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人生的禍福來自於因果

從慈法師  2014/07/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人生的禍福來自於因果

人在一生中往往有各種不同的遭遇,是禍是福、是苦或是樂;表面上看是命中注定,命運所使,不能改變,是好是壞皆父母生成……,但人們可會想到這一切遭遇背後,是否蘊含著一股巨大的無形力量推動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它就是佛法所說的——因果業力——了。因果業力並非什麼神奇力量,但它卻牽引著人們一生的貧、富、貴、賤、禍、福……等等。至於對人生遭遇,從古至今總有些專家學者們試著找出一個可循的法則,因此神權、宿命主義及其他的學說即產生了,但我們人生的遭遇真如他們所講的嗎?這個問題錯綜複雜,我們不便一一深入研討,現僅以佛教的觀點來探討這個問題。

人生禍福

在其他宗教中有很多勸善的言詞是與佛教相似的,但佛法經教及因果的道理卻是獨一無二的,就因佛對人生遭遇的看法建立在三世因果上,因此對人生境遇種種就有擘精細靡深入獨道之處。古聖賢者曾言:「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其實它即是講因果的道理,由此可知一切果報有它一定的前因,並非憑空而生;如是因則如是果就是說明了這個道理,所以首先我們要了解佛教是究竟因果定律的。

因一般人對所遭遇的各種逆境感到束手無策,所以就產生了種種幻想,認為一切萬事萬物的背後有一個宇宙主宰神,吉凶禍福、貧富貴賤都由他所賜與或降下的,雖然有很多人信服這種說法,但我們卻認為此種論調並不圓滿,因為人世間的吉凶禍福、貧富貴賤皆由它所賜,則那有貧富貴賤之分、吉凶禍福之別呢?由此我們可看出這種理論的缺陷。另外一些對因果存疑者,對所遭遇的吉凶禍福、貧富貴賤總抱著怨天憂人的態度,就因對果前必有因的道理並不了知,又對現前果報事實不肯相信,而在果報中又起惑造業,如此造業因果報應循循論環不已,正如普門品中所說的:「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生生沉入苦海,求出無門……。

普通人對因果的存疑不外是,善人得禍,惡人卻得福的一些實例。例如:孔子德行第一的弟子顏回卻早死,而一些大罪大惡之人卻可稱雄於一時。如:希特勒等……,這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之理相符合嗎?其實善人會得禍是因宿世罪業深重之因,惡人會得福是因宿世善根栽培之果,但,這是暫時的,我們不可因此就撥無因果啊!因果通三世,既知世人對因果報應之疑,使我們更應該深入地來探討佛教對因果的觀點;佛教對因果報應是主張通三世的;果報之中有今生做即今生受報的,如:〔明〕袁了凡先生現生行善轉變命運的事例,其次是生報,也就是今生種下因,下一世即得受報。

如:有只猿猴在樹林見一高僧的袈裟,因一時好奇試穿它,卻不幸摔死了,這只猿猴就因披袈裟的功德即刻上升天界;再其次就是後報,也就是今生種因,下一世或下幾世因緣會合時才受報,如:佛在世時,有一老人想隨佛出家修道,而佛的眾大弟子都認為此人多生無善根不得出家,而佛卻不以為然示說:此人無量劫前為一樵夫,一日在山中因老虎追擊之下大呼了一聲「南無佛」。今日他因此善根得度出家。從上幾個實例,我們即知為何佛教對善惡果報有獨特地看法,或許有人會問:「因果報應的道理有無可循的原則呢?」下面就讓我們共同來探討它吧!

佛教對因果報應的看法確有它的定則,下面我們簡要地來說明。各位必聽說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兩句話,這就是說明,凡事既已成就了「因」,則此「因」永遠存在,有因必有果,一切因種在沒感報之前,它是永遠存在的,所以有言道:「縱經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句話即說明了有因必有果的道理。其次是「善惡因果不可相互抵銷」的重要因果定則,譬如:「一個人過去造了許多惡因,後來了悟過去的不是,而改過向善,大行善事,如此在因果定則上看,說善惡可相互加減低銷,這是不符合因果定則的,所以我們當知既造了因就要承當果報,不能功過互抵的。果真善惡因果不可互抵,那會行惡者不就失去了轉變報應的機會嗎?下面我們來看看有無改變挽救的方法。

佛教認為當我們受到果報時當知一切是前因所召感,惡因既已種下的人,現在唯有改過前非而努力在緣上改變,譬如:拜佛求懺悔、吟經、修行、行善等,如此大行善緣力即可轉變果報及重罪輕受,由此可知佛教的觀點認為,一切禍福報應是可依人為方法改變的,所以佛教不是定命論者。現在我們已知果報是可改變的,但現前我們不得不注意現因,我們不但不造作惡因,反而要多行善因,而依循者——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此我們才有光前的前途。

總結

從上概略幾點,我們明白了,佛教是注重因果,人生禍福是因果報應,因果通三世,既種下因種則必受果報,而改變因果的唯一方法,只有依佛法修持的功德;所以您如想改變您現前人生的一切遭遇,轉禍為福,轉貧為富,轉夭為壽,我們竭誠的盼望您,當從現在起,好好地行善、修持。

請常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推薦】危機是人生的常態,不要懼怕危機

聖嚴法師曾在金融風暴期間鼓勵台灣企業家,在面對各種...

心律法師:你說的話會決定你的人生

人們每天要說很多話,而其中關於對自己人生的話,某種...

七字詩句說出了我們的本來面目

唐朝有一位叫樂休的禪師,曾經作過這樣一首詩: 幾見春...

宣化上人:丑陋和多病的原因

人,為什麼有的相貌非常的美麗,有的相貌非常的丑陋,...

你一生中最後悔的是什麼

比利時有一本雜誌,把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作為調查對像...

找對自己的位置

不少孩子會被老師說成是笨小孩,家長為他們擔心,他們...

人生不是平白無故就能幸福

明白人生道理,處之安然,幸福自是可得。不因愚癡無知...

見為善而得禍,便謂善不可為

世間愚人,不知因果。見為善而得禍,便謂善不可為。見...

【大藏經】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

【大藏經】梵網經

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捨...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不要忽略身邊的幸福

每天急匆匆地行走在來來往往地人群中,為了生計、為了...

學佛是要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質量

現在有人以時尚佛教作為噱頭吸引眼球。其實,佛教的時...

不知最親切

有時候出去旅行,一兩個月的時間沒有看電視、沒有聽廣...

《善生經》對幸福人生的啟示

家庭有四種倫理,一種是父母與子女的倫理,一種是夫妻...

安住一念心性會讓念佛的檔次提高嗎

問: 師父慈悲,關於這個安住大乘一念心性的安住,那結...

恆真淨土變現淨土

今天我們講的淨土的第三個概念,叫恆真淨土。也就是釋...

見佛生歡喜得生天

過去南印度有一個習俗,家中未成年的女孩必須早起,將...

【推薦】六個方法可以懺除過去和現在所造的罪業

無始以來我們造了無數的業,逐一受報,什麼時候才能成...

地藏菩薩和我們關係

誰是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是佛陀座前,大願第一的大菩...

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

1.生平 印光大師(公元18611940年),諱聖量,別號常慚愧...

極忙之人的修行法門

【淨土起信二:淨土之說,有理有跡。論其理,則見於日...

從三個方面談放生

分三個方面講:一、為什麼要放生;二、放生有什麼利益...

一時的善念,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唯識學把整個凡夫到成佛,把他的修行分成五個階位:就...

寺院佛鐘的起源與意蘊

在萬籟俱寂的清晨或黃昏,每當那悠揚的鐘聲響起的時候...

賴吒和羅聖者的故事

有一次,釋迦世尊帶著五百個比丘弟子,從拘留國游化到...

《淨土十疑論》白話譯文

第一疑 問:諸佛菩薩以大慈大悲為事業,如果想救度眾生...

【佛教詞典】更鼓

(雜名)報夜間時辰之鼓。見象器箋十八。...

【佛教詞典】四恩

資持記·釋說戒篇:「國王、父母、師僧、檀越,是為四...

【視頻】戒律中的細行--虛雲大師的威儀(夢參老和尚)

戒律中的細行--虛雲大師的威儀(夢參老和尚)

【視頻】地獄一遊

地獄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