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在生活中磨練自己,在違緣中堅定自我

2011/06/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什麼是違緣?違緣就是我們生活、修行等方面所遇到不如意有障礙的事。違緣也可以說是一種逆境、一種挫折。

我們生存在這個世界,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永遠都是一帆風順的。當我們遇到違緣時,應該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這的確值得我們深思。

首先,我們要明白違緣的產生皆是業因果報。人們總希望自己的一生能過得幸福美滿、稱心如意,但事實告訴我們,由於造業因緣的不同,所得到的果報也不同。我們只有深信因果報應的道理,才能勇敢面對違緣。

的確,違緣會給生活、修行等方面帶來障礙,並使身心受到打擊,甚至使我們對生活、修行失去信心。可我們又無法逾越它,在違緣面前我們變得悲觀失意、無可奈何。其實,我們不應該有悲觀的心態,無論我們遇到什麼樣的困難的違緣,都要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不要畏懼,不要彷徨。

許多人都認為違緣不好,但我們通過學佛會知道違緣並非完全是件壞事。雖然它對我們的生活、修行起了不良影響,卻能讓我們從中悟到許多道理,認清這個五濁惡世,使我們產生厭棄心、出離心。由於人都有妄想執著,若希望自己生存在一個只有順緣而沒有違緣的空間,那他的一生注定要失敗。因為在順緣中會使自己忘記身處火宅,有的只是放逸。正如天道的眾生,可以說他們是生存在一個很少違緣的空間。他們在順緣的環境下恣情享樂,忘記了修行,忘記了自己還在六道中輪迴,待自己的天福享盡,就要墮入惡道中受苦。

我們學佛人是很需要在違緣中接受考驗的。我們要以一顆平常心坦然面對,在違緣中體悟世間無常的道理,尋求解脫煩惱的方法。可以講,違緣是我們修行上的助緣。

有些違緣是我們造業感召的果報,既然造了業,就要受到報應。我們不要想逃避,逃避是沒有用的。正如有一首偈云:「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我們只有逆來順受才是最明智的。而有些違緣卻是佛菩薩特意安排,用以考驗我們的道心是否堅定。我們每一位凡夫眾生要脫離輪迴、超凡入聖,不經歷考驗,不經歷違緣怎麼行呢?世尊於雪山六年苦行,每日一麥一麻都未證果,這就是修行上的違緣。但若不是這個違緣也無法讓世尊悟到一味追求苦行也是無法解脫生死的。也正因為有了這個違緣使世尊放棄了苦行悟道的方法,而於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入大禪定,目睹明星,一剎那間大徹大悟,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證得了無上正等正覺。

此外,我們許多祖師大德的一生也並非都是在順緣中度過。如禪宗泰斗虛雲老和尚在當年朝禮五台山路上遭寺院止單又身染重疾,以及後來的雲門事件;密宗大成就者密勒日巴尊者為得到上師馬爾巴的密法傳承,面對的是一次次令他痛心疾首的違緣;紅教寧瑪巴諾那祖師被困入地牢六年,並遭人於食物中下毒陷害;顯密圓通的清定上人被冤判入獄二十載;淨土宗大德淨空法師當年出家時,到處寺廟都不給他掛單,初出道弘法時,遍遭別人冷嘲熱諷,還有許多大德在違緣中的感人事蹟就不—一列出了。他們所經歷的違緣是我們無法感知的,也是我們無法想像的,然而祖師大德們沒有一個悲觀失意,而是以大無畏的頑強意志坦然面對。

或許有人會說因為他們是祖師,是聖人,我們凡夫一個怎能和他們相比呢?那麼試問有哪一位祖師大德不是由凡夫修成的?正因為他們由一個凡夫經歷了無數次的違緣失意,無數次挫折失敗,才造就出一代祖師大德的高尚風範。「不歷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啊!

或許又有人這樣想:祖師大德們經歷了這麼多的違緣,得了大成就,那麼我也祈求天天都遇上違緣,好促使自己早日得到成就。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祖師大德們沒有一位是祈求違緣來使自己得到成就。他們都是一切隨緣,沒有半點攀緣心。故我們不能走極端,要持中道而行。只要我們順緣來時不放逸,違緣逢時不失意,在生活中磨練自己,在生活中學做人。正如太虛大師講: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

然而,許多時候,我們也是非常需要順緣的,如我們弘法辦道,要是遇到違緣是不好的,那麼我們為了佛教興旺,眾生得度,就要虔誠祈禱三寶護法的威德加持,遮止違緣,破除障道,祈來順緣。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人認為佛教對事情的樂觀心態是一種消極意識,卻自認為他們那種「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才是積極的精神。但實際上有多少人在困難與挫折的違緣面前堅強不屈?有多少人成為違緣的傀儡。試問空憑我們一句「不服」就能解決問題了嗎?那簡直是癡人說夢。那些所謂的「時代強人」在遇到違緣時,其實只會怨天尤人,心理上得不到半點平衡。佛教所講的逆來順受並不是一種消極的觀念,而是要人們在違緣中體悟世間無常的道理,啟悟自我真如的本性,由此能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只要細細感悟佛陀的真理妙語,我們現實中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尤其我們面對現在這個虛幻不實的世界,風雲起落,世事難料的社會,在我們一次次被違緣擊敗的時候,佛陀的真理教言無疑是一劑醫治萬病的靈丹妙藥。他絕不會麻痹人們的思想,只會把人們從黑暗的深淵中帶往光明的世界。

知道了違緣的意義,我們在未來的日子裡就應該理智地堅信因果,用大慈悲、大喜捨、大智慧、大行願、大無畏演繹自己光輝燦爛的一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以專修念佛來對治修行上的偏差

疏文:彌遠者,厭生為患,亟欲滅生以歸於無。而滅非真...

學佛的次第--信解行證

我們今天來談談學佛的次第,覺悟的次第,叫做信、解、...

學佛以後,修行的三個重點

我們學佛以後,有三個重點可以修學:第一個是因緣,第...

人不成熟的六個特徵

人並不因為你的年齡大而成熟,也不因為你的年齡小而不...

參禪如何起疑情看話頭

參禪用功這一法,首先要明白道理,這個道理呢,就是路...

在生活中持守五戒

人之所以學佛,旨在求得生死解脫之道。學佛的著力點,...

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

《大方廣佛華嚴經 淨行品》的大致內容是,在華嚴法會上...

【推薦】聖嚴法師《怎樣才能成功》

人如果活在希望中,就能夠產生活力;如果活在絕望中,...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人生雖苦,但也是積集資糧的好地方

業感緣起的思想,除了建立人生積極斷惡修善的價值之外...

跟外境接觸時,我們心中捏造了很多影像

法無而可得,無染而有淨, 應知如幻等,亦復如虛空。 ...

彌陀甚易念 淨土甚易生

曾讀古德的淨土開示,有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之語,...

面對被傷害時的態度

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正義就有邪惡。 曾經,佛陀也遇到迫...

【漫畫】誦地藏經造地藏像,為母除去惡疾

在所有菩薩當中,地藏菩薩是一位滿願第一的如意菩薩,...

走路或做家務時,可否同時來完成每日的功課

問: 請問師父,弟子每天的課程有念佛持咒,在走路或做...

清淨乞食住

昔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度眾。一日清晨,捨...

聖嚴法師《如何管理好情緒》

問:從醫學和心理學來看情緒,它是自然反應,那麼佛法...

獵狗的雕像

我在書上看到一則蘇格蘭的故事。書上說,當地有個墓園...

這一生有兩件事情絕不能做

一個人所擁有的最好的東西是什麼?不是昨天的輝煌,也...

真如的心必須要離開三件事情

當我們能夠在因地於妄念當中,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

以和氣迎人,以靜氣養身

以和氣迎人,則乖沴滅;以正氣接物,則妖氣消;以浩氣...

如何看待職場上的公平問題

人人都希望公平,但世上有百分之百公平的事嗎?譬如在...

臨終時靠音聲特別穩當

淨土宗它強調臨終的正念,整個成敗就在臨終的時候,所...

夢參老和尚:念經念佛還會有災禍嗎

每個人都有六親眷屬,你周圍的人要是不信佛的,你怎麼...

何以拜佛能罪滅河沙

佛教主張禮拜佛、菩薩聖像,當然它有很深的哲義存在。...

【佛教詞典】語寂默

【語寂默】 p1283 集異門論六卷五頁云:語寂默云何?無...

【佛教詞典】十種大乘論

隋代僧僧粲著。文帝開皇年間,僧粲曾於總化寺大開講肆...

【視頻】《藥師經》妙喜居士讀誦

《藥師經》妙喜居士讀誦

【視頻】界詮法師《戒為第一安穩功德住處》

界詮法師《戒為第一安穩功德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