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修行人要放下這六種畏懼

阿旺根桑多傑  2011/06/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在修行人中,許多人由於各種畏懼心理,反而被障礙的寸步難行。

一、畏懼生活

整天為眼前的生活和未來生活顧慮重重,總怕生活沒有保證。因此雖修行,心卻不能清靜,總有後顧之憂,故難以修出清靜心。其實,今生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今生掙多少錢花多少錢皆是定數,何況天無絕人之路。

修行人的生活越簡單越好,只要能維持生活就行,其它一切時間、精力都放在修行和度眾生上,其它別無多求。擔心生活者,只是杞人憂天,心生妄念,反而給自己修清靜心設置了障礙。

印光大師在深山修行時,每年只種365棵芋頭,每天只挖一棵,下面長几個就吃幾個,沒有就不吃,一切隨緣。我曾見過一位現代修行者,每月300元的退休工資,供養師父200元,自己只留100元,每天只吃一個饃,毫無牽掛。

二、畏懼惡名

在修行、度眾生的過程中,總怕別人議論自己。由於一些人暫時不理解,或許還會譭謗、誤會、攻擊自己。怕落下不好的名聲,由此而心生委屈和煩惱。並障礙自己在修行路上畏首畏尾,畏縮不前。

這是由於一方面還未看破、放下虛名,才畏懼落下罵名。另一方面,還未悟到凡是這些誤會、誹謗、攻擊自己的人和事,都是幫自己修定力和忍辱的助緣。在開悟真修者看來,實為難得,是大菩薩來助自己修行證道,不僅不生委屈和煩惱,反而應該發自內心地感謝他們,是他們在幫助自己斷盡塵沙煩惱。如果沒有這些修行的助緣,菩薩行「六度法」中的「忍辱」又如何成就?

過去有一典故:一對未婚男女相戀,女有身孕生子,父母逼問與何人所為,女不敢說出真情,謊稱是臨村寺中的老和尚。鄉民圍寺怒罵和尚,並把孩子推給和尚,和尚一句話也未解釋,接過孩子回寺撫養。幾年後,女子良心不忍,說出實情。鄉民知錯,跪拜寺門請罪,和尚仍無一句怨言,把孩子還給女子,回寺打坐。此乃已修行證道的高僧,對惡名和清白已無分別,只是借此因緣修煉忍辱和定力而已。

如果畏懼惡名,說明還在分別善惡,執著虛名。別人誇讚你時,你就高興,同樣是動心動念,在分別好壞,失去了定力和清靜心。別人對你的誤會和譭謗,都不是無緣無故的,大多是業障現前,如明此理,既修忍辱,又可隨緣消業障,有何煩惱?

其實,順境、逆境都是人心裡分別出來的,對自己有利就認為是順境,對自己不利就認為是逆境,然後又分出個好壞來。從宇宙本性的角度來看,順逆只是兩種不同的客觀存在,根本沒有好壞之分,只是緣聚緣散的作用而已。如明此理,無論何境都是幫自己淨心修定的助緣。

如此才能精進,才能在萬緣之中放下萬緣,在萬境之中修出清靜心。如能悟透本性真空,罵名何在?有位同心大德,別人由於觀點不同曾罵他「放狗屁」。他卻恢諧地說:「放是放下、輕鬆之意,狗是忠誠之意,屁是通暢之意,又有何不好,盡管來吧,我這裡已經開始接功了。」這就是開悟者的煩惱轉菩提。

三、畏懼死

人們畏懼死是多生多劫以來所形成的。由於人們的肉眼看到的只是陽性的、表象的生死,但看不見時間和陰性物質的靈體,誤認為人和萬物都有生死。時間有過去、現在和未來,但人的肉眼只能看到現在,前一秒和後一秒的事物都看不見。

人和萬物是沿著時間坐標軸運行的,因此,人和萬事萬物也同樣有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你肉眼看不見,不等於它不存在。如同小草、樹葉秋天黃了,冬天枯萎了、落了,從表相上及現在的時空看,它似乎是死了。但是「春風吹又生」,年復一年地生、長、衰、落地運行著,重複著。它死了嗎?人也是如此。

許多修佛人都承認有「六道輪迴」,但仍然悟不透人和萬物是不生不死的。其實,你只要承認六道輪迴,就應該明白不生不滅之理。如果有生有滅,一生就完結了,怎麼又一直在六道裡輪迴呢?又是誰在六道裡輪迴呢?如果認為有生有滅,說明你還沒有真正弄懂什麼是輪迴。即使相信有輪迴,也不過是迷信,而非正信。更不會明白為什麼會有輪迴,怎樣輪迴。

現代科學已經驗證了「物質不滅定律」。人和萬物是物質的,是由陰性物質的波與陽性物質的基本粒子的因緣結合。當人和萬物表相上死的時候,正是陰陽兩大物質暫時分離的時侯。分離之後,陽性物質即使化成灰,仍然是基本粒子,只是這些基本粒子又重新進行了排列組合。此時,另外一種陰性物質——靈體進入,它又以另外一種生命形式而誕生。

原來的陰性靈體分離出去之後,根據上世的因緣,又投入了另一種陽性體中,又重新隨著陽性體的誕生而顯現出新的生命。萬事萬物都是永不停息地如此運轉,從來沒有生滅。而你肉眼看到的所謂生滅,只是生命的一個變化過程和階段。如同大海表面的層層波浪,波浪只是表相,波浪的起伏是水在生滅嗎?它無論如何起伏變化成無限的形態,它依然是大海,永遠是水的本性,這個本性卻是不生不滅的。

由於人們分別出生死,而且最怕死,因此,在自己的意識中反覆輸入了生死的程序,你就會按照你自己編入的生死程序運行。因此,由自心產生的生存環境,也顯現出表相上的有生有死。這就是你自己心理製造的障礙,障礙你難出六道。只要你心理還有生死,還畏懼死,那麼,你就永遠不能了脫生死,永遠出不了六道輪迴的界與障。

四、畏懼惡道

許多修行人,正是由於身受「八苦」及「三災八難」的折磨,心有餘悸。認為在人道尚且有如此多的苦難,何況是三惡道?所受之苦就更無法想像。因此,由於畏懼入惡道,才想修行出離六道。但是,由於有「怕」,有「求」的心理在逼你修行,依然是以分別心在修分別事,反而產生了更大的障礙。

修行是在修清靜心。若以分別心在修分別事,其本身就是在造業,就是不清靜。如同用又髒又混的水洗東西,只能是越洗越髒。其實在開悟者心裡,惡道也是本性中顯現出來的一種假相,是由自心幻化出來的。正如佛經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虛妄假相有何可怕?問題在於自心不覺,把這些虛空假相誤以為真,才心生畏懼。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在三惡道裡住過多生多劫。在地獄道裡都多次經歷過「鋸分身、下油鍋、割舌頭、挖眼睛」等等的刑罰,但是如今你不是還活得很好嗎?

不僅沒死,連絲毫傷痕也沒有。當時所感到畏懼的只是你的心理,無論受刑受罪,是輕是重,時間長短,都絲毫傷害不了你的法身。由此可見,問題還是出自你的心理。

如果悟透了此理,無論你入何道,心都不迷。明知不生不滅,那些假相皆是虛妄。如同你在夢中不覺,認為夢中的事都是真的,嚇得你非常緊張,當你醒來之後,大夢已覺,方知一切夢中之事都是假相,有何懼哉?

那麼,你畏懼惡道的心理不是和夢中一樣嗎?佛菩薩無處不在,既然無處不在,就說明他與我們生存在同一個宇宙,同一個空間,所不同的只是是覺與未覺而已。覺者看宇宙是一真法界,不覺者看宇宙卻是六道輪迴。如能開悟,你將會無所畏懼,無所畏懼還有何障礙?

五、畏懼過失

害怕自己有過失,怕別人不理解而埋怨自己,因而在為眾生做事或度人時畏首畏尾,顧慮重重,不敢大膽地行菩薩道。甚至躲在家裡不願與眾生接觸,怕自己粘上什麼是非。這樣的修行並非真修行,真修行的人必須在生活中磨煉自性。在與眾生交往之中,錯誤是難免的,是很正常的。

如果怕腳上磨泡就不敢爬山,你就永遠也不能領略山頂的無限風光。如果你怕風浪而不敢行船,那麼你永遠也到不了輝煌的彼岸。風浪是正常的自然現象,不正常的是你的心理,這仍然是你心理自設的障礙。如細分析,害怕過失實際上是尚未放下虛名和小我,寧可放棄度眾生,也不願為眾生承擔責任,還是自私自利、心胸狹小的心理。

在修行過程中,要想斷掉塵沙煩惱,必須在度眾生的過程中才能發現和消除。由於你畏懼過失而不敢度眾生,你就不可能發現自己的塵沙煩惱。煩惱和障礙不除,何日能登達彼岸?

因此在末法時期,只靠自己修行而不度眾生是不可能成就的。這種畏懼過失而不敢行菩薩道的人,不明白自己與眾生的關係。修行者如大樹,眾生如土壤,是大樹需要土壤,而不是土壤需要大樹。大樹要想成材,如同修行人想成佛證道,在修行過程中需要各種各樣的助緣來助你成道。即使是你已開悟,也僅僅是修行的開始。

你需要在世間與眾生的交往中去證,去檢驗你悟得真理。在這個過程中,同樣不是一帆風順的,也需要一個長期的磨性和漸修過程。因此,有過失是正常的,無過失倒非正常,而且不可能沒有過失。而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是沒有的。

深一步來講,宇宙的本性中是沒有過失和缺點的。所謂的「過失」也是人心裡分別出來的。即使你做的再適當,也難滿足眾人之心。所謂「眾口難調」正是此理。每個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問題,挑毛病,怎能不分別出所謂的「過失」?其實,所謂的過失也是虛妄,也是人心裡想出來的,這本身就不是正知正見。如果因此而畏懼過失,則是心隨境轉,障礙著自己寸步難行。

這種畏懼過失的心理,大多是由過於執著「善」所形成的。在一個開悟者的心裡,自己和別人都沒有什麼過失和缺點。宇宙的一切都是本性中顯現出來的自然現象,只有作用,而無好壞。一切都只是隨緣去做,即使是殺盜淫妄,也都是正常的,不過是因緣果報的顯現而已。只有存在分別心的人,才會分別出「過失」,而且因畏懼過失而被其所障。

六、畏懼困難

許多修行人誤認為學佛道路非常艱難,只有慧根好的人才有希望修成,自己沒有希望。因而自暴自棄,知難而退。這些人不明白慧根是怎樣產生的。一般修行人所說的慧根,是指你前世修行所打下的基礎,前世修行過程中清靜心多一分,習氣少一分,就離本性近一些,慧根就相對好一些。反之慧根則差一些。慧根既然是你前世修行的基礎,自己如果慧根差,說明自己前世沒有下功夫修,今生對於來世而言也是前世,今生如不努力,更待何時?

但是,在開悟人心裡,根本不存在慧根的優劣問題。眾生是一個法身,本性完全相同,無優劣之別。只是你自己因放不下而被障蓋了本性的顯現。說得再確切一些,是你自己的大腦不停地在思想,被妄念轉成的「識」,障蓋了你的根本智。其實,「修道不難,唯嫌撿擇,成道不難,放下既是」。  更多的修行人則是被惰性所障,貪圖享受,害怕各種困難。

例如:打坐時腰酸腿疼而不能堅持;怕冷、怕熱,怕起早而不能睡懶覺;有一點病就疑惑動念,畏懼不前,停止了修行。

由於貪圖享受,還會給自己找出種種藉口:「我工作忙,生意忙」;「家裡有孩子上學」;「我還要照顧孫子」;「我愛人不支持我修行,總干擾我」;「我還要照顧老人」等等。總之,如果不想下功夫去克服困難,破除惰習,能找出一百條理由為自己開脫。

這些障礙都是來自內心,貪圖享受的懶惰習氣是修行的最大障礙,是尚未修出浩然正氣的表現。

科學的發展,是在引導人類走一條逐漸享受之路,使人類惰性越來越大,在這種大環境中,修行人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墮落的非常快。因此,修行人必須時刻提起警覺之心,萬不可貪圖享受,滋長惰性。只要惰性還在,就必然墮入三惡道,又何談成佛?

每個人都有根深蒂固的惰習,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從小未吃過苦,更貪享受,主要表現在貪吃、貪睡方面。雖信佛,但又不能吃苦修行,即使修煉,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長期乃至生生世世被自己的惰性所障。

如果惰性不除,來世連人身尚且難保,又如何修行證果?

因此,修行的過程,就是改正習氣和戰勝自我的過程。只有破除自我個性,才能融入那整體的、平等的真我本性。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星雲大師《做什麼樣的人》

孔子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做人,應該為自己...

末法時代8個很重要的法門

消業第一 金剛薩埵法門 金剛薩埵佛尊因地時曾發如是大...

修道人應有幾點需要注意

修道人有幾點應注意: 一、忌: 自以為自己很聰明,知...

修行人如何激勵自己

接觸到幾位同參道友,大家談的話題,都是說無常迅速,...

妄起即覺,覺即妄離

話頭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間內外,亦在中間...

宣化上人:欲速則不達

很多學生剛入學時,皆抱定一個目標:預備讀好書後,要...

不要只求順緣,還要求點違緣

我從小就有很多的疑問,也喜歡問。長大以後去讀書,老...

【推薦】星雲大師《我是佛》

禪門裡有這麼一段故事: 有一天,信徒問禪師:什麼是...

【大藏經】【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三種涅槃的差別

我們可以知道菩提的智慧影響到你涅槃的淺深大小。我們...

不可為貪功德致放生變放死

放生,是《梵網經》,《金光明經》等所說到的。佛法不...

生死大事未明,如喪考妣

示石鏡一禪人 古人為生死大事不明,走向山中弔影單棲,...

持誦《地藏經》的功德利益

《地藏經》又稱《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是大乘...

高僧大德修到一定程度後,是不是隨時可以往生

問: 一些高僧大德修到一定程度之後,是不是隨時可以...

每逢佳節更要精進用功迴向眾生

世間有句話: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佛弟子應該每逢佳節...

無力救度菜場的許多物命,該怎麼辦

問: 在菜場面對許多物命,自己無力救度,當如何處置?...

聖嚴法師《煩惱是助道的因緣》

我們會覺得有煩惱、有苦難,是因為不明狀況,不了解原...

為何用大地來形容十地菩薩的內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義:一、能生萬物;二、住持不動;...

念佛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明瞭阿彌陀佛名號的緣起與德用後,我們宜義無返顧地持...

來之不易的楞嚴經

有一次,茗公上人去普陀山講《楞嚴經》,用過齋飯後,...

《大吉祥經》中的38種吉祥事

根據《大吉祥經》的義註:古印度曾發生了關於什麼是吉...

學以致用,慚愧懺悔

我們修行,要修什麼?最主要的是修對治自我的貪著。不...

早起的人,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

1. 首先自然是精神會變好 睜開眼的那一刻,清醒的一天...

讀一部華嚴經,不如看一艮卦?

【原文】 宋儒有言:讀一部華嚴經,不如看一艮卦。 此...

慧律法師《安詳之道》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諸位法師、諸位在家居士:...

【佛教詞典】資糧道

【資糧道】 p1245 如道諦中說。 二解 集論六卷一頁云:...

【佛教詞典】會本

將各種同類之經文或註疏合成一本而流通之,稱為會本。...

【視頻】夢參老和尚《學金剛經能得到什麼》

夢參老和尚《學金剛經能得到什麼》

【視頻】文殊心咒(舒緩莊嚴版)

文殊心咒(舒緩莊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