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夢參老和尚:狂心頓歇即菩提

夢參法師  2011/07/04  大字體  護眼色

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廚房去,整天在磨面,只是不停的勞動、聞法、聽法壓根就沒他的份。六祖那個時候還沒有出家,是個在家的居士。他為什麼能夠在賣柴的時候聽人家念金剛經,在念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開了悟了呢?這就是宿世因緣。咱們看到的只是他的現生,沒有看見他的前生。我們每位道友,這就是我們過去積累的善業還不夠多,因緣還不成熟。現在我們學戒,大概大家都是從戒學開始學起的,那你們是怎樣學的呢?吃飯、穿衣、排泄大小便、睡覺,你們是都可以開悟的,這都是在修行當中。你們作這個觀想了嗎?咱們在吃飯的時候,大家念念吃飯的偈子,這裡有普賢菩薩、有文殊師利菩薩所教授我們的修行方法,你真正去觀想了嗎?

我每天跟我們這些男眾弟子說,佛菩薩給我們安排,教授我們的方法,隨時你都可以開悟的,並不是要聽到很多;而是聽了要去做。古來聞一句法都是很難的。在我小的時候,我看見哪個法師在講經,就自己籌備聽經的糧食,到常住講經的地方去,把糧食交了,還要交很多現金,常住才掛你的單。那時聽經真的是很難的,在明朝三昧老和尚講經的時候,見月律師從雲南到南京來聽三昧老和尚講經。結果沒聽到,老和尚上五台山了。他又從南京趕到五台山,可老和尚又回南京了。他就來回的奔波,就是想聽經,但沒有聽到。等他一遇到時,一聽他就開悟了。咱們現在是知道的很多,而做的很少,這怎能了生死?怎能斷煩惱呢?古時人每知道一句有益的話,他就要把它做到。咱們看看那些古大德們,他們是積累起來的。咱們現在沒有這個善根,那咱們怎麼辦呢?咱們要從現在就開始積累,積累到一定的時候,你自然就了生死了。咱們只是看見祖師開悟,沒有看見祖師行持。達摩祖師在少林,就是現在的嵩山少林修行。二祖慧可大師求見他,求他開示。二祖慧可大師學的是法子,學得很深,明白的道理相當多,但是他請達摩祖師給他開示,大家都知道立雪斷臂。他跪在雪堆裡,外頭下著大雪,達摩祖師在裡頭坐著,根本就不理他,三天三夜。達摩祖師說:你來幹什麼?慧可說:我向祖師求法。達摩祖師就說,你輕心慢心,也就是說,你是抱著一個輕心慢心來求法的。慧可大師感覺很受觸動,就拔出那個戒刀(那時和尚都帶戒刀,帶著有刀,一者防身,二者為持戒),就在雪地裡頭,把他自己的膀臂給砍斷了。你說砍個膀臂痛不痛?很痛,痛得他心裡忍受不住,他就求初祖給他安心。他說:我心裡很不安,請師父給我安心。達摩祖師說:好!你把心拿來,我給你安。二祖大師到處找心找不到,覓心了不可得,我找不著我的心了。達摩祖師就跟他說:我與汝安心已竟。我給你安心已經安完了,二祖當下就開悟了,開了悟了就不痛了。因為這個不是他,開了悟這個身體就像是一個世界,而他又是另外的一個世界,二祖就是這樣成道的。大家如果理解他們的所做,就像我剛才說過的六祖參五祖,二祖參初祖,這都是不立文字的。現在我們再講講立文字的這些大師,玄奘法師他的門下,鳩摩羅什法師他的門下,都是以文字而入道的,翻譯經卷時,都是聞一而知十、聽一法就知道十法。不論從學教、從禪宗,我們諸位道友是怎麼認識的?能不能聞一而知十呢?今天我跟大家說這些,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先認識自己。

在我們這裡頭出家的,我知道有的已經一、二十年了,我看見幾位老道友都是一、二十年的。你們每天吃飯穿衣都在幹什麼?敢說我在修道,念念不忘的在修道。如果不欺騙的話,能有幾位呢?又有哪位能夠說我在出家之後,我心裡頭就沒有離開過道?就沒有離開過自己受戒的時候所發的菩提心。我們每位都是發了菩提心的,不管你知道不知道,在你受戒的時候,在你出家的時候,你的師父一定會教你發菩提心的。你自己可以回憶一下,你發完了菩提心之後,你都做了些什麼?你認識不認識自己發過的菩提心呢?恐怕十個就有十個是不認識的。在你受戒的時候,因為咱們中土和有些地方不同,一出家都是大乘根機,你一出家受戒,就是發菩提心了。你自己可能還不知道,你的師父已經教你發了菩提心了。但是你發了菩提心來學戒的,因此你不是一般的,如果你真的不知道,那麼就從現在開始,每天你自己檢查一遍,或者是在晚上要睡覺的時候,你就想想自己出家這麼多年了,不管三年也好、五年也好、十年乃至二十年也好。在你檢查當中,就想為什麼我的心還不能入道呢?這是有兩種原因的。一種現世的業,你今生造了很多的業。一種是過去的業障住了,障住了你的那個智慧,光明就顯現不出來了。當你這一檢查,你才知道,你今天所做的哪些是不在道的,心裡頭離開了你發心時的願望,那麼這一天你會記的很牢,今天做得不好,自己就會很慚愧,明天我要開始好好的去做。我跟大家說的這個方法,是絕對的開智慧,就是要自己每天檢查。我今天在心裡做了哪些錯誤的事。檢查我的心有哪些念頭是不對的,又有哪些念頭是很好的,只要你聽師父的話,照著去修行就好了。因為師父的話是聽佛說的,咱們大家都是佛弟子,都要照佛教導我們的去做才行。

大家都要求開示,都想求知道。你已經知道的很多了,我們每位的道友,你並不是無知,並不是非要聽老師講,聽他講才知道,而是你們已知道的很多了。缺乏什麼?是沒有去做。光知道,不去做,你怎麼能得到呢?你得不到就解脫不了,你自己不去檢查自己。看見自己的過,不但不承認,還給自己的過打掩護,自己先原諒自己。唉呀!我是凡夫,我怎麼能學聖人呢?就這樣過去了。一句我是凡夫,就把什麼都遮了。現在還有句口頭禪,說什麼「我業障很重」。真的是這樣嗎?我剛才跟我們男眾弟子說,如果感覺你業障很重,那你一天從早到晚你就應該修行,你就要檢查檢查你在想些什麼?連自己都不敢去檢查自己。如果你真的從早晨到晚上沒有二念,沒離開過三寶,那你已了生死了,到你臨命終的時候,你是不會動念的,世間相你不會貪愛的。那才是真正的自己認識自己。

你說我這個老和尚活了快九十五歲,自己還不太認識自己。如果你們說認識自己,那你是在說大話,當你所學的,能夠自己認識自己時,生死就了一半,臨命終時才斷定,現在是在認識的過程當中。假使你們的身體像我現在這個樣子,你們都會請假了,因為你們也知道支持不下去了,那種難過不只是肉體上,而是心理負擔。我現在已把這負擔減少了一半,我讓心裡不再有負擔,我把它劃分開,身體歸身體,心歸心。因為心是主,它就會支配你的身體;不能動,讓它動,不吃,讓它吃,吃飯吃不下,睡覺睡不著,行動不方便。這就是老了,現在我跟你們說,你們也不相信,為什麼?因為你還沒有老,等你到老了就會知道的。我在我的老師跟前,那時候慈舟老法師才不到六十歲,我們都抱怨老和尚,唉呀!你怎麼老是說自己不行了、不行了。我現在才知道,真是不行了。可是愈到了不行的時候,事情就愈多。現在沒有人找你們,可找我的就太多了,不論在家的出家的。你問客堂,你要不見,人家起煩惱,我這麼老遠的來,就是想看看老和尚,你不見能行嗎?那就勉強的見。他說的你根本不愛聽,但你還得勉強的聽,被動的接受他的意見。每天都是如此,心很煩;但煩也不行。

好像你們看到老和尚不講課時,好像什麼也不幹,那你問問客堂就知道了。這個從台灣來的,他就想看看老尚。那個從廣東來,也是想看看老和尚。我能說我身體不好,都不見嗎?那他口裡不說什麼,但他心裡會不會罵呢。也許不會罵了,因為他怕背因果,怕倒楣。那他來找你來幹什麼呢?或者是家裡出了一些不平的事,或者是孩子陞學、是生意做不好,給你個條,你就得給他迴向。如果他見了你,求了你,你給他一迴向,過段時間後,他有好轉了,他就會說這個老和尚很好。如果求你一回不靈,他就要罵你了。難道不是這樣子嗎?但是他靈一回,他又會來找第二回,還會介紹給他的親友,你去看看老和尚吧,你不順心的事找他,他給你一念就好了。這些都是一種麻煩。

剛才我問我們的弟子說,我是為你們活著呢,還是為我自己活著?也許你會這樣回答說,老和尚你發了菩提心,你就應該為眾生活著。但這不是一句話呀,是要用心去付出的,我想我們的道友都懂得這個道理。也有很多弟子問我要什麼東西?我會要什麼呢?我現在是什麼都不要的。可我愈不要,他們就愈要給你;可是你想要的人,他又偏偏不給。人就是這麼的怪,想要的他不給。不需要的他卻非要給你不可。諸法也是這個樣子的,大家細心的一觀察就會發現!一切法都如是理。那我們該怎麼辦呢?一切法無我,我不因為這些生煩惱,本來就沒有我,那還生什麼煩惱,因為人的活著,本來就是為別人的。我們每位道友都想求法、都想求知識、求深入、求證得、求解脫、求成佛。成了佛就能利益別人,修道就是為了利益別人而活著的,我現在就是這種感覺。有些時候說話,是說起來容易但做著是很難的,我跟你們說的這些話是我一直要求自己要做到的,我也希望大家一起來做,我們一起來成就無上菩提道業。

如果你真的要修,那你就修一個觀,觀:一光驅除千年暗,等你把這個修開悟了,那你也就成就了。「千年暗室,一燈即破」,當下狂心頓歇,歇即是菩提。當下就是菩提了。狂心頓歇即菩提。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夢參老和尚文章列表

付出善舉就是為自己所修的路

弟子跟著師父進城化緣。 進城後車水馬龍好不繁榮,弟...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場」中的「直心」

問: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場中的直心? 大安法師答: 直...

你能夠這樣做,你就是菩薩

【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

【推薦】星雲大師《以智慧來代替金錢》

我做事的原則是:用心去成就一切,用智慧去成就一切,...

出離心與大悲心,結合起來就是菩提心

以我善樂諸因果,他苦因果盡無餘,如風去來行取捨,由...

如是相續念佛在心,能辦一切淨因功德

凡公臨私養,歷涉緣務,雖造次而常內心不忘於佛及憶淨...

無心才能心安

最近廣欽老和尚一百零五歲誕辰,朋友找我去演講,談談...

心總是被煩惱圍繞怎麼辦

問: 每天茶飯不思就是不開心,總是被煩惱圍繞怎麼辦...

有一念的大悲心,就可感得無邊的果報

種種的方法,個人的用心不同,經常用這個心,你就是菩...

夢參老和尚《了生死》

祝各位道友吉祥!今天要跟大家講講什麼呢?了生死。 我...

這就是智慧的念佛法

心、境是一對,一對就是合而為一心即是境,境即是心。...

夢參老和尚:華嚴經梵行品

(夢參老和尚二○○四年講於五台山普壽寺) 第一講 我...

使者請佛 命終生天

過去佛陀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弘法,有次結夏安居圓...

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慧律法師:往生被(陀羅尼被)的使用方法

往生被又名陀羅尼被。其來源非出自《大藏經》,而系明...

輪迴與轉世

第一節 人死並非如燈滅 在大乘佛法的顯宗教理中,是將...

把人生看做一次旅行

《紅樓夢》裡的開篇偈語說道:人人都說神仙好,唯有功...

蕅益大師論出家

蕅益大師,吳縣(江蘇)木瀆人,俗姓鐘。字蕅益,號八...

國王攜妻捨身為奴

過去有一位國王名薩和檀,即施一切義,只要他人有所求...

惜福長壽,奢侈短命

從前有兩位太學生,同年同月同日同個時辰出生,又同年...

為婦換鼻

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再美麗的人也有些地方缺憾,若...

昌臻法師《臨終助念往生》

今天談的題目是臨終助念往生。學佛的人特別是修淨土的...

【佛教詞典】無始曠劫

(術語)生死無始,故云無始,經久遠年劫,故云曠劫。...

【佛教詞典】誡勸

指誡、勸二門。佛教教義不出誡、勸二門,諸惡莫作,稱...

【視頻】慈航大師尋根之旅

慈航大師尋根之旅

【視頻】出家是不是逃避現實?

出家是不是逃避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