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佛的三個步驟

2011/09/21  大字體  護眼色

第一個步驟是聽經聞法。

聽經聞法,才能夠了解到佛法的真義。但是,要聽聞佛法,就必須要親近善知識;能夠有機會接近到善知識,從善知識那裡,我們可以聽到從來沒有聽過的佛法,由此可以使我們生起對佛法的了解,理解佛法的根本理趣,由是而精勤修學。聽聞佛法,也包括自己的閱讀與研究,依經論的教示而獲得正解。從親近善知識而修習多聞,或由自己閱讀研究而獲得正解,使我們能夠明瞭佛法,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可做的。這由多聞博學而能契合三法印與一實相印的教法所引生的智慧,叫做聞所成慧,即是由聽聞佛法所成就的智慧。   

聽到佛法為什麼會生起智慧呢?因為佛法是佛陀覺悟了的宇宙真相,佛法是真正智慧的泉源,多聞佛法,自然可以從覺者廣博的智慧言教中生起慧解。很多讀書不多的人專心學習佛法、研究佛理,經過了幾年之後,居然會寫出洋洋數千言的文章來,甚至會做起詩來。我們從這些事實,就可以證明聽聞佛法的確是可以成就智慧的。

根據《賢愚經》裡面說:從前印度喬薩羅國舍衛城裡有一位大慈善家,叫做須達多長者,家財富有,曾經做了很多佈施行善的好事,尤其是供養三寶,不遺餘力。這位長者的家裡,養著兩隻鸚鵡,一隻名叫律提,另一隻名叫賒律,都非常靈巧聰明,不但會聽人的話,而且又會自己說話,每天看到出家人來,就大聲叫喊長者家裡的人出來迎接。

有一天,佛陀的弟子阿難尊者到長者的家來,看見這兩隻鸚鵡會說話,就教它們苦集滅道的四諦法,並為它們講述四諦的道理。這兩隻鸚鵡聽了,多麼的高興!飛到樹上後,日夜不停地念誦四諦法。可是不幸,有一天晚上,這兩隻鸚鵡在樹上棲宿時給野貓咬死了。

兩隻鸚鵡因為生前聽聞了佛法,種下了善根,死後生到天上去,享受到天上的福樂;等到天福享盡了以後,又生到人間來,從小就非常聰明,長大後出家修行,成為德學兼優的高僧,最後解脫了生死的痛苦,證得了涅槃的安樂。 

一個學佛的人一定要找機會去聽聞佛法,不聽佛法,就不懂得佛法的義理。但是,聽了佛法以後,還要把你所聽到的佛法加以詳細的思惟、研究、辨析、分別、抉擇,然後才能夠獲得確切的認識。

第二個步驟,是思惟佛法,依了義經典。

佛陀的教法本來是圓滿的、究竟的、平等的,《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但是眾生的根性卻有種種的不同。佛陀為了要適應這些不同根性的眾生,不得不隨機施設種種不同的法門,於是本來平等的佛法遂有了義教和不了義教的差別了。

天台智顗大師根據《華嚴經-如來性起品》的三照三譬、《涅槃經-聖行品》的五味相生譬、《法華經-信解品》的長者窮子喻,判定佛陀一代教法,分為華嚴、鹿苑、方等、般若、法華涅槃等五時:

第一華嚴時,指佛陀成道最初三七日間開講《華嚴經》,是佛陀從自內證的真如法身所流露,譬如初升的太陽先照高山峰一樣,此時只有普賢、文殊等大根性的菩薩才能承受法益,而小乘人則如聾若啞。佛陀知道眾生的根機未熟,於是在成道後十二年間講說《阿含經》。此時的佛法猶如從牛身中方才擠出的牛乳,為五味中的乳味。

第二阿含時,小乘人在第一時聽聞大乘華嚴經教,如聾若啞,不能領受,因此佛陀以十二年的時間說《四阿含經》。此時譬如日輪漸升,照到幽谷一樣;在五味中猶如由乳製成的酪味,因為是佛陀在鹿野苑所說,所以又稱為鹿苑時。

第三方等時,第二時中已證悟無學的二乘人,只證得小果,卻誤以為是究竟之道。佛陀為破除其偏見,於阿含後八年間說《維摩》、《思益》、《勝鬘》等大乘經典,以引小入大,嘆大褒圓。此時譬如日照平地一樣,如同將酪味再精製成生酥味。

第四般若時,指方等時之後的二十二年間,佛陀為了破斥大小乘分別的偏執,於王舍城靈鷲山、室羅伐悉底國給孤獨園、他化自在天及王舍城竹林精舍等四處說諸般若經,以明諸法皆空,融合大小乘於一味。此時譬如上午十點的陽光照射大地一樣,如同將生酥再精製成熟酥味。

第五法華涅槃時,佛陀見眾生根機漸熟,於般若時之後的八年,於靈鷲山上說法華,開演十界皆成佛的真理。後臨入滅的一日一夜之間,開演《涅槃經》,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異之理,是為法華涅槃時。此時如日輪當午照耀大地,如同熟酥再精製而成的醍醐味。

不了義經者。謂聲聞乘。聞佛如來深密藏處悉生疑怪。不知是藏出大智海。猶如嬰兒無所別知。是則名為不了義也。了義者名為菩薩。真實智慧隨於自心。無礙大智猶如大人無所不知。是名了義。又聲聞乘名不了義。無上大乘乃名了義。若言如來無常變易名不了義。若言如來常住不變是名了義。聲聞所說應證知者名不了義。菩薩所說應證知者名為了義。若言如來食所長養是不了義。若言常住不變易者是名了義。若言如來入於涅槃如薪盡火滅名不了義。若言如來入法性者是名了義。聲聞乘法則不應依。何以故。如來為欲度眾生故。以方便力說聲聞乘。猶如長者教子半字。善男子。聲聞乘者猶如初耕未得果實。如是名為不了義也。是故不應依聲聞乘。大乘之法則應依止。何以故。如來為欲度眾生故。以方便力說於大乘是故應依。是名了義。   

了義教,就是圓滿的、究竟的,可以作為準則的;而不了義教,就是不夠圓滿、不是究竟的,不可以做準則的。換句話說,必須要以了義的為準則,絕對不得依不了義的為準則。由於這樣審細地思惟、辨析、抉擇所引生的智慧,叫做思所成慧,即是由思惟佛法所成就的智慧。

了義經典有:《圓覺經》《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大般涅槃經》《大般若經》等(包括《金剛經》和《心經》)依了義經我們可以樹立正知正見。  

但是佛法跟一般的哲學並不完全一樣,一般的哲學只供人們研究、談論,佛法卻是著重於實行實證的。因此,我們在聽聞與思惟佛法之後,就要照著去實行;如果只重聞思而不實行,這就好像替人家數鈔票,數得再多,也跟你自己沒有相干,諺語說:「說食不能當飽,畫餅不能充飢。」又說:「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第三個步驟,是明理而行。

由聽聞佛法而思惟佛法,由思惟佛法而明理而行,這是學習佛法的次第。   

佛法特別注重實踐,沒有真實的行踐,就失去了佛法化世的意義,也得不到真實的受用。所以一個學佛的人,日常一切生活必須要納入佛法的正軌。古人說:「運水搬柴,無非妙道。」不但念佛、參禪是修行,就是禮拜、讀誦、受持、書寫、講說、研究也都是修行;總而言之,我們日常的一切舉止動作,待人接物,只要是如法如律,處處不離佛法的規矩繩墨,都可以算是修行。從修行佛法所引生的智慧叫做修所成慧,即是由修行佛法所成就的智慧。

中國唐朝有一位大詩人叫白居易,他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對佛學很有興趣。這位大詩人在杭州做州長時,聽說秦望山上有一位高僧叫做鳥窠禪師,對佛法有精湛的造詣。有一天,白居易親自到山上去拜訪這位高僧,他問鳥窠禪師道:「佛教最重要的道理是什麼?」在白居易的想像中,這一個大題目,鳥窠禪師一定會發揮他的長篇大論了,哪裡知道事實卻大大地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鳥窠禪師對這一個問題只是簡單地回答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聽了,感到非常的失望!他很不客氣地對禪師說:「這兩句話有什麼稀奇?三歲的小孩也懂得呀!」但是,禪師這時卻很鄭重地回答他道:「盡管三歲的小孩子都懂得,可是八十歲的老翁卻不一定都做得!要知道,真理並不離開我們很遠,其實就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具體說來就是

五戒十善八正道六度萬行落實於生活,對照自己的身口意修行。

不要看輕這兩句平凡的話,能夠好好地在一切日常生活中把它實行起來,才是真正修行佛法的。」白居易聽了禪師這一番話,才佩服禪師的高見。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學佛的人,必須要在日常行為動作的一切生活中,把所聞所思的佛法對照自己的身口意實行起來,才算是修行,才能夠得到佛法的實益。

學佛的目的解脫生死圓滿生命回歸本源,佛法的智慧有有漏與無漏的差別,我們斷除煩惱解脫生死雖然要靠無漏的智慧去完成,但是如果沒有聞、思、修的有漏智慧,無漏的智慧是不會出現的。必須由聞而思,由思而修,修慧澄明澈達,才能引生無漏的智慧,而證見諸法的實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學佛與做人》

學佛的人,學習的程度不一樣,對學佛的認識也都不盡相...

濟群法師《放棄我執》

我們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雖然我們生活在同樣...

大安法師:無上道心怎麼發

善導大師在《四帖疏》裡面,對這段經文,給我們開示了...

不可四盡(法演四戒)

宋朝有一位禪師,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禪師。他當年在...

星雲大師《如何懺除罪業》

我常常聽到軍政各界人士,因回顧他們已往的罪業而慨嘆...

修行不能離開善知識

有一次,尊者阿難從禪修中起來,去見佛陀報告他的心得...

精進以持戒為第一

百丈禪師的從林二十法則中說:從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

八種治心的方法

佛教經典處處都在說我們的心,以及如何解決或者說安慰...

【大藏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舍...

【大藏經】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婆提城祇樹給...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真正的高手是躲在牆角的,因為正好修行

佛陀在楞嚴經中跟末法眾生說:假設修行人不斷大妄語,...

肉體不過是幻化的因緣,為什麼要貪著

以前也和大家一起學習過龍舒居士的淨土文。再讀一遍,...

宏海法師:2019天津大覺佛子三皈五戒法會

好,各位善男子、善女人,咱們今天也是難得,那從觀音...

佛法滅盡時,我們該怎麼辦呢

釋迦佛是在第九減劫中人壽百歲時降世的,到現在差不多...

佛學之宇宙論——九地

依三界施設九地,欲界一地,色界四禪分為四地,無色界...

在家學佛應當注意的五點

隨著時代的進步,佛法作為一種人生的最高智慧,已經得...

心靈在放生中得到昇華

我生活在一個很美的地方,四面有山,四週繞水。是的,...

學道之人,慮宜遠,思宜近

慮宜遠,思宜近。我們在做計劃的時候,要有一個遠大的...

淨界法師:有五種因緣,菩薩不會賜給你財富和地位

第一個,菩薩看到這個「有情」,他對於財富地位有重大...

淨界法師:娑婆世界的苦與樂

蕅益大師解釋經文,他習慣性用對比的方式,我們看第一...

印光大師普勸念觀世音菩薩的開示

觀世音菩薩,在無量劫前,久已成佛,名號正法明佛。但...

勸孝歌兩首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十月懷胎媽媽苦,一朝落草爹爹笑...

世間有兩個字始終無人知道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說,想出家當和尚,其實很早就有...

藏六如龜

在佛陀的弟子當中,根機有利有鈍,有的人一點即通,有...

此岸與彼岸

當我們產生煩惱的時候,就有了此岸和彼岸;當我們當下...

比丘命終之後趣向何處

往昔,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佛陀告訴比丘...

【佛教詞典】出院

出,擯出之意。指犯過而被擯逐出寺院。[禪苑清規卷一...

【佛教詞典】錫蘭僧伽派

巴利名 Sinhala-savghanikāya。為緬甸早期上座部佛教...

【視頻】慧律法師《尋好風水以求福運,有如蒸沙做飯》

慧律法師《尋好風水以求福運,有如蒸沙做飯》

【視頻】《普賢行願品偈頌》女聲唱誦

《普賢行願品偈頌》女聲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