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心不過是一堆念頭罷了

2014/05/1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心不過是一堆念頭罷了

人一生中所面臨的俗事,就像永無止境的海浪,一波接著一波而來,但我們到最後都是兩手空空,什麼也留不住,我們的腦中走過無數的念頭,一個念頭生出許許多多的念頭。所有的念頭都是增加內心的騷動與不平而已。

假如仔細反省日常行為所依據的基本價值觀念,並試著找出它們從何而來,我們就會發現,這一切都源自我們未能對事物做正確的檢驗。我們的所作所為,通常是根據「每一件事都是真實、具有實體」的假設而來。但是,當我們看仔細一點就會發現,現象世界就像一道彩虹,色彩鮮艷多姿,卻沒有任何實體存在。

當天空上掛著一道彩虹,映入眼簾的是許多美麗的色彩,但彩虹不能當衣服來穿,不能當飾物來戴。沒有什麼是我們可以擁有的;所有的事物只不過是透過各種因緣的結合,呈現在我們面前。心中升起的念頭也是如此。念頭根本沒有所謂實體的真實,或本質的存在。所以,念頭根本沒有理由擁有強過我們的力量,我們也沒有理由淪為念頭的奴隸。

輪迴與涅槃皆由心造。即使如此,心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它只不過是一堆念頭罷了。一旦我們認清念頭是虛假的,心也就失去了矇騙我們的力量。但是,只要我們把虛假的念頭當作是真的,念頭就會像過去生生世世一般,繼續折磨我們,讓我們深受痛苦。為了達到控制「心」的目的,我們必須覺知該做什麼以及該避免什麼;我們也必須保持警覺,時時檢視身、口、意三方面的行為。

為了破除心的執著,了解所有的現象皆如海市蜃樓中的綠洲一般空無虛有,美麗的外相無益於心,丑陋的外相也無害於心。斬斷希望與恐懼、喜愛與憎惡的連結,安住於平等捨之中,了解所有的現像隻不過是自心的投影。一旦你知道什麼是絕對的真理,你將認清眼前所有的相對現像隻不過是一個幻影,一場夢,並且不再執著於它,認清實相即是空,就等於破除了思想的限制。

佛陀的教義,目的是要我們主宰個人的心。假如你主宰了心,你也能主宰身與語,你及他人的苦難就能結束。但是,你若讓心充滿了消極的妄念,那麼無論你做了多完美的善行,或者你說了許多良善的話語,你還是遠離正途。

主宰心是要全然恆久不變的注意你所有的想法及行為,一次又一次反覆檢查你的心。一旦消極的妄念升起,就用適當的矯正法來治療。而當積極的正念升起,就將功德迴向給所有有情眾生來強化它,並祈願他們能證悟到最後的覺知(成就佛果)。即使在日常活動中或心神煩亂時,都能從慣常的沉靜洞察中保持明淨的覺醒,那你終將持有這智慧心的體認。所以,隨時警覺是解決輪迴之苦最基本的良方。

戒律的實踐,將引導你到達不論你是否在實踐期都能保持這覺醒的境界,這就是教導的重點。沒有持守戒律,無論你記頌多少儀軌或咒語、或做幾千次大禮拜、乃至幾千次繞塔,只要你的心是散亂的,就不能幫助你去除心中紊亂的思緒,不要忘記這是最具決定性的基礎。

就像所有的事物,總是殘酷地漸漸接近其最終的歸宿,你的生命亦是如此,像一隻燃燒的油燈,很快就會用完。你若以為你能先把工作完成,等退休以後在來持守戒律,你有這種想法就太不理智了。你認為你能活那麼久嗎?死亡不也同樣降臨在年輕人及老年人身上?因此,無論你做什麼,都不要忘記死亡,並讓你的心專注在戒律上。

人們總是說:「禪修,禪修!」但是,除非你對空性的概念以建立堅固透徹的了解,否則你做的「禪修重點」是什麼?不能認知心的空性,就是造成墮入輪迴的根源。當心不受念頭影響,當下即喚醒純然的醒覺,這無礙清明的空性就會逐漸被體認。

貪慾、嗔恨、無知、疑忌、傲慢(即貪、嗔、癡、疑、慢),這五毒常控制了我們的心。例如,我們看到仇恨將人們推向自相殘殺,而國家相互開戰。一旦我們不能控制我們的情緒,它們就會支配我們。但是,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分析它,並探究它的本質,它們將會消失無蹤,就像巨大的暴風中的雲那般不能掌握,從暴風的外面來看是壯闊美麗,但仔細去透析它,卻是無法感觸及掌握的。而其實,這些只有在我們賦予它們重要性和力量時,它們才有重要性和力量。假如,以寬容代替狂野的念頭,我們將能去除它們,而用此種方式來對治,解脫就隨時在握了。

隆冬時,寒冷使湖水及河流結凍,水變的如此堅硬,可以承載人獸和車輛。當春天來臨時,土壤和湖水都漸漸暖和,也漸漸地解凍。這時,有什麼可以留下來?堅硬的冰塊?水是柔軟的流動,而冰是堅硬銳利的,沒有人會說它們是相同的;可是也沒有人能說它們是不同的。因為,冰是水凝固而成,而水是冰溶解而成的。

我們對外界的認知也是相同的道理,去依附各種現象的實體,去忍受各式的折磨,好感或惡感、喜悅或痛苦、獲得或失去、隆盛或衰落、讚美或責備,都會在心中凝滯成一塊堅石,我們必須注入自由的活水來溶解這意念的堅冰。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幸與不幸是取決於自己的看法

幸福與不幸、痛苦和快樂就像是硬幣的兩面,不幸與痛苦...

是心從本以來,不生不起性常清淨

《持世經》云:菩薩觀心,心中無心相。是心從本以來,...

人生的兩個大包袱

我看到許多人每天都背著兩個大包袱一個是珍寶包袱,一...

以什麼心來做事,最終就會成就什麼

心是非常微妙的,因而,多數人對自己的心行並不了解。...

為什麼我們一天到晚「心有千千結」

有人說,為什麼沒有影像,我一天到晚也是心有千千結呢...

一個人的好壞是不決定的

在儒家的道理當中,有兩句話提到內心的重要性: 第一、...

10種心理暗示 找回最簡單的快樂

忙碌的生活中,幸福往往和我們擦肩而過。轉換一下思維...

只轉心,而不精進做功課有用嗎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人生因選擇而精彩

有人說,人生就是由一個又一個選擇組成。的確,我們每...

合掌與養生

合十(合掌)是佛教常用的禮節,也是一種修養與和平的含...

臨終念佛與開示如何把握時機

問: 臨終念佛與開示如何把握時機?是先開示嗎? 淨界...

這一念無明的妄動,當下就是真如本性

明眾生迷真成妄,是從眾生的角度來說明妄是怎麼生起,...

四十八大願——(第26願)菩薩得金剛身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困境即是賜予

一個障礙,就是一個新的已知條件,只要願意,任何一個...

昌臻法師《淨宗祖師有關臨終的懇切開示》

一、臨終四事 唐善導大師:《臨終正念文》,指出臨終...

淨宗祖師思想的現代價值

淨宗十三祖的淨土思想,猶如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點綴在...

出家的真實義

什麼叫做直心?直心乃是萬行之本。天地、修行、一切萬...

人生如夢了不可得

原文: 古人云:熱亂場中,難當冷眼。以三界無安,猶如...

十句蘊含大智慧的話

1、炫耀什麼,缺少什麼;掩飾什麼,自卑什麼。所謂正...

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莊嚴

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是一個全方位的展開,這全方位展開...

釋尊以三重大悲憫念眾生

略而計之,大悲有三:一者,佛在世時,憐此五濁,說難...

有一家銀行每天往你賬戶存入¥86400

想像有一家銀行每天早上都在你的帳戶裡存入¥86,400。...

本來都是佛,現在為什麼是眾生呢

王陽明先生說滿街都是聖人,這句話是從佛學裡來的,釋...

我們要遠離魔境,只有一個方法

魔境因由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想陰用心交互,...

【佛教詞典】後堂板頭

(雜名)僧堂內後堂首座之坐席也。...

【佛教詞典】欲護聖法財眾集聽我說

子題:欲護聖法財、聖法財、眾集聽我說 含注戒本·皈敬...

【視頻】慧律法師《無想定是修行人的大陷阱》

慧律法師《無想定是修行人的大陷阱》

【視頻】真正有德行,方為真修行人(大安法師)

真正有德行,方為真修行人(大安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