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陀時代在家學佛女眾的模範人物

了幻法師  2014/07/1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佛陀時代在家學佛女眾的模範人物

佛陀在世的時代,女子學佛而成為解脫聖者的,為數不少。

像摩訶波闍波提、蓮花色尼、耶輸陀羅、末利夫人、妙齡童女,以及《華嚴經》中的休捨優婆夷、慈行童女、婆須蜜多、自在主婦,《法華經》裡的龍女八歲成佛,《維摩經》裡的天女散花說法,都是學佛有所成就,或證悟聖果,教化度生的著名女性。

現在舉幾個獲得成就的學佛婦女,作為現代女性學佛的楷模。

(1)發願攝眾的勝鬘夫人

憍薩羅國的波斯匿王和皇后末利夫人,自從在祇園皈依佛教之後,常常想起他倆那最鐘愛的、已嫁給阿踰國王的聰慧利根的女兒——勝鬘夫人,於是就寫信派人送給她,力讚佛陀的無量功德和智慧。勝鬘看到這信,急於見佛,就在宮裡至誠祈禱,感得佛陀出現,為她說法,並為她授記:「如果你能不斷地修學,將來還可成為普光如來。」她聽法後,深為感動,就自動地在佛前發了十個大願,要盡未來際,以正法攝受眾生:

一願自己對於所受的戒法,永遠不起毀犯的心;

二願對於一切長輩,永遠不起輕慢的心;

三願對於一切眾生,永遠不起瞋恚的心;

四願對於他人的福樂、美貌、智慧,以及一切資生事物,永遠不生妒忌的心;

五願永遠把自己的所有和所知,都能布施他人,沒有吝嗇;

六願永遠不為自己受蓄財物,凡有財物,都要接濟貧苦的人民;

七願永遠為諸眾生行「四攝法」,無愛染心,攝受眾生;

八願見到孤獨、幽系、疾病的眾生,永遠要為他們設法脫離苦難;

九願見到一切損人利己的事情,永遠要維護正義,主持公道,應折伏的就折伏他,應攝受的就攝受他;

十願從今天起,直到成道,攝受正法,終不忘失。

佛陀印許了她的心願,又以神力加被她,使她說了一部大乘的聖典,那就是著名的《勝鬘夫人獅子吼一乘大方廣經》,闡明了一乘真常的勝義。

(2)樂善好施的毘舍怯母

憍薩羅國的舍衛城中,有一個信佛的家庭主婦,名叫毘舍怯母,一天她到祇園去拜佛,又請佛和弟子到她家裡來受供養。她因深知出家比丘生活的清苦和不便,就在佛前要求允許她實行發心要做的八個願望:

一要向比丘們布施雨衣,因她的婢女曾見比丘們在室內沒有雨衣穿,裸露身體;

二要供養初入僧園的比丘,因他們還不知道到什麼地方托缽才有人供養;

三要向行腳比丘布施食物和資具,因他們沒有這些,要去托乞,阻遲了出外行化的時間;

四要向生病比丘布施湯藥,因有病沒有醫藥,不易很快地痊癒;

五要向生病比丘供養食物,因沒有適當的食物,以後會影響他們身體的健康;

六要供養看護病人的比丘,因看護的比丘忙著自己去乞食,就顧不到病人;

七供養稀飯給比丘們吃,因佛說粥有十利,可以調心,增長健康;

八要向比丘尼們布施浴衣,因見她們在恆河水邊裸體入浴,和一些不正當的女人混在一起,大家就會對她們失去敬意。

當時佛答應了她這八個願求,但問她這樣發心,究竟為什麼利益?

她說:「不為什麼利益,只希望將來有比丘涅槃,能夠聽到佛說他們已證阿羅漢果,而這些阿羅漢是曾經受過我供養的,我心裡就歡喜了。」大家聽了她的話,都很感動,認為她的施捨,純出於一片至誠,供養三寶,沒有什麼附帶的條件;不像有許多人,做了一些好事,都是心裡另有企圖的。而她的樂善好施,全是推己及人的愛護,慈悲心和同情心的天然流露。

(3)轉迷為悟的摩登伽女

印度有一個首陀羅種姓的女子,名叫摩登伽,與阿難很有緣分,苦苦地追逐阿難,很想和他結成夫婦;但阿難道力尚堅,頗有戒心,弄得她不得所欲。後來她要求她的母親用「婆毗迦羅先梵天咒」的力量迷惑了阿難,把他誘引入室,淫躬撫摸,幾毀戒體,後被佛陀設法救出。

佛叮囑摩登伽女,若要和阿難結婚,先要學阿難剃髮出家,學到像阿難那樣的道心,才可以和阿難結婚。摩登伽女一心要和阿難結婚,只要目的能達到,什麼都可以照做。結果她遵循佛的意旨,削髮出家,佛陀教她修道之法,漸漸心地清淨,慾念消除,才知道愛情的妄想是愚癡可恥的行為。她從糊塗的迷夢中清醒過來,努力修證聖果,佛印許她的功夫已在阿難之上。

摩登伽女這時已離欲無染,拔除了愛情的種子,不會再生愛苗,即使叫阿難去和她結婚,她也不需結婚了。

當時印度社會階級甚嚴,佛度這個首陀羅種姓的女子出家,曾受到僧團、社會以及國王波斯匿等的非難,認為這會損害教團的名譽。佛很婉轉地對他們說:「我是海洋,你們是百川,百川匯入海洋,同成咸味的海水;你們大家一入佛海,也就一律平等,更無貧富貴賤可分了。」

當時他們對這些話,還不能完全無疑和同意,到了摩登伽女證入聖果的消息傳出,大家始信佛法平等。確有事實可以證明,一切世襲頑固的舊觀念,也就不攻自破了。

(4)佛化家庭的耶舍父母

耶舍為俱梨迦長者的兒子,是一個翩翩濁世的佳公子。一天見自己所愛的舞女和樂師調戲玩耍,悶悶不樂,跑到佛處叫苦。

佛告以「人生原是苦空無常的,世上無不散的筵席,也無不變的愛情」。他領悟過來,就出家學道。他的父親俱梨迦不知他的下落,以為他已自殺,後來知道他還健在,且經佛的開導,已出家修道,也就非常歡喜。經過佛陀的幾次開示,俱梨迦也自願皈依佛教,做個在家正信的佛弟子,所以他就成了佛教有「優婆塞」(男居士)眾的第一人。

俱梨迦長者在第二天,就懇請佛和六百個弟子,到他的家裡應供說法。他的夫人聽了也生起信仰,皈依佛陀,做個在家修行的清信女,過著佛化家庭的生活。她的皈依,也成了佛教有「優婆夷」(女居士)眾的第一人。繼續她皈依的,後來還有耶舍的青年朋友五十多人。這一群的男女青年,受了佛陀的熏陶和感化,不但過起家庭佛化的自利生活,同時也遵循佛的指示,到各處過著最早布教的利人生活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了幻法師文章列表

學佛治抑鬱,驅散陰霾,走向光明

一直想跟大家聊聊我學佛的經歷及感受,雖然從我自身而...

做自利利他的佛弟子

伴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日益關注的焦點開始轉向精...

宣化上人:學佛的態度

佛教是出世法,我們不批評哪個政黨之好壞。因為法爾如...

惡口罵人變丑女 見佛歡喜轉莊嚴

波斯匿王有一位女兒,名叫賴提公主,有十八種丑,都不...

世事如迷途,佛法度人心

奉獻他人,才是真正有利自己。我很感恩學佛帶給我的改...

如何吃素及吃素與學佛關係

先略說素食的功用,以澄清素食與佛教之關係。素食指不...

在「不幸」之中獲得覺悟的機會

在一個父母離異、舅舅癡傻、爺爺病痛大半生、奶奶跳樓...

齊豫:信佛後生活過得很簡單

1998年,齊豫到西藏拉薩參加齊秦那場著名的個人演唱會...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推薦】如何正確處理臨終

臨終處理之重要 臨終之際,色身四大分散,功能全失,彷...

地藏菩薩悲願特重,功德不可思議

由於地藏菩薩悲願特重,所以他的功德是不可思議。《十...

過年宴請賓客如何才最吉祥

【原文】 世人皆惡吃虧,而人人做吃虧之事。世人皆畏墮...

在活物上做活計,不要在死物上做活計

我們的屋宅、田園、牛羊、轎車、甚至桌椅、器皿、衣服...

棄捨所長,何患道業無成

【原文】 凡人資性所長,必著之不能捨。如長於詩文者,...

把佛友當成朋友,是很可惜的

如果學佛了,大家都互稱師兄,也稱為道友。道友就是以...

思無常,觀不淨

佛在波羅奈國鹿野園中,與五百大比丘說法。佛陀開示大...

遇到問題先要消除自我意識

接下來就談到真妄的問題了。善惡是基礎,真妄的問題就...

橫死可以往生嗎

問: 一個人有信願行三資糧,不管佛號念的多與少、功夫...

懺悔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

如何改變我們的命運?第一個叫懺悔,這不只是宗教的,...

不要以為有了這張紙,你就有資本了

今天下午,幾個老沙彌、沙彌尼,來求戒。都六七十歲了...

人生成功的原則--不忘初心

我們為人處世,永遠保持剛剛出來的那個心情。譬如現在...

先明白念佛的目的,你就知道如何念佛

怎麼念佛 以淨土念佛法門為歸,以持名為中心,持名念佛...

人生應行的五種道德

佛教是一種道德的實踐的宗教,它雖具有高深的哲理,但...

剛信佛時很靈,信久後為何就不靈了

有好多信佛的人,感覺信三寶很久了,卻沒有得到感應。...

凡是肉類都含有尸毒

食肉具有危險性的個主因,就是凡是肉類都含有尸毒。那...

【佛教詞典】五種補特伽羅

【五種補特伽羅】 p0272 瑜伽七十卷八頁云:復次依上施...

【佛教詞典】九品安養之化生

(雜語)安養者極樂之異名。化生者極樂之往生有胎生與...

【視頻】慧律法師《誰為眾生的善知識》

慧律法師《誰為眾生的善知識》

【視頻】法鼓山的禪悅境教

法鼓山的禪悅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