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惟賢長老《建立信仰並學菩薩》

惟賢法師  2011/09/25  大字體  護眼色

一、建立信仰

你們參加法會做義工,你們都有信仰嗎?對三寶有信仰,好得很!信仰首先要建立起來。《華嚴經》上講:「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道源功德母是什麼?道源,菩提道的源泉;功德母,功德的根本。這個「源泉」和「根本」必須要靠信。

信什麼?信三種。

(一)信佛法僧三寶的功德

佛寶。佛是一個覺悟了的聖者,有大智慧、大福德,具大雄大力,是苦海中的導師,以覺悟為主,由迷轉覺。

法寶。是佛的經典、教法,打個譬喻就像光明燈一樣,黑暗中有光明燈照耀,就不會迷失方向。所以法寶一是講真理,二是講行,解行結合,解行相應。

華嚴三聖圖中,佛在中間,右邊是普賢菩薩,左邊是文殊菩薩,這是很有寓意的。普賢菩薩代表行,文殊菩薩代表解,這就是代表法寶的兩個意義「解」和「行」。法寶是指路明燈,指出的是一條光明正路。學佛,以佛為主,必須要解行相應。

僧寶。僧是和合眾,怎樣才能和合?實行戒律,止惡行善,以德為主。德,在佛法來講,是以戒為主。學習僧寶、皈依僧寶,就是守戒,培養道德。

佛法僧三寶的功德很大,佛是苦海中的導師,法是長夜中的明燈,僧是眾生的福田,所以必須要信仰三寶功德。

(二)信佛法真理

佛法講緣起、性空,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講一切法無我,這個真理偉大得很,廣大精深。要相信這個真理,自己才有個目標,心胸才能夠廣大起來,提高修養,提高認識,才站得高看得遠,才具備慧眼。所以一定要相信佛法的真理。緣起性空、唯識法相、一切法無我的真理,要相信,要研究,要學習。

(三)信因果

相信有因必有果,發菩提心,一定能成佛,要相信這個。因果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因果通於三世。有一首偈:

欲知過去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將來果

今生作者是

要知你過去怎麼樣,就看你現在得的什麼果;要知你將來怎麼樣,就看你現在種的什麼因。從現在到將來乃至於無窮的後世,都是因果相續。科學也講因果,哲學也講因果,但是那個不同於佛法的因果,它是講人世間的。

佛法講宇宙空間,一切生物、植物,都在因果範圍之內。沒有自然的果,沒有偶然的果,都有一定的規律,因果的網複雜而有系統,不可思議。學佛就要注意種因,因一定要種好,種好了將來果就好。因有善的,有惡的,有染污的,有清淨的。一定要種善因,種清淨因,種無漏因。你對人善良、慈悲、寬厚,若經濟能力強,就可以在物質上、力量上去幫助別人;若經濟能力不強,哪怕在心地上起一念慈悲,能夠安慰別人、同情別人,這一念的心地,都有很大的因在裡頭,都有很大的力量。所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以上這三種信:信三寶的功德、信佛法真理、信因果,是學佛最基本的條件,首先要建立。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仰建立起來以後,有信就有解,解就是自己學習佛法真理有領受,再將之表現在行動上,能夠依佛教而行,那麼就會逐步有所證悟,有果。信、解、行、證是學佛、成佛的一條基本道路。

二、學菩薩

當今時代,我勸你們在三皈五戒的基礎上來學菩薩。要發菩提心救度眾生,為什麼?因念眾生苦而發菩提心,念地獄苦而發菩提心,念三界苦而發菩提心。

一般來講,在行持裡邊,有上供下施,包含物質方面的上供下施和法方面的上供下施。

物質方面的上供就是以物質供養三寶、供養父母、供養師長,使父母、師長得到滿足;下施就是對貧苦眾生在物質方面進行幫助,給予施舍。

什麼是法方面的上供下施呢?就是指法供養和法佈施。法佈施就是以佛法施予別人,並給講說、講解,解除別人的愚昧,破除心中的黑暗,給人智慧光明,這個佈施比起財佈施的功德來說,多得很!使眾生有法身慧命,這種法佈施的功德是不可限量的。

你看到貧窮的人,在財佈施方面,給他一點錢財,給他點衣物,除此以外,以這個方便再給他講一下法,講一下因果,使他能夠懂因果,懂真理,就是行法佈施,那就解決了他未來的問題。財佈施只解決了眼前的問題,法佈施是從眼前到未來,解決長遠的問題。

法供養的內容就比較多,除了以「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這種物質供養佛以外,你能夠如說修行,即依照佛說的來修行,就叫法供養。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裡面講了菩薩要修的七種法供養。

第一,如說修行供養。佛是怎樣說的,你怎樣行,包括五戒十善、八正道、四攝六度,你都依教奉行,這是一種法供養。

第二,利益眾生供養。你能夠利益眾生,拔苦予樂,以悲心為主,使眾生能夠脫離痛苦,這個利益很寬廣,能夠行這個行也叫法供養。

第三,攝受眾生供養。你能夠攝受眾生走正道不走邪道,走善道不走惡道,這也叫法供養。

第四,代眾生苦供養。你不光自己受苦,還要發願代眾生受苦,使眾生不再受這個苦,以自己一個人苦,拔除萬人的痛苦,發這個廣大心,也是法供養。

第五,勤修善根供養。清淨身口意三業,親近善法,勤修善法,行一切善,不管小善大善,你能夠行善也是供養佛,也是法供養。

第六,不舍菩薩業供養。行菩薩道,不舍菩薩的事業,菩薩怎樣做,你就怎樣做。

第七,不離菩提心供養。處處想到要成佛,要成佛就要度眾生,處處要想到眾生,就叫菩提心供養。

以上就是七種法供養。對於你們在家眾來說,我勸你們好好學菩薩,發菩薩心。你們在法會中出力當義工,既是財供養,也是法供養,兩樣都有,功德很大。一方面自己出了力量,是財供養;另外把自己的身心獻於佛教事業,是照佛所說的在修行,即如說修行供養,又是法供養。這很好啊,要堅持下去,好好努力。

現在提倡和諧社會,實際上真正來講,若能夠好好學佛,學菩薩,有佛菩薩的廣大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一切都以這個心來對待,而且感化大家都能有這個心,那就和諧了。所以真正實現和諧,不是表面上一點制度就可以的,必須要從心做起。欲平大地,先平心地,心地不平,大地也不平,這是佛說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惟賢法師文章列表

寧舍身命也不能做的四事

寧舍身命,不謗正法;寧舍身命,不謗聖賢。寧舍身命,...

星雲大師《你對我錯》

我一生提倡人間佛教,非常重視人際的相處,因為人的一...

信息時代的修行違緣

在西方傳播學中,一些研究媒介的學者把電視觀眾稱為沙...

若要人不死,先下死工夫

病後始知身是苦,死後方知錯用心 這是眾生的通病,在...

末法時期修念佛還是參禪

問: 現在末法時期,是修念佛法門比較好,還是參禪比...

證嚴法師《在人群中修行》

我們應該要時時警惕,知道自己是很渺小的一個人,進而...

明賢法師的修行因緣

我追隨了一個大眾很少了解的群體:他們的價值觀鄙視名...

淨界法師:對惡法的態度

當我們修習四念處以後,接下來要修助行四正勤。 四正...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佈施供養,廣結善緣

佛教非常重視結緣,不但結緣還要結善緣要廣結善緣。但...

悲心無盡 行願彌堅——一誠長老珍貴舍利擷影

【真如寺訊】丁酉十一月十三日(2017年12月30日),上...

財富的秘密

【一】 收到一短信說:財富很重要啊!此為答覆。 財富...

幸福常駐心間

有這樣一個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說的是從前,一個富...

答非所問

世間各行各業,各人有各人的智識和經驗,智識有累代傳...

對善人你要親近,對惡人要遠避

對善人你要親近,對惡人要遠避。善人、惡人就是吉、凶...

昌臻法師《以戒為師》

結夏安居是佛陀傳下來的,利用夏季三個月時間,不外出...

好人天照應!但行好事,自有前程

大約十年前,父母開始信佛,他們不是那種只知道燒香求...

淨界法師:五濁惡世

娑婆國土的特色,這個地方講出一個相貌叫五濁惡世,我...

為什麼一夢見保家仙,身體就生病

問: 我媽媽信仰佛教幾十年了,現在除了住在家裡之外,...

北宋高僧宗賾法師

宗賾法師是宋朝人,宗賾法師的法脈是從禪宗一脈下來,...

持咒常識問答簡選

問:持誦神咒,有人說不宜在家念。如白衣咒大悲咒之類...

觀音菩薩度眾生的事蹟,講都講不盡

我們念觀音菩薩的名號,就一定要想觀音菩薩為什麼稱作...

三大輪迴之根

今先說輪迴二字之義,這輪迴之義就是人間所共知的一句...

夢參法師:不要評論僧過

這些大德們,大和尚們,他個人如何,你不要管。特別是...

一代名家鄭板橋的養生寶典

鄭板橋,江蘇興化人;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原名鄭燮...

【佛教詞典】七僧

(名數)英俊記曰:一咒願師、二導師、三唄師、四散花...

【佛教詞典】大仙尊位

【大仙尊位】 p0241 瑜伽四十九卷十六頁云:以無上故;...

【視頻】淨界法師《攀緣心的過失》

淨界法師《攀緣心的過失》

【視頻】妙境法師《生病時應該如何觀察無我》

妙境法師《生病時應該如何觀察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