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為什麼有舍利子?
中台禪寺答:舍利為梵語,即遺骨之意。舍利可分為全身舍利及碎身舍利,前者如廣東省南華寺之六祖慧能大師肉身舍利;後者如陝西省法門寺之佛指舍利。碎身舍利之形成乃佛、菩薩、羅漢、高僧等,圓寂後火化,所凝結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為骨舍利,赤色為血肉舍利,黑色為髮舍利,也有雜色的,那是綜合而成。
若是佛舍利,世間無物能損壞,菩薩以下,其堅度便相應減少。以前東漢末年三國時代,吳王孫權原不信佛教,後來因康僧會大師啟建法會三七日,至誠感得舍利,五色光炎照耀,孫權命力士以鐵槌砧擊之,鐵槌砧俱陷而舍利無損,於是大為嘆服,而創立建初寺。
依據《金光明經》:‘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所以舍利非一般凡夫俗子之遺骨,乃是有修行者生前薰修戒定慧而得,無量功德所成,實屬不易,且難遭難遇。在唐朝有七次迎請佛指舍利,有人以輕慢心來看舍利,結果視而不見;反之有盲人以恭敬心千里迢迢趕到街道來迎接禮拜舍利,結果業障消除重見光明並瞻仰到舍利。在歷史中,此類感應之事蹟不勝枚舉。在《金光明經》提及:‘舍利甚難可得,最上福田。’
因此佛弟子看到聖者的舍利就像看到佛、菩薩,以最真誠的恭敬心來禮拜供養,能獲福無量;不僅廣植福田與聖人結出世法緣,也期許自己修行要像舍利般堅固不動,不管遇到任何的境界,依然不退菩提,不壞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