院晚殿除蒙山施食外,只念《心經》、《迴向文》、轉佛、歸位,再念《普賢十大願文》;《大皈依》、《大悲咒》、《伽藍讚》等。

止靜

晚上九時,靜溫的寺院相繼發出「止靜」的訊號,各堂口的僧眾們準備倒單睡覺了。首先,是鼓樓的鼓聲敲響,敲了鼓邊(稱為「醒鼓」)再敲鼓心。鼓頭高聲唱道:「佛日增輝,法輪常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唱一句,敲一槌。接著又念《大悲咒》,念一字,敲一槌。鼓聲未歇,鐘聲又起;鐘聲剛落,照板又響。這時,僧值開始巡簽,查看還有沒有僧人竄寮的、高聲喧嘩的,有則禁止。巡寮完畢,照板結束音聲。寺院沉浸在深深的夜色中。

僧人每天除了按以上行儀規範生活以外,在當今的大多數寺院,還設立了不少為遊人和香客服務的其它機構及項目。例如素菜餐廳、法物流通處、醫療所,以及殿堂管理、導遊工作等。因此,僧人的生活也是很辛苦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二時臨齋儀」的內涵

我們佛教信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飯前都要唱念二時...

淡泊寧靜,安住道法

出家修行這條路,發心確立深遠目標非常重要。這個目標...

這是一種騙術,為何仍有人受騙上當

【原文】 或問:燒煉①之誆騙,莫不知之,而恆中之者,...

如何運用十善業在生活中

問: 如何運用十善業在生活中修行? 慧律法師答: 十善...

出家人托缽乞食的含義與由來

乞食,又稱為托缽、分衛、行乞,是比丘為資養自己色身...

深思此二十一事,可得道矣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為眾多比丘弟子...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生活》

第一篇 四恩總報 壹 四恩總報的意義 經云:諸法因緣生...

怎樣才算出家因緣成熟

問: 怎樣才算出家因緣成熟? 慧律法師答: 出家還是...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古人的10句家風名言

治家以和平兩字為主。 這是清代學者錢泳在《履園叢話治...

不要埋怨業障,資糧就在當下

有一次,一位中年朋友若有所悟地對趙朴老說:我現在想...

往生之要關,念佛之妙訣,就在此字

示施聖藏居士 我佛教化眾生。雖法門無量。要而言之。先...

放生會刺激更多的養殖和捕撈嗎

很多人對放生有這樣一個疑問:市場需求量是固定的,按...

念的每一聲佛號都是在行稱讚如來的行願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讚...

【推薦】懺悔一層又一層的不孝

有的事情在二十年前,我完全沒有發現自己有什麼不對,...

聖嚴法師《信佛學法敬僧》

「佛」,是覺悟的意思;也是指大徹大悟、自覺又能覺他...

原來生命可以如此莊嚴地謝幕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聲聲佛號,...

佛法的心要

當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證悟後,曾自己感嘆道:妙哉!妙...

往生時都是阿彌陀佛親自接引嗎

問: 請問法師,往生的人都是阿彌陀佛親自來接引嗎?...

年輕人如何淨化心靈的幾點建議

問: 您能否從佛教的角度對我們年輕人就如何淨化心靈...

生活中有哪些簡便易行的布施方法呢

阿彌陀佛,大家好!上堂課我們學習到《吉祥經》正宗分...

修行必須下苦功夫

若人發願往生他國淨土,應當隨著那方佛世界的那尊佛的...

修行中的中斷障礙

不管是念佛法門也好,乃至讀誦大乘也好,禪定也好,隨...

人生不堪迴首,不要再想你的過去了

蕅益大師提出三力不可思議: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

舍利子是怎麼來的

問: 為什麼有舍利子? 中台禪寺答: 舍利為梵語,即...

【佛教詞典】俱毗羅

(天名)Kumbīra(鳩鞞羅,俱尾羅),一作金毗羅(俱...

【佛教詞典】三摩地善巧菩薩相

復次方廣分中於法三摩地善巧菩薩相。云何可知?謂由五...

【視頻】慧律法師《如如不動不易》

慧律法師《如如不動不易》

【視頻】慧律法師《專修與雜修論心不論相》

慧律法師《專修與雜修論心不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