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行善才能得福報

2011/07/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一位風水名師,為人看墳斷宅非常準確,經過調理的宅墓許多人都成了富貴。但他自己的兒孫們都不富裕,也沒有一個當官的。有一天,他的兒子說:「爹,你是一個風水名師,為什麼咱們家沒有出一個當官的?你就不能調理一下,讓咱家也富裕,也出官員?」

風水師說:「可以,但必須按我說的去辦,明天午時是一個是吉時良辰,你們哥仨到你爺爺的墳上拜祭一下,然後將我包好的鎮物埋在東南西北方向上,不出數年可以出官。但埋下後,不可以說一句喪氣話,直走回家。」次日午時,哥仨按照老爹的吩咐,到爺爺的墓地去按法調理後,回家的路上,突然從路上走來一個乞丐,乞丐說:「想討點吃的,或給點小錢。」老大一腳踢開。並說道:「真倒霉,遇到一個要飯的」。

回家後,老爹說:「一路上,遇到什麼人了?你們一定說了倒霉話吧?」哥仨只好承認事實。然後老爹說:「你們沒有當官的命啊,我雖然精通術數風水,但也違背不了天意,剛才你們遇到那個討飯的,就是你們的爺爺的靈魂啊!」你們這樣對待祖上,哪會有當官的福分呢!」

古人言「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福人居福地」,那沒有福德之人,本身也擔不起那福德之地。必應因種種緣由,失之交臂。

在《了凡四訓》中寫到:福建莆田縣的林家,他們的長輩中有一位老太太喜歡做善事,常做粉糰給窮人吃,只要有人要,從不厭倦。有一位仙人變作道士,每天向她討六七個粉糰,老太太每天都給他,一連三年都是這樣,仙人這才知道她做善事確實出於真誠。道人就向她說:「我吃了你三年的粉糰,要怎麼樣報答你呢?這樣吧,你家後面有一塊寶地,你將來你死後葬在那裡,後代子孫當官的人數,就會像一升芝麻那麼多。」後來老太太去世,她的兒子依照仙人指定的地點埋葬,葬後第一代就有九人中進士,後來世世代代做大官的人很多。因此,福建竟有「無林不開榜」的傳言(意思是每次考試發榜,榜上準有林家人)。

通過對比,我們不難看出,不知佈施的無福德之人,求之富貴而不得。行善積德之人,福德深厚,必得福報;不求富貴,而富貴自來。在《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中釋迦牟尼佛說到:「曼殊室利!有諸眾生,不識善惡,惟懷貪吝,不知佈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闕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傍生趣。」

現在很多人,不佈施、捨是如何?也就罷了,更可怕是,人心貪得無厭。自己不想任何付出,就要坐享其成。或者本來不屬於自己應得的東西財物,強行盜取。貪念加重,貪業增多,變為惡因,種下惡果,因緣成熟之際,他們定會自食惡果。去看看,那些貪官的下場,和那些強盜下場,就知道貪業的會他們給來什麼惡果的。這是很典型一種由貪變成的惡果。

古人造詞「捨得」二字,是有因果關係的。預先得來,必先捨去。捨在前,為因。得在後,為果。就像一個農夫,要想秋天多得糧食,就要先春天多播種子。春天不播一粒種,秋天豈得萬斤糧!不行春風,難得秋雨。佛說人有三毒:貪、嗔、癡。行善、佈施、捨去,是能斷貪念,為修一切善,種善根的。種下善根才會得善果,才會有福德,才會福報的,才會「佛事門中求,有求必應」。正如《藥師經》中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可憐的是,有些愚昧無知眾生,貪念極其重,想收穫糧食,但有時連一粒糧食種子,都不舍下播種,還在哪裡「黃粱一夢」呢。哪裡會有福德和福報會降臨他們呢?沒有!

易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科學研究:善念能延長人的壽命

說起因果律,人們都會點頭認同,因為物質世界是有規律...

福德淺薄之人供養財產,不會遇到真正的福田

當我們供養僧眾的時候,哪怕所準備的財物極其微薄,也...

出家眾以修慧為主,在家眾以培福為先

【原文 道俗二眾,福智別修。理須識其分齊,別知其通局...

要想往生須破三疑闖四關

破三疑 一、疑自己業障太重,恐不能往生: 經云:念佛...

十不求法門

一切眾生與佛本來是平等無二,實說是一體的。這正是釋...

如何讓身口意能夠清淨

迴光返照,就是觀照自己,找自己的缺點,《楞伽經》云...

為何吃虧反而是福呢

可能有人會問,吃虧就是吃虧,佔便宜就是佔便宜,怎麼...

一次施捨的福德

在舍衛國裡有個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卻一點也...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花林窟,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推薦】佛珠掉了,佛心仍在

作為寺院的住持,也就是佛法的弘傳者,身邊總有一些弟子...

元代高僧天如惟則禪師

今天我們要說到中國的名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都知...

嗔恨心的可怕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和弟子一起去遊歷。 走了幾百里路...

夜夜好眠

北風颯颯,寒冷的冬天已經到來,樹木凋零,大地一片死...

沒有「願」來作導引,念佛也是往生不了

眾生在三界六道的因果法則當中輪迴,是業力所感,是不...

做個好人收益大、成本低

面對紛繁複雜的工作生活,人們常常產生做人難的感覺,...

四十八大願——(第22願)菩薩一生補處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

有願往生而念佛未切,能否往生

問: 淨土法門實在穩當,但有願往生而念佛未切,又沒...

何等偈能出生三十七品及諸法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一偈,在佛經...

提婆菩薩的寬恕

世尊在靈鷲山上為群眾開演妙法,以手拈花,迦葉尊者破...

一個人會破戒,前兆就是放逸

十五、放逸者。於染不防,於淨不修,肆縱流蕩為性;障...

摩利支菩薩的功德利益

摩利支菩薩,梵語Marici,也作摩裡支菩薩、摩利支天、...

【推薦】何為般若智與波羅蜜

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

看看你學佛之後是否走對路

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長 1. 在初地菩薩之前,慈悲心是否...

不能往生的錯誤方式,一定要注意

有行無信願,不能往生。有信願無行,亦不能往生。(與...

一輩子修持淨土,究竟能不能去呢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那麼佛性是什麼呢?佛就...

【佛教詞典】想句義

【想句義】 p1229 入阿毗達磨論上五頁云:想句義者:謂...

【佛教詞典】調御丈夫

梵語 purusadamyasārathi,巴利語 purisadamma-sāra...

【視頻】慧律法師《楞嚴經》總論(義貫緒論)

慧律法師《楞嚴經》總論(義貫緒論)

【視頻】佛教卡通:法施女

佛教卡通:法施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