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心性專一,有始有終

2011/09/2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明代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中說道:宋代書法家米芾說過,學習書法必須專一於書法,不要再有其他愛好分心,方能有成就。與此類似的是,古代善於彈琴的人,也說必須專攻兩三支曲子,方能進入精妙的境界。這裡說的雖是小事,但也可以藉喻大的方面。佛說把心集中在一個地方,那麼沒有辦不到的事。所以說,心意開了叉,事情也不能成,心性專一,志向堅定,三昧就能很快得到。參禪和念佛的人,不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綜觀世間學有專長之人,都是由於其對某一領域有所偏好,專注於心,窮根究底,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學有所成。

因此,立於人世,不管做哪一行,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精神專一、有始有終。這正如修行之人想修成正果,須一門深入,方法勿雜。方法多了,智慧不及,不能融會貫通,反而一無所成。

相傳,一位得道高僧來到一座無名荒山,山間茅屋中閃爍金光,高僧料定此間必有高人,遂前往一探究竟。原來,茅屋中有一位老人,正在虔誠禮佛,老人目不識丁,從未研讀佛經,只是專注地念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哞。」高僧深為老人的修為所動,只是他發現老人將六字真言中的兩個字念錯了,他指點了老人正確的梵音讀法後便離開了,想老人日後的修為定能更上一層樓。然而,一年後,他再次來到山中,發現老人仍在屋中念咒,但金光已不再。高僧疑惑萬分,與老人攀談得知,老人以往念咒專心致志,心無旁騖,而得高僧指點後總是過於關注其中兩字的讀法,不由心緒煩亂。

做人做事的道理也一樣。「雜則多」,慾望多了,懂得多了,有時便會流於表面,不專一,不深入,博而不專;「雜則多,多則擾」,考慮得太多,困擾了自己,也困擾了他人;「擾則憂,憂而不救」,思想複雜了,煩惱太多了,痛苦太大了,連自己都救不了,又怎麼救他人?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專注於心是做人做事的大原則,博而不專,雜而不精,必會制約人生髮展的高度。

有一隻兔子,身材很修長,天生就很會「跳躍」,所以它一直以「跳遠第一名」的榮譽感到無比自豪和光榮。後來,有一隻老狗告訴兔子:「兔子啊,其實你的天分資質很好,體力也很棒,你只得到跳遠一項金牌,實在很可惜;我覺得,只要你好好努力練習,你還可以得到更多比賽的金牌啊!」

「真的啊?你覺得我真的可以嗎?」兔子似乎受寵若驚。

「只要你好好跟我學,我可以教你跑百米、游泳、舉重、跳高、推鉛球、馬拉鬆……你一定沒問題啊!」老狗說。

在老狗的慫恿下,兔子開始每天練習「跑百米」、早晚也跳下水「游泳」,游累了,又上岸,開始「練舉重」;隔天,跑完百米,趕快撐著竿子不斷往前衝,也想在「撐竿跳」中奪魁。接著,又擲鉛球、跑馬拉鬆……

到了第二屆運動大會,兔子報了很多項目,可是它跑百米、游泳、舉重、跳高、擲鉛球、馬拉鬆……沒有一項入圍,連以前它最拿手的「跳遠」,成績也退步了,在初賽中就被淘汰了。

這隻小兔子的教訓是深刻的,有些人很有「企圖心和慾望」,想讓自己很有名、出盡風頭;就像兔子一樣,在別人的慫恿下,覺得自己既可以做這個,又可以做那個,到頭來,一樣都沒有做好。

人一生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極其有限的,如果我們想去做成一件事情,我們就必須將自己僅有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去,要知道只有一心一意地去做一件事情,才能最終把事情做好。

法國科學家居裡說:「當我像嗡嗡作響的陀螺般高速運轉時,就自然排除了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人,一旦進入專注狀態,整個大腦就圍繞一個興奮點活動,一切干擾統統不排自除,除了自己所醉心的事業,生死榮辱,一切皆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修行人沒有障礙

在東林寺念佛堂外,聽過一位師父和大家講他出家的感想...

修行中常見的三個毛病

談到修行,首先要具備兩種條件:一種是內因,另一種是...

修道人應有幾點需要注意

修道人有幾點應注意: 一、忌: 自以為自己很聰明,知...

聖嚴法師《怎樣修持解脫道》

一、什麼叫作解脫? 解脫的意義,可以很廣,也可以很...

聖嚴法師《居士的社會生活》

從佛教的立場說,一個在家的居士所活動的範圍,可比一...

修行人著魔的主要現象

一、共修時的魔事 修行人發生魔事時會有那些現象出現呢...

念佛人要準備些什麼事情

淨土宗到底要準備些什麼事情?簡單講一句話就夠了:有...

念佛法門的五個要訣

憨山大師:此種法門:第一要決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剛出家時最好不要獨住

問: 法師慈悲!弟子的常住是男女共住的道場,那麼弟子...

何以拜佛能罪滅河沙

佛教主張禮拜佛、菩薩聖像,當然它有很深的哲義存在。...

上香拜佛皆是道

今天我們道場白華庵,要給大家講一下拜佛這個事兒。之...

要想千人頭上過,須向萬人腳底行

在五台山時,每天上午和中午都有過堂,都是師父給我們...

要把這件事當做日常穿衣吃飯來對待

持志久遠。 這也是針對我們有些修行人:開始發心大,中...

淨宗九祖-蕅益大師

1.生平 蕅益大師(公元15991655年),名智旭,號西有,別...

當知念佛目的,必須歸於無念

念佛一法,尤為斷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

法佈施增長智慧

阿難尊者他又怎樣得到那個好的記憶?佛經上面說了一個...

《財富寶要》--改變財運圓滿財富的原理與方法

《五福德經》云:說法之人因何大富,饒財多寶?因前世...

新年的十問

在今後的生活中,尤其是在情緒波動等時候,都可以用以...

苦盡甘來成正果

母親陳玉英(10262014),法名覺玉,臨洮縣八里鋪鎮下...

心跟佛號接觸時,會產生兩種強大的力量

我們身為一個淨土宗的修學者,當我們開始在佛堂中,憶...

如何才是決定往生之道

問: 我們陝西這邊,很多學佛多年的同修,因為念佛至...

世間的一切皆不可得

我們對這個死,時時刻刻都要放在頭上,放在腦海里。有...

酒能破冷益身,令心歡喜,何以不飲?

問曰:酒能破冷益身,令心歡喜,何以不飲? 答曰:益身...

為大眾服務應該要有慈悲心

不管執事(執事是指在僧中做事,服務大眾的人)也好,...

【佛教詞典】座湯

(儀式)禪林之眾僧為座薦湯,名曰座湯。有大小之別。...

【佛教詞典】廣百論釋論

凡十卷。又稱大乘廣百論釋論、廣百論、廣百論釋。護法...

【視頻】3D動畫:自在神童(第二輯)

3D動畫:自在神童(第二輯)

【視頻】育因法師《戒體大義》

育因法師《戒體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