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十種逆境為道場》譯文

大安法師  2011/12/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原文】

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慾乃生。貪慾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惱,以病苦為良藥。

二、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驕奢起,必欺壓一切。體難本妄,難亦奚傷?以患難為解脫。

三、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躐等。學躐等,必未得謂得。解障無根,即障自寂,以障礙為逍遙。

四、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願不堅。願不堅,必未證謂證。究魔無根,魔何能嬈?以群魔為法侶。

五、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志輕慢,必稱我有能。成事隨業,事不由能,以事難為安樂。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則虧失道義。虧道義,必見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緣,以弊交為資糧。

七、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內心自矜。內自矜,必執我之是。觀人妄為,人但酬報,以逆人為園林。

八、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意有圖,必華名欲揚。明德無性,德亦非實,以施德為棄屣。

九、見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則癡心必動。癡心動,必惡利毀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為富貴。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為謙,抑何傷我?以受抑為行門。

如是居礙反通,求通反礙。於此障礙,皆成妙境。……是以如來於障礙中得菩提道。

——妙葉《寶王三昧念佛直指》

【譯文】

第一、思惟身體不求沒有疾病。身體沒有疾病,貪慾就會生起。貪慾生起,必定會破毀戒律,退失道心。了知疾病本性空幻,疾病便不構成惱害,因此以病苦為良藥。

第二、處世不求沒有患難。世間沒有患難,驕奢之心就必定會生起。驕奢心生起,必定會欺壓一切。了達患難本自虛妄,患難又何能傷害?因此以患難為解脫。

第三、參究心性不求沒有障礙。究心沒有障礙,所學道業就會躁進躐等。躁進躐等必定會沒有得到法益而自稱得到法益。明白障礙本來無根,障礙就自然寂沒,因此以障礙為逍遙。

第四、立行不求沒有魔障。積累功行沒有魔障,誓願就不會堅固。誓願不堅固,必定未證道果而自稱證得道果。推究魔性無根,魔何能擾亂?因此以群魔為法侶。

第五、謀事不求容易成功。事情容易成功,就會志存輕忽憍慢。志意輕忽憍慢,必定會誇耀我多有能耐。考量事情的成敗,都是隨宿業而決定,成功並非取決於能力,因此以辦事艱難為安樂。

第六、人際交情不求有益於自己。交情有益於自己,就會虧欠道義。道義虧欠,必會常見他人的不是。察知交情厚薄總有前因,交情親疏乃依緣而起,因此以虧己利他的交情為資糧。

第七、與人交往不求隨順適應自己。他人隨順適應自己,就容易引發傲慢心。內心傲慢,必定會執著我的正確。觀察為人處世,種種虛妄行為,難以理喻,人人只是在酬還宿業果報,因此以冤家對頭為功德園林。

第八、佈施行德不要求回報。行善希望回報,就會意有圖謀。意有圖謀,必定會求取虛名。明瞭佈施無自性,福德亦無實性,因此以佈施之德為可被丟棄的舊鞋子。

第九、見利不求沾潤分成。想要利益分成,癡心就必定蠢動。癡心蠢動必定爭奪財利,毀損己德。了知世間利益空幻,利益切莫妄求,因此以疏淡利益為富貴。

第十、被人冤屈不求申明。申明冤屈,則人我未能忘懷。心存人我,必定會滋生怨恨。安忍冤屈為己謙德,冤屈又何能傷害我?因此以受冤屈為修行。

這樣身居障礙之境反而通達,企求通達反而障礙重重。如能智慧觀照,這十大障礙便都能成為修道妙境。……所以,一切諸佛如來於障礙中證得菩提道果。

【按】

十大礙行極具佛法精髓,真金不怕火煉,鋼刀不拒石磨,吾人當智慧觀照,先令身心居於種種障礙之中,則眾魔諸惡障礙之境,正是成就我等道業之逆增上緣。願深味而力行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修行的痛苦是有意義的

我們修行也很痛苦,要減少休閑的時間來聽課,減少休閑...

聖嚴法師《盡心盡力第一》

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人的力量有大有小;人的智慧有深有...

有十種行持,可遠離魔業的障礙和困擾

《八十華嚴》中說: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捨離魔業。也就是...

接納無常、無我和苦,始是大人用心

開始用禪宗的功夫,有幾樣道理是必須要明白的。修行人...

修行有了目標有什麼好處

我們身為一個有情眾生,我們來到人世間,我們的目的不...

星雲大師《如何正心誠意》

人與人相處,總希望留給別人好的印象,讓別人覺得我們...

待人處世的「三好四給五和」

三好: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 四給:給人信心、給...

《宗教不宜混濫論》白話譯

(圓濤法師白話譯) 【原文】 如來說經,諸祖造論,宗教...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為何念佛人臨終時,仍執著自己身體

問: 一些臨命終的人,不論是在家居士,或是出家師父...

持名念佛是為徑路中的徑路

十、復明徑路修行徑中之徑者,此有二義:一者,餘門學...

臨終之日千萬不要做的事情

送終是大事,一切眾生都迷惑這件事情。所以地藏菩薩就...

四十八願中的天人、聲聞、菩薩有什麼區別

問: 《無量壽經》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中,有國中天人...

聖嚴法師:心裡不安的原因

很多人的緊張不安,多半是庸人自擾、自尋煩惱。凡是心...

說話的二十二戒

1、戒多言: 說話不要太多,言多必失。 2、戒輕言:...

莫被邪見和狂慧所誤

有一種人,雖然他有一點智慧,但不是真正的智慧。或者...

淨土學人的起信之路

淨宗起信,類分有二,即頓信與漸信。頓信者乃是宿世淨...

40道寺院素菜譜(圖)

...

玄奘大師與心經的故事

玄奘去印度的路上,依靠《心經》的威力遣除了一切違緣...

要謙虛、勿驕傲

在佛教中,有佛、有菩薩、有羅漢、有天人。 我們人,...

在家居士該不該花精力追求升職加薪

問: 在家居士該不該花一些精力追求升職加薪,以及更...

淨慧長老追思荼毗法會在湖北黃梅四祖寺舉行

2013年4月25日,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

居士團體可以稱為「六合敬僧團」嗎

問: 在家居士團體稱六合敬僧團,這在律上如不如法? ...

念佛的精進與調適

各人應盡最大的力量去念佛,但須各自量力,不可用力太...

嗔心是不能有任何理由的

什麼叫殺呢?斷有情命,以嗔恨之心,來斷絕有情眾生的...

【佛教詞典】十苦

(名數)菩薩藏經云:人有十苦逼迫,一生苦,二老苦,...

【佛教詞典】五通菩薩

(菩薩)天竺之雞頭摩寺有五通菩薩往安樂世界,勸請彌...

【視頻】耀一法師《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

耀一法師《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

【視頻】大安法師《求福求慧求生淨土》

大安法師《求福求慧求生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