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弟子修學的四點建議

2011/06/14  大字體  護眼色

人生如大海,如何從痛苦的此岸到達快樂的彼岸,必須依靠佛法的慈航普渡。所謂「欲無痛苦須學佛,各有因緣莫羨人。」每個人學佛的因緣雖然不一樣,但是學佛的態度應該是一致的,也就是要依止四法修學,稱為「四依止」。

(一)依法不依人:法是指真理;學佛應該以真理為依據,凡事按真理行事,人不足以為依,因為人的思想、見解互異,人有生老病死、去來遷流,而法(真理)則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常新。學法求學,修法,所求所行的都是法。依靠法可以入道。關鍵是法。凡夫所說,若能契於正法,也應信受奉行。假令有人雖能顯現如佛之相好,但所說不契正法,於其所說,也應舍離,萬不可依靠。我們尋求善知識,不是看他是什麼地位。這位是佛學權威,那位是佛教團體的首長。專去聽這些頭銜,這就是依人。應該不論這些。我們只是看他的法任何,是不是契理契機。《圓覺經》告訴我們,凡夫想要得成聖道,首須尋求正知正見的人。經云:「末法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怎麼認清善知識呢?應從他的正知正見,而不是從別的條件來選擇的……時下一些人喜歡到各個寺院走動、應酬,到頭來終被人情包圍,而不能選擇真正的信仰,殊為可惜。因此佛陀明示要依法不依人,就是要我們依據佛陀的教法而求「信解行證」,不要因人的優劣而放棄信仰,或只做某一個寺院、某一個僧眾的信徒,而置整個佛法於不顧。

(二)依智不依識:智指無漏的般若智慧,識是指有漏的分別意識。因為世相虛幻,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所分別、認識的現象,時刻都隨著虛幻的世相而變化,所以以識來分別、認識世間的森羅萬象、千差萬別,畢竟不夠徹底。在人的八識中,眼耳鼻舌身和阿賴耶識都沒有問題,出生毛病的在於第六和第七識。第六識就是要分別,第七識就要執我。如果依第六識第七識當家作主,那就是忍賊作子。所以要依靠智慧。而無漏般若是本性上的大圓鏡智,好比一面鏡子,可以如實照見世間萬象;又如光明朗照,可以看到我們自己的本來面目。《大智度論》說:「智乃本心照明之德,可與法性契合。學人宜定止妄識,策發真智。」所以學佛不僅要「依智不依識」,還要進一步「轉識成智」,如此才不會被世間幻象所迷惑。

(三)依義不依語:語言文字是使我們獲得知識,幫助我們獲證真理的方便,是一種假名,是用來詮釋道理的工具,而非真理的本體。在日常生活中,語言文字可以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但也可能因為斷章取義,或因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表達方式而造成誤解。世法尚且如此,何況微妙甚深的佛法真理。所以禪宗主張「不立文字」,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甚至說「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微妙的法門和真理,無法只靠文字來表現傳達,所以學佛應該從義理上去了解佛法,而不應該在語言上推敲、計較、執著、否則造成文字障,只會與道相去日遠。

(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寶積經》說:「若諸經中,有所宣說,厭背生死,欣樂涅槃,名不了義。若有宣說生死涅槃二無分別,是名了義。」佛法有世俗諦與第一義諦之分。世俗諦是不究竟的方便法,第一義諦是究竟絕對的真理。方便法門是佛陀為適應眾生的程度、根機而施設,我們不能把方便法當成究竟,最究竟的是與佛心相應,所以學佛應該依了義佛心,不依不了義之方便。

「四依止」是學佛應知的道理,並且要確實實行。《金剛經》云:「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佛陀說種種法,是為了幫助眾生找到自己的真如佛性,譬如以指頭指我們見到月亮。所以修學佛法要能「因指見月」,千萬不能執著指頭,反遮蔽雙目而見不到月亮,徒然空費寶貴光陰。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菩提心是修行的根本

什麼叫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覺悟心和願力心。菩提心,...

在家居士修什麼法門最契機

問: 在家居士修什麼法門最契機?能夠盡快了生死? 慧...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讓你面對現實

經常聽到有人說:佛法就是逃避現實。還有人說,學佛法...

何不往生兜率疑

第十,何不往生兜率疑 【註文】 又問:兜率內院近在此...

聖嚴法師《以佈施對治貪念》

貪念會帶給我們許多的煩惱,該如何幫自己除貪、解毒呢...

修悟的下手處

大約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實受用者少。費力者多,得力者...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楞嚴經》中念佛圓通章中說:若諸眾生,憶佛念佛,現...

南懷謹談學佛人易犯的毛病

(1)見地不對。平常人到廟裡花百元錢,供上香蕉,然...

【大藏經】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大藏經】【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懺悔常識問答

問: 何為懺悔。 答: 於三寶前發露已罪,痛責悔改,...

本煥老和尚:要成佛就要結眾生緣

首座和尚、班首師父、各位執事、各位護法居士: 你們...

九則佛門中常見的警策格言

佛教在中國傳播發展過程中,歷代祖師根據叢林清規和各...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

打坐常會昏沉,該怎麼辦

問: 請問法師,打坐常會昏沉,應該怎麼辦? 大安法師...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原文】 觀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凡憶佛,念佛,...

具足信願的人會散亂念佛嗎

問: 弟子有一個問題請教,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

在家居士早晚課須知

一、宜簡不宜繁 在家居士,家庭工作與修行皆要兼顧,實...

為什麼要吃素

吃素有益健康,早經醫學的證實,不信請看:台視隔壁的...

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一個清淨的回歸

我們眾生都有俱生的我執身見,對身體非常貪戀,把不淨...

勿追想過法,勿欣願未來

當下能令心清涼、解脫是妙法,此妙法向自己求就有了,...

若是大根基,當下就能覺悟其中道理

龍潭崇信禪師,青州人,少年時很聰明。他家的附近有一...

孫紅雷:母親靠撿垃圾把我養大

小學四年級時,孫紅雷得知,家裡要推遲兩個小時吃晚飯...

如何才堪稱為淨土宗祖師

能夠稱為祖師的,無論是宗門、教下還是淨土宗,一定要...

【推薦】及時把情緒處理掉

一個科學家早上起床沒找到拖鞋,有點惱火。當他沒注意...

貧而不貪,就有很大的福報現前

貪會招禍,大家看貪字跟哪個字特別近?貧窮的貧。貧而...

【佛教詞典】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

(經名)又名普賢菩薩定意經,三卷,西晉竺法護譯。即...

【佛教詞典】龐居士語錄

凡三卷。唐代龐蘊撰,於頔編。明崇禎十年(1637)重刊...

【視頻】德林老和尚《禪七開示之直指》

德林老和尚《禪七開示之直指》

【視頻】慧律法師《星座屬相與農曆》

慧律法師《星座屬相與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