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生活處處是佛法

明一法師  2011/11/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要按照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方式去做。只管自己埋頭苦幹,為邊上你認為不能幹的人拾遺補漏,把他們的過失不聲不響地彌補了。努力地去做並且默默無聞地為別人拾遺補漏。這就是努力耕耘的表現,結果自然壞不了,這也是你賺取福報的好機會。如果能做到這樣,你自然就能做到隨順世緣無罣礙了。

因為佛法就是教我們在煩惱面前不迷失自己;在逆境面前不迷失自己;在順利的時候不迷失自己;在成功的時候不迷失自己;在失敗的時候不迷失自己……乃至在生死面前不迷失自己。總之是在教我們如何在平常的生活中不迷失自己,佛佛祖祖就是以他自己的覺悟經驗,告訴我們如何不迷失自己。

這就是要我們安住當下,如果你是學生,那就安住當下好好學習;如果你是老師,那就安住當下教書育人;如果你是工人,那就安住當下努力工作;如果……乃至如果你是家庭婦女,你就安住當下,做好家務。總之是要我們安住當下,做好自己的本份事情。

這在趙州禪師的話就「喫茶去」。有一天一位禪僧來向趙州參學,趙州問他:「曾到過這裡沒有?」其僧云:「到過。」趙州說:「喫茶去。」那僧去後,趙州又問另一位禪僧:「到過這裡沒有?」這位新到禪僧說:「不曾到。」趙州同樣說:「喫茶去。」

院主聽見後便疑惑不解,他問趙州:「為什麼曾到這裡的喫茶,不曾到這裡的也喫茶?」趙州立即叫院主,院主應諾,趙州說:「喫茶去!」這就是趙州禪師的本份。一句「喫茶去」說出了平常日用的一切佛法,讓大家安住當下,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使得我們得到覺悟不再迷失。

這在馬祖道一禪師的話中叫「平常心」。在《諸方廣語》記載:馬祖示眾云:「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所以,安住當下,以一顆平常心,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就是最好的學佛方式,也是最好的修行方式。

我們出家人行的就是無為法,安住當下。但是我們的法執往往會對結果進行追究。因為破除法執的做法,往往是不按照所謂事物的發展規律或者說不按照因果發展的規律去做事情。這樣的做法如果也與我們平時的做法一樣放不下,不能向前面說的喫茶去,不加倍努力去做,常常在表面上會影響事情的結果不圓滿或者說不完美。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是付出更多的勞動,才能得到與平時付出一樣勞動的結果。大多人就會發出怨言,覺得這是很愚蠢的行為;覺得這種做法不合理;覺得……如果不讓他們關心結果的時候,也就是說用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方式去做的時候,就會減少或者沒有這些抱怨或者說是煩惱。

其實,這就是我們智慧不夠的典型表現。因為我們的智慧不夠,我們無法了解所有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們只看到眼前的這些。所以,我們就會表現為對眼前的結果關心,就會為達到同一個目,付出更多的勞動而抱怨。其實,做任何事情都不會白做,必然是功不唐捐。只是因為我們的智慧不夠,不能全面看問題,看不到在其它地方出現的好處而已。

如果能夠做到這樣,那麼,生活處處是真實的,處處是光明的,處處是清淨的,處處是神聖的,處處是有意義的。關鍵是我們能否以一顆無我的平常心和慈悲心,去發現、去認同、去領受、去創造。能夠安住當下了,不論平常還是喫茶,處處無非佛法,真所謂山色無非清淨身,溪聲盡是廣長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密勒日巴之歌

年輕像夏日之花朵,很快就凋謝了。 老年如火勢蔓延至...

大安法師:往生靠佛力是否不必辛苦修行了呢

問: 請問法師,既然往生全靠佛力,那我們又何必辛苦...

惟賢長老《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諸佛正法賢聖僧,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諸善根,...

大象與小狗

佛教常有一句話勸人的話:要結好緣、結歡喜緣:但是,...

永明延壽大師日定108件佛事為常課

延壽大師在常住永明寺期間,常為七眾弟子授菩薩戒,日...

修行跟上班不一樣

假設一個人,不發廣大心,也不立堅固願,整天人家共修...

如何根治煩惱習氣

在凡夫地,誰無煩惱。須於平時預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緣...

學佛的兩種用心

佛學是一種心理學,最著重心理訓練和修養。楞嚴經說:...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著相修行,皆是惡法,非菩提道

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已來,...

【推薦】達摩大師悟性論

夫道者;以寂滅為體。修者;以離相為宗。故經云:寂滅...

【推薦】未成佛道之前,要先結人緣

前幾天,有位居士給我看他珍藏的一塊玉。玉的名字我記...

妙蓮老和尚:煮好吃的素菜度家人

好多在家菩薩說:「老和尚啊!我們在家學佛真是好苦喔...

不是業障消不了,而是虔誠心不夠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怎麼樣來修行禮拜的功德呢?我...

豪貴學道難,英雄到老皆歸佛

所謂豪貴學道難:意思是,富貴的人,他不關注無常,不...

修行應發三種心

從上諸祖教人參禪,雖有超佛越祖之談,其實要人成佛作...

如何獲得佛法正見

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見作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

平等的對待眾生

有一天,提婆達多生病。很多醫生來治病,但不能把他醫...

耀智大和尚自述與觀音菩薩的殊勝緣分

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尊觀音菩薩,關鍵的時候都會祈禱...

寄於殘生,旅泊三界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

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一個清淨的回歸

我們眾生都有俱生的我執身見,對身體非常貪戀,把不淨...

木魚有什麼含義呢

在佛教寺院的佛事活動中,木魚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

若是大根基,當下就能覺悟其中道理

龍潭崇信禪師,青州人,少年時很聰明。他家的附近有一...

日行一善能避禍嗎

問: 日行一善既得福,又能長壽。那麼能避禍嗎? 方海...

怎樣修習發菩提心

如果我們能在內心真切地生起對三寶的淨信,當這個淨信...

【佛教詞典】遍覺

(術語)週遍圓滿之覺悟也。止觀五曰:乃至成佛,正覺...

【佛教詞典】同居淨土

(界名)同同居項。...

【視頻】佛門禮儀教學

佛門禮儀教學

【視頻】早課(靈鷲山)

早課(靈鷲山)