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心性專一,有始有終

2011/09/2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明代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中說道:宋代書法家米芾說過,學習書法必須專一於書法,不要再有其他愛好分心,方能有成就。與此類似的是,古代善於彈琴的人,也說必須專攻兩三支曲子,方能進入精妙的境界。這裡說的雖是小事,但也可以藉喻大的方面。佛說把心集中在一個地方,那麼沒有辦不到的事。所以說,心意開了叉,事情也不能成,心性專一,志向堅定,三昧就能很快得到。參禪和念佛的人,不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綜觀世間學有專長之人,都是由於其對某一領域有所偏好,專注於心,窮根究底,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學有所成。

因此,立於人世,不管做哪一行,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精神專一、有始有終。這正如修行之人想修成正果,須一門深入,方法勿雜。方法多了,智慧不及,不能融會貫通,反而一無所成。

相傳,一位得道高僧來到一座無名荒山,山間茅屋中閃爍金光,高僧料定此間必有高人,遂前往一探究竟。原來,茅屋中有一位老人,正在虔誠禮佛,老人目不識丁,從未研讀佛經,只是專注地念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哞。」高僧深為老人的修為所動,只是他發現老人將六字真言中的兩個字念錯了,他指點了老人正確的梵音讀法後便離開了,想老人日後的修為定能更上一層樓。然而,一年後,他再次來到山中,發現老人仍在屋中念咒,但金光已不再。高僧疑惑萬分,與老人攀談得知,老人以往念咒專心致志,心無旁騖,而得高僧指點後總是過於關注其中兩字的讀法,不由心緒煩亂。

做人做事的道理也一樣。「雜則多」,慾望多了,懂得多了,有時便會流於表面,不專一,不深入,博而不專;「雜則多,多則擾」,考慮得太多,困擾了自己,也困擾了他人;「擾則憂,憂而不救」,思想複雜了,煩惱太多了,痛苦太大了,連自己都救不了,又怎麼救他人?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專注於心是做人做事的大原則,博而不專,雜而不精,必會制約人生髮展的高度。

有一隻兔子,身材很修長,天生就很會「跳躍」,所以它一直以「跳遠第一名」的榮譽感到無比自豪和光榮。後來,有一隻老狗告訴兔子:「兔子啊,其實你的天分資質很好,體力也很棒,你只得到跳遠一項金牌,實在很可惜;我覺得,只要你好好努力練習,你還可以得到更多比賽的金牌啊!」

「真的啊?你覺得我真的可以嗎?」兔子似乎受寵若驚。

「只要你好好跟我學,我可以教你跑百米、游泳、舉重、跳高、推鉛球、馬拉鬆……你一定沒問題啊!」老狗說。

在老狗的慫恿下,兔子開始每天練習「跑百米」、早晚也跳下水「游泳」,游累了,又上岸,開始「練舉重」;隔天,跑完百米,趕快撐著竿子不斷往前衝,也想在「撐竿跳」中奪魁。接著,又擲鉛球、跑馬拉鬆……

到了第二屆運動大會,兔子報了很多項目,可是它跑百米、游泳、舉重、跳高、擲鉛球、馬拉鬆……沒有一項入圍,連以前它最拿手的「跳遠」,成績也退步了,在初賽中就被淘汰了。

這隻小兔子的教訓是深刻的,有些人很有「企圖心和慾望」,想讓自己很有名、出盡風頭;就像兔子一樣,在別人的慫恿下,覺得自己既可以做這個,又可以做那個,到頭來,一樣都沒有做好。

人一生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極其有限的,如果我們想去做成一件事情,我們就必須將自己僅有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去,要知道只有一心一意地去做一件事情,才能最終把事情做好。

法國科學家居裡說:「當我像嗡嗡作響的陀螺般高速運轉時,就自然排除了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人,一旦進入專注狀態,整個大腦就圍繞一個興奮點活動,一切干擾統統不排自除,除了自己所醉心的事業,生死榮辱,一切皆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推薦】家是修行的最佳道場

以感恩心還舊債 我們常聽人家講:夫妻是緣,兒女是債,...

妙蓮老和尚自述閉關苦修的傳奇20年

環境愈苦道愈堅 俗語說多難興邦,如果生活安適,人心就...

天人福報極大,為什麼不能修行

問: 天人福報極大,為什麼不能修行? 答: 天又分色界...

什麼時候適合通讀大藏經

問: 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時候適合通讀大藏經?通讀大...

【推薦】在世間中得解脫,要按四個步驟來修行

如何在煩惱痛苦迷惑的惑業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脫,五欲六...

宣化上人:降伏自心

誰能把六根、六塵、六識這十八界降伏,令它們不造反,...

修行的十想觀

十種想首先是 無常想, 我們眾生有種種的顛倒執著,無...

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退失道心

問: 無法參與道場或團體修行的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貪慾之人去道甚遠

我們起這個煩惱火呀,就會創造一個業火,也就會引生果...

現代人為何活得這麼累

如果把社會中的人,按工作性質進行劃分,大致可以分成...

勤修戒定慧 息滅貪瞋癡

勤修戒定慧。要斷這個貪心,如果你想修行,如果你貪著...

香欲的過患

庚三、明香欲過患 這個香是鼻根所對的境界。 三、訶香...

淨土法門的十種信念與八大要領

徹悟大師(17411810)清代著名高僧,中國淨土宗第十二...

修養二十最

人生有二十最是從生命中體驗出來的,好的要保留,壞的...

照見五蘊自性本空

能觀的菩薩在觀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得到什麼效...

【佛學漫畫】慈無量

彌勒菩薩是慈悲的化身,鼓勵人們保持樂觀,關愛他人。...

做事先做人,擁有好人品

做事先做人,這是自古不變的道理。如何做人,不僅體現...

龍褲國師念佛成就的公案

在明朝萬曆年間,有一位國師,名號為龍褲(法名已經佚...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如何落實

問: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具體落實在念佛的時候,應該...

聖嚴法師《兩個瞎子,兩種境界》

在我小時候出家的狼山,有兩個瞎子。一個是山上的法師...

不要錯失千載難逢的往生機緣

阿彌陀佛光明妙德不可測度、超情離見,具有很多不可思...

對一切苦不起瞋恚之心

三善十一者:言無嗔者,於苦、苦具,無恚為性。對治嗔...

口誦而不解其義

從前有一個大富翁的兒子, 與一些商人一起到大海中采...

淨業行人應畢生致力於培養「向西定勢」

《大智度論》裡面有一位國王,是個虔誠的優婆塞,也有...

【佛教詞典】無量無數劫

(雜語)經劫無量無數也,世界一成一敗之時量,謂之劫...

【佛教詞典】五字門

五字指 (a,阿)、 (va,嚩)、 (ra,囉)、 (ha,...

【視頻】臨終到底應該怎麼辦

臨終到底應該怎麼辦

【視頻】千年高僧慈賢肉身不腐之謎

千年高僧慈賢肉身不腐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