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佛多年的居士為什麼會在重病下對佛法失去信心?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1985年台灣中部。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位老修行者,而且是修持禪宗多年的資深居士,曾經度化過許多人學佛。他生前經常在佛教雜誌上投稿,寫得一手好散文,我也曾經拜讀過他的大作。
在他發病期間,我曾和別的居士去看過他數次,對於這位居士由發病到往生這中間的心態變化過程,有比較深刻的了解。
這位居士患的是淋巴腺腫瘤,起先是脖子上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長了一個不起眼的小疙瘩,頸部稍稍有酸酸的感覺,也沒有特別去留意它。
過了幾個月後,那個小疙瘩慢慢長大起來,影響到脖子的轉動,這個時候,才注意到那塊小凸點的動向。於是到醫院檢查,檢查的結果是淋巴腺腫瘤。這個突如其來的惡訊,猶如睛天霹靂般地震撼了全家的每一個人。為了保住寶貴的生命,這位居士便四處求診,找遍了全省有名的中西醫,也求遍了全省顯、密的名山高僧。後來由於誤聽某中醫的診斷,服用秘方,拖了兩三個月,不但病情不見好轉,反而那個小凸點,越變越大,嚴重時,幾乎掩蓋了整個頸部。人也逐漸消瘦下來,最後只剩下一身皮包骨,隨時等候著死亡的降臨。
當這位居士費盡了所有的心力、錢財,仍不見身體有所好轉時,一下子就對佛菩薩失去了信心。認為自己一生打坐修行,弘揚佛法,應該功德很大,消除了很多業障。但是在他最無助、最痛苦,對人生失去希望、失去信心的時候,全心全意地祈求佛菩薩,祈求出家僧眾用各種方式加持他,為他做一切的努力,絕症卻不見絲毫的好轉,沒有達到他內心的願望,換不回他寶貴的生命。
照理來講,像他這種學佛多年,通達佛理的老居士,應該不會有這種對佛教、對佛菩薩失去信心的心理出現才對,而他為什麼會在痛苦的時候,對佛菩薩失去信心呢?我們現在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在他發病的時候才四十歲,尚算年輕,那種強烈的求生意志,強過他對佛菩薩的信靠,所以才會在極端痛苦、極端無助之下,失去理智,一心一意地求生存、求長壽,暫時忘失佛教的真理,對佛法的信心。而且在他知道自己患的是癌症之初,沒有冷靜下來,在惡因緣中得到佛法的啟示,靜心待死,死心念佛,求生西方。他仍然盼望會有奇跡出現,由於發心不正確,沒有依照佛陀告訴我們的方法,在那個時候,去正觀無常的人生,生命的緣起,把平常領悟修學的佛法,如實運用到病苦患難中來,因此才會有這種不應該有的心理出現,這也是一般的佛教徒常有的現象,也可以說一般人對佛法沒有深入去思惟,深入去體悟,才會有這種錯誤、矛盾的心態發生。
我們通常說,緣起時就是修行時,尤其在一個修行者痛苦的時候,旁人更容易清楚地看出他平日修行的功力,對佛法的認識,真理的了解,到底到達什麼程度?觀念是否正確?是否從初發心學佛時,就踏上對佛法初步聞思的過程?是否經常去親近善知識?在一人獨處時,在夜闌人靜時,在讀經閱藏時,靜靜的、正確地去思惟、去研究經裡深遠的涵意?佛陀為什麼要從這個角度告訴我們世間的真相?佛陀又為什麼要從另一個觀點闡釋念佛往生的重要?佛的用意何在?我們真正學佛修行的目的又何在?什麼時候才能考驗出我們對佛法的認識與信心,是迷信還是智信?
像前面所說的這位居士,在還沒有得病的時候,自以為對佛教是智慧的信仰,自以為對佛法、對真理有著很深的認識、很深的了解。卻在患了無藥可醫的絕症之時,頓然對佛法失去信心,竟然那麼不堪考驗!
可想而知,佛法對他來說,只是日常休閑的一種興趣而已,他只是當做一門學問在研讀,佛法並沒有深入他的內心,深入他的生命,並沒有成為他唯一信靠的明燈。
二、聞而不思的學佛,經不起任何逆境的衝擊與刺激
一個在家居士,於他的生活圈子裡,因為事業、妻子、兒女以及許許多多接觸的人事物,繁雜的瑣事,不停地環繞在四週,因此很少有機會能夠在閱讀經典後,抽空去深入思惟佛法,探討宇宙人生的真義。
只是知道佛經上有這樣的記載;某位祖師說過這段話,某位師父叫我們如何去修行,卻從來沒有用心去體會過真理、發現過問題,參訪過善知識,永遠停留在聞而不思的階段。這種聞而不思的學佛,是經不起任何逆境的衝擊與刺激的。
從發生在這個居士身上的真實故事中,我深深地有一個感觸,就是——沒有經過對佛法聞思的過程,對人生聞思的體認,禁不起緣起時的磨練;沒有經過種種人情、病苦、環境的變故與打擊,是測驗不出他對真理的認識與信心。可以說都是迷信的信仰,是十分靠不住的,不會堅固的,而且這種信仰是非常危險的。
在這個苦痛的人生中,一切的困擾,固然是我們踏上解脫之道最大的障礙,然而也是我們最好的「逆增上緣」。我所知道的另一位居士就是在妻兒反目的逆境中,力爭上游,反而看破人生,死心念佛,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而現在這位居士,雖然在得病之前,是個很虔誠的佛教徒,但由於一念之間,求生的意志強而將佛法置之腦後,忘失了他以前所花多年心血學習的佛法,實在是可惜!後來聽說他在過世前一個星期,神智比較清醒,得到一位明師的幫助,安祥往生了。
三、任何修行法門都以「正見」入門
因此,對每一個學佛者來說,「正見」的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佛說無論哪種修行法門,倘若沒有正見作依據、作嚮導,那麼行持就好像沒有雙眼為指引一樣,極可能會脫離正軌,偏離佛法,或者是停留在某種相似淺見的起步修學中。像之前所說的一位居士,便因為在生病期間的逆增上緣,體悟到人生無常,獲得正見,又得到善友的鼓勵,對極樂世界生起嚮往之心,心有所託,才能夠在短短的一兩年間腳踏實地的死心念佛,蒙受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接引而往生西方!可以說是他的妻兒、絕症救了他的慧命,也是他前世有善根,才能夠在最危險的患難中,徹底地拋棄情愛,一心向佛。
而這位染患淋巴腺腫瘤的居士,雖然平日專研佛理,但忽略了觀察大苦聚集的幻相人生,沒有時刻對佛陀開示給我們的無常苦空真諦保持警醒,未能將生死置之度外,唯佛是賴,念佛為樂。因此一旦面臨生死大關,不能坦然自在,身心放下,仍然懷著僥倖的心理,認為只要有一線生機,也要和死神拚鬥到底,這樣貪生的學佛與一般沒有學佛者求生的心態有什麼差別呢?
話又說回來,如果這個活生生的現實病例,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平常自己學佛的知見又不深入,不知道培養正見,就很難說有善根覺悟人生,捨棄情愛,死心念佛了。倘若我們平日不知道用功念佛,到了被病魔折磨時的極端痛苦中想要提起正念來念佛,是相當不容易的。
一個學佛者,如果平常沒有正知正見,沒有緣起正見作基礎,不從聞思下手去專研佛法、探究人生。等到病苦時,宿業現前,想要再振作精神,重新研究佛法,探討佛法的真諦,已經太晚了,來不及了!就是連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念頭恐怕也因宿業的牽纏,而提不起信心,終像這位居士一樣的臨陣失智,貪生怕死,迷失佛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