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解脫者的風骨

2011/06/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一個真實修行的人,畢竟跟不修行的人有所不同,起碼他應該如同儒家所講,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由修行人而成為解脫者,必須先樹立自己的風骨,好比要建築一幢房子,必須先要完成房子的架構一樣,解脫者的架構是什麼呢?

一、不為形役:一般人之所以修行不成功,中途會退轉,就是因為讓心做了肉體的奴隸。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我們總以為這話太消極,其實不然。本來一個真實修行的人是自在解脫、無私無我的,但是冷了卻不能不加衣服,熱了就要脫一件下來,餓了就得進食:試問,當你飢腸轆轆的時候,是否還能安祥地坐而論道?必定是要先安撫腸胃吧!坐久了小便憋得很難過還能夠沉得住氣安然地靜坐沉思?像這些幾乎是一般人無可避免和無可抗拒的。

老修行都知道名、利、食、色、睡,地獄五條根。因為這些能夠覆蓋本心,所以義稱為五蓋。人多數人都被這五蓋覆蓋了本來面目,覆蓋的廠面當然是陰暗的。假如不能克服這障礙,去掉五種覆蓋,修行就絕難達到理想的境界。

這五蓋都是五蘊所派生的,自我意識也是因為妄執五蘊為我而形成的。

名:有了虛假的自我意識,必然就有虛榮心的萌生,而求名、好名、愛面子。

利:就是自我我欲的佔有欲和自我保有的得失心。

食:肚子餓了,除了要吃東西,還要挑精揀肥。

色:見少女則慕少女,這好像是一般人心理的自然反應,但不少人既有了賢妻,還想金屋藏嬌。對修行人而言,這些都是無明的黑暗想念。

睡:是睡眠、作夢、昏沉。

如果腦子裡裝的都是名利食色睡,那心靈就會被這些無明的妄想燻黑,越熏越黑,心垢隨著轉生輪迴…‘世比一世加厚,熏得連—絲光芒都不能從心裡透脫出來,豈不是無明厚重?

所以要想做為一個解脫者,在基本上,就必須不被肉體支配,而能支配肉體,不被肉體主宰,而能主宰肉體。

古人為了防止五陰熾盛,使精力不致於過剩,而行日中一食,並且遠離葷腥,只吃素食。為了恐怕太安逸了會頹廢奮志出塵的節操,所以摒棄安適而行樹下一宿:不睡覺只在樹底下坐禪。為了不使自己陷於夢魂顛倒,有人行般舟三昧,常行不坐。有人選定水邊林下去長養聖胎。像這種精勤修行,都是為克服肉體的障礙,都是避免心為形役的一種方便,當然並非究竟。所以平常要注意調飲食、調身心、調睡眠,把生活規律起來。

孫中山先生說:人者心之器:肉休只不過是心靈的容器而已。我們不應該讓工具操縱主人,而應該讓主人來運用工具,這就必須有正確的認識和適當的調和。

修行人不去飲酒,就不會神志錯亂。不吃太多的葷腥,就可避免吸收太多助長無明的陰氣。為什麼古人吃素呢?因為青菜都是藉太陽光合作用的產物,所以它是屬於陽性的;而動物的肉,尤其是內臟酸性特強,因為它不見天日,所以陰性太重,會助長無明。

二、不為物牽:要想獲得心靈的解脫,首先要能不為物牽。

有很多修行人,遠遁深山不肯見人,的確能做到「無思業、無為也、寂然不動」和「天君泰然, 百體從令」的境界,可是一旦到了五光十色的都市里,就未免把持不住,心就搖曳了,顯然修行未到究竟處。各位想想看,自古以來哪有見不得人的佛菩薩呢?古人說「十字街頭好修行」,倘能入千萬人中好像獨來獨往,看到五光十色,好像莊子講的「至人用心若鏡」一切理、事、物來了,都能清清楚楚地鑒知,事過境遷,卻又事如春夢了無痕。能這樣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話,自然就能不為物牽了,又何須隱遁山野?

物的範圍很廣,用二分法來說,心以外的客體統統屈物,人也是物,事也是物。也就是說倘若你能把持住心,不被周邊的幻象、浮光掠影所牽引、操縱、糾纏,就能像人人所說的八風不能動:一切得失、利哀、毀譽、稱譏來了,心不動搖,自然就能不為物牽了。假如有人讚美你兒句,你就感到萬有引力對你失效,覺得飄飄然,好像要飛起來了;有人諷刺、譭謗你,你就感覺萬有引力對你加倍,頭重得抬不起來了的話,這就是為物所牽。

一個仰俯無愧的人,應該就可以堅持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絕非建立在少數主觀、淺見者的好惡之上的。能夠做到這一點, 那別人喜歡或討厭,譭謗和諷刺,誇獎與讚美,就都無關宏旨了。 否則就是隨它轉,就是為物所牽。所以要想達到解脫的境界,首先就必須能站穩腳跟,做到不為物牽。

三、不為情囿:情, 有正、有負、有大、有小,有凡、有聖。菩薩一詞的根本含義就是覺醒了的有請。情是人類共同的道德根源。情更是成佛的資糧,無情不能成佛。

何以說情是一切道德的根源呢?此一情,有正、有負,負的情是恨:是仇恨、鬥爭與毀滅;正的情是愛一一是犧牲、奉獻與和諧。最渺小的昆蟲,最低級的動物,都有它最基本的摯情、慈愛,否則就不能夠繁衍下去。

情,並不是個壞名詞,如果人類沒有情,同時也就沒有了道德、信賴和共存的基礎。說某人無情無義,這等於說他不是人,連冷血動物都不如,因為冷血動物也都有著或多或少的摯情。

倘若人不愛父母怎能算孝?不愛子女又怎能是慈?不愛國家,不盡做國民的責任義務顯然就是不忠。背棄朋友又豈是義?不愛自己的聲譽就喪失了信。一切道德都是從一個情字萌芽、茁壯的。

擴情於家族,可以齊家;擴情於邦國,可以治國:情周萬類,即是「能仁」,即是佛。

如果缺少無私、無我的熱情,情感冷漠、意志消沉,那絕對不是學佛的材料,也不具備學佛的資質。佛、菩薩的情,是無緣大慈:對眾生的苦惱無條件的同情,不是因為認識他,和他有親戚或利害關係而同情;同體大悲則是對眾生的病痛有感同身受的同感,這就是佛、菩薩的情。

—個真正的禪者,他應該是有熾然的熱情而又迥超無我:熱情很高,但不是出自有我、為我之私。韓愈說:博愛之謂仁。我們只要盡量擴大情的領域至無限大,就可以完成作聖之功。

不為情圃,也就是說不要局限於兒女私情,不要把感情裝在白己的口袋裡不肯擴散;如果把情局限在一己之私,不肯擴散開來,那就太自私了,絕對不配學佛。

以上所說,看起來與佛法無關, 而實際上,這都是成佛的基礎。只有最熱情、最博愛、最仁慈、而能情周萬類而又廓然無我的人,才算得上是大乘佛法的上上根器。若是情感冷漠、意志消沉,連做一個有用之人的秉賦都不夠,侈言學佛,豈不荒謬?所以佛斥責冷漠、自了的小乘聖者為焦芽敗種;焦芽,當然不能再生,敗種,顯然也不足取法,即或再派生下去,也不符合優生進化的法則,只會使生命愈來愈萎縮,品質愈來愈下劣而已。

所以我們必須忘掉自己的形骸,不為外在的事物所干擾,然後再把我們的情感擴大到包羅萬物,才是解脫者應具備的風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出家人天天講修道,如何謂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

修行必須下苦功夫

若人發願往生他國淨土,應當隨著那方佛世界的那尊佛的...

學佛證道之人必須具備這三點

【原文】 學道一要真為生死,二要具足剛骨,三要開見識...

如何根治煩惱習氣

在凡夫地,誰無煩惱。須於平時預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緣...

【推薦】修行無別修,貴在識路途

說到用功、了生死,何謂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講修行...

明海大和尚:遇到任何是非永遠是自己錯

修行人應該具備的一個正見:凡遇到任何是非,永遠是自...

「息諸緣務,一心行道」這個非常重要

先看總說,師修淨土,久而彌篤。這是一個總說,印光大...

修行人要能耐得住寂寞

有口若啞,有耳若聾。絕群離俗,其道乃崇。《西方確指...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第八識轉變的兩個關鍵點

我們再看看無漏的情況。 不動地前才捨藏,金剛道後異熟...

很多人念佛為什麼不能往生

很多人念佛,他為什麼不能往生呢?因為他一生當中從來...

有修行了,自然會有人護持你

以前去太平岩寺聽課,有個比丘尼法師開示,他說他常常...

動一個念頭,也如發射一份電波出去

一念之力 我們的心念,決定言語看不慣某人時,就會常發...

十善業道之不殺生

在身三、口四、意三的三業中,佛陀把殺業放在第一位,...

懶惰讓你跟財富無緣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很是貧窮,半間草房,...

生老病死與成住壞空,促長了眾生的出離心

長養六心,守道始終。 學佛求道者,六心當具。這六心指...

不要高估了自己,你不是六祖大師

問: 師父慈悲!弟子有聽過一個故事,說有一個鍋漏匠...

為何惡習未改?只因心未勇猛

一、三歲孩童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據說,晚年的白...

以生死大事為急

省庵祖師曾經寫一封信給茅靜遠居士,師對茅靜遠居士這...

我不是為了生氣才活著的

如果你問別人,你活著是為了什麼?有的人會說為了快樂...

大安法師:一念淨心即得往生,那還要念佛嗎

問: 有人說:《無量壽經》談一念淨心即得往生,所以...

隨時隨地懷一顆善良柔軟的心

閑來無事,網上漫步,看見一則小故事讓我感動不已。一...

佛學常見辭彙(十四畫)

【像末】 像法與末法。見正像末條。 【像法】 正像...

如何幫助更多的眾生離苦得樂

問: 弟子目前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也想盡自己所能為佛教...

走好人生六座橋

人生一瞬,世間百年,酸甜苦辣,百味俱全,經常想到,...

【佛教詞典】七隨眠

(名數)俱舍論所說,前貪之一,分為欲界之貪與上二界...

【佛教詞典】成劫

梵語 vivarta-kalpa。為四劫之一。據諸經論載,器世間...

【視頻】宏海法師《宋代高僧遵式法師》

宏海法師《宋代高僧遵式法師》

【視頻】夢參老和尚《觀照的功夫》

夢參老和尚《觀照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