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佛修行文章(第8頁)  【隨機推薦】

最殊勝的法

證悟無我之義的人即是最殊勝的智者。 最殊勝的持戒即...

管理好我們這顆心

有一種內觀法門,在座的可能有人參加過。修內觀最主要...

閉住你的嘴,看住你的心,修好你的法

現在很多人學佛,往往流於形式,喜歡聚會、趕法會,自...

《十種逆境為道場》譯文

【原文】 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慾乃生。貪...

在家修行,不要誤入誤區

居士的居,是居家、在家的意思。居家學佛,在家修行,...

小事做不來,大事難成就

俗語說:小事做不來,大事難成就。此是從小事上可反映...

用自己的力量來度過難關

遭遇困擾和不幸時,不要把原因推到別人身上,而不反省...

上班族修行受用的方法

佛法修行有動有靜,動靜皆可以修行,上班、下班也能用...

虛心接受別人的責罵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意思是說,善良...

學會忘記

一天晚上,我去看望一位遭人誣陷的朋友,吃飯時,朋友...

首愚法師關於修行的開示

一、持咒 修行路上要找到跟自己相應的法門很不容易,...

說一丈不如行一寸

人有二耳、二眼、一口、雙手、雙腳,此中道理:是要人...

修行人為什麼要少語止語

一、真正做到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使自己能盡最大的努...

如何突破困境

1967年,佛光山剛開闢時,一片刺竹荊棘,到處深壑...

要想往生須破三疑闖四關

破三疑 一、疑自己業障太重,恐不能往生: 經云:念...

菩提心是修行的根本

什麼叫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覺悟心和願力心。菩提心,...

戒淫九想觀

本節的九想觀,如能修持觀想成熟,可體悟人死後無比淒...

每天一定要定功課

我們做功課通常都是散持。 我問老菩薩:一天念多少?...

如何讓生命中每一刻都變得有意義

寫在前面的話: 昨天一個佛友對我說她的困惑,因為收...

勸君早辦修行路,莫為兒孫做馬牛

在明朝,有個人叫羅洪先,他特別有才華,二十多歲就高...

功德迴向他人,責任歸於自己

在團體中,要掌握「功德迴向他人,責任歸於自己」兩大...

看看你學佛之後是否走對路

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長 1. 在初地菩薩之前,慈悲心...

居士修行與弘法中的幾個誤區

佛制四眾弟子,出家眾以修習梵行、弘法度眾為要務,在...

不忘初心,實踐佛法

我們趙、錢、孫、李,百家姓,問你,你為什麼姓趙?你...

在坎坷路上走,才能磨練心志

寺中有一個小和尚,從小就在這裡出家,是寺裡的眾僧把...

修行要去掉這二十種錯誤觀念

一、求佛而不修佛 佛法是修行法門,是從內心去參悟自...

智者的十大追求

頂級的學業是擁有聖賢的智慧; 頂級的事業是廣利一切...

生活處處是佛法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要按照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方式去做...

怎樣選擇善知識和確定善知識是否真修行

問: 怎樣選擇善知識?怎樣確定善知識是真修行? 答...

佛療六法

一、念佛對治業障: 平時多用念佛的名號、智慧、功德...

修行人要把握當下這一念

我們當下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這一念...

在家學佛方便談

一、 四句口訣 很高興與大家見面談心,溝通思想。今...

人生要八戒更要悟空

人生在世,在某種程度上講就是慾望得到滿足與失落的不...

佛說掃地的五種功德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中記載: 世尊於逝多林...

糞窟夫妻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一日清晨,佛陀...

大安法師:如何恆順眾生

我們為什麼要恆順眾生?是由於眾生跟我們同體,我們要...

做人請牢記十個字

第一個字:清。 不是自己勞動所得不要,不要授人以把...

普賢十忍

在《華嚴經、十忍品》裡,普賢為菩薩摩訶薩提出十忍,...

大安法師:為何富貴學道難

問: 《四十二章經》中佛說二十難中有富貴學道難。佛...

大安法師:往生靠佛力是否不必辛苦修行了呢

問: 請問法師,既然往生全靠佛力,那我們又何必辛苦...

大安法師:念佛不能走極端

我們念佛一定要有一種平實的心,不能去走極端。 我們...

星雲法師:修行的真義

「現在的人常說要修行,其實只不過是將修行當作『懶惰...

星雲大師:將來要做什麼

青少年的時候,同參道友三五成群經常討論著:「將來要...

人不成熟的六個特徵

人並不因為你的年齡大而成熟,也不因為你的年齡小而不...

達照法師:不修行的修行

總是以一顆有所得的心,去求無所得的法,怎麼可能相應...

修行人必知十要

1.修行人,戒淫心, 淫是六道輪迴根。色如毒藥迷心...

不要用修行來傷你的心

第一點,修行不應該有時間性。 不要把它當工作,有上...

人生的十度修煉

1、忍得住孤獨 人生想要獲得成功,必須忍得住孤獨,...

隨緣行善積德的方法

第一與人為善: 何謂與人為善,念念不忘為大眾著想,...

弘一大師:青年佛徒應該注意四項事情

今天所要和諸位談的,共有四項:一是惜福,二是習勞,...

呂洞賓成道前的十次考試

一,洞賓自外遠歸,忽見家人皆病死,洞賓心無悔恨,但...

學佛修行的11大禁忌

1、永遠都要記住學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滅...

聖嚴法師:盡心、盡力、盡可能學習

我常用一句話來勉勵志願者,也勉勵自己:「盡心、盡力...

轉彎的人生

夜晚,列車奔馳,兩節車廂的交接處,轉彎時出現了一個...

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煉心志

在一座寺中有一個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擔水、掃地...

心性專一,有始有終

明代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中說道:宋代書法家米芾說...

持之以恆方可登峰造極

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一個人成功與否,關...

惟賢長老《建立信仰並學菩薩》

一、建立信仰 你們參加法會做義工,你們都有信仰嗎?...

惟賢長老:淨土教的殊勝和修法

各位師父、各位居士: 我於四月二十六日由重慶到蓬溪...

學佛的三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是聽經聞法。 聽經聞法,才能夠了解到佛法...

大安法師:淨業行人的行持方法

如何行持,單刀直入就是信願持名,你每天能念三萬聲佛...

大安法師:淨土法門的專修

修行淨土法門,宜專精。善導大師提出專修的五種正行:...

菩薩能自利利他的八法

善生言:世尊,菩薩摩訶薩具足幾法,能自他利? 善男...

莫再折自己的福分了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些,過得...

惟賢長老《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諸佛正法賢聖僧,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諸善根...

惟賢長老《念佛與悲智兼修》

我昨晚上聽到你們都在念佛,念得很久、很誠懇,這是很...

惟賢長老《修學佛法的基本綱領》

尊敬的夏林長,各位護法居士: 我這次從重慶出來,經...

大安法師:修苦行和往生沒有直接關係

修苦行和往生沒有直接關係,但有間接關係,這是因為往...

大安法師:念佛人正確的目標定位

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每天繫念佛號這很好,...

趁年輕時趕快修行

蓮花生大士云:趁年輕的時候努力的修持是極為重要的!...

炒熟的芝麻種子

《百喻經》裡有一段譬喻:有位農夫聽說芝麻的營養價值...

身體力行的明惠法師

古時,深山的一座寺院裡,有位明惠法師,品德與道業都...

在家居士的兩種誤區

佛教徒分為出家人和在家人兩種,出家人是以修學佛法為...

大安法師:發菩提心過程當中八個「勿」

【惟願大眾,愍我愚誠,憐我苦志。同立此願,同發是心...

大安法師:無上道心怎麼發

善導大師在《四帖疏》裡面,對這段經文,給我們開示了...

了幻法師《超越情愛好修行》

自筆者的《佛法與婚姻》一書2005年流通以來,收到...

聖嚴法師:忙人的修行方法

有人問我,在忙碌的工作中,如何抽出時間來修行? 就...

好的人品是無價的,是金錢買不到的

1982年,美國印第安納州阿歷山德亞市的比爾先生喜...

宣化上人:培養四無量心

修道人,一定要培養四無量心。有了四無量心,才能教化...

大安法師:一顆出離牢獄的道心

我們的生命也像一種投資。生命的能量和精力是有限的,...

宣化上人:迴光返照

什麼叫迴光返照?迴光返照就是什麼事情都要問自己。好...

只要多說一句話,就能種下很多善果

經常會看到一些感人的文章,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正所...

明一法師:枯燥乏味好用功

世間的人都怕做枯燥乏味的事情,因為他們覺得這是非常...

有教養的人的十大特徵

一、守時: 無論是開會、赴約,有教養的人從不遲到。...

在各種境界中修福種福

在順境中應怎麼辦? 我們遇到順境,應當這麼想:我家...

大安法師:修行的高低是看德行

修行的高低看德行,不在於外在的東西,無論是哪畢業的...

聖嚴法師:獨修與共修的差別

常聽說「寧在大廟睡覺,不在小廟辦道」,也就是說個人...

毀滅福祿的六個日常行為

1 殺生 殺生在一切行為中第一等折福份。買肉吃尚造...

宣化上人:欲速則不達

很多學生剛入學時,皆抱定一個目標:預備讀好書後,要...

拿這16種人當鏡子照一照自己

⑴ 能吃虧的人是有福的人 ⑵ 能施捨的人是富貴的人...

沈家楨居士《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方法及證悟過程》

第一段 觀世音菩薩宏願解脫一切眾生的痛苦。自古以來...

宣化上人:七聖財

《地藏經》中有位財首菩薩,他是無毒鬼王所修成的。財...

百丈大智禪師的叢林要則二十條

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精進以持戒為...

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修養,是指一個人的品質,道德、氣質,對生命的領悟等...

修行就是先苦後甘

大藏經裡面有段故事:在一個深山裡面,有七個人志同道...

成功的秘訣

一、禪悟成功 有一高僧,弟子問其成功原因,答曰:吃...

秘密用功的法門

修學律宗的有源請教大珠慧海禪師說:和尚修道,有沒有...

強軟魔頭來考驗

修行關鍵的時候,得大受用的時候,往往是要強烈的外境...

大寂法師:三種情形會讓你生起退轉心

一、學佛多年的居士為什麼會在重病下對佛法失去信心?...

大安法師: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世間有一類修行人,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貴,也發心修行,...

大安法師:不要怕自己根機愚鈍淺陋

省庵大師是非常苦口婆心的,對這些正面來勸勉,不要怕...

念佛是最好的改命方法

一般人不論富貴貧賤,有沒有權勢地位,個個都有不稱心...

密勒日巴之歌

年輕像夏日之花朵,很快就凋謝了。 老年如火勢蔓延至...

撿拾零碎時間修行

如果明天就要躺下來,面對死亡,想想你要去那裡?想想...

明海大和尚:遇到任何是非永遠是自己錯

修行人應該具備的一個正見:凡遇到任何是非,永遠是自...

佛子行三十七頌

誰見諸法無來去, 唯一勤行利眾生, 殊勝師及觀自在...

星雲大師:培養耐力

耐是持久,是承受,是一種力量。你看,飛鴿傳書需要耐...

真修行人要過的睡眠關

睡是五關中最後一關,只有前面幾關都通過了,才能通過...

真修行人要過的吃喝關

吃喝關,是循序漸進的:從吃素到少量,到少餐。身體越...

真修行人要過的名辱關

人非完人,孰能無過?那個人前不說人?哪個背後無人說...

真修行人要過的錢財關

很多修行人會發現,怎麼自己這兩年突然的運氣不順了,...

石頭和尚的十味妙藥

雲南昆明華亭寺內,存有一奇特藥方,它是唐朝無際石頭...

濟群法師:掌握八個修行核心

佛教經論眾多,若無善知識引導,僅靠個人摸索,很難深...

蓮池大師:在家學佛

在家學佛不必有莊嚴的形相,拘謹的儀表,重要的是,在...

達照法師:自己有沒有進步

你不是一直在修行嗎?朋友,為何你說自己都沒有進步?...

達照法師:修行中的丈夫氣魄

在場大部分都是女眾,女眾的心態、心量很難放大。人家...

從印祖文鈔看佛法與佛學之別及佛法之要

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現代人急功近利,只著眼於眼前利...

宣化上人:多退初心

人有時最初發心要學佛法,或者最初發心想要出家,但出...

危險來源於自身

有個老太太坐在馬路邊望著不遠處的一堵高牆,總覺得它...

達照法師:修行的用心處

經常遇到一些道友,首先就會問他們用功修行的用心處在...

惟賢法師《信解行證》

佛教講修行的道路,離不開信解行證,什麼是信解行證呢...

本煥老和尚:多修多得

為什麼我今天要來這裡?因為廟裡的執事多少有些變化,...

遇到逆緣要如何應對

我們剛開始初發心學佛時信心都很大,非常精進。時間久...

星雲大師:聞思修

別人說你好,你會很歡喜嗎?你可有想一想,他讚美得對...

星雲大師:小,不能忽視

一般人皆貪多求大,即使在目前日新月異的時代裡,世人...

修行的十大要點

一、孝養父母 佛教以孝為本,孝養父母是佛門的最大根...

傳喜法師:當今社會怎麼修佛法

問: 當今社會怎麼修佛法? 傳喜法師: 當今社會更...

慧律法師:要站在別人的立場著想

心理學家說: 我們一定要了解別人的立場,人與人之間...

傳喜法師:要常常依止善知識

往往一個好的念頭出來的時候,壞的念頭也會出來跟你談...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建立》

第一篇 從人道到佛道 壹前言 佛教是以人為本的宗教...

修七支供迅速積累福德和智慧

修七支供的目的: 人生在世要想使自己過得更好,最主...

比風水更厲害的命運改造

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

白雲法師: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知識,是理論上的見聞。修養,是實踐中的體驗。 學佛...

濟群法師:多聞熏習

我們無緣生於佛世,但佛陀所開示的解脫之道,盡在三藏...

宣化上人:光陰的寶貴

光陰是過得非常快的,在不知不覺把暑假的時間就過去了...

行善才能得福報

一位風水名師,為人看墳斷宅非常準確,經過調理的宅墓...

佛法的真實受用

佛法是覺悟的宗教,可以使人內心達到寧靜,祥和、智慧...

素食是修行順利成就的秘方

身陷在充滿各種污染源的現代人,有著設備多樣與華美潔...

見忍法師:如何發心

如何發心這個問題,在《大方廣佛華嚴經》裡屬普賢行願...

往生彌勒淨土的修行方法

一、廣行佈施 《大成佛經》中講到,彌勒菩薩在人間成...

林則徐:十無益格言

1、【父母不孝,奉神無益】 一個人,假如連父母都不...

星雲大師:修行的真義

現在的人常說要修行,其實只不過是將修行當作懶惰的代...

夢參老和尚:狂心頓歇即菩提

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廚房去,整天在磨面,只是不停的勞動...

氣質的培養

一:沉穩: (1)不要隨便顯露你的情緒。 (2)不...

宣化上人:吃飯前三念五觀

出家人用飯前有三念,首先用調羹吃三口湯,每一口作一...

宣化上人:修行要及時

我們眾生與佛的一念真心,是無二無別的。為什麼佛早已...

本煥長老:修行,功夫,開悟

佛法是平等的,不論你年紀大小,動步早就早回家。當年...

宣化上人:他非即是我非

無論哪一位,來到萬佛聖城,一定要謹言慎行,把好名好...

宣化上人:修行人要經得起考驗

學佛法的人,一定要把自己自私自利的心消滅殆盡,不讓...

印光大師:修行人降魔的方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難免...

五個【不要緊】與十個【無論如何】

五個【不要緊】: 如果您的微笑得不到回應,不要緊;...

修行是否進步的五個參考標準

一、智慧有沒有增長、煩惱有沒有減少? 果然有進步,...

濟群法師: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執

問: 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執? 濟群法師答: 情,來...

君子有九思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

解脫者的風骨

一個真實修行的人,畢竟跟不修行的人有所不同,起碼他...

宣化上人:四攝法

淺言之,善知識就是有智慧的人,惡知識就是愚癡的人。...

淨土法門四忌

修淨土法門的,在一心念佛的時候,急遽不得,疑畏不得...

親自去咀嚼

有這麼一個學生,他向老師請教,怎樣才能夠學會老師所...

廣欽老和尚:關於念佛與修行之精要開示

一、 念佛也不是簡單的,必得通身放下,內外各種紛擾...

宣化上人:要真真實實去修行

能說我有境界,聽到虛空中有人在說話。那簡直是著魔,...

學佛要怎麼學

第一是嚴守戒律,讓自己外在的行為和內在的心念都清淨...

淨界法師:對惡法的態度

當我們修習四念處以後,接下來要修助行四正勤。 四正...

濟群法師《論自力與他力的融合》

學佛修行有兩大途徑:一曰自力,一曰他力。有人重視自...

濟群法師: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

在座下時,我們又應當如何用心、如何保任?凡夫心念如...

讓女人氣質改變,態度優美,一切如意的辦法

佛陀住世的時候,有少女名叫寶女,特到佛陀之處,請問...

傳喜法師:修行人的五個助緣

作為一位修行人,有五樣助緣必須要注意: 第一,戒要...

傳喜法師:修行是死亡之前的死亡

當業力成熟的時候,你想逃出去,逃得出去嗎?你做夢,...

佛說八種大悚懼的事情

這八種大悚懼的事情就是要經常思維八種使我們感到害怕...

淨界法師:寧可在山中睡覺,也不要在都市辦道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小國家,這個小國家有一個獵人,他...

佛弟子修學的四點建議

人生如大海,如何從痛苦的此岸到達快樂的彼岸,必須依...

憨山大師費閑歌

講道容易體道難,雜念不除總是閑;世事塵勞常罣礙,深...

在家學佛的八點建議

一、學佛就是學佛做人。慈悲待人,智慧做事。 佛教是...

不要貪戀世間生滅的福報

過去,波斯匿王每次到祇洹精舍聆聽佛陀開示時,必先脫...

貪圖享樂為障道根本

一日,目連尊者因弟子生病,於是上忉利天詢問神醫耆婆...

修行人四種障道緣

1、任務觀 念佛誦經只為完成功課而用心。不知如何親...

淨土法門的修持方法

(一)實相、觀相與持名 實相念: 念佛並不是專指口...

修行人要放下這六種畏懼

在修行人中,許多人由於各種畏懼心理,反而被障礙的寸...

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為此...

在生活中磨練自己,在違緣中堅定自我

什麼是違緣?違緣就是我們生活、修行等方面所遇到不如...

出世與入世

無相禪師行腳時,口渴尋水,這時看到一個青年在池塘裡...

星雲大師:修身與人際關係

《大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身修而後才能...

宣化上人:因地不真,果招紆曲

學楞嚴咒,就是佛的化身;不但是佛的化身,還是佛的頂...

內心的中道

中道二字,並不是指我們的身和語,而是心。當我們不喜...

星雲大師:如何做人處事

做人處事是人生的一門大學問,有的人活到七、八十歲,...

懂得體貼他人的窘境

英國王室在倫敦為印度當地的領袖舉辦一場宴會,宴會進...

謙虛十要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外貌。外貌乃內心之窗;心有所思,...

學習動物們對待生命的態度

在美國新澤西州,有一位叫莫莉的著名科學家,勸告人們...

慧律法師:什麼事都加上一個【無】字

教你一個大智慧,一個無上的法門,一個字,你什麼事都...

口誦而不解其義

從前有一個大富翁的兒子, 與一些商人一起到大海中采...

淨慧法師:修行要抓住當下這一念

學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要慢慢地使...

培福修福的十個法門

第一、孝親 百善孝為先,所以孝親為修福第一要務,人...

宣化上人:修行要忍耐

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修福修慧的時候,經過三大阿僧祗(...

訓練心

如果我們有了錯誤的知見,那麼即使是住在一個深暗的洞...

真正修行的人應該做什麼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裡。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

修福與修慧

佛教是一切人類的宗教,不論什麼種族,什麼階級的人,...

八風的考驗

俗語說:動則生風,這即是風的來源。在修行中,常提到...

慧律法師:學佛要發三種心

第一要有長遠心: 以前,師父在念逢甲大學的時候,有...

星雲大師:為何要學習

學無止境!人生該學習的事情太多了,所以,生命本身即...

菩薩八法

世尊在《優婆塞戒經》中重點指出八所以,即我們之所以...

精誠的道心

有一位修行人自小不曾娶妻,父母雙亡後,更是拋家散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