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古代禪師們奇特的圓寂方式

2014/06/26  大字體  護眼色

古代禪師們奇特的圓寂方式

如果對生命有了正確的認識,對佛法有了真實的了解,能勘破死亡的陰霾,穿越時空的限隔,對生死都能坦然面對,無所畏懼害怕的話,那麼,死亡自然會成為一件美好的事。像汾陽善昭禪師含笑赴死的事蹟,就是一種「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的美好死亡。

善昭禪師是怎樣死的?

原來當時有一個朝廷大官叫龍德府尹李侯的,下令善昭禪師到承天寺當住持,連著下了三道命令,禪師都無動於衷,李侯府尹於是派了個使者去迎接禪師,臨行時狠狠地威嚇使者說:「聽著,你如果不能實實在在把善昭禪師帶回來,就把你活活打死!」

使者於是失魂落魄的來懇求善昭禪師離開汾陽,哀哀求告,請禪師一定要救他的命。善昭禪師看看不去是不行了,就考問眾徒弟說:「我怎麼能夠丟下你們,一個人去做住持呢?如果帶你們去,你們又都趕不上我。」

有一個徒弟便上前說:「師父,我能跟您去,我一天可以走上八十里!」

禪師搖搖頭,嘆口氣說:「太慢了,你趕不上我。」

另一個徒弟高聲喊道:「我去,我一天能走一百二十里路!」

禪師還是搖頭說:「太慢了!太慢了!」

徒弟們面面相覷,紛紛猜測師父的腳程到底快到什麼地步,這時才有一個徒弟默默站出來,向昭善禪師叩首說:「師父,我知道了,我跟您去。

禪師問:「你一天走多快?」

那弟子說:「師父走多快,我就走多快。」

善昭禪師一聽,便高興的微微一笑說:「很好,我們走吧!」

於是,善昭禪師就一動也不動地坐在法座上微笑圓寂了,那個弟子也恭恭敬敬地站在法座旁邊立化了。像這種把死亡當遊戲,隨時隨地一瞬即去的死法,不是很圓滿自由嗎?

宋朝的德普禪師,十分灑脫遺世。

有一天,他把徒弟們都召集到跟前來,吩咐大家說:「我就要去了,不知道死了以後你們如何祭拜我,也不知道我有沒有空來吃,與其到時師徒懸念,不如趁現在我還活著的時候,大家先來祭拜一下吧!」

弟子們雖然覺得奇怪,卻也不敢有違師令,於是大家歡歡喜喜的聚在一起祭拜了一番,誰知道第二天雪一停,德普禪師就真的去世了。像這種先祭後死的方式雖然很奇怪,卻也不失幽默;俗語說「生前一滴水,勝過死後百重泉」,為人子女的要孝養父母,應該在父母生前克盡孝思才對,如果等到親死下葬後才大事祭拜,這樣的孝道就太空泛了。

宋朝還有一個宗淵禪師,也能把死亡看成一種超脫。

他活到八十三歲時,自忖證悟佛法已有火候,生死已不足牽掛,也該是捨棄肉身的時候了,就自己作了一首輓歌自祭:「舉世應無百歲人,百年終作冢中塵;餘今八十有三歲,自作哀歌送此身。」這種死法不也是很瀟灑的事嗎?

宋朝另一位性空禪師坐水而死的事,也很有傳奇性。

當時有賊人徐明叛亂,使生靈塗炭,殺伐甚慘,性空禪師十分不忍,明知在劫難逃,還是冒死往見徐明想感化他,就在吃飯的時候做了一首偈自祭:「劫數既遭離亂,我是快活烈漢,如何正好乘時,請便一刀兩段。」因此感化盜賊,解救了大眾的災難。

後來禪師年紀大了,就當眾宣布要坐在水盆中逐波而化,他人坐在盆中,盆底下留下一個洞,口中吹著橫笛,在悠揚的笛聲中,隨波逐流而水化,成就了一段佛門佳話。他留下一首詩說:「坐脫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火,二省聞壙。撒手便行,不妨快暢;誰是知音?船子和尚。」

原來過去有一位船子和尚也喜歡這種水葬方式,性空禪師因此特意又作了一首曲子來歌誦:「船子當年返故鄉,沒蹤跡處好商量;真風遍寄知音者,鐵笛橫吹作教坊。」性空禪師和船子和尚這種吹笛水葬的死法,不是也很詩情畫意嗎?

民國的金山活佛妙善和尚,也是用水化的方式圓寂。

那是民國二十三年在緬甸仰光發生的事了。那時妙善和尚染了熱毒,又營養不良,兩腳背上都長了毒瘡,依舊日日爬在熱石板上拜佛,弄得瘡口潰爛、膿血外流,還不肯接受弟子延醫治療的照顧,連沖個涼水澡都不肯,使大家束手無策。一直到了圓寂當天,弟子又來勸請沖個涼水澡的時候,活佛居然爽快快地點頭答應了:「你要我沖涼很好,我看今天也正是我沖的時候了!」

一語雙關說完,就高高興興的進入浴室沖洗,弟子不放心,還特別要求活佛多沖一下,除掉熱毒,活佛笑嘻嘻的回答:「我知道,一定要多沖,只沖這一下,就不必再衝了。」

結果幾個鐘頭過去了,僅聽見裡面嘩啦嘩啦的水聲,卻一直不見活佛出來,大家覺得奇怪,推門一看,活佛還是屹立不倒的站在那裡,只是心口早就停止跳動。像這種坐脫立亡的死法,真正擺脫了無始無明的牽絆,不是很美好的事嗎?

很多禪師們死的姿態也是千奇百怪:

像丹霞天然禪師策杖而死;隋朝的惠祥法師是手捧著佛經跪化的;唐朝的良价禪師來去自如,要延長七日就延長七日而死;遇安禪師自入棺木三日猶能死而復活;古靈神讚禪師問弟子說:「你們知不知道什麼叫做‘無聲三昧’?」弟子們答不知道,神讚禪師把嘴巴緊緊一閉就死了。

而龐蘊居士一家四口的死法尤其各有千秋:先是女兒靈照搶先坐在父親的寶座上化逝,龐公只好臥著死;兒子在田裡鋤地,一聽父親去逝了,就丟下鋤頭立化;龐夫人見他們個個都去了,也撥開石頭縫隙,隨口留下一偈而去:「坐臥立化未為奇,不及龐婆撒手歸;雙手撥開無縫石,不留蹤跡與人知!」

像這些禪師、居士們的死法,既輕鬆瀟灑,又幽默自由,是快活自在的,是詩情畫意的;他們用各式各樣舒舒服服的姿態通過死亡,站著、坐著、躺臥、倒立、跪化、說偈而死……,由於他們具有勘破生死的智能,才能這樣了無罣礙的撒手而去。人,有生必有死,信佛的人會死,不信佛的人也一樣會死,但是我們對死亡應該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有更高一階靈悟,「以生為附贅懸疣,以死為決肒潰癰」,不但不怕死,更對死後充滿希望,面對死亡時,不會恐懼哀號,反而將死亡視為一件美好自然的事。

我們常常都在為人生諸事做準備,為黑夜來臨而準備手電筒,為下雨天準備遮傘,為遠行準備口糧,為季節準備換裝……而現在,我們也應該趁著時間還早,趁著自己身體精神都還健康的時候,先為死後的皈依處預作準備,為未來的歸宿鋪下坦途;我們不但要對現世的生活懷抱無限希望,對於死後的生命更要建立高昂的信心──生有所自,死有所為,法身久長,慧命無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無常

三千多年前,佛法興盛的古印度王朝,世尊於舍衛國的只...

聖嚴法師:如何看待「只在乎曾經擁有」

電視上曾經流行一句廣告詞: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

羅狀元十嘆無常歌

一、 嘆無常,嘆無常,一嘆無常好淒涼; 為名苦,為利...

阿育王的百億千金供養布施

佛滅度後,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國王。有...

臨終助念時,對亡者的開導很重要嗎

問: 臨終助念時,對亡者的開導很重要嗎? 大安法師答...

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此語誰不知之?知之而漫不加意,...

觀心無常,不再迷茫彷徨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世界是非常複雜的,我們的心在哪裡,...

觀壽命無常是成就淨業的根本

有師兄問我:如果總想著未來的死亡,是不是與活在當下...

蚊子咬就心煩,大痛時還怎麼念佛呢

有人會說:既然如此,那我等到臨終時再念佛就好了,何...

世間人都愛黃金,但真正修道人愛剎那靜

打禪七的殊勝因緣,確實是難分難離。馬祖門下龐蘊居士...

佛教中夫妻相處守則

為佛弟子,若欲成為和睦相處的夫妻,應如何相待呢? 一...

一切皆捨,了脫生死

現在佛教在世界上,大體都在弘法、宣傳,雖然很普遍,...

證嚴法師《四十二章經》

現代生活已邁入高科技,而講究科技的結果,往往容易使...

豈能一日不拜佛

《普賢行願品》的第一大願是禮敬諸佛,可見佛法修持要...

不要期待別人讓你滿意

這個對外的弘化,我覺得有兩個重點。這個忍辱是有一些...

事怕有心人

高峰自敘悟由,而曰:不信有這般奇特事,事怕有心人故...

淨土宗修學的四個重點

持戒為本,淨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 這是蕅益大...

本煥長老的禪思語錄

◎ 未成佛時,要先結人緣,廣結善緣,隨眾隨緣,為教...

素食怎一個「吃」字了得

素食怎一個吃字了得? 素食,首先衛生、安全,這是素食...

朗然獨醒,大丈夫當如是矣

【原文】 醉生夢死,恆言也,實至言也。世人大約貧賤、...

覺悟的三個層次

覺悟既然是一個根本問題,就要知道覺悟的層次和內容是...

聖嚴法師《工作與心安》

有些人在平常時候,心還可以比較安定,但是只要到了工...

【佛教詞典】一位一切位

是說得其一位,同時兼得一切之位,這是華嚴之所說。...

【佛教詞典】無有無記

又阿羅漢或於一時善身業轉,或於一時無記身業轉,語業...

【視頻】明海大和尚《信心銘》

明海大和尚《信心銘》

【視頻】一生輕鬆成佛

一生輕鬆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